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撰寫時曾與《為二十世紀初葉獲得物理學博士男神們建個“群”》為同一篇文章,但因為篇幅過長而不得不一分為二,因此這兩篇文章可作為“姊妹篇”連續閱讀,大致可以對中國早期物理學的發展有一個基本的瞭解。

中國女性從來都是巾幗不讓鬚眉的,但中國女留學生獲得歐美物理學博士學位者,要比男博士們要晚很多年,而且人數也要少很多,經過多方查找資料證實,中國女留學生中最早獲得歐美物理學博士學位者有如下幾位:

顧靜徽(1900—1983)——1931年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何怡貞(1910—2008)——1937年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吳健雄(1912—1997)——1940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博士學位;

何澤慧(1914—2011)——1940年獲得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工程博士學位;

王明貞(1906—2010)——1942年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陸士嘉(1911—1986)——1942年獲得德國哥廷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王承書(1912—1994)——1944年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顧靜徽是江蘇嘉定人,曾就讀於上海私立大同大學,受教於無錫“胡氏三兄弟”,即胡敦復、胡明覆和胡剛復三兄弟,尤其受胡敦復影響最大,為其設計了留美之路,1909年至1911年三批“庚子賠款”留美生,也都是由胡敦復主持考試、遴選並親自送往美國留學的。

我為中國早期女性物理學博士們建個“朋友圈”

顧靜徽

顧靜徽是1923年考取公費赴美留學的,先後就讀於康奈爾大學、耶魯大學和密歇根大學,並於1931年以博士論文《二氧化氯的吸收光譜和對稱三原子分子帶光譜系中的強度分佈》獲得密歇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她也是中國女留學生中第一個獲得物理學博士的。

何怡貞是山西靈石人,她也是何澤慧的胞姐,曾是南京金陵女子大學“999朵玫瑰”之一,三十年代初赴美留學,先後就讀於蒙脫霍育克學院和密歇根大學,並於1937年獲得密歇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我為中國早期女性物理學博士們建個“朋友圈”

何怡貞與葛庭燧

何怡貞曾長期執教於燕京大學物理系,於1941年再度赴美陪同丈夫葛庭燧留學,並在芝加哥大學金屬研究所從事科學研究,專長於光譜學和光譜分析,其丈夫葛庭燧也是著名物理學家,與錢三強是連襟,葛庭燧也是1955年的學部委員,何怡貞的知名度遠不如其妹妹何澤慧。

吳健雄是江蘇太倉人,1930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其大學老師施士元是居里夫人培養的博士生,吳健雄經施士元指導的畢業論文《證明布喇格定律》就頗具一定的學術價值,她短暫入職浙江大學物理系擔任助教,不久又進入國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作為顧靜徽的助手從事物理學研究,後經顧靜徽遊說並舉薦其赴美留學。

我為中國早期女性物理學博士們建個“朋友圈”

吳健雄

吳健雄於1936年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深造,先後師從歐內斯特·勞倫斯、塞格瑞、奧本海默等物理大師研究原子核物理,並於1940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兩年以後與袁世凱孫子袁家騮博士結為伉儷,吳健雄曾隨導師奧本海默參與了美國“曼哈頓計劃”工程,楊振寧與李政道之所以能夠獲得195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是完全得益於吳健雄於1957年1月物理實驗成果,即“在更多的弱的相互作用下,宇稱是不守恆的。”

何澤慧是山西靈石人,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與錢三強是同班同學,並且是班裡唯一的女生,當時清華物理系師資力量雄厚,而系主任則是著名物理學家吳有訓教授,何澤慧之所以能夠公費出國留學,完全得益於其父親何澄的老朋友閻錫山的幫助,何澄與閻錫山都是山西最早赴日的留學生。

我為中國早期女性物理學博士們建個“朋友圈”

何澤慧與錢三強

1936年9月,何澤慧赴德國入柏林高等工業大學技術物理系攻讀實驗彈道學專業方向,彈道學是設計槍、炮、導彈等發射武器的一門學問,何澤慧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業,完全是源於抗日愛國熱情,1940年5月以博士論文《一種新的精確簡便測量子彈飛行速度的方法》獲得工程博士學位,她也是第一位獲得德國工程博士的中國女留學生。

王明貞是江蘇蘇州人,她是何怡貞和何澤慧的表姐,王明貞的祖父母就是何怡貞和何澤慧的外祖父母,王明貞的父親王季同與何氏姊妹的母親王季山是同胞兄妹,王明貞先後就讀於金陵女子大學物理系和燕京大學物理系。

