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華上將:南渡烏江

烏江 蔣介石 赤水河 薛嶽 吳奇偉 王金昌 2018-11-28

1935年春天,長征紅軍第一方面軍於北渡天險烏江以後,原定的戰略方針是經黔北入川,從宜賓過長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創造新的根據地,然後北上。

蕭華上將:南渡烏江

我軍行至黔西北赤水河畔的土城,與堵截我軍的四川軍閥進行了一次激烈的戰鬥。這一仗沒有打好,部隊傷亡較大,而當頭堵截紅軍的敵人還保持著有生力量。他們地形熟悉,以逸代勞,集中大批兵力集中於川黔邊境,並在長江沿岸構築了嚴密的封鎖線。紅軍的背後,薛嶽所部的周渾元、吳奇偉兩縱隊又一直追來,使紅軍在烏江與赤水河之間陷於揹負受敵的境地,戰略迴旋地區也縮小了。當時要按既定方針,突破川軍的堵載入川是很困難的,但是紅軍北上抗日的目標是堅定不移的。

​​遵義會議之後,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黨中央改變了過去在戰略上的錯誤路線,擺脫了被動狀態。因而有可能採取更為主動、靈活的戰略方針,以便保存自己,打擊敵人,完成長征的任務。

完全出於敵人的預料之外。紅軍於佔領雲南東北部的威信之後,又立即揮戈東向,再戰桐梓、樓山關和遵義城 ; 三月間,三渡赤水河,又入川南。蔣介石匪幫以為紅軍又要渡江北上,趕忙調集大軍堵截,在雲貴川邊境大修確堡工事,構置封鎖線。不料紅軍又突然折回貴州,在茅臺附近四渡赤水河,把敵人全部拋的遠遠的。

蕭華上將:南渡烏江

為了以大規模的運動戰和游擊戰調動敵人,使紅軍主力選擇更為有利的路線繼續北上入川,一方面軍於1935年的3月底,以突然的行動回頭向南,再渡烏江。

南渡烏江的先遣部隊是由一軍團一師三團擔任的。先遣部隊的任務是選擇敵人江防薄弱處實行強度,強度之後在肅清其他渡江的敵人,支援主力過江。當時我奉軍團首長的命令,隨三團先頭部隊行動。

部隊經過一個夜晚的急行軍。襲佔了離江邊六、七十里路的鴨溪鎮。在軍閥王家烈和反動政府壓榨下的老百姓,聽到紅軍到來當晚就開店迎接紅軍,街面頓時熱鬧起來。可是,因為一個月以來,敵人在烏江南岸封鎖消息,斷絕行人來往,對江邊敵人的情況還是弄不清楚。部隊在鴨溪鎮稍事休息,次日下午一時由鴨溪出發,飛快地向著江邊前進。又經過一個下午和一個夜晚的行軍,在3月31日到達烏江邊。

烏江北岸的大山高約1500公尺。部隊在靠近江邊的山背後隱藏下來,封鎖了消息,然後一面偵察敵人江防的情況,一面做渡江的準備。軍團工兵連配屬給三團執行先遣任務。在那天陰雨連綿的日子裡行軍作戰工兵是最苦的了。他們逢山開路,逢水架橋。在經過長途跋涉到烏江邊之後,別人還可在戰事發起之前,稍息休息一下,而工兵同志連吃飯睡覺也顧不上,立即開始了戰鬥,他們緊張地砍伐竹子,結紮竹排。

蕭華上將:南渡烏江

戰鬥之前,烏江岸上是驚人的沉靜,天空中陰雲密佈。

團營指揮員以及突擊隊的幹部到江邊實地考察了地形。烏江對岸是筆直的峭壁懸崖,江水轟鳴著滾滾東去。江面並不很寬,然而水流湍急,礁石層出,石壁下匯成險惡的漩渦。人和船隻如果陷進漩渦裡就會立即被它吞沒。

根據偵查到的情況,得知對面渡口的守敵系薛嶽所部91師的一營人。他們是在一個月以前來到的。構築了堅固的堡壘,把可供渡江的船隻和可以登陸的道路全部破壞和封鎖了。

經過向群眾調查和仔細觀察,發現對岸石壁上有一條象鎖鏈似地從懸崖掛下來的羊腸小道。據當地群眾說,這是漁民下江時常走的小道 ; 從底下爬上去,約在50公尺高的地方,便是用兩根樹木構成的一條懸橋,橋頭上有一個石洞,據說有一個班的敵人,據險扼守著通向山頂的唯一孔道。這地形實在太險要了,看來只要敵人有手榴彈和石頭,我們就很難攻上去。假使他們再把那兩根搭成懸橋的木頭抽調,我軍扁休想通過。

原來打算趁著敵人尚未發覺,採取突然襲擊的手段強度過江。一營前衛分隊到達渡江邊五華里處。即偽裝向江邊運動。但是,很快地就被敵人發覺,因此只好改偷襲為強攻。部隊進行了政治動員,號召全體同志學習北渡烏江的勇士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全體幹部戰士鬥志昂揚,並且提出了渡江戰鬥競賽,看誰打得頑強勇猛,看誰先到對岸,看誰先佔領並鞏固住江邊的陣地。同志們都下了決心,只有前進,打垮敵人,不能回頭。

