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進入物聯網領域並在物聯網領域發展的

物聯網 雲計算 文章 物理 許永碩 2017-04-13

介紹了很多使用CHIP的方法研究物聯網發展趨勢的文章,今天講一下我自己是如何用CHIP方法分析、並選擇物聯網這個方向。

主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我為什麼看好物聯網的方向?進入物聯網領域我是如何選擇在行業內的位置?在未來物聯網領域,我如何搶佔關鍵位置。

我為什麼看好物聯網發展方向(回答WHY的問題)

瞭解我背景的朋友都知道原來有IT背景和供應鏈管理諮詢背景。因為在當時全球領先的供應鏈管理軟件公司和備件管理軟件公司工作過,這兩家公司的客戶都是全球各個領域最領先的企業,而這些領先企業還有很多難點需要解決:

  • 供應鏈的可視化難題

  • 備件設備的跟蹤難題

  • 物流的跟蹤難題

RFID毫無疑問是解決物流跟蹤、供應鏈可視化的難題的方法。所以RFID曾經在2005、2006年非常流行,並且也有學者因為RFID的應用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

而設備跟蹤,設備狀態記錄需要設備聯網。在這個背景下,我開始關注物聯網(那時是2005年左右)。

從這幾個難題的解決方法,都需要物聯網相關的技術,而關注物聯網一段時間之後,2009年IBM推出智慧地球概念,中國政府提出感知戰略,這時候,物聯網將是一個巨大的金礦這個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正是瞭解行業難點(CHIP方法的痛點分析的方法),我在2006年推斷物聯網未來可能會有大機會。

進入物聯網領域做什麼?(回答WHAT)

既然判斷出物聯網未來是一個大金礦,但進入物聯網領域做什麼呢?

物聯網發展早期,所有機構、企業對物聯網的認知都很膚淺,哪種技術、哪個行業、哪種角色在物聯網領域含金量高?機會大?

包括很多專家都不好判斷。

這個時候,我想起了一段歷史:在掘金時代,創造了大量的致富機會,但淘金的人太多了,而通過挖到金子變成富豪的比例非常低。所以挖金子的人賺錢是有風險的;但為挖金人服務的全部都賺到錢了。

同樣的道理,物聯網是一個金礦,當大量的企業進入這個領域的時候,這個領域會大量的機會,但能夠在大量機構湧入而能賺到錢的企業的比例也會很低。當有大批企業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為這個行業服務的企業,一定會賺到錢。

所以我選擇進入物聯網這個行業,為物聯網行業內的企業服務。在2012年的時候,開始了物聯網專業媒體的創業之路。

正是掘金時代的歷史經驗(CHIP方法的歷史分析法),讓我在物聯網領域進入了物聯網專業媒體領域。

而事實證明,物聯網這個大方向是不錯的,在2012年左右物聯網實體的機會不明顯,雖然後來2013年、2014年有了物聯網熱,但這個領域賺錢的實體企業非常非常少。但物聯網的專業媒體卻可以生存下來。

我看好的物聯網的兩個角度(回答WHAT的問題)

在2012年進入物聯網領域,我從幾個維度研究了一下物聯網,最後從不同維度選了物聯網的4個角度。我相信從這4個角度進入物聯網,一定會出物聯網的BAT級別的公司。從2012年進入物聯網領域之後,我做的事情,已經公開了兩個角度,另外兩個角度我暫時不說(因為我已經離開2012年我創辦的物聯網的媒體,我做什麼這個媒體都跟在我屁股後面學,我還是暫時保密一下,要不然這個媒體已經在物聯網領域有影響力,而它們只要知道我的方向,容易搶我的機會。

這個是CHIP方法的架構研究方法I,從不同維度觀察物聯網,選擇最有代表性的維度觀察。

第一個角度是物聯網的入口

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的入口類型的企業有很好的盈利機會。物聯網時代,物聯網的入口也會有非常多的好的機會(又是CHIP的歷史的方法。)。

所以在2012年,我組織原來創辦的媒體,研究互聯網的入口,並總結物聯網的入口。所以大家可以看2013年的文章:

許永碩:入口是物聯網企業的必爭之地——開篇

我是如何進入物聯網領域並在物聯網領域發展的

許永碩:入口是物聯網企業必爭之地——終端之爭

我是如何進入物聯網領域並在物聯網領域發展的

其實這個入口之爭的系列,我準備了互聯網的入口之爭的經驗(後續還有幾種互聯網的入口),以及我推斷未來物聯網時代的入口都有哪些的一系列的文章。但因為這個期間與大股東有些不和,我就停下來了。但我一直在觀察物聯網的入口。後續會寫一些我觀察到的入口。

第二個角度是平臺

我觀察物聯網的第二個角度是平臺,為此我也寫了一系列的平臺相關的文章,這些文章最初是2013年5月17份 開始發表在我曾經創辦的媒體上。

後來這個系列的文章,我全部都轉到了我的公眾號中:

物聯網需要運營平臺

物聯網需要運營平臺(下)

我是如何進入物聯網領域並在物聯網領域發展的

隨後原來創辦這家媒體的合夥人,才寫了一系列的物聯網平臺型企業的文章,奠定了這個媒體在物聯網行業媒體的地位。

因為我未來一定會與我原來創辦的媒體產生競爭,所以暫時另外兩個角度先保密。

我曾經創辦的媒體還是很勤奮的,不過缺乏物聯網發展的方向感,可惜這家企業的大股東容不下有能力的人,而自己的水平又有限,可惜了我在這家企業努力工作的那三年。sigh!

