深度·特稿丨一家中國科技公司和它的自動駕駛夢想|車壹條


深度·特稿丨一家中國科技公司和它的自動駕駛夢想|車壹條

自動駕駛夢想很大,中國公司只配做夢嗎?


文|耿慧麗

圖|來源網絡

6月10日,在CES Asia2019開幕前一天,兩輛車身印有『Nullmax』字樣的車在中午時分開上了上海中環,進出匝道、變線超車一氣呵成。從外面看起來兩輛車除了車身多一些標誌,和普通私家車沒什麼兩樣,但從車內看,能看出駕駛員的雙手並沒有在方向盤上。

當天下午,自動駕駛公司Nullmax(紐勱科技)在總部辦公地附近上海張江舉辦發佈會,正式推出面向量產的自動駕駛系統解決方案MAX。官方資料介紹,該方案是國內首個對外發布的系統化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也是國內少有的採用Xavier計算平臺的完整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預計在2020年前後進行量產。

深度·特稿丨一家中國科技公司和它的自動駕駛夢想|車壹條


兩位核心創始人都是特斯拉前員工的紐勱科技,目標是提供最符合中國駕駛環境和用戶習慣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助力自主品牌轉型升級和智慧城市升級。不管是創始人背景還是聚焦自動駕駛技術,外界都樂於將紐勱科技和特斯拉進行對比。

在特斯拉成為新科技造車標杆的近十年,以特斯拉為偶像進行造車的中國造車新勢力不斷湧現,但敢於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對標特斯拉的科技企業則很少。這家年輕蓬勃的創新公司能否成為特斯拉在自動駕駛領域最有力的競爭對手?尚需時間給出答案。


頭頂明星光環的創業公司


自去年年底首次亮相以來,紐勱科技便踏上了快速成名之路,聲名鵲起的速度堪比網絡上快速走紅的『網紅』。

一方面,是在自動駕駛越來越熱的行業大勢下,業界迫切想要看到中國本土背景的明星科技公司,紐勱科技適時出現。

深度·特稿丨一家中國科技公司和它的自動駕駛夢想|車壹條


自動駕駛技術有多熱,不管是汽車圈還是IT圈的人士都深有感觸,從政府工作報告、中國製造2025等國家大政方針,到車企新產品、新技術發佈,自動駕駛都是核心熱詞。

有行業分析認為,自動駕駛是繼動力電池、造車新勢力、共享汽車等投資熱點之後,又一熱錢湧入的新燒錢熱點。但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此前業界看到的都是谷歌、特斯拉、博世等國外行業巨頭在積極佈局,中國近年雖然也成立不少主攻自動駕駛技術的創新公司,但尚未有『獨角獸』出現。

另一方面,正如明星網紅成名走紅要有明星氣質一樣,紐勱科技身上也有科技創業公司『有故事、有技術』的成名元素,雖然目前尚未有頂級投資機構青睞,但也不乏明星光環。

深度·特稿丨一家中國科技公司和它的自動駕駛夢想|車壹條


公開資料顯示,紐勱科技兩位創始人都是特斯拉前員工,都曾深度參與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的開發工作,一位主攻軟件一位主攻硬件,正好優勢互補。

2016年,看好自動駕駛技術前景的徐雷和宋新雨拿到100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在美國硅谷創立紐勱科技,2017年,紐勱科技在上海設立總部。同年8月,紐勱科技拿到美國加州路測牌照,是最早一批拿到牌照的科技公司且是為數不多的中國初創科技公司獲得者。

官方介紹顯示,紐勱科技的核心技術團隊是由中美兩地博士學位科技人才組成,主要來自特斯拉、蘋果、英特爾、百度、博世、松下、哈曼和東軟等汽車和科技行業知名公司的技術和產品骨幹。不管在學術方面還是在產品方面都有十多年的經驗。

深度·特稿丨一家中國科技公司和它的自動駕駛夢想|車壹條


此外,紐勱科技還聘請陳國良院士出任首席學術顧問。陳院士為我國非數值並行算法研究的學科帶頭人,率先創建我國第一個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

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紐勱科技直接從L3\L4級入手,從官方披露的技術進展看公司自成立以來緊鑼密鼓,不斷取得技術突破。

