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城市的根!357歲保壽礄迎來新生,漢正街核心區25處歷史遺存得到修復'

""留住城市的根!357歲保壽礄迎來新生,漢正街核心區25處歷史遺存得到修復

保壽礄

楚天都市報8月25日訊(記者王榮海 鄒斌 通訊員李放軍 餘魯西 宋薇薇 詹鷗 實習生張陽)幾百年前的漢正街,商賈雲集,店鋪林立,一座座橋橫跨玉帶河,其中有一座橋名為保壽礄。歷經滄桑,玉帶河變成了鬧市,保壽礄隱於地下。8月25日,有著357年曆史的保壽礄重新露出容顏。這是當年漢口玉帶河上31座石橋中唯一留存至今的古橋。

保壽礄 玉帶河上唯一留存至今的古橋

今日,漢口長堤街上,保壽礄揭幕儀式舉行,不少老漢正街人來到橋上,撫摸著橋頭斑駁的石磚,打量著百年老橋略顯滄桑的容顏。據地方誌記載,保壽礄始建於清朝康熙初年(1662年)前後,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在漢經商的山西、陝西商人集資重修。1988年公佈為武漢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留住城市的根!357歲保壽礄迎來新生,漢正街核心區25處歷史遺存得到修復

保壽礄

楚天都市報8月25日訊(記者王榮海 鄒斌 通訊員李放軍 餘魯西 宋薇薇 詹鷗 實習生張陽)幾百年前的漢正街,商賈雲集,店鋪林立,一座座橋橫跨玉帶河,其中有一座橋名為保壽礄。歷經滄桑,玉帶河變成了鬧市,保壽礄隱於地下。8月25日,有著357年曆史的保壽礄重新露出容顏。這是當年漢口玉帶河上31座石橋中唯一留存至今的古橋。

保壽礄 玉帶河上唯一留存至今的古橋

今日,漢口長堤街上,保壽礄揭幕儀式舉行,不少老漢正街人來到橋上,撫摸著橋頭斑駁的石磚,打量著百年老橋略顯滄桑的容顏。據地方誌記載,保壽礄始建於清朝康熙初年(1662年)前後,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在漢經商的山西、陝西商人集資重修。1988年公佈為武漢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留住城市的根!357歲保壽礄迎來新生,漢正街核心區25處歷史遺存得到修復

保壽礄又名裕麟橋,因用的是石材,故“橋”寫為“礄”。在“老礄口”的眼裡,礄口是大漢口的根,而礄口的根便來自於保壽礄。

年近6旬的閔斌是土生土長的漢正街人,就住在漢正街長堤街。他說,之前曾經聽說過漢正街長堤街上有一處橋名為保壽礄,但是在漢正街住了這麼多年,真還沒見過這座橋的完整面貌。25日,他聽說保壽礄揭牌儀式舉行,頂著烈日和家人一起來看這座有著350多年曆史老橋的芳容。

保壽礄揭牌儀式上,武漢市文物保護專家張頌明也來到了現場。他說,解放前這一帶因為漢水氾濫,低凹處形成無數條小河,有了河就有了橋。“保壽礄”下的那條小河叫玉帶河,後來河道廢棄填平,橋面被水泥覆蓋,成為保壽巷一段路面。在2016年年初,經過局部發掘,保壽礄終於顯露出來。同年,武漢市和礄口區啟動保壽礄的保護工作。

"留住城市的根!357歲保壽礄迎來新生,漢正街核心區25處歷史遺存得到修復

保壽礄

楚天都市報8月25日訊(記者王榮海 鄒斌 通訊員李放軍 餘魯西 宋薇薇 詹鷗 實習生張陽)幾百年前的漢正街,商賈雲集,店鋪林立,一座座橋橫跨玉帶河,其中有一座橋名為保壽礄。歷經滄桑,玉帶河變成了鬧市,保壽礄隱於地下。8月25日,有著357年曆史的保壽礄重新露出容顏。這是當年漢口玉帶河上31座石橋中唯一留存至今的古橋。

