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軍工幫助很大的歐洲“小國”:155毫米炮和無人機都靠它

無人機 武器 加農榴彈炮 陸軍 潞州節度 2017-05-01

如果提及中國與歐洲的軍工合作,幾乎所有人腦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法國、英國、德國或者意大利這些所謂的歐洲軍事大國或者軍工技術強國。

對中國軍工幫助很大的歐洲“小國”:155毫米炮和無人機都靠它

圖示:奧地利陸軍的裝備

不否認,這些國家都曾經或者現今還在與中國展開各種各樣的軍事合作,並提供著多種軍工技術。比如,源自英國的“秦嶺”發動機,源自法國的“直-9”直升機,源自德國的艦用柴油機,源自意大利的拖曳聲吶。所以,我們必須承認,因為與歐洲的軍事合作,加快和加速了中國軍事的現代化進程。但是,這些國家或受制於歐盟的各種政策限制,或忌憚來自美國的各種打壓。在與中國展開軍事合作時,往往都是半遮半掩,欲拒還迎。經常出現因政策偏差,迫使合作項目下馬或終止的情況。與這些歐洲國家的瞻前顧後相比,有一個歐洲“小國”,在與中國進行軍事合作時,顯得非常大方。這個所謂的“小國”,就是地處歐洲中部,人口以日耳曼人為主的奧地利。

作為曾經的歐洲大陸最強大國家之一的奧地利,隨著一戰結束與哈布斯堡王朝的坍塌,早已沒有了往日輝煌的國際地位。但是,這個以日耳曼人為主的國家,軍隊規模雖然早已今不如昔,但是軍事工業的發展卻從沒有停滯不前。時至今日,奧地利已經構成了一個門類較全、配套較完整的軍工體系。全國參與軍工生產的企業約250家,從業人員達4萬人。其優勢軍工產品,包括大口徑火炮、裝甲車輛、輕武器和工程後勤裝備等。由於,奧地利軍工企業,不僅在製作時保持著日耳曼人的嚴謹,同時在進行研發能緊跟國際軍備技術發展的趨勢,所以奧地利研製的武器除少部分裝備本國軍隊之外,其他大部分是用於出口的,據統計用於出口的軍工產品約佔其軍工生產總值的90%左右。雖然,奧地利與歐盟關係極為密切,但是作為永久中立國的奧地利,在與中國進行軍事合作時,受到的干擾就會小很多,更多的會從本國經濟利益考慮。所以,中國與奧地利在多個方面展開了軍事合作。

圖示:南京汽車製造廠生產的4*4輕型軍用越野車,到底是源於奧利地還是蘇聯呢?

雙方的合作始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正值“中西方蜜月”時期,西方各國攜帶著各種先進裝備與中國“眉目傳情”,英國人的“海標槍”導彈、美國人的先進戰機系統等等。這些裝備對於中國而言不僅先進,而且是急需的用於抗衡蘇聯的裝備。所以,奧地利與中國的軍事合作反而顯得很不起眼。比如,雙方曾經淺嘗即止的“平茨高爾”軍用越野車項目,幾乎就少人知曉。1970年代,南京汽車製造廠,曾經生產過一款4*4輕型軍用越野車,當時命名為230中型吉普,工廠內部成為221。這款越野車在生產出來不久,就作為軍用救護車參加了1979年的對越反擊戰。只不過這款乘坐非常舒適,外形類似奧地利“平茨高爾”的軍用越野車,因為生產工藝水平的落後,導致齒輪箱(分動器)經常卡死,造成了很高的事故率極高,所以很快就被從意大利菲亞特引進的依維柯所取代。其實,“平茨高爾”軍用越野車在性能非常出色,與很多日本越野車相比毫不遜色,與美國“悍馬”車相比,也有尺寸更小,載荷能力更強,靈活性更高,極為適應中國幅員遼闊,地形結構複雜,氣候環境多變的環境。如果,加強和奧地利的合作,改進工藝,或許中國的軍用越野車早已居於世界前列。(註釋:也有說法是,221車其實借鑑的是蘇聯烏里揚諾夫斯克汽車製造廠,在1966年所生產的一款四輪驅動廂貨車)

對中國軍工幫助很大的歐洲“小國”:155毫米炮和無人機都靠它

圖示:如今中國國產化的斯太爾軍車已經成為一個系列,不但是運輸和牽引車,還發展出來很多武器載車和工程車

雖然在軍用越野車的項目上,中國與奧地利擦肩而過。但是,兩國很快就在另一個軍用汽車項目上展開了深入合作,這就是中國的重型軍用越野車項目。1978年,中國準備從國外引進重型汽車技術改造中國汽車工業。當時,中國首先考察的是德國奔馳公司的NG一80系列,共5個級別的17個基本車型。但是,由於奔馳公司對技術轉讓提出了苛刻的條件,當時的中國又處在“囊中羞澀”的困難時期,所以與奔馳公司的談判陷入了僵局。到了1979年7月,得知中國正在引進重型汽車技術的奧地利斯太爾公司卡車分公司,在中國進行了一場車輛性能演示和技術交流會。之後,斯太爾公司向中國有關部門遞交了關於兩國在重型汽車技術上進行合作的建議書。到了9月,中國有關部門作出批示,歡迎斯太爾公司的91系列重型卡車項目,參加中方的引進選型競爭。同年12月斯太爾公司和中國第一機械上業部在經過詳細務實的交流之後簽署了聯合備忘錄,雙方確定了引進和購買方案。到了1980年斯太爾公司把半年前約定的實驗樣車和發動機運抵中國,1983年12月17日中奧雙方簽訂了《重型汽車製造技術轉讓合同》,此合同經雙方政府批准後正式生效。通過引進斯太爾的技術,中國對第一代軍用重型汽車中的SX一250、JN一252等車型進行了改造。並在1990年代後期以斯太爾技術為基礎的新一代軍用重型汽車也走下了生產線。

