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戰中隨處可見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道具-輕武器。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最早的星球大戰三部曲整個故事劇本都是大導演George Lucas自己反覆琢磨一稿一稿寫出來的,再經由各方面的專家大拿豐富完善其中的所有細節。經過四十年的發展,星球大戰已經變成了一部宏大的百科全書,其中涉及的所有物體,包括星球、生物、建築、工具、機器人、武器都有詳盡的資料設定,包括名稱編號、內部結構、材料、性能屬性等等。星戰中的輕武器也不例外,它有一個專有名詞:Blaster爆能槍,它們形態各異,有長有短,但是發射的都是高能等離子能量束,而不是經常被誤認的激光。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和彈眼落睛的太空驅逐艦、AT-AT裝甲機器人、鈦戰機這些明星武器相比,無論是帝國士兵還是義軍戰士,手持的輕武器都不太起眼,缺乏科幻氣息。事實上,從道具準備以及輕武器發展的角度來看也確實如此,拍攝於1977年的星戰開山之作《新希望》,其中很多輕武器的原型居然是二戰甚至一戰中的老古董,比40年後今天大多數國家現役的輕武器都要落後很多,更不用說太空時代的超現實裝備了。

下面就逐一比較一下星戰中一些主要輕武器和它們的原型,這其中也非常有“戲”。



1. DL-44重型手槍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使用者:Han Solo

生產商:BlasTech工業公司 (是的,連生產這把槍的軍械廠都被創造出來了,還有它的兩個競爭對手:Merr-Sonn和SoroSuub。)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甚至有BlasTech的宣傳海報,左下的那顆星就是公司的logo,當然上面的文字都是太空鳥語。

價格:750銀河幣

彈匣容量:50發

射程:50米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Han Solo幾乎從不離身的配槍,是否看著很眼熟?沒錯,它的原型就是大名鼎鼎的駁殼槍,正式名稱是毛瑟C96手槍,由德國毛瑟兵工廠於1896年開始生產,1939年停產。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駁殼槍作為制式軍用武器並不算成功,它造價昂貴,當作自衛手槍尺寸過於龐大,速射型全自動射擊時槍口上跳嚴重,精度差、射程短、裝彈少、威力有限,很有點高不成低不就。整個西方世界除了德國陸軍在一戰期間曾少量裝備外,再沒有當作制式裝備列裝過。

但西方不亮東方亮,在海外特別是中國,駁殼槍卻非常搶手,西方軍隊標準中的缺點都成了優點。舊中國輕武器生產裝備非常落後,西方列強對中國實行槍械禁運,中國軍隊極度缺乏衝鋒槍、半自動步槍等單兵自動武器。但手槍不在禁運之列,可以大規模進口或者走私,因此半自動射擊的駁殼槍就成了當時中國幾乎唯一可選的近戰利器。和普通手槍相比,它射程遠、威力大、堅固耐用,還能配合木質槍套抵肩射擊,成為一把精度很好的迷你衝鋒槍,這樣的神器上到總司令、大帥,下到警衛員、特工、土匪,人人如獲至寶。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手持兩支駁殼槍的李向陽,曾經是多少中國男孩心目中最高大的英雄形象

Han Solo和李向陽,兩個處於完全不同世界中的英雄人物,居然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手中的槍。DL-44是由真實的駁殼槍改裝而來的,星戰劇組一共改裝了四把,改裝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1. 在原槍機匣右上方增加了一個瞄準鏡,這是一隻標準的Hensoldt Wetzlar Ziel Dialyt三倍放大率瞄準鏡,二戰中被廣泛用於著名的毛瑟98K狙擊步槍(《兵臨城下》裡德軍上校用的那把),而且還裝反了,並且去掉了目鏡。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1. 槍口加裝了一個喇叭形消焰器,它來自一挺德國二戰時期的毛瑟MG81航空機槍,著名的MG-34通用機槍的航空版。因為這個消焰器過於龐大,原來駁殼槍口上的準星已不能使用。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1. 彈艙前裝有散熱片,來自一副飛機模型。

其它還有一些不知名的裝飾物(連它們也有一個George Lucas發明的專有名詞greeblies,就是無法定義的小東西),以便這把槍看起來既怪誕又真實。原槍上的扳機、保險、木質握把都原汁原味地保存了下來,而且這仍然是一把可以開火的手槍,在電影拍攝中甚至打過空包彈,以增強真實感。

Han Solo的這把槍是整個星戰系列裡的第一把道具槍,由劇組最早期的團隊成員之一 - 道具師Roger Christian於1975年末打造出來。當時他們經費非常有限,Roger用一把老毛瑟加上一些東拼西湊的配件造出了這麼一把槍。George Lucas看後非常喜歡,認為它很真實,於是兩人以此為基調開始為各種角色創造更多的武器。第一部星戰《新希望》的內景是在倫敦附件的攝影棚拍攝的,因此其中的輕武器也基本上就地取材來自歐洲,而沒有美製槍械。

