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的Breaking news:中國發5G商用牌照。新的時代已經來臨。中國成為了全球5G產業最大的市場和創新發源地。

5G不僅僅是讓我們看小視頻更加流暢,那隻能叫4G+。5G比4G進步了整整一代,是因為它帶給我們的遠遠不止這些。5G將顛覆很多傳統的行業,正如3G/4G和智能手機讓我們的生活方式徹底變了一樣。

最值得期待的是,基於5G的半自動駕駛和自動駕駛(合在一起,泛稱無人駕駛)處於大規模爆發的前夕。毫無疑問,這將顛覆傳統的汽車產業,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全新的變化。

新的市場競爭將包括兩個部分:蜂擁而來的帶有智能駕駛功能的汽車(主要是電動車或其他新能源車)、智能汽車操作系統。

前者大家都知道, Tesla(特斯拉)挺有名,每個大的傳統汽車品牌也都在擁抱智能駕駛,比如比亞迪。操作系統(Operation System,簡稱 OS)卻一直為大家所忽視,直到這次我們被徹底喚醒。

4G之前,中美是精誠合作的,美國創新移動互聯網,中國主要做“智造”,全人類的生活都徹底改變。

到了5G時代,卻畫風陡變。中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5G市場和創新熱土。

中國因為頻率資源豐富,基站站址狂多(400萬個),將率先實現5G在城市區域的大規模連續覆蓋。在3.5GHz頻段或者移動自己拉動的2.6GHz頻段(覆蓋更好),在空曠地帶,覆蓋數公里並沒有問題。

美國由於覆蓋性能好的頻段清頻困難,只好用覆蓋遠遜的毫米波頻段,空曠地帶只能覆蓋小几百米。加上原有基站站址少(20萬個),5G覆蓋建設將至少落後中國5年。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將在全球率先實現大規模的5G無人駕駛。

智能汽車操作系統,現在也正是發展的早期,群雄混戰。正如本世紀初的智能手機,當時有Windows Mobile, Sybiam, Palm, Blackberry等。誰也沒有想到,後來的混小子們,蘋果的IOS,Google的安卓,居然後來居上,佔據了幾乎所有的市場。

首戰即決戰,一戰定天下。逐鹿中原,問天下誰人與共?!

常規無人駕駛走到今天,出現了巨大的發展瓶頸

自動駕駛(智能駕駛)有五個級別:輔助駕駛、部分自動、有條件自動、先進自動和全自動。

事實上,只有最後一級(全自動),才是真正的無人駕駛。但是前面幾級也通常泛稱為無人駕駛。本文中將不予區別。

全世界的無人駕駛之夢已經有很多年了。

美國領先全球,自不待言。

中國也不甘人後。早在1992年,國防科技大學就成功研製了中國第一輛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汽車。2011年7月14日,紅旗HQ3首次完成了從長沙到武漢286公里的高速全程無人駕駛試驗,實測全程自主駕駛平均時速87公里,創造了中國自主研製的無人車在複雜交通狀況下自主駕駛的新紀錄。

5G開幕,無人駕駛臨近爆發,智能汽車操作系統大戰開鑼

也就是在2011年底的深圳高交會,老兵戴輝看到了無人駕駛車輛平臺,熱血瞬間湧上了腦門!

不過,無人駕駛走到今天,卻遇到了巨大的發展瓶頸,無論是Google還是Tesla。技術進步象“冰山前進一樣緩慢”。

谷歌無人駕駛技術,是全世界最為關注的。該項目是由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的主任、谷歌工程師和谷歌街景地圖服務的創造者之一塞巴斯蒂安-特龍(Sebastian Thrun)領導的一個谷歌團隊研發。2010年,7輛車組成的Google無人駕駛汽車車隊就開始在加州道路上試行了。

谷歌無人駕駛汽車(Waymo)通過攝像機、毫米波雷達和激光測距儀來“看到”道路和其他車輛。採用了激光雷達,測量準確性更好,但是造價高,谷歌的目標是希望未來能到7500美元,激光雷達要不斷掃描功耗挺高對續航歷程影響不小。Waymo並不做整車,而是在其他車廠的電動車上進行改裝,包括雷克薩斯、克萊斯勒等。

車子很炫,我在硅谷的計算機歷史博物館看到過一輛,車頂有個包(激光雷達)。

5G開幕,無人駕駛臨近爆發,智能汽車操作系統大戰開鑼

Waymo已經有了幾百輛車的自動駕駛車隊規模,但還處於商用測試階段,還要有個真人坐在上面應急。大規模商用,還是不知道在何時。Uber, Lyft, 蘋果也是類似情況。