保壽礄 玉帶河上唯一留存至今的古橋

今日,漢口長堤街上,保壽礄揭幕儀式舉行,不少老漢正街人來到橋上,撫摸著橋頭斑駁的石磚,打量著百年老橋略顯滄桑的容顏。據地方誌記載,保壽礄始建於清朝康熙初年(1662年)前後,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在漢經商的山西、陝西商人集資重修。1988年公佈為武漢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留住城市的根!357歲保壽礄迎來新生,漢正街核心區25處歷史遺存得到修復

保壽礄又名裕麟橋,因用的是石材,故“橋”寫為“礄”。在“老礄口”的眼裡,礄口是大漢口的根,而礄口的根便來自於保壽礄。

年近6旬的閔斌是土生土長的漢正街人,就住在漢正街長堤街。他說,之前曾經聽說過漢正街長堤街上有一處橋名為保壽礄,但是在漢正街住了這麼多年,真還沒見過這座橋的完整面貌。25日,他聽說保壽礄揭牌儀式舉行,頂著烈日和家人一起來看這座有著350多年曆史老橋的芳容。

保壽礄揭牌儀式上,武漢市文物保護專家張頌明也來到了現場。他說,解放前這一帶因為漢水氾濫,低凹處形成無數條小河,有了河就有了橋。“保壽礄”下的那條小河叫玉帶河,後來河道廢棄填平,橋面被水泥覆蓋,成為保壽巷一段路面。在2016年年初,經過局部發掘,保壽礄終於顯露出來。同年,武漢市和礄口區啟動保壽礄的保護工作。

留住城市的根!357歲保壽礄迎來新生,漢正街核心區25處歷史遺存得到修復

礄口依漢水興起,古時多河流灘塗。清代範鍇著《漢口叢談》中記載,最多的時候,玉帶河上曾有31座橋。如多福橋、燕山橋、延壽橋等,後來河流淤塞,僅存保壽橋。隨著漢口築城牆防洪開始,長堤失去防洪作用,玉帶河也被截流、乾涸,橋的功能漸漸被廢棄,原來的河流處成了鬧市。保壽礄是玉帶河古橋群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座橋,其他橋是否已無存,還無法斷定。

與歷史上,保壽礄連接的是玉帶河兩旁的商戶,今日的保壽礄是以橋樑的形式連接雲尚·武漢國際時尚中心,前來逛街的市民通過保壽礄可以找到穿越的感覺——從350多年前老漢正街向時尚漢正街邁進。

"留住城市的根!357歲保壽礄迎來新生,漢正街核心區25處歷史遺存得到修復

保壽礄

楚天都市報8月25日訊(記者王榮海 鄒斌 通訊員李放軍 餘魯西 宋薇薇 詹鷗 實習生張陽)幾百年前的漢正街,商賈雲集,店鋪林立,一座座橋橫跨玉帶河,其中有一座橋名為保壽礄。歷經滄桑,玉帶河變成了鬧市,保壽礄隱於地下。8月25日,有著357年曆史的保壽礄重新露出容顏。這是當年漢口玉帶河上31座石橋中唯一留存至今的古橋。

保壽礄 玉帶河上唯一留存至今的古橋

今日,漢口長堤街上,保壽礄揭幕儀式舉行,不少老漢正街人來到橋上,撫摸著橋頭斑駁的石磚,打量著百年老橋略顯滄桑的容顏。據地方誌記載,保壽礄始建於清朝康熙初年(1662年)前後,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在漢經商的山西、陝西商人集資重修。1988年公佈為武漢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留住城市的根!357歲保壽礄迎來新生,漢正街核心區25處歷史遺存得到修復

保壽礄又名裕麟橋,因用的是石材,故“橋”寫為“礄”。在“老礄口”的眼裡,礄口是大漢口的根,而礄口的根便來自於保壽礄。

年近6旬的閔斌是土生土長的漢正街人,就住在漢正街長堤街。他說,之前曾經聽說過漢正街長堤街上有一處橋名為保壽礄,但是在漢正街住了這麼多年,真還沒見過這座橋的完整面貌。25日,他聽說保壽礄揭牌儀式舉行,頂著烈日和家人一起來看這座有著350多年曆史老橋的芳容。

