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十八般兵器還不夠,古人為什麼要用那麼多各式兵器?

武器 冷兵器 武術 清朝 標槍 飛鏢 宋清 宋朝 冷兵器研究所 2019-04-09


有了十八般兵器還不夠,古人為什麼要用那麼多各式兵器?


有了十八般兵器還不夠,古人為什麼要用那麼多各式兵器?


編者按:喜歡冷兵器的讀者都知道,世界各國古往今來,有著種類繁多、各種各樣的冷兵器。比如中國就有“十八般兵器”這一說法,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奇門兵器。那為什麼古人會有這麼多的冷兵器呢?他們不覺得麻煩嗎?


有了十八般兵器還不夠,古人為什麼要用那麼多各式兵器?



按遊戲或影視作品的思路,冷兵器種類繁多,是因為一些兵器大多是某一類固定人群使用,比如和尚大多用棍、妹子大多用鞭子、綢帶一類軟兵器、俠客大多用劍、大叔大多用刀、書生拿扇子、拿個怪模怪樣兵器的大多是反派等等。但是這種定式更多的是象徵意味,在藝術作品中,各種兵器都能打得有來有往。似乎那些武林人士選擇什麼兵器都一樣,需要考慮的只是符合不符合自己的氣質。但在現實裡,各種冷兵器則有著屬於各自的優勢領域和特長。


有了十八般兵器還不夠,古人為什麼要用那麼多各式兵器?



實戰冷兵器主要分為戰場武器和民間防身武器兩種。首先,我們說下戰場武器(需要多人操作的攻城武器在這裡就不討論了)。單兵武器中的遠程武器,比如弓造價低、射速快、射程遠;弩易訓練、精度高、穿透力強;單兵投擲類武器,如標槍、飛鏢,無論射程還是精度遠不如弓弩,只是造價更低,訓練容易。投矛還可以破盾,盾牌上插幾根投矛,舉都舉不起來。


有了十八般兵器還不夠,古人為什麼要用那麼多各式兵器?



在冷兵器時代,戰場廝殺除去遠程武器,就屬槍矛最常用了。槍矛兵作為最後被淘汰的冷兵器兵種,已經足以說明這種武器的優勢了。明代著名武學鉅著《手臂錄》也有闡述:“槍乃諸器之王,以諸器遇槍立敗也。”槍矛的優勢在於長度。老話說“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在近戰兵器對抗中,兵器長度優勢真的是一寸長一寸強,兵器長度優勢甚至比徒手格鬥中的體重優勢還大。在兵器好手的手中,真的是哪怕武器長一寸,都能利用這點長度優勢把雙方距離控制在自己剛好能擊中對方,而對方夠不到自己的距離內。那麼,既然長兵器這麼強,又為什麼還有短兵器的存在呢?這是因為所有的兵器都是有自己的側重點,有適合自己發揮的場合。


有了十八般兵器還不夠,古人為什麼要用那麼多各式兵器?



比如長兵器雖然厲害,但是在狹窄環境下就施展不開了。所以攻城和巷戰還得是刀盾、劍盾這類武器更方便發揮。如果碰到重甲戰士,利刃類武器遠不如打擊類鈍器好用,所以戰場上常見的又有鞭、鐗、錘這類打擊類鈍器。而且長兵器攜帶不便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如果僅僅是防身,扛個長槍出去吃個飯都進不去門。同樣因為長槍類武器非常犀利,所以很多朝代乾脆禁止私人持有,唐律就規定:“甲、弩、矛、矟、具裝等,依令私家不合有”。到了宋代,甚至規定:“神社槍旗等嚴行鈴轄,如有違犯,內頭首取敕裁,及許陳告。”即連民間祭祀和廟會這些民俗和宗教儀式上,所使用的儀仗長槍都禁了。所以在古代,槍矛類武器也就是部隊才可以使用,民間一般是不允許使用的。


有了十八般兵器還不夠,古人為什麼要用那麼多各式兵器?