再來看看極其激進的Tesla。

2015年3月,在硅谷的 GPU大會上,Tesla創始人鋼鐵俠Elon Musk和英偉達的黃仁勳舉行了一個高峰論壇,兩人英雄惜英雄,共商無人駕駛大業。鋼鐵俠說道:現在談論無人駕駛,好像覺得很奇怪,但一二十年後,你的汽車如果沒有無人駕駛功能,會覺得很奇怪。老兵戴輝在會場裡聽得一愣一愣的,覺得這話也有道理啊,技術變化太快,我們現在開車都是跟著導航跑,再也不用地圖了。

5G開幕,無人駕駛臨近爆發,智能汽車操作系統大戰開鑼
圖注:Tesla鋼鐵俠與英偉達黃仁勳高峰對話,揭開自動駕駛序幕

從這一天開始,英偉達和AMD的股價暴漲,據說超過10倍。老兵戴輝當時懵懵懂懂,未能看到這個巨大的資本市場趨勢,人生沒有後悔藥。

幾個月後,特斯拉推出了自動駕駛功能(Autopilot),加6,000美金就可以增加無人駕駛功能,用了是視覺與毫米波雷達,沒用激光雷達,車頂也沒有鼓包。

有個段子,美國高速公路上,警察發現有臺特斯拉車裡的司機睡著了,汽車仍在快速運行,兩輛警車跑過去,一前一後把汽車逼停,車也自動停了下來。

Tesla同學已經在上海臨港設廠,入華搶錢。老兵戴輝有份參與的明銳理想AOI也服務於Tesla的電路板製造中。

不過,Tesla的自動駕駛也遭遇到了發展的瓶頸,現在乾脆改稱叫自動輔助駕駛了,還是必須要有駕駛員時刻坐在那裡。

前幾天,鋼鐵俠在特斯拉投資者會議上宣佈特斯拉將在2020年推出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s),並實現100萬輛,在普通公路上運營。

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竟然直接懟了。如果達到這個目標,李開復將用嘴巴和大胃全部吃掉這些車!

5G開幕,無人駕駛臨近爆發,智能汽車操作系統大戰開鑼

對目前的現狀,任正非有很精闢的描述。他認為無人駕駛是基礎研究,是一個領袖型產業,是一個珠穆朗瑪峰。我們要在攀登珠峰的征程中沿途下蛋。

目前確實已經有了一些“蛋”。在封閉園區裡無人駕駛獲得較大的發展,時速約15公里以內,遇到障礙或者行人會自動停車。這樣的無人駕駛使用在快速發展,比如港口的卸貨車、工業園區的物流車、農田的拖拉機、礦場的運輸車等等。

無人駕駛要和5G結合車路協同,才是發展的王道

為什麼停滯不前?

無論是Tesla和Google,還是中國目前發展的技術,都是主要依靠本地的傳感(視覺、雷達和激光),採用基於英偉達(還有AMD和INTEL)的GPU圖形處理單元在本地深度學習。並不依賴於通信網絡,雲端的人工智能(AI)功能用得也少。每輛車主要都是單打獨鬥。

因為這個技術路線的制約,全球的無人駕駛已經基本上發展很緩慢了。有人說:象冰山前進一樣緩慢。

老兵戴輝認為:5G+車路協同+人工智能(主要靠雲,部分靠車輛自身)的技術路線才能實現真正的大規模地無人駕駛。

1、要有很好的5G覆蓋,特別是城市區域。

5G的帶寬大、時延小、可靠性高。只有中國能將5G的連續覆蓋迅速做好,目前中國4G有400萬個站址(美國只有20萬個),同站址鋪設5G基站,中國可以迅速實現城市內的連續覆蓋。美國因為5G的低頻段(3.5GHz)的頻點已經被佔用,目前只能做高頻段(28GHz左右),基站的覆蓋面積很小。

2、車路協同,就要有非常好的路政基礎設施建,實現所謂Vehicle to everything(V2E),最好採用專用公路。

V2E使得汽車與道路、交通燈、安防系統、交通管理系統緊密相連,依靠高可靠性高帶寬的5G通信。

中國是基建狂魔。就像高鐵,中國2008年金融危機後開始修高鐵,現在10年過去,中國高鐵隨處可見。而在美國,修個小橋就修了2年時間。

其實無人駕駛和有人駕駛混合時,無法保證一定很安全,最好要能夠專門修建為無人駕駛汽車專用的道路。

對於中國而言,修專用道路並不難,聽說雄安新區正在推倒建設新城,與5G和無人駕駛相關的基礎設施正在鋪設。廈門高鐵站到廈門島修有一條通道,專為快速公交BRT使用,可以很容易實現無人駕駛。我們也可以在普通公路上再加一層,修個無人駕駛專用車道。

在專用公路應用技術成熟之後,再導入到普通街道和公路中,就容易了。

3、新的無人駕駛技術標準亟需確立,重要性絲毫不亞於5G本身!