今年4月,紐勱科技獲得國內知名汽車電子製造商德賽西威的投資,雙方結成戰略合作伙伴。

深度·特稿丨一家中國科技公司和它的自動駕駛夢想|車壹條


德賽西威研究院院院長黃力對車壹條表示,國內外做自動駕駛技術的科技公司目前確實有很多,但有的雖然技術很先進但過於實驗室,有的過於囿於IT行業傳統,與汽車行業的需求還有鴻溝,德賽西威投資紐勱科技,主要是看中後者有做整車的實際開發經驗,在IT與汽車兩個產業的技術融合方面做得比較好。


更低成本、更靈活高效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投資者看好的理由,也正是紐勱科技創始人兼CEO徐雷所堅持的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方向。他認為,目前市面上推出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不少,但真正符合車規級,安全、可靠且經濟高效,適合汽車行業大規模量產的則少之又少。

徐雷介紹,紐勱科技推出的MAX系統,就是一款真正做到車規級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該方案不依賴激光雷達、不依賴高精度地圖,使用成熟的車規級傳感器、嵌入式芯片以及符合行業標準的軟件和算法,具有安全、高效、經濟等特點,一開始就滿足大規模量產的要求。

深度·特稿丨一家中國科技公司和它的自動駕駛夢想|車壹條


比如,目前不少市面上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車內都搭載一個體積不小的處理器,佔地方不說而且很難達到量產的要求,紐勱科技的MAX系統則採用英偉達的Xavier計算芯片,不僅體積小,而且計算能力更強,更安全可靠,滿足車規級要求。

從官方介紹看,MAX採用視覺為主的多傳感融合感知,使用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超聲波雷達作為主要傳感器,並搭載了駕駛員監測系統。能幫助車輛實現高速代駕、擁堵跟車、自主泊車等場景化的自動駕駛功能,並支持更新升級和定製化。

從技術路徑上看,紐勱科技與特斯拉一致,都是以視覺處理系統為主、多傳感融合的技術道路。

目前自動駕駛領域,主要有兩種技術路線,一種主要依賴激光雷達,谷歌、UBER、百度等都是這一技術路線。一種主要依賴視覺處理系統,特斯拉和Mobileye都選擇後一種。

徐雷介紹,之所以選擇後一種技術路徑,除了激光雷達的硬件成本目前比較貴之外,更重要的是後一種技術路線在模擬人類駕駛習慣上更具優勢。L3和L2級自動駕駛背後的技術差異非常大,L2級別主要是提供輔助駕駛,L3則要模擬人類駕駛習慣甚至做出更優決策。

徐雷認為,以視覺系統為主的自動駕駛方案比二維的激光雷達方案顯然更直觀、更靈活,這也是紐勱科技的自動駕駛方案不依賴導航和高精地圖的主要原因。

『我以前在谷歌所在地住了三年多,它的車每天要測試。車本身開的比較慢,駕駛行為也很怪異,本來很流暢的交通會變得擁擠。這肯定背離自動駕駛的初衷,新技術要讓交通變得更高效、更安全,而且一定要讓大家買得起。』在徐雷看來,即便是鼎鼎大名的谷歌、特斯拉等技術標杆企業,其自動駕駛技術也依然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

深度·特稿丨一家中國科技公司和它的自動駕駛夢想|車壹條


紐勱科技發佈的MAX方案,從目前測試車實際上路跑的表現看,對實際交通狀況的適應性比較好,車速與正常車速無異,對於擁堵、進出匝道、變線等交通狀況的處理也非常及時到位。

源自硅谷、立足中國是紐勱科技的優勢。

目前中國是全球公認的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等新技術的熱土,一方面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無論是產業政策還是城市規劃方面都非常重視新技術的應用,另一方面消費者對於新技術同樣更歡迎和包容。

2020年左右將是L3級別自動駕駛量產落地的元年,而紐勱科技也選擇此時發力。雖然從發力時間上看,紐勱科技和谷歌等科技巨頭相比並不晚,但畢竟在實力上兩者相距甚遠。規模小但也更靈活的紐勱能在與一眾科技巨頭的競爭中,跑到領先位置、成為動力電池領域寧德時代那樣的行業獨角獸麼?好戲在後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