那麼短兵武器中,誰最強呢?實戰經驗證明,盾牌加刀劍最為犀利。別的近戰兵器對抗長槍勝率連二八開都難以做到,但是如果用盾牌,勝率能打個四六開左右。但是盾牌比較重,攜帶也不是很方便,而且盾牌在清代也是被禁的武器。清朝規定“凡民間私有人馬甲、傍牌、火筒、火炮、旗纛、號帶之類應禁軍器者,一件杖八十,每一件加一等。私造者加私有罪一等,各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非全成者,並勿論,許令納官。”所以戰場兵器雖然犀利,但是大多違禁或是不方便攜帶。

還有一些戰場武器屬於打配合用的輔助武器,比如钂耙叉子這類武器,主要是叉住對方武器,給隊友製造機會,或是叉中對方,把對方固定住讓隊友方便補刀。我們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有了十八般兵器還不夠,古人為什麼要用那麼多各式兵器?



因為律法的限制和戰場武器不便於生活中攜帶,所以造成了形形色色的民間武器的出現。在中國,最典型的民間武器就是劍。當然,古代佩劍其實也有等級制度,也不是誰都能佩戴的。比如《隋書·禮儀志》有記載佩劍的等級制度:“一品,玉器劍,佩山玄玉。二品,金裝劍,佩水蒼玉。三品及開國子男,五等散品名號侯雖四、五品,並銀裝劍,佩水蒼玉,侍中已下,通直郎已上,陪位則象劍。”同時隋文帝在開皇十五年發佈禁令:“收天下兵器,敢有私造者,坐之”。所以在古代,練劍的大多都是有身份的人。


有了十八般兵器還不夠,古人為什麼要用那麼多各式兵器?



而腰刀,各個朝代普遍不禁,可以作為防身武器持有。所以單刀成為民間主流武器,傳統武術各個門派沒有刀法的寥寥無幾。但是刀作為短兵器來說,在空曠場地必然是不敵長兵器的,所以傳統武術中各門各派都不止一樣兵器,至少一長一短兩種兵器。由於長槍違規,所以大家都普遍去掉槍頭的長棍了。而且長棍攜帶上也比長槍方便很多,至少不擔心門都進不去的情況。出門在外的話過去很多人選擇拿一根長棍作為防身武器,既不違禁,又有長度優勢。


有了十八般兵器還不夠,古人為什麼要用那麼多各式兵器?



而民間那些形形色色的防身短武器,更多的是考慮便攜和不違禁。比如判官筆、鐵扇子這類偽裝成日常用具的兵器,既便攜又不顯眼,在遇到突發狀況時可以立刻拿出來使用,出其不意。但是這些冷兵器也僅僅是靠出其不意了。如前面所說,武器長度優勢比徒手對抗的體重優勢更重要。短兵器正面對抗是沒法和長兵器打的。短兵器想對抗長兵器,只能冒險頂著長兵器攻擊去搶近身,搶不到近身就死了。而短兵器也因為武器短距離近,難以作出及時的反應,導致更容易出現兩敗俱傷、同歸於盡的情況。即短兵器互鬥,非常容易出現雙方搶攻同時中招的情況,怎麼打風險都很大。這也是為什麼老話說“一寸短一寸險”。於是,為了彌補防身短兵器一寸短一寸險的劣勢,短兵器大多雙持。一把武器格擋控制對方武器,另一把武器進行攻擊。這樣大大提高安全係數,只是上手也會更難。


有了十八般兵器還不夠,古人為什麼要用那麼多各式兵器?



還有一些乾脆是拿日常用具作為武器的,比如打穀的連枷、大鍘刀、趕車的鞭杆、菸袋鍋子甚至板凳,這一類武器追求的就是無論何時遇到突發情況,隨手都能拿出來作為武器使用。另外軟兵器類都是比較便攜的,同時還有長度優勢,但是因為上手比較難,控制不好容易打到自己,同時破綻較大,所以一般只在民間流行。民間投擲類武器被稱作暗器,其實並不是為了傷人,更多的是給近戰武器攻擊創造機會,比如扔個飛刀出去,同時衝過去拔刀,對方無論因為躲閃還是因為疼痛都會分心,就可以趁勢一刀砍死。

其實,說起來古代冷兵器種類非常多,多得能寫厚厚的一本書。但是按照使用目的來分,大致是以上這幾類。所謂萬變不離其宗。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