對中國軍工幫助很大的歐洲“小國”:155毫米炮和無人機都靠它

圖示:1988年11月國產化的GC45型155毫米榴彈炮以W1988編號參加了第二屆北京國際防務博覽

當然,中國與奧地利的軍事合作並侷限於這些軍車,也有“殺傷性”武器。比如在火炮方面,有種說法是中國的L7型105毫米線膛炮技術,就是1979年中國通過奧地利引進的。當然,在火炮方面奧利地給予中國幫助最大的是155毫米大口徑火炮項目的合作。1970年代末,加拿大的布爾博士45倍口徑155毫米加榴炮GC45,並將該型火炮的技術、生產和銷售許可轉讓給奧地利聯合鋼鐵公司。由於GC45結構複雜,奧地利鋼鐵公司開始了對該炮進行改進,其實就將其進行簡化。正在進行第三代大口徑火炮研製的中國,正好有意將原有的152毫米口徑改155毫米口徑。只是中國152毫米加榴炮源自於蘇聯體系,與西方的155毫米加榴炮很難協調,所以改進工作進行的極為緩慢。在得知奧地利要對GC45進行改進的消息後,早已對該炮產生興趣的中國,立即聯繫奧地利方面希望能夠參與此項工作。在得到奧地利的允許後,中國派出設計人員以學習和交流的名義參與到奧聯鋼公司對GC45型155毫米加榴炮簡化設計工作中去。1982年簡化設計工作完成,新的加榴炮命名為GHN45型,同年中國引進全套GC45型45倍155毫米加榴炮技術資料;1983年初,中國決定在GC45型的基礎上開展新型155毫米加榴炮的研製,並決定以新155毫米加榴炮作為我國未來軍師兩級壓制火炮。之後的故事,就是在得到了奧地利方面提供的技術之後,再加上中國軍工科研人員的努力,1987年中國就仿出樣炮,並進入國家靶場進行火炮全系統鑑定試驗,命名為W1988加榴炮。之後,中國成功發展了牽引式的PLL01型、“自走型”式的WA021型、多款155毫米卡車炮、多型155毫米自行火炮等多款先進火炮系統,一躍成為世界火炮研製和生產大國。不過,當年奧地利在155毫米加榴炮技術方面的支持,絕對不能忘記。

對中國軍工幫助很大的歐洲“小國”:155毫米炮和無人機都靠它

圖示:奧地利Rotax914發動機

這些項目,大多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的,屬於中西方蜜月時期。所以,這個時候還看不出奧利地對於中國軍工幫助的重要性。到了上世界九十年代之後,冷戰的結束,國際局勢的轉變,西方國家與中國的關係尤其是在軍工領域的合作方面急轉之下,進入裡的“冬季”。雖然,以法國為首的多個歐盟國家屢次要求歐盟解除對華的武器禁運,但是每每都是難以成功。雙方的多項合作,只能打著“民用”技術的幌子,偷偷摸摸的嘗試合作。此時,奧利地作為永久中立國的優勢開始顯現,依舊與中國在軍工領域保持著合作。而且,很多合作都是中國急缺的軍事技術。比如,在無人機項目上,奧利地對中國的支持就顯得至關重要。近些年,中國在查打一體無人機方面的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無論是“翼龍”系列,還是“彩虹”系列,不僅成為中國軍隊的制式裝備,更是遠銷國外在反恐戰場上屢創佳績。這其中,來自奧地利的ROTAX914活塞發動機絕對功不可沒。雖然,中國某些先進的查打一體無人機,嘗試採用國產的渦槳-9型發動機,但是真正大面積使用的還是活塞發動機。而中國2006年立項,2012年11月28日完成300小時耐久試驗考核的活塞-9型發動機,功率只有82馬力,無法適應現代查打一體無人機需求。於是,中國從奧地利引進了ROTAX914活塞發動。這款與美國“捕食者A”無人機同型的四衝程渦輪增壓活塞發動機,1.2L排量,110馬力輸出,重量64公斤,燃料為航空汽油。這款活塞發動機引進之後,中國的查打一體無人機在巡航速度、巡航時間、最大起飛重量和掛載方面都有了巨大突破,成為了世界查打一體無人機研發和生產的大國。

對中國軍工幫助很大的歐洲“小國”:155毫米炮和無人機都靠它

圖示:2012年5月,日本海上自衛隊拍攝到的中國529號護衛艦釋放疑似S-100的無人機

除了引進無人機的相關部件,中國還從奧利地引進了“坎姆考普特”S-100旋翼無人機。這款長3.1米,高1.04米,寬1.25米的無人機,巡航速度為102公里/小時,最大速度為222公里/小時,使用升限達到5486米,有效載荷25公斤,最大載荷55公斤。據英國《簡氏防務週刊》網站報道,中國購買了18架該型無人機。在2012年5月時,被拍攝到其中3架正停在054A型導彈護衛艦“舟山”號上,其中一架還進行了飛行。研製這款無人機的奧地利的西貝爾公司的發言人,並沒有否認出售的情況,只是表示“,“沒有向中國出售生產許可”。不過,在其否認出售許可權之後,又加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但這並不能完全防止複製或仿造”。

這句話,到底該如何解讀,或許只有當事人才能明瞭其中的意思。但是,不論如何,中國與奧地利在軍工方面的合作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直到持續到現在,我們確實得承認奧地利對於中國的幫助,尤其是中國軍工科技方面的幫助值得我們感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