每輛車都實時聯網,建立各種通訊協議和會話機制。汽車間也可相互交流,就像飛機在天上飛行時可以無人駕駛一樣,有防碰撞機制。

路面出現任何突發情況,從攝像頭或者剛走過的車子那裡,都可以得到實時的消息,並自動引導後車避開。

萬一連接不上再啟動本地響應機制(邊緣計算)或者召喚真人介入。

這個標準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5G本身!

這些標準和技術,將在智能汽車的操作系統上落地。

4、大量採用雲端的人工智能AI,車輛成本更低,才能為普羅大眾接受。

目前市場上的無人駕駛走的是胖終端路線,單輛車的代價高昂,每輛車自己深度學習,效率低。

老兵戴輝認為,基於5G和雲端智能的無人駕駛,車輛本身採用瘦終端,造價降低,可以更好地普及無人駕駛。可以實現“萬物即插即智慧”。

我的學長趙勇教授說,要搞好人工智能,有三要素:巨大的需求(有人買單)、巨大的算力和巨大的樣本數。這三點,中國市場都不缺。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電動汽車如果不能發展智能駕駛,也很難再繼續狂飆猛進了,因為從全球來看,電動汽車首次購置時,往往都要有政府的補貼(包括牌照的隱形補貼),但過些年後電池又要更換,代價還會挺大。

智能汽車OS將是另一個安卓

2018年年初,發改委重申了中國到2035年發展成為智能汽車“全球大國”的戰略規劃,預計2020年中國市場上的汽車,將有一半會搭載半自動或自動駕駛系統。

智能汽車本質上也類似一個手機,核心之一也是操作系統,這還是個新生事物。

特斯拉汽車象蘋果手機一樣,自己會做封閉的操作系統(基於LINUX優化)。從資料上來看,也用了Google的一些應用,如chrome瀏覽器等。TESLA宣佈將免費公開其所有專利,但還沒有看到其將自己的牛X操作系統免費給大家用的想法。

國內的個別牛逼車廠,可能也會用Linux來改自己獨立的操作系統,能不能成功也不知道。正如TESLA自給自足一樣,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備註一下:安卓手機操作系統其實也是從Linux上改造而來。

我關注的是通用智能汽車操作系統,在國內主要有如下幾家。

1、Google的安卓。

毫無疑問,智能汽車操作系統是Google全力乾的事情,目標是複製智能手機上的成功。

為數不少的新能源汽車(電動車)都在基於Google的安卓開源版本來修改並優化,當然要回饋給安卓,連沃爾沃也稱在與Google合作。

合作的車廠越來越多,回饋得越來越多,生態越來越豐富,安卓就越來越強大,最終統一世界。這當然是Google的夢想。

中國的5G無人駕駛將迅速發展。Google的AI(人工智能)本身就很厲害,還收購了摩托羅拉的不少無線專利,也肯定希望一起來發展。

如果Google不能參與中國的5G無人駕駛盛宴,其智能操作系統未來就可能會落後於百度的阿波羅,阿里的AliOS,以及新晉力量華為的操作系統。

2、百度的Apollo Applo。

百度阿波羅直接號稱就是中國版的安卓。

和安卓一樣,阿波羅也在建立行業通用操作系統,這種做法對高度碎片化的中國汽車供應產業尤其有效,可以讓整車製造商無需付出高昂的研發成本就能製造出自動駕駛汽車。百度稱已經有不少汽車合作伙伴。

在這裡,我必須要提一下總部在加拿大渥太華的QNX(黑莓旗下),1980年成立。QNX是傳統汽車領域裡最大的操作系統(號稱75%市場份額),基於老牌的UNIX而來。QNX有兩個大的特點,一是實時性好(就是快!)穩定性好,二是兼容了各種各樣的汽車電子零部件。

