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戰爭紀元”帷幕正在拉開

武器 空軍 大數據 深度學習 解放軍報融媒體 2017-05-05

編者按

歷史反覆告訴我們,勝利總是向那些預見戰爭特性變化的人微笑,誰敢於走新路,誰就有可能獲得豐厚的戰略收益。如今,主要軍事強國都積極推進顛覆性技術發展,傾力打造顛覆性作戰能力,搶佔顛覆性技術制高點。為此,我們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就智能化、高超聲、新毀傷、腦科學等顛覆性技術在軍事領域開發應用及對未來作戰影響展開研討,歡迎大家踴躍參與。

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可以說是人工智能崛起並迅速擴張的十年。隨著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的全面展開,人類社會各個領域包括軍事領域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智能化浪潮衝擊,舊的遊戲規則日益被打破,新規則不斷醞釀形成,信息化軍事革命拉開了從數字化、網絡化到智能化的時代大幕。能不能適應這一新形勢已成為各國軍隊必須面對的重大戰略課題。

技術革命突破堅冰——

智能化浪潮洶湧而至

與人工智能在20世紀60年代、80年代曇花一現的兩次熱潮不同,新一輪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是基於技術突破基礎之上的技術革命。

關鍵技術實現突破。在發展的早期,對基本問題認識不足、發展目標過於超前、計算能力缺乏等問題,一直是人工智能難以實現重大突破的障礙。進入新世紀,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智能算法,以及大數據、雲計算等關鍵技術的出現和綜合運用,從根本上打破了人工智能發展的困境,人工智能由此得以快速崛起。以計算機視覺為例。2011年前,儘管已努力數十年,但計算機視覺識別的錯誤率始終處於26%以上。而隨著深度學習、大數據等技術的出現和應用,錯誤率開始急劇下降。至2015年,微軟研發的“深度殘差網絡”已超越人類,其識別錯誤率僅為3.57%,比人眼的5.1%還低30%。可以說,關鍵技術突破和支撐性技術的出現或重大發展,已使人工智能發展的技術環境從量的累積突變到質的躍升,人工智能革命由此拉開帷幕。

創新應用全面展開。技術突破一旦形成,技術溢出將不可避免。人工智能技術的重大突破,已吸引各個領域爭相引入。谷歌2015年正式啟用的基於機器學習的全新人工智能算法——RankBrain,已成為谷歌搜索排序時數百項指標中的第三大重要指標;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與傳統工業的融合,已催生一場智能製造革命,等等。目前,人工智能不但在傳統的信息服務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進入到一般實體經濟領域,而且滲透到了高端、腦力密集型行業,如醫療業、新聞業、金融業等,人工智能的星星之火已漸成燎原之勢。

智能化格局加速形成。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一些領域的成功應用及廣闊前景,引起了研究機構、產業界及大國的高度關注。各方已將其作為未來發展的“制高點”,加緊進行戰略佈局。在技術層面,以2015年為轉折點,臉譜、谷歌、微軟等世界科技巨頭密集開源人工智能開發平臺,人工智能研發自此進入到社會大眾廣泛參與的新階段,其創新應用正醞釀爆發式發展;在產業層面,人工智能已成為世界科技巨頭和資本追逐的重點,各大公司在人工智能人才、技術、投資等方面的爭奪日趨白熱化;在國家層面,2012年以來,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出臺重大戰略,如美國的《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的“工業4.0”、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等,以智能機器人為重點,大力推動傳統工業向智能製造轉型升級。

戰爭需求強力牽引——

軍事智能化向縱深推進

在智能化革命浪潮中,受戰爭需求強力牽引,軍事領域的智能化快速發展,目前已進入到向縱深推進的新階段。

智能化無人系統研發重點向主戰武器裝備遷移。進入21世紀,具有初級智能的無人機、地面機器人等無人系統,在戰爭和非戰爭軍事行動中得到大量使用。但總體看,這些武器裝備智能化程度較低、技戰術性能有限,一般是執行偵察、監視、通信中繼、排雷等作戰保障任務,在低威脅空域飛行的武裝無人機有時也會執行對地打擊任務。近幾年,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軍事強國的強力推動,使智能化武器裝備發展拓展至主戰武器領域。特別是在無人作戰飛機方面,2015年,美國的X-47B驗證機已完成在航空母艦上起降、自主空中加油等關鍵項目測試。從平臺角度講,它已具備發展成為執行偵察打擊任務的無人作戰飛機的必要條件,能在高威脅環境下執行任務,它運用於常規高強度作戰只是時間問題。