這裡還有一點花絮,也是Han Solo和李向陽相似的地方:他們兩個草上飛般的英雄人物,都喜歡改裝自己手中的武器。仔細看看上面李向陽手中的雙槍,左手上的那把是有準星的,右手那把的準星則被銼掉了,為的就是在緊急情況下可以迅速拔槍而不被準星鉤絆住衣服。這也是在生死差之毫釐的敵後抗日鬥爭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之一。

同樣影片中Han Solo的手槍,很多時候也把那支長長的狙擊步槍瞄準鏡去掉,以方便他這個走私者在突然出現的帝國士兵面前能夠迅速出槍開火。而這一改裝在銀河帝國被認為是非法行為。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2. E-11衝鋒槍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使用者:帝國衝鋒隊 Stormtrooper

生產商:BlasTech工業公司

價格:1000銀河幣

彈匣容量:500發等離子能量束或100發標準能力束

射程:300米(有效射程100米)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E-11輕便緊湊、彈容量巨大,是帝國衝鋒隊的標準裝備,在影片中隨處可見。看到它那標誌性的前後摺疊槍托和橫置的彈匣,非常容易辨認出它的原型:充滿英倫特色的斯特林沖鋒槍。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斯特林沖鋒槍研製於1944年,但是直到二戰後的1953年,才替換下被譽為世界上最醜陋的斯登衝鋒槍,成為英軍制式武器,官方編號L2A1。它同樣沿襲了斯登衝鋒槍的極簡設計,同樣採用左側橫置的彈匣供彈方式,火線高度很低,便於隱蔽射擊。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大小圓管子組成的 “水管工人傑作” - 斯登衝鋒槍,造價僅11美元

但斯特林沖鋒槍做工更加精緻(相對於最粗劣最廉價的斯登衝鋒槍來說),有獨立的小握把,更加緊湊,性能優異,安全性高,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也能保持高可靠性。它參加了從蘇伊士運河危機、越南戰爭到馬島戰爭、第一次海灣戰爭的一系列著名戰役,在英軍中一直服役到1994年。斯特林沖鋒槍還被廣泛出口到90多個國家,至今仍活躍在利比亞、敘利亞等熱點地區。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表現馬島戰爭的油畫,英軍最精銳的特別空勤團SAS,手中的武器就是斯特林沖鋒槍和L1A1步槍。

在星戰四和五中,E-11是由斯特林的後期型L2A3真槍改裝的,在拍攝中發射過不少空包彈;而在星戰六中它則是改裝自復刻的模型槍,不能開火了。和原型相比改動不大,主要有四處: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1. 槍管上方和側面粘上了凸起的塑料散熱條,以擋住原槍管上的眾多散熱孔。
  2. 機匣上方加裝了一條很簡陋的鋼片作為導軌,上面安裝了一具瞄準鏡。它實際上是二戰英軍配備的M-38型坦克瞄準鏡,同樣是反著裝的,目鏡在前。在星戰的設定中,這具瞄準鏡可以和帝國衝鋒隊員頭盔面罩上的戰術HUD顯示器交換數據!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1. 原裝的32發雙排雙進弧形彈匣被鋸短了很多。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1. 在彈匣後方裝有瞄準鏡的電源組件,它實際上是一隻Hengstler公司生產的工業用機械計數器,被非常粗糙地用膠水粘在槍身上。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1. 在影片拍攝過程中這個計數器非常容易掉下來,於是一排帝國衝鋒隊員手中的E-11往往參差不齊,有的有這個電源組件,有的沒有,but who cares。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萊婭公主身後左邊的那支E-11有電源組件,右邊的那支已經掉了,直接看到了瞄準鏡。

E-11的摺疊槍托使它的體積非常緊湊,摺疊在前時可以單手射擊,展開來後則可以雙手進行精確射擊。萊婭公主這樣身材嬌小的女性也可以輕鬆掌握。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3. DLT-19重型步槍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使用者:帝國衝鋒隊 Stormtrooper

生產商:BlasTech工業公司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在帝國衝鋒隊的武器配置中,DLT-19的作用類似於蘇軍的SVD狙擊步槍(精度不夠高,實際上是精確射擊步槍),依靠它巨大的威力和遠射程,為以E-11衝鋒槍為主的分隊提供火力支援。它那佈滿圓孔的修長槍管、摺疊式兩腳架、魚尾形槍托,都明確無誤地表明這是一把著名的毛瑟MG-34機槍。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MG-34投產於1935年,是世界上第一種批量生產的通用機槍,對後世機槍設計產生了極大影響。因為凡爾賽條約禁止德國生產重機槍,於是德國人另闢蹊徑,開發了這款使用隨槍兩腳架就是輕機槍;安裝到重型三腳架上就是重機槍;還可以搭載到裝甲車輛上作為車載機槍,一槍多能的通用機槍,既繞過了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又極大提高了武器通用性,減小了後勤保障壓力。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採用兩腳架和50發彈鼓的輕機槍構型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採用MG-Lafette 34重型三腳架和250發彈鏈的重機槍構型