百度智能駕駛部門負責人曾表示:“通過將黑莓QNX操作系統與阿波羅平臺整合在一起,我們將讓汽車廠商們能夠從原型車階段一下子進入生產階段”。

春晚上,在港珠澳大橋上的演示,自動駕駛車輛魚貫交叉(“扭秧歌”),讓人印象深刻。

3、阿里的Yunos,現在更名叫AliOS。

AliOS基本退出了手機領域,重點研發汽車操作系統、物聯網等領域。

阿里與上汽共同投資成立合資公司斑馬網絡,為汽車全行業提供“互聯網汽車”整體解決方案,“斑馬智行”。

如果僅僅從導航和娛樂等個人業務來看,蘋果有CARPLAY,百度有carlife,騰訊有Mycar。

看架勢,AliOS也想在更加深入地做自動駕駛,但目前的聲勢遠沒有百度大。

4、華為也會做智能汽車OS,不幹不行啊。

華為最近在開發自己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名喚“鴻蒙”(取自《山海經》。倪光南院士夢想多年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終於要突破了。

餘承東的發言別有深意:這套系統打通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和智能穿戴等設備。請注意汽車兩個字。

5月31日,也就是Google恢復和華為手機兼容性測試的同一天,華為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正式成立了!

級別很高,可以直接向任老闆彙報,發佈了最新基於5G移動網絡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MAE),結合人工智能(AI)、分層閉環自治和全場景三大理念,加速使用5G蜂窩網絡實現自動駕駛,增強駕駛安全性。華為還改裝了Tesla Model X!華為不做整車,而是為車廠賦能,提供智能汽車的ICT部件和解決方案,幫助企業造好車。不做整車的定位和Google很類似。

華為有個說法,本世紀的第一個10年,做移動基站,第二個10年,做手機,第三個10年,做汽車技術(不是整車)。

鑑於這次的深刻教訓,智能汽車操作系統不做也得做了。

看Google急迫和華為合作的架勢,華為未來的OS有三個可能,1、基於開源安卓體系與google合作;2、與google在Fuchsia的微內核架構上合作;3、華為完全獨立發展一套自己的系統(微內核)。我們拭目以待。

操作系統要成功,生態最重要,而建立生態,首先要有實際應用的技術磨練。

日前,彭博財經記者採訪了任正非,問了關於操作系統的問題,任正非回答他,操作系統在技術上不難,難的是生態。蘋果和谷歌的生態做得非常好,我們從來都支持蘋果、谷歌、微軟的生態,一直追隨它們。將來如果我們自己做,包括物聯網等也需要新的系統,我們是不是能做好一些簡單的操作系統?現在我們還不能肯定說可以做得很好,但是會努力。就像做其他零部件、芯片、產品一樣,我們會努力。

華為的技術沒有問題。華為自己的發展史本來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操作系統發展歷史,從JK1000主控開始,後來的C&C08主控,軟交換主控,到今天的NFV,本質上都是大型的操作系統。華為在手機上對安卓也進行了大量的優化,並回饋給了Google。換句話說,安卓越來越好,本來就是華為們改進和推動的。

QNX的朋友向我介紹:決定操作系統的不僅僅是它的技術,更重要的是它的生態。有些大廠也曾用Linux來自己做過操作系統,但最後還是用了QNX,主要是因為生態。等到前十大經濟體有半數國家用了它,就成功了。這些國家為什麼採用,是因為贏得了他們的尊敬。靠什麼贏得他國的尊敬,靠技術,更靠寬廣的胸懷。這點中美都要學習!

生態不會從天而落,天下掉餡餅

要想構建生態,要在實際應用場景下拼命磨練,否則天才都沒用。任何一種操作系統,都是一點點在具體場景中打磨,併兼容和發展起各種各樣的東東的。

QNX一幫人,在渥太華苦逼地做了幾十年,和幾乎所有大廠一起打磨,才成為傳統汽車OS的王者。

安卓的成功,也是和全世界手機廠一起來一點點磨練出來的。最初的安卓系統越用就越慢,華為就contribute(貢獻)了很多技術改進。

比如京華科訊桌面雲操作系統,就是一點點地根據應用場景去不斷適配和學習。到處冒出來各種技術需求,兼容和適配是巨大的工作量。

結束語

中國5G大發展,基於5G的智能汽車也將大發展,操作系統也是萌芽時期,也是建立生態的絕好時機。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操作系統大有希望!

我們希望Google繼續服務我們,一起來發展,但是中國將顯而易見不會願意再面臨智能手機上被“斷供”這樣的窘境。

我們期望的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欄目主編:王海燕 文字編輯:王海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