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利浦一開口,國內醫療都慌了

物聯網 飛利浦 智能硬件 大數據 動脈網 2017-05-27

《未來醫療》曾提到了未來的一種人體GIS(地理信息系統)——把人口統計學、生理學、解剖學、生物學、環境學等多方面連接起來,構成多維度的信息嵌合體,以此解讀個人的健康狀況。

我們已經親自見證了互聯網連接電腦與電腦,演變為移動互聯網連接人與人,再變為物聯網無時不刻連接物與物、物與人,一次次交織出新的維度。大健康產業正是在這些連接中越來越“大”,正是因為日益發達的信息技術讓醫健領域的連接之網延伸得更加廣闊。

近期,動脈網獲知,飛利浦發布的年度“未來健康指數”就在闡釋這種健康行業中的連接——它是一項對行業數據連通、整合情況的精確調查,召集了來自19國、5大洲的33000個患者代表、醫療服務方、保險從業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數據來源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銀行等。

這裡所調查的醫療健康行業的連通與整合程度,即“連接型醫療健康”概念,具備了相當豐富的意義。主要的形式,是從醫健信息化體系或醫健物聯網設備處獲取數據,從中獲得洞察見解,以此為依據來指導人們的健康行為

飛利浦:“連接型醫療健康”是大勢所趨

據飛利浦此次開展的調查,數據監測型血壓計、心率器、可穿戴設備、手機APP等,都能夠賦予人們更好地管控健康的能力。而患者將個人健康數據共享給醫學專家並獲得分析指導,則是改善健康的關鍵。然而大多數人並沒有使用連接型健康技術來檢測健康指標的習慣——僅40%的人表示他們在使用這種技術。

調查還顯示,“連接型醫療健康”正在從根源上瓦解一些最為嚴峻的健康難題,也就是把重點從醫治轉向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然而在現階段,人們仍未意識到加強認知和溝通的重要性。比如調查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在美國,84%的人認為自己非常健康;而只有53%的醫學專家認為美國人健康狀況良好。這種認知的不對稱,就是技術需要介入的地方。

“人們所期待的和實際上獲取的,兩者之間有一條顯著的鴻溝。”皇家飛利浦總裁兼首席執行官Frans van Houten說道。他還補充,很多人以為醫療健康領域的數據連通是非常普遍的情況,但事實上這種整合的程度還非常小。

飛利浦一開口,國內醫療都慌了

飛利浦總裁兼首席執行官Frans van Houten(圖片來源:Reuters India)

2017年的未來健康指數調查,讓飛利浦更加認同自己的戰略——以患者為中心的整合型健康服務,並更確信“連接型醫療健康”正是人們需要的。

飛利浦的設想,是以設備來讓人們在家庭場景下檢測健康狀況,以避免因大病入院,或者在醫療過程之後進行恢復。Frans van Houten表示,在飛利浦推行連接型健康管理的過程中,數據會用在兩個方面:第一,是用人工智能技術全面分析人們的健康,把複雜的情況精簡化;第二,是通過飛利浦去年收購的人口健康管理公司Wellcentive來觀察和管理特定患者人群,尤其是慢性病患者等。

國內:BAT、各醫健細分領域都在“連接一切”

放眼國內,已有很多企業開始實踐此類“連接型醫療健康”。舉例來說,有做糖尿病管理的微糖、糖護士、悅糖,也有做血壓監測的康康血壓,為醫院提供智慧化大數據體系的聯新醫療科技,為個人做詳細健康數據評估的康佰瑞,還有自產多類智能硬件並配以大數據監測的益體康、守護雲等。

以BAT為首的國內巨頭也是紛紛在此塊進行了嘗試。不管是百度早前與北京政府聯合發佈的設備雲平臺“北京健康雲”,還是阿里智能雲的智能健康解決方案板塊,或是騰訊的微信硬件平臺、旗下的騰愛醫療,都是在開闢健康數據這個板塊,乃至建立起健康社交的生態。

做“連接”的重點是通過數據分析達到提前監控的目的,故最終落點還是在如何有效地收集並處理數據上。在這裡我們關注過一個專門做健康數據接入和分析服務的產品,即妙健康的妙+,已經實現了包括Fitbit、樂心、小米等知名硬件品牌的300多款智能硬件接入,通過採集各類硬件的多維數據,進行數據的自動分析,在科學的評估模型基礎上提供個性化的健康解決方案及健康風險評估,並針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提供有人工參與的健康相關綜合性服務。

正如飛利浦的研究中所顯示的,我們大多數人仍未充分理解,連接型的健康監測能夠給整個醫療健康體系帶來何種改變。麥肯錫曾有一份報告叫做《醫療行業的大數據革命》,指出非醫療公眾數據的聚合、數據分析技術和工具的進步將成為醫療開支的“特效減肥藥”,可為美國節省數千億美元。

中國如果能充分利用健康大數據和疾病風險的提前管控,想必能省下的醫療支出也相當可觀。有業內人士發表過這樣的見解:以我們的社會醫療保險為核心建立統一的社會化醫療數據平臺,允許部分數據用於市場化開發並形成下游的醫療產業集群,可以助力實現預防型醫療保健。這也是“連接型醫療健康”在中國的一個宏大設想。

在“連接一切”的當今,醫療健康發展或許是趕上了最好的時代,連接帶給人們的不僅是得以充分利用數據的便利,更多是思維上的顛覆,從“醫院即醫療”轉變為處處皆醫療、從傳統醫療轉變為院牆之外的健康管理生態、從晦澀難懂的紙質處方轉變為手機、智能設備上的清晰指導。

大膽想象將來的某一天,我們的醫療健康數據都被體系化地集成和巧妙使用,到那時所謂的健康信息孤島或許將不復存在。

更多互聯網醫療資訊請關注 動脈網wechat:vcbeat,關注後,公眾號後臺回覆關鍵詞(如:人工智能、基因檢測),即可獲得相關獨家前沿資訊文章!

動脈網(WeChat:vcbeat),關注互聯網醫療及健康領域的新技術、創業和投資,以及新技術背後的倫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