MG-34採用氣冷方式,射速高達900發/分鐘,可快速更換槍管,使用彈鼓或彈鏈供彈,以輕機槍的重量達到了當時重機槍的火力持續性,加上非凡的通用性,在1943年以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機槍。

和其它精密德制武器一樣,它最大的缺點就是過於精密,工藝複雜,造價昂貴。套筒、機匣等重要部件由整塊金屬切削而成,製造12.1公斤重的MG-34需要耗費49公斤的鋼材,嚴重製約了大規模生產。為此,德國人改進了生產工藝,廣泛採用衝壓件和點焊、點鉚工藝,開發出了下面這挺更加著名的MG-42通用機槍。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但星球大戰中選用的還是MG-34,可能的原因是它那充滿金屬朋克味道的厚重套筒和正圓型的散熱孔,看上去比MG-42薄薄的衝壓件更具科幻氣息。實際的改動非常少,只有很不起眼的四小點: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1. 在槍管套筒上加裝了一些膠條,擋住了部分散熱孔。這些膠條來自某輛英國老爺車的雨刮器膠條,安裝方式簡單粗暴,是用鐵絲捆到槍管上去的。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1. 在左側供彈口上罩了一個鐵皮做的粗糙蓋子,也就是說DLT-19連象徵性的彈匣都沒有,完全就是一把裸槍。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1. 在握把上方裝了一個直徑一英寸的圓錐,這又是一個greebly,沒有解釋這個小玩意有什麼作用。
  2. 標誌性的魚尾型槍托被塗成了全黑。值得一提的是MG-34有兩種槍托,早期型用的是木製槍托,後期性改為更耐用的膠木材質。而星戰的道具槍塗黑的是膠木槍托,也就是說這是一把後期型MG-34。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星戰的道具師一定是資深德粉,帝國軍隊從服裝到武器無不留下了深深的納粹印記。帝國衝鋒隊Stormtroopers的名字,直接影射了希特勒的衝鋒隊(德語Sturmabteilung)。實際上George Lucas自己也承認他在編劇時大量參考了二戰歷史。下面這張跨越時空的對比圖,頗有些相似之處吧。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彩蛋:Obi-Wan Kenobi的激光劍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使用者:Obi-Wan Kenobi

生產商:Obi-Wan Kenobi自制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最後一位絕地武士Obi-Wan,他手中的激光劍是星戰中最有標誌性、最科幻的個人裝備,自然沒有任何一款地球武器可以做它的原型,但在現實中這把激光劍卻絕對是拼湊得最凶的一件道具,簡直可以說是垃圾堆裡攢來的。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1. 激光劍後蓋:英國知名衛浴品牌Armitage Shank生產的老式洗臉盆龍頭開關旋鈕。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1. 後握把:勃朗寧7.7毫米MKII型航空機槍的槍口助退器附件。大名鼎鼎的蘭開斯特重型轟炸機裝有8挺該型機槍。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1. 激光控制開關段:取自三十年代Graflex牌老式相機閃光燈電池倉上的一個卡箍,上面有個扳手一樣的緊固部件,正好作為激光劍的開關。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1. 這個可裝三節電池的電池倉非常有用,Das Vader和Luke手中的激光劍都是去掉了頂上碗型閃光燈罩就直接拿來當作整個劍柄的。Obi-Wan的這把複雜很多,只用到了這個卡箍。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1. Luke的激光劍
  2. 指示燈:來自德州儀器公司70年代生產的Exactra 20型計算器,用於放大LED數字的球形有機玻璃珠,這算是激光劍上唯一和電子沾邊的東西了。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1. 不要小看這片不起眼的有機玻璃片,它可是眾多狂熱星戰迷眼中的至寶。以至於這臺彷彿來自恐龍時代的計算器都跟著洛陽紙貴,為的就是能得到其中原裝的有機玻璃珠,好裝在他們精心打造的激光劍上,以便在某個星戰迷聚會上比拼誰的激光劍更加原汁原味。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1. 更有牛人乾脆自己開模用樹脂鑄造這塊有機玻璃,以達到最完美的狀態。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1. 星戰迷的瘋狂、執著與專業可見一斑!
  2. 前握把:一戰時期英國裝備的MK1型槍榴彈彈體,一稜稜的突起就是預製破片。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1. 前端激光發射口:這應該是整把激光劍中最高貴的部件 - 產自羅爾斯 • 羅伊斯,當年它和生產豪車的勞斯萊斯還是同一家公司。它實際上是羅 • 羅產德溫特發動機(Rolls-Royce Derwent)燃燒室上的平衡管,40年代末期裝備於英國第一種實用噴氣式戰鬥機 - 流星。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1. 德溫特是早期離心式發動機,平衡管的作用就是保持各燃燒室之間的壓力平衡。

一堆一、二戰期間的破爛零件,搭積木一樣拼裝在一起,就成為了Obi-Wan手中的激光劍。

淺談星球大戰中的輕武器(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