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認為「萬物感知、萬物互聯和萬物智能」將構成社會的基本特徵

物聯網 華為 智能家居 人工智能 IT百問百知道 2017-05-06

2017年5月4日,第二屆中國深圳電子消費品及家電品牌展(CE China)在深圳會展中心隆重開幕。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展IFA的全球活動之一,本屆展會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知名廠商參展,涉及到家電和消費電子行業的各個領域。展會還於今年首次推出了主題演講環節,作為全球通信及智能家居領域的引領者,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副總裁李昌竹圍繞當下智能物聯網的發展現狀,結合在智能家居生態構建和產品研發的經驗,與業界分享了華為在智能家居與穿戴設備領域的探索性思考。華為認為「萬物感知、萬物互聯和萬物智能」將構成社會的基本特徵

華為全場景應用直擊“智能+服務”需求痛點

對於未來生活的遐想,華為認為「萬物感知、萬物互聯和萬物智能」將構成社會的基本特徵。簡言之,全場景的智能服務將帶動人們走入智能物聯網的時代,將大大豐富人們的生活、改進人們工作和生活效率。李昌竹在演講一開始就表示,華為將自己定位為智能社會的使能者和推動者,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與業界一起推動人類社會走向智能社會。華為認為「萬物感知、萬物互聯和萬物智能」將構成社會的基本特徵

如何實現萬物之間互聯、萬物智能?李昌竹表示,華為從基於人、家、辦公、車的四個場景入手,綜合運用4G/5G、AI、大數據、先進傳感器和算法等技術來構建物聯網全場景服務。目前,個人智能應用、智能家居應用、互聯辦公應用、智能車聯網具備很旺盛的需求消費,預計到2020年,具備連接能力的設備規模將達到500億臺,AI的市場空間到2020年將增長至480億美元。華為認為「萬物感知、萬物互聯和萬物智能」將構成社會的基本特徵

目前的智能物聯網處於什麼水平?用戶有著怎樣的痛點?設計不合理、操作複雜、體驗不夠智能、不同的廠商提供了太多解決方案、繁瑣的APP、以及對於隱私與安全的顧慮等等,總體來說,用戶擔心它們沒有那麼「智能」,是一個或許並不需要的「偽需求」。

李昌竹表示,華為始終圍繞用戶體驗和用戶價值來思考智能互聯的生態構建,解決用戶的困擾。首先,華為通過在雲端佈局包含服務、內容、商業的生態系統;其次,通過華為開放在OTT盒子、智能終端、家庭網關、HiLink協議、LiteOS系統、IoT芯片、終端雲服務的技術能力,實現用戶與智能物聯網生態的聯接和溝通,給用戶以良好的全場景智能體驗。華為認為「萬物感知、萬物互聯和萬物智能」將構成社會的基本特徵

華為智能生態升級為“安全+體驗”新格局

在智能物聯網領域,華為將自己定位為產品、部件和能力的提供商,專注於打造物聯網生態,而不會涉及面向具體行業的物聯網應用、物聯網終端以及轉售終端。李昌竹表示,華為通過強大的聯接實力來組建未來的智能物聯網生態,包含智能終端、家庭網關、HiLink協議、LiteOS系統、IoT芯片五大核心能力。華為認為「萬物感知、萬物互聯和萬物智能」將構成社會的基本特徵

華為在萬物互聯方面的探索起步較早,截至目前已經在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設備上面實現了一定的積累。自2015年起,華為第一次發佈了HiLink智能家居的生態構想,意在從智能家居技術架構的底層連接協議做起,讓智能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變得更加簡單和便捷。目前,華為HiLink智慧家居生態已經是初具規模的智能家居生態平臺,HiLink 生態平臺已擁有超過100多個生態合作伙伴,預計2017年將突破200個;支持HiLink協議的設備在2016年發貨超過1000萬套,預計2017年將突破3000萬套。華為認為「萬物感知、萬物互聯和萬物智能」將構成社會的基本特徵

面對如此多的設備、如此密集的聯接和如此大量的數據,用戶的安全與隱私是一個亟須正視並解決的問題。李昌竹表示,安全是物聯網時代的核心關注點。比如,卡巴斯基CEO在MWC2017上列舉的一系列包括家庭網絡在內的系統被黑客攻擊的例子, 以及ARM公司工程師利用午餐的短短時間黑掉了超過120萬個網絡攝像頭設備。

華為在通信領域服務於全球170多個國家與地區,在如何保障網絡信息安全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經驗積累。對於智能家居的安全問題,李昌竹提出華為的配套解決方案和思考方向:加強對存儲以及數據交換等各個環節的保護;加強認證與授權的管理;將人工智能引入基於場景的狀態和操作再確認;以及儘可能本地化集中化完成數據操作和安全管控等。

經過在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探索和研發投入,華為近年來取得了重大突破,圍繞健康打造的一系列可穿戴設備已在全球佔據相當的市場份額。李昌竹表示,可穿戴設備發展了很多年,但如何讓其成為用戶的必備品?——這個問題始終懸而未決。“根據華為這幾年的探索,我們認為可穿戴產品應該重點關注以下幾個要素:設計美觀、佩戴舒適、面向特定場景的設計、在移動運動和健康方面獨特的功能,只有滿足這些才可能讓用戶感受到可穿戴產品的必不可少。“華為認為「萬物感知、萬物互聯和萬物智能」將構成社會的基本特徵

以睡眠為例,李昌竹講述了華為在可穿戴設備上的能力和價值。華為與哈佛醫學院CDB合作,通過智能腕錶實現了對人的睡眠狀態的精確檢測,基於此不僅得出有效的睡眠評估,更在多個維度上提出了可靠的解決建議以及睡眠管理服務。更進一步,以睡眠這個特殊而重要的場景為起點,華為將探索多個智能家居設備的聯動和協同,為用戶創造真正有價值的和諧舒適的智能生活。

擁有好的解決方案、好的技術能力還不足以成為用戶依賴智能設備的理由。李昌竹表示,在面向用戶使用的界面與交互領域,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和探索。比如,如何合理採用交互技術以保證交互過程的簡單和高效?在實現智能化的同時又保證用戶的參與感?

李昌竹最後表示,經過30多年來發展歷程中的不斷思考,華為逐漸清晰了自身的定位和戰略。未來,與合作伙伴一道構建智能社會、推動智能社會的發展將是華為長遠的使命與宏願。華為希望通過自己的思考與探索,與業界共同推動產業進步,為消費者帶來更加高效、舒適和美好的智能生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