保壽礄揭牌儀式上,武漢市文物保護專家張頌明也來到了現場。他說,解放前這一帶因為漢水氾濫,低凹處形成無數條小河,有了河就有了橋。“保壽礄”下的那條小河叫玉帶河,後來河道廢棄填平,橋面被水泥覆蓋,成為保壽巷一段路面。在2016年年初,經過局部發掘,保壽礄終於顯露出來。同年,武漢市和礄口區啟動保壽礄的保護工作。

留住城市的根!357歲保壽礄迎來新生,漢正街核心區25處歷史遺存得到修復

礄口依漢水興起,古時多河流灘塗。清代範鍇著《漢口叢談》中記載,最多的時候,玉帶河上曾有31座橋。如多福橋、燕山橋、延壽橋等,後來河流淤塞,僅存保壽橋。隨著漢口築城牆防洪開始,長堤失去防洪作用,玉帶河也被截流、乾涸,橋的功能漸漸被廢棄,原來的河流處成了鬧市。保壽礄是玉帶河古橋群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座橋,其他橋是否已無存,還無法斷定。

與歷史上,保壽礄連接的是玉帶河兩旁的商戶,今日的保壽礄是以橋樑的形式連接雲尚·武漢國際時尚中心,前來逛街的市民通過保壽礄可以找到穿越的感覺——從350多年前老漢正街向時尚漢正街邁進。

留住城市的根!357歲保壽礄迎來新生,漢正街核心區25處歷史遺存得到修復

據瞭解,雲尚·武漢國際時尚中心還將打造保壽礄展館,在全市範圍內徵集與保壽礄有關的歷史文物、照片,保存文物背後的故事。

留住文脈 25處歷史遺存得到有效修復

與保壽礄僅幾百米之隔,是義勇消防聯合會舊址。25日下午,記者來到義勇消防聯合會舊址看到,施工人員正對這處老房子進行修繕保護。漢口義勇消防聯合會舊址位於安徽街5號,共3層,高約14.5米,總建築面積約540平方米,始建於1920年。2007年列為武漢市優秀歷史建築,2011年升格為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漢正街銀豐片區改造,為了確保古建築安全和最大限度保護歷史信息,義勇消防聯合會舊址建築整體平移了90米,平移後,舊址方向和朝向均未變。按照計劃,該處老建築按歷史原貌對舊址進行修繕,建設近代消防博物館,使這棟老建築的功能得到延續,文脈得到傳承,最終實現文物保護和城市建設的雙贏。

"留住城市的根!357歲保壽礄迎來新生,漢正街核心區25處歷史遺存得到修復

保壽礄

楚天都市報8月25日訊(記者王榮海 鄒斌 通訊員李放軍 餘魯西 宋薇薇 詹鷗 實習生張陽)幾百年前的漢正街,商賈雲集,店鋪林立,一座座橋橫跨玉帶河,其中有一座橋名為保壽礄。歷經滄桑,玉帶河變成了鬧市,保壽礄隱於地下。8月25日,有著357年曆史的保壽礄重新露出容顏。這是當年漢口玉帶河上31座石橋中唯一留存至今的古橋。

保壽礄 玉帶河上唯一留存至今的古橋

今日,漢口長堤街上,保壽礄揭幕儀式舉行,不少老漢正街人來到橋上,撫摸著橋頭斑駁的石磚,打量著百年老橋略顯滄桑的容顏。據地方誌記載,保壽礄始建於清朝康熙初年(1662年)前後,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在漢經商的山西、陝西商人集資重修。1988年公佈為武漢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留住城市的根!357歲保壽礄迎來新生,漢正街核心區25處歷史遺存得到修復

保壽礄又名裕麟橋,因用的是石材,故“橋”寫為“礄”。在“老礄口”的眼裡,礄口是大漢口的根,而礄口的根便來自於保壽礄。

年近6旬的閔斌是土生土長的漢正街人,就住在漢正街長堤街。他說,之前曾經聽說過漢正街長堤街上有一處橋名為保壽礄,但是在漢正街住了這麼多年,真還沒見過這座橋的完整面貌。25日,他聽說保壽礄揭牌儀式舉行,頂著烈日和家人一起來看這座有著350多年曆史老橋的芳容。

