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拿不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物理 諾貝爾物理學獎 潘建偉 自然科學 公務員知識積累 2017-05-10

嗅每一片落葉的味道,對世界保持著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學糾纏,保持與名利的距離。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對話,以先賢的名義,做前無古人的事業。

----------2016年度感動中國潘建偉頒獎詞

來看看潘建偉講的這個故事

以前在國外留學的時候,我到阿爾卑斯山大峽谷,一個很少有外國人到的地方去遊歷。

一個大概80多歲、滿頭白髮的老太太,坐在輪椅上,問我是幹什麼的。我說是做量子物理的。

老太太問,你做量子物理的哪一方面?我說是量子信息、量子態隱形傳輸,用英文就像時空穿

越裡面的東西。萬萬沒想到,老太太說:我讀過你在《自然》雜誌發表的那篇文章。

這是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她仍然對科學抱有濃厚的興趣竟然自己跑去讀艱澀難懂的科學期刊

這是一種天生的好奇。

這是不是個例呢?

過了幾年之後,潘教授在海德堡大學做了一個手術他醒過來之後正好護士站在他的床前。

護士說:潘教授,你是不是就是研究跟時空穿越類似的東西啊?潘教授說:是啊。護士說:

你能不能給我講講?但因為潘教授當時鼻子裡面插著兩個管子,非常痛苦。

他說:現在我講不了,我將來送給你點資料吧。這就是普普通通的歐洲人對物理學的好奇。

在國內,潘老師也做科普演講

他嘗試用最生動淺出的方法講量子疊加態、量子糾纏下面的學生說:老師,我很認真聽了,

但是聽不懂。然後,學生就去拍自拍、刷朋友圈、玩遊戲了

中國為什麼拿不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我們國家為什麼沒有諾貝爾物理學獎,原因也許也在其中,對科學沒有真正的好奇

怎麼出得了諾貝爾獎大師呢?

這也是為什麼對於中國人來說潘建偉如此珍貴,早在十年前開始他就被稱為“中國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人”

即使無數人吹捧潘建偉說他是中國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人,他卻沒有被衝昏頭腦。2005年,方舟子和他著名的學術打假網站《新語絲》曾經批評潘建偉認為他一年有很多時間在國外工作不符合“長江學者”每年要在國內工作9個月的規定。面對以撕逼見長的方舟子的步步緊逼,潘建偉的回答不慌不忙

他坦承“一半時間在國外”

“因為我們還有些東西不會。當年我在維也納,學會了技術,回來建實驗室,現在我們的小組已經超過維也納,就不需要再去那裡;但德國有些東西仍然比我們領先。

要我死守規條,每年在國內呆9個月,其實很容易,可是有什麼意義?

“新語絲”是我很喜歡的網站,所以我一直沒有站出來答覆他們;我想我還年輕,過20年,讓人們再看吧!”

其實不用20年,6年之後2011年,潘建偉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併成為當年增選產生的最年輕院士。

2012年,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獲得量子信息科學領域最高獎項“國際量子通信獎”,潘建偉也是獲得這一榮譽的第一個華人物理學獎。

2013年,43歲獲得何樑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2015年,科研成果“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入選英國物理學會新聞網站《物理世界》評選的“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併名列榜首。

2016年,由他作為第一完成人的科研項目“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獲得了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該獎項被稱作中國自然科學領域最高獎。

但是談到這些獎的時候潘建偉自己卻說:

科學的成就不需要獎來肯定。我覺得去申請一個獎,是很浪費時間的事情。我甚至有一個強烈的觀點,其實我們不應該評獎,應該把這個獎取消掉。

後來一位老領導說,其實現在我們的國家,對科學的重視程度,其實是遠遠不夠的,你作為科學家,你有責任去引起廣泛的公眾對科學的重視

老領導的一番話讓潘建偉看到了自己身上的責任。因此他去申報了國家自然科學獎成為普通大眾心中的中國物理學領軍人物,但是對潘建偉自己來說他對物理學的鑽研跟這些獎沒有任何關係,只是來自於最初的好奇。

中國為什麼拿不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最喜歡的生活狀態

是思考問題

在思考到最苦難的時候

去林間散步

他有一個怪癖

就是喜歡撿掉落在地上的樹枝來聞

在這種和自然近距離接觸的狀態下

他彷彿感覺這是人類最初的狀態

和自然沒有隔閡,融為一體

這也是物理學的追求

在德國留學的時候,

他還喜歡在田野裡挖野菜

回家做才給妻子和女兒吃

這個中科院院士

在家人眼裡是一個野菜大廚

中國為什麼拿不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也許,正是保持著這樣的初心

和對自然的最初的好奇

潘建偉才得以成為

中國最好的量子物理學家

而對你我這樣平凡的中國人來說

我們所缺的

不是少學了多少個物理學定理

我們所缺的

是在日復一日的應試教育的課堂上

被磨滅掉的對物理學最初的好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