一營的一個排擔任了首批渡江的任務。時間不許拖延,緊張地做好了準備工作,全排的幹部戰士便在火力掩護下,坐上竹排向對岸劃去。山頂上的敵人瘋狂地向竹排射擊。竹排在驚濤駭浪中打著旋轉,順流而下,沒法把握方向,竹排在激流巨浪衝擊下,一會兒飄上,一會兒沉下,半個鐘頭以後,不但沒有渡過去,反而又漂回北岸來。我們分析了當時的情況 :水流那麼湍急,即便先先頭能強渡過去,竹排來回渡一次也需要一個鐘頭的時間,而敵人又在拼命地封鎖,看來,日間強攻難以奏效,於是,準備夜戰。

蕭華上將:南渡烏江

黃昏以後,天氣突然變了,一剎時,狂風大作,雷雨交加。夜,黑的對面不見人。天色與烏江的濁水難以分辨。江水,震耳的咆哮著。這樣的天氣增加了我們渡江的困難。可是,這對敵人也起了麻痺作用,愚蠢的敵人認為在在這狂風大雨的夜裡,紅軍是根本沒法渡江的。然而他們錯了,紅軍最善於從困難中克敵致勝,壞天氣恰恰變成了掩護紅軍渡江的好條件。

夜晚十點鐘在暴風雨的掩護之下,一營白天渡江未湊效的那個排又登上了竹排。竹排從預定登岸點的上游放出後,順流斜刺而下,衝到江心,瞬間消失在黑暗中了。經過同江水的一番搏鬥之後,這個排的勇士們終於勝利地到達了對岸。而敵人卻沒有發覺,由於天色太黑,南岸的敵情又不熟悉,北岸我軍無法以火力支援他們,只能靠他們發揚獨膽精神,根據情況進行戰鬥。

蕭華上將:南渡烏江

勇士們渡江之後,靜靜地隱蔽在江邊的一個岩石下,個個渾身都溼透了。三月的夜晚,寒氣從江上襲來,冷得發抖。他們派出去三個戰士進行偵查,終於到找到了石灣上那條小道。三個戰士抓著石壁上的野藤米帶結成繩子,一個一個順著石壁間的小路爬上去,然後,又悄悄的摸到了吊橋邊。一道閃光掠過,戰士們看到了埋伏在橋頭洞口的敵人哨兵。幾個手榴彈扔了過去,敵人有的被炸死,有的狼叫似地喊著“紅軍來了!"沒命地跑下山去。

蕭華上將:南渡烏江

佔領了這個險要的隘口,打開了通向南岸山上的孔道。控制了渡口,後續部隊便源源過江,到早晨3點鐘已經渡過了一個連。為了動員部隊進行頑強戰鬥,擴大勝利,我們當即派團總支書記吳法憲同志也過了江。過江的連隊分散在運動至離敵主陣地100公尺左右的地方隱藏下來。

敵人遇見這樣突然的打擊,又弄不清紅軍有多少人過了江,見山頭堡壘已失,慌作一團。我軍於佛曉時,實行突然襲擊,當即消滅敵人一個連,接著全營敵人就一起垮下去了。

工兵連架起浮橋,天亮後師主力已全部過了江,並乘勝前進,迂廻到烏江下游的幾個渡口的後方。沿江零散守敵全部全被消滅在江邊。

前衛分隊在離開渡口七八里路的地方,捉到了一個從息烽敵軍師部派來的傳令兵,他帶著一封萬分火急的信,要渡口守敵營長無論如何不惜一切代價收住渡口,等待援軍。我們得到這個情況後,當即留一部分兵力守住渡口。主力沿公路向通往息烽的婆場前進。半路上,果然遇到敵人增援的一個營,他們還矇在鼓裡,根本沒有料到迎頭碰上了紅軍,我軍一個猛攻,就把這個營的敵人大部消滅了,營長也被活捉。我軍乘勝向貴陽方向長驅疾進。同時揚言要打貴陽。

蕭華上將:南渡烏江

這可嚇壞了王家烈。急忙調兵遣將鎮守貴陽。紅軍派出一部分部隊在貴陽城外擺開陣式,貴陽方向警戒起來。主力卻從離城裡四、五十里的地方往西南而去。那時蔣介石以為紅軍去而復來,要在貴州建立根據地,或東去與二方面軍匯合,於是把川軍主力齊集黔北,又命令薛嶽部隊及湖南軍閥由東面堵截,他便親臨貴陽督戰,紅軍卻乘虛直插雲南,並且又做出了要打昆明的姿態。於是,雲南軍閥又慌了手腳,蔣介石又慌忙趕到昆明督戰,而紅軍主力去又掉頭直向西北,又把白軍遠遠地拋在後面。紅軍調動了敵人,從容地度過了金沙江,跳出了數10萬敵軍的圍追堵截。

蕭華上將:南渡烏江
(解放軍30年徵文編輯部供稿。)

(原載《紅旗飄飄》第13集,1959年10月出版)
蕭華上將:南渡烏江

​[王金昌]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