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可綜藝。

唱歌的、唱跳的、唱作的、光說不唱的、只跳不唱的都已經輪番上陣。

不管節目火與不火,套路無非就是先將各個圈子裡不為大眾所知的積壓大神們消費幾季,熱度一旦走低,綜藝製作人們便會開始尋找下一個能將豬也吹上天際的風口。

如今,這隻大手終於伸向了“樂隊”,米未傳媒和愛奇藝搞了一檔《樂隊的夏天》。


吳青峰不喜歡,我也是


沒錯,就是那個馬東的米未,做出《奇葩說》的米未。

兩期過後,我得說《樂隊的夏天》並非一隻能把樂隊帶紅火一把走出現有受眾圈的貴手,更像是一隻攪局的魔掌,或是一擊雷聲大雨點小的啞炮。

這檔節目的第一期完美做到了“三讓”,讓樂迷憤怒,讓嘉賓diss,讓普通觀眾瘋狂快進。

問題根源,我看是出在了米未的製作理念上。


吳青峰不喜歡,我也是


在《樂隊的夏天》開播之前,我是抱著它能像《中國有嘻哈》那樣不論如何成功將一種小眾文化帶入主流視野的高期待的。

節目中有5位負責控場、放彩虹屁&點評的“超級樂迷”,分別是中國頂尖的製作人張亞東,中國頂尖的樂隊主唱吳青峰,懂音樂又能聊天的高曉鬆,小玩過樂隊又能貢獻笑點的喬杉,以及自稱音痴完全以普通觀眾視角切入、主要工作還是念廣告的馬東

還有隻出現在海報上的歐陽娜娜,現在她究竟在節目中是個什麼身份還很神祕。


吳青峰不喜歡,我也是


選手方面,參賽的31支樂隊據說是節目組從幾千支樂隊中挑選和邀請出來的。

痛仰、新褲子、旅行團、海龜先生,對我這個只是啥音樂都聽壓根算不上樂迷的普通聽眾而言,那也是相當耳熟能詳。

即便你不知道以上這幾支樂隊,鹿先森樂隊那首被滿街精品店放爛了的《春風十里》你也肯定聽過。

從知名度上講,《樂隊》的參賽選手總體而言肯定是超過了當年第一季《好聲音》或是《有嘻哈》參賽選手的。

然而就是這麼一手好牌,《樂隊的夏天》打的稀爛。


吳青峰不喜歡,我也是



首先,《樂隊的夏天》光是這個名字和片頭、字幕卡、現場佈置等包裝與其內容之間的巨大違和感就令人不適。

當我第一次看到《樂隊的夏天》海報,我以為這是幾個明星嘉賓組成樂隊去旅行的節目……

除去以冷色調為主的舞臺,整檔節目無論是選手休息室還是採訪間都給我一種自己在看兒童節目的感覺。

樂隊介紹走的是深沉、情懷路線,字幕卻俏皮的像某個中學女生的QQ空間

這種視覺和內容上的反差,讓我覺得節目組壓根沒想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調性,廉價感爆棚。


吳青峰不喜歡,我也是


情節設計上,一檔音樂節目,本該讓觀眾通過作品來認識選手,可節目第一期大段內容竟是31支樂隊在一個佈置的如同兒童樂園一樣的草坪上互投、互吹。

國內幾檔現象級音樂選秀,《好聲音》是導師唱完選手直接開唱,《新說唱》是先來一波體育館裡的清唱海選。

什麼節目才一上來就搞這種排位?偶像選秀。

偶像選秀是因為要讓觀眾先認清這些素人的臉與性格,相較舞臺魅力這也是偶像的一大賣點,你一檔樂隊節目費那麼多話幹嘛?


吳青峰不喜歡,我也是


好不容易進入正題,每隊選手演唱之間,又穿插著永無止境的採訪、採訪、採訪。選手介紹、導師點評、觀眾觀點、選手觀點……

米未真是做《奇葩說》慣性太大,把好好的一檔音樂節目也做成了語言類節目。

最可笑的是,節目第一期的幾個重頭觀點,幾乎全有著明顯的預設痕跡,其完成的效果卻尷尬至極。

“什麼是朋克?”

嘉賓、選手幾輪太極打一打,最後得出個結論,朋克就是簡單重複的音樂。

吳青峰不喜歡,我也是


吳青峰不喜歡,我也是


看到這裡我忍不住飆出髒話,這“深入淺出”的解讀才是徹頭徹尾的“奇葩說”啊!

說白了你不敢討論朋克文化,那就別去問這個問題不好嗎?