我是如何研究物聯網平臺的?(回答HOW的問題)

我進入物聯網領域的時候,物聯網領域最有名的一家企業叫Pachube,後來更名叫Cosm,在2013年5月,又更名為Xively。

其實當時也不知道物聯網平臺是什麼,就想選擇一個最知名的企業,因為pachube在2012年之前太有名氣了,我就選擇這個知名的企業研究。而研究這個企業之後,寫過如下的文章:

我是如何進入物聯網領域並在物聯網領域發展的

09年,10年連續兩年被READWRITWEB評為10大物聯網公司的Pachube的願景就是通過它的互聯網平臺,連接我們所有物理環境的事物。利用現有的互聯網平臺將物理世界和網絡世界合二為一。Pachube後被收購,更名為Cosm,試圖使服務更加大眾化和使用更簡單。最近又更名為Xively。物聯網智庫最近研究了一下Xively,Xively的功能值得借鑑。

Xively是開放的通用物聯網平臺,通過這個PaaS雲平臺,可將應用,設備,虛擬電子物體,數據,用戶鏈接在一起,從而創建方案,與物理世界的物體搜索、交互。Xively提供物體目錄(物體的根據權限的搜索),數據服務(時間序列數據的存儲,調用),業務服務(設備找尋,激活和管理)。為完成這些服務,建立了信息總線(實時信息的管理和路由),信息總線支持Rest,Socket,MQTT,Xively API。

作為一個通用平臺,Xively提供給予網絡的工具,以及豐富的開發資源,以支持硬件,應用,服務的研發,並可將開發的硬件,應用,服務部署到平臺上。

在硬件,應用、服務部署到Xively上之後,對硬件,應用管理。

通過研究,Xively的功能,理解了物聯網平臺應該提供哪些功能,而在研究其他的物聯網平臺時參照Xively的功能,與Xively功能比較異同,從而深入的瞭解物聯網的平臺型企業。

使用了CHIP的案例分析的方法,通過案例分析學習物聯網的平臺企業的框架,案例是一個很好的研究問題的抓手。

我在物聯網領域下一步做什麼?

說了很多都是介紹過去,也就是使用CHIP方法,在過去的經歷當中,對物聯網的發展有了很好的判斷,而且如果不是我當時創業選擇夥伴的錯誤的話,我用CHIP方法的判斷都是正確的。而且臺灣企業研華曾經希望收購我創辦的媒體,並爭取成立一家物聯網媒體領域的上市公司。

方向對了,人選錯了,只有嘆息。

現在說說未來要做什麼!

平臺依然值得關注。

觀察物聯網的發展歷史,物聯網的平臺型企業仍然值得關注。

觀察平臺型企業的變化,會了解整個物聯網生態鏈的規則變化,並通過微小的變化,形成行業內巨大的影響力。

曾經提到的杭州古北、上海慶科,Thingworx,銀河風雲、機智雲等等平臺型企業的變化都要實時關注。我期望在這些平臺型企業都能給我一個窗口讓我觀察這些企業的變化。所以只要有機會,我就要參與到能觀察這些企業發展的業務上去。

比如銀河風雲這家企業的平臺將是以MacBee協議為主。我一直觀察這家企業的變化,在MacBee聯盟早期,我是非常懷疑MacBee通訊是否能夠做出來,所以也不肯投入太多精力觀察。

但16年Macbee聯盟連續在智能燈具領域取得突破,這個時候已經確認Macbee的平臺地位,我就希望能夠近距離關注Macbee的發展。而Macbee聯盟落在了深圳物聯網咖啡,那麼我就要參與物聯網咖啡的運營,這樣就可以獲得更多的Macbee的發展變化,這樣可以更好的觀察平臺型企業。

我是如何進入物聯網領域並在物聯網領域發展的

邊緣計算,也是一種平臺。經過幾年的發展,發現完全的雲計算平臺是有缺陷的,所以雲計算平臺要與邊緣計算相結合。要關注邊緣計算的發展。

開始加大物聯網入口型企業的關注

其實在2013年初,我已經勾勒出了一些物聯網時代的入口企業,所以也已經嘗試與這些入口企業建立了聯繫。

未來將重心轉移到物聯網的入口型企業中。

2014年的物聯網熱,是因為google收購Nest熱起來的。而Nest在我眼裡是一個重要的物聯網的入口。我在幾年前就盯著一家中國的類似於Nest的企業,今天已經完成了對中國的Nest企業的合作合同,所以也可以公開了。

我是如何進入物聯網領域並在物聯網領域發展的

以後還要逐漸增加物聯網入口型企業的交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