智能化武器裝備替換傳統武器裝備進程正式開啟。2014年,美國防部決定,從2016年起逐步淘汰U-2高空偵察機,但保留“全球鷹”高空長航時無人偵察機。在兩種機型各有優長情況下,美軍這一決定非同尋常。這是智能化無人系統第一次打敗重要的傳統武器裝備,標誌著智能化無人系統取代現有主要武器裝備的帷幕已拉開。2015年,美國防部又決定預生產採用可選有人/無人設計的B-21遠程打擊轟炸機,以替代B-52和B-1轟炸機,該項目的實施更是使新舊武器替代升級至空中打擊層面。這一趨勢將隨著人工智能的進步而加劇,並將在未來覆蓋包括主戰武器在內的各類武器系統。

智能化無人系統戰場運用引發軍事領域連鎖反應。目前,軍事智能化革命仍處於初期的技術革命階段,重點是武器裝備智能化,但同時,智能化無人系統在戰場上的優異表現,已倒逼軍事領域更深層次,包括作戰方式、體制編制等的調整變革。2007年,美空軍整合多個“捕食者”“死神”無人機中隊,組建全球第一支成建制無人機作戰部隊——第432無人機聯隊。2013年,美國防部為無人機操控員專門創設“傑出戰爭勳章”。這使沒有真正上戰場的軍人也可以獲得戰鬥勳章。2016年,美軍無人系統作戰方式開發再上新臺階,成功進行了多達103架微型無人機的自適應編隊飛行測試。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舉措。這些深層次探索已超越單純的武器裝備發展更新,智能化在軍事領域已呈現出全面滲透態勢。

戰場面貌煥然改觀——

智能化作戰顛覆規則

智能化無人系統一經運用於實戰,就展現出許多前所未有的作戰特點,如突防能力強、連續工作時間超長、執行命令不打折扣等。這些優勢導致智能武器的大量裝備和運用,戰場面貌在這一進程中不斷被改變。

智能化武器成為重要作戰力量。智能化無人系統在戰爭中的成功運用,極大地刺激和鼓舞了各國發展智能化力量的熱情。2014年,美軍各類無人機數量已達到1.13萬架以上,各種地面機器人增長到約1.5萬個。其中,無人機除承擔大部分偵察、情報、監視等作戰保障任務外,還擔負約1/3的空中打擊任務。而這些僅是個開始。事實上,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的創新應用,正革命性地逆轉以人為核心的“人-武器”關係。人在基本戰鬥單元中的功用不斷被替代,而智能化無人系統則越來越獨立地擔負起原來“人-武器”系統的使命。在這一大趨勢支配下,智能化武器已經從作戰力量的補充發展成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並開始向戰場主力挺進,一個“機器戰爭紀元”正在到來。

智能化決策催生指揮決策新模式。千百年來,作戰指揮決策主要依靠指揮官個人的經驗、判斷和直覺。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戰場信息,淡化了戰爭“迷霧”,但它並未改變傳統的指揮決策模式。而大數據及其相關智能算法的出現,為從根本上改變這一模式提供了可能。其關鍵在於,運用智能化數據處理技術,可以想人之所未想,在大數據中發現複雜事物間相關關係,從質上突破人類分析聯繫事物的侷限性,決策者據此可快速、準確地判斷和預測戰場形勢發展變化,進而大幅提高決策質量。目前,使用大數據確保國家安全,如反恐、發現路邊炸彈以及掌握敵軍行動規律等,已成為世界軍事發展的新趨勢。在捕殺拉登行動中,美國的大數據公司帕蘭提爾曾發揮重要作用,被稱作“名副其實的殺手級應用”。藉助基於大數據的智能輔助決策系統,以“人-機”協作為基本方式的新決策模式正悄然形成。

智能化作戰方式逐漸浮出水面。智能化使武器裝備具有了突破人體限制的優越性能,也為軍事行動提供了新工具、新可能。為充分利用智能化優勢,世界一些軍事強國正著力探索各種智能化無人系統的運用方式,新的作戰方式正加速成型。較具代表性的至少有以下三種:潛伏戰,即預先將無人系統部署於敵重要目標、防區或重要通道/航道附近,使之處於長期(數月甚至數年)休眠狀態,並在需要時激活,對海上、陸上、空中和太空目標實施突然攻擊;群集戰,使用大量具有較高自主協同能力的智能無人系統,以“群”的方式對目標實施偵察、干擾、突擊、防禦等作戰行動,使對方的探測、跟蹤、攔截、打擊能力等各種行動能力迅速飽和,進而形成作戰優勢;全球快速打擊戰,即使用高超音速空間無人作戰平臺,對全球範圍的敵全縱深戰略目標或關鍵性目標實施快速(1小時內)、精確的貫頂式打擊,該方式極具戰略威懾性。

(延伸閱讀:本報3月16日七版文章《什麼在改變未來戰爭遊戲規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