更過分的是,節目居然直接把青年小夥子和熊貓眼樂隊的歌剪到一起鬼畜了一下,加起來還不到1分鐘。

你幾千只樂隊裡挑出的31支樂隊,就是讓你來這樣搞的?

大哥你是個網綜,有沒有什麼時長限制,現在動輒一個選秀節目單集就上3小時,我們觀眾不愛看可以快進,你剪成這樣除了蠢我沒有其他評價。


吳青峰不喜歡,我也是


當然,如果你時長兩小時聊的那一個小時都和音樂有關我也就認了,可你動不動就是大段的八卦和家常誰受得了?

節目第二趴出場樂隊的關聯方是居然是樂隊成員間的關係……

這個和那個是同學,那個和這個是兩口子,這倆是從小光屁股長大的堂兄弟,尬聊也就算了,還能當成主要話題去聊。

皇后皮箱樂隊主唱和吉他手是夫妻,馬東就問人家覺得吉他手和貝斯手“誰技術更好”,高曉鬆乾脆總結起了規律,“一個漂亮的樂隊女主唱,不是和吉他手談戀愛,就是和經紀人談戀愛。”


吳青峰不喜歡,我也是



當然,可能嘉賓們也聊了很多八卦之外的東西,但剪輯師只給我們觀眾留下了這些。

這檔音樂節目的八卦屬性甚至直接引起了吳青峰的不滿,節目裡不僅煞有介事的剪進了多段吳青峰被馬東逼問蘇打綠休團現狀的對話,第一期標題中更是直接用了“吳青峰曝蘇打綠成團危機”

吳青峰在微博中更直言自己不喜歡這個標題,節目應該把重點放在樂隊身上,隨後愛奇藝便修改了第一期標題。


吳青峰不喜歡,我也是


到了第二期,吳青峰雖然沒有了八卦內容,但在不少節目中都妙語連珠的他,竟被剪的幾乎比廣告戲份還要短。

把中國第一代搖滾樂隊代表面孔樂隊和一支連調都找不著的不入流偶像樂隊放在一起,其搞事情的居心簡直太過明顯。


吳青峰不喜歡,我也是


節目不停強調那個中國搖滾黃金年代的美好與偉大,但從頭至尾都沒有告訴觀眾它偉大在哪裡,又代表著什麼。

因此,我只能將節目找來面孔定義為純粹的賣情懷,既不是紀念搖滾,也不是尊重搖滾,甚至有可能將面孔當成了邀請其他選手的一張名片,這才是最令人唏噓的地方。


吳青峰不喜歡,我也是


而之後那支學生樂隊級別的偶像樂隊,不就是節目組找來的一個靶子嗎?難道你們挑選的其他幾千只樂隊中沒有水平更高的樂隊了嗎?

一檔音樂節目,打著挖掘樂隊的旗號,從頭到尾搞出的都是膚淺的噱頭,也難怪會引起選手、樂迷、評委、觀眾的全方位不滿。

如果說《樂隊的夏天》還有什麼值得一看的地方,那就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幾支樂隊和他們的作品了,對新褲子和海龜的期待是唯一支撐我去看下一期的動力。

說句題外話,首期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皇后皮箱《人間惆悵客》,竟然被質疑抄襲英國樂隊Arctic Monkeys《crying lightning》,我去聽了一下至少編曲上是高度相似,雖然不知專業人士能否將其定義為抄襲,但這也剛好印證了節目中張亞東對這首歌的評價。


吳青峰不喜歡,我也是



米未的招牌《奇葩說》從誕生之初深度與娛樂同在、思考和歡快共存的辯論節目,逐步發展成為一檔消費熱門話題、探討市井俗事的吵架罵街撕逼節目,雖然根本原因可能是巨大的審查壓力,但這也註定引起了製作團隊心態的巨大變化。

如今這檔《樂隊的夏天》,處處都是爛俗的劇情設計,剪輯以搞事情為第一目的,口號喊得震天響,野心之大更是有目共睹,卻讓人看不到靈魂。

一檔沒有心的節目,不論如何去消費情懷、熱點、選手、嘉賓,甚至是製作方自己的品牌,觀眾都不會為其買單。

節目組可能也是意識到了這些問題,第二期相較第一期音樂所佔的比重明顯加大,片頭甚至還大字致歉。


吳青峰不喜歡,我也是



雖然刻意製造話題頻頻被選手尷尬無視的嫌疑還是相當之大,但還是出現了九連真人這樣把我震撼到下巴脫臼的無名黑馬。

希望這檔節目能就此找回一顆心,踏踏實實的去製作一檔能代表中國樂隊當下狀況,並且提高大眾認知度的優秀音樂節目,而非一門心思去鑽營如何打造一個新爆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