保壽礄揭牌儀式上,武漢市文物保護專家張頌明也來到了現場。他說,解放前這一帶因為漢水氾濫,低凹處形成無數條小河,有了河就有了橋。“保壽礄”下的那條小河叫玉帶河,後來河道廢棄填平,橋面被水泥覆蓋,成為保壽巷一段路面。在2016年年初,經過局部發掘,保壽礄終於顯露出來。同年,武漢市和礄口區啟動保壽礄的保護工作。

留住城市的根!357歲保壽礄迎來新生,漢正街核心區25處歷史遺存得到修復

礄口依漢水興起,古時多河流灘塗。清代範鍇著《漢口叢談》中記載,最多的時候,玉帶河上曾有31座橋。如多福橋、燕山橋、延壽橋等,後來河流淤塞,僅存保壽橋。隨著漢口築城牆防洪開始,長堤失去防洪作用,玉帶河也被截流、乾涸,橋的功能漸漸被廢棄,原來的河流處成了鬧市。保壽礄是玉帶河古橋群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座橋,其他橋是否已無存,還無法斷定。

與歷史上,保壽礄連接的是玉帶河兩旁的商戶,今日的保壽礄是以橋樑的形式連接雲尚·武漢國際時尚中心,前來逛街的市民通過保壽礄可以找到穿越的感覺——從350多年前老漢正街向時尚漢正街邁進。

留住城市的根!357歲保壽礄迎來新生,漢正街核心區25處歷史遺存得到修復

據瞭解,雲尚·武漢國際時尚中心還將打造保壽礄展館,在全市範圍內徵集與保壽礄有關的歷史文物、照片,保存文物背後的故事。

留住文脈 25處歷史遺存得到有效修復

與保壽礄僅幾百米之隔,是義勇消防聯合會舊址。25日下午,記者來到義勇消防聯合會舊址看到,施工人員正對這處老房子進行修繕保護。漢口義勇消防聯合會舊址位於安徽街5號,共3層,高約14.5米,總建築面積約540平方米,始建於1920年。2007年列為武漢市優秀歷史建築,2011年升格為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漢正街銀豐片區改造,為了確保古建築安全和最大限度保護歷史信息,義勇消防聯合會舊址建築整體平移了90米,平移後,舊址方向和朝向均未變。按照計劃,該處老建築按歷史原貌對舊址進行修繕,建設近代消防博物館,使這棟老建築的功能得到延續,文脈得到傳承,最終實現文物保護和城市建設的雙贏。

留住城市的根!357歲保壽礄迎來新生,漢正街核心區25處歷史遺存得到修復

漢正街僅存的一條乾隆年間青石板路位於藥幫一巷,長100多米,寬3米,路面由一條條青石板鋪成,現為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據記載,從明末漢口有集市開始,各地藥幫就來這裡賣藥,便有了“藥幫巷”。石板上面鑿有很多防滑用的刻線,數代人的腳步,早已把路面磨得平整光滑。

今年66歲的朱爹爹從小就住在藥幫一巷,踩著青石板路上學、長大。上個世紀90年代,朱爹爹盤下藥幫一巷的一間臨街門面,開了一家五金店,一開就開到了現在。這麼多年,除了房頂換成了紅瓦,其他什麼也沒變,依然保持了原樣。

位於藥幫一巷的還有原中國紅十字會漢口分會辦公地。據記載,這棟建築建於1920年前後,原是中國紅十字會漢口分會。“小的時候,這裡是一家醫院,後來搬遷走了。”朱爹爹說。

現為藥幫社區居委會辦公地,老房子依然保存較好。

近年來,礄口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漢正街歷史文物保護工作,在市直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礄口區已對漢正街核心區內的25處歷史遺存進行有效修復,還原明清時期漢正街的歷史風貌,重新彰顯文物價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