我為中國早期女性物理學博士們建個“朋友圈”

王明貞

1938年夏,在金陵女大校長吳貽芳的推薦下,王明貞以全額獎學金前往密歇根大學物理系留學, 1942年以博士論文《玻耳茲曼方程不同解法的研究》獲得密歇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她與導師烏倫貝克教授合作發表的《布朗運動的理論》是一篇關於布朗運動的經典之作,一直是統計力學領域重要參考文獻之一,她曾在麻省理工學院雷達實驗室參與研製軍用雷達,王明貞也是清華大學第一個女教授。

陸士嘉是浙江蕭山人,其祖父陸鍾琦曾當過溥儀父親載灃的老師,而攝政王載灃是實際上的幕後“末代皇帝”,陸鍾琦出任山西巡撫不久,就被閻錫山統領的新軍亂槍打死,陸士嘉父親陸光熙也同時遇難,母親施桐君攜其兄妹三人輾轉千里逃到北京,投靠在京城從醫的弟弟施今墨,一家人從此定居北京。

我為中國早期女性物理學博士們建個“朋友圈”

陸士嘉

陸士嘉曾就讀於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和附屬中學,期間曾與張維、錢學森等人同學,1929年7月考入國立北平師範大學物理系,成為該系唯一的女生,1937年7月自費赴德國哥廷根大學留學, 師從物理大師普朗克教授學習空氣動力學和流體力學,並以《圓柱射流遇垂直氣流時的上卷》論文,於1942年初獲得哥廷根大學博士學位,她也是普朗克培養的唯一女博士,航空大師馮·卡門也曾是普朗特最得意的學生之一,而錢學森、錢偉長、郭永懷、林家翹、範緒箕、張捷遷等人也都曾師從馮·卡門教授,由此可以看出陸士嘉在學界的輩分極高,她也是北京航空學院創始人之一。

王承書是湖北武昌人,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女核物理學家,尤其在氣體動力學和鈾同位素分離方面造詣頗深,1930年考入燕京大學物理學,並先後於1934年和1936年獲學士和碩士學位,至於王承書是不是中國大學培養的第一個女物理學碩士,還有待於史料佐證,1939年王承書與燕京學長張文裕結為伉儷。

我為中國早期女性物理學博士們建個“朋友圈”

王承書

王承書是1941年赴美入密歇根州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是該校巴爾博獎學金破例接收的已婚女性,此前她在燕京大學擔任助教,由於太平洋戰爭爆發而赴美留學,於1944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後留校擔任研究員,並曾兩度在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從事核物理研究,1956年回國擔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從事核物理領域項目的研究,王承書是女版的鄧稼先,因研究原子彈而隱姓埋名30載,而且是研究原子彈科學家群體中唯一女性,也可以說是中國版的吳健雄。

我為中國早期女性物理學博士們建個“朋友圈”

鄧稼先、王承書、楊振寧在美國合影

中國公派赴美女留學生始於1907年,由時任兩江總督託忒克·端方在江蘇、江西、安徽選派赴美留學生人選,而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的是第二批“留美幼童”出身的溫秉忠,而主持考試選拔的是嚴復。

這批赴美留學生原計劃是遴選20人,但由於資金匱乏等原因,最終只派出了15人,這其中就包括4名女留學生,她們是王季茞、胡彬夏、宋慶齡和曹芳芸,這15人也是繼“留美幼童”之後,清政府首次公派的赴美留學生。

上述四人中只有王季茞獲得博士學位,她是著名物理學家何澤慧的姨媽,於1918年以博士論文《中國皮蛋和可食用燕窩的化學研究》獲得芝加哥大學化學博士學位,據悉王季茞也是中國女性獲得歐美博士學位第一人,她完成學業後沒有回到國內工作,而是在美國多所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食物營養、有機化學和微生物學,因此公眾對其所知甚少。

我為中國早期女性物理學博士們建個“朋友圈”

王季茞在美國家中

就在本文發表的前一天,我在刷今日頭條新聞的時候,看到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這個文件的出臺,對宣傳和傳播科學家們的學術成就和科學精神,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可以在社會上營造一個尊崇科學家和學習科學家的良好社會氛圍。

而我仍將一如既往地撰寫中國早期科學家們的求學經歷和科研歷程,儘管寫科學家這一群體文章的推薦量和閱讀量都不是很高,我還是很願意去挖掘並推介他們,因為他們才是我們共和國的脊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