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


"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花卉四條屏 1923年

吳昌碩(1844~1927),名俊卿,字昌碩,號缶廬、苦鐵、大聾等,為浙江安吉人士,出身於一個貧窮的書香門第。他一生經歷了諸多磨難,尤其是在其早年,十七歲時遭遇戰亂,一家人流離失所,在外飄泊五年之後才得以重返家鄉,到那時全家九口人只剩下了吳昌碩父子二人,父親遷居安城,開墾荒園,過了近十年的耕種生活。後來吳昌碩出門遊歷,以篆刻為生,直至50歲,經友人推薦才做了一個安東知縣,但一月便辭官而去。辭官後久居上海,潛心於書畫、篆刻的藝術創作,終成清末海上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審美觀中,把傳神寫照、筆精墨妙、不似之似、超以象外、遷想妙得等傳統審美觀點視為評判中國畫的重要標準。中國畫講究“神韻”,要求表現對象在似與不似之間,繼而有創造性地表現出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吳昌碩的畫中既有傳統畫風的精髓,同時濃厚的個人情感,用墨用色大膽、運筆流暢、筆力蒼勁、獨具一格,具有高超的藝術境界。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選擇和表現對象,融合晚清各家之長,然後遺貌取神,加以創造革新,以極度簡練概括的筆墨來表現深邃的意境,抒發豐富的思想感情。他所作的畫筆恣墨縱、不拘成法,外貌粗疏而內蘊渾厚、虛實相生、能縱能收、疏可走馬、密不容針,這正是“大處著眼,小心收拾”的結果。他以潑墨寫葉,濃墨勾葉筋,淡墨畫花卉蔬果,而盤旋往復,貫通全畫的則是以書入畫,畫因書的流動而生意盎然。設色古樸,用筆豪放,充分表現了吳昌碩古拙、渾重、豪邁的畫風。


"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花卉四條屏 1923年

吳昌碩(1844~1927),名俊卿,字昌碩,號缶廬、苦鐵、大聾等,為浙江安吉人士,出身於一個貧窮的書香門第。他一生經歷了諸多磨難,尤其是在其早年,十七歲時遭遇戰亂,一家人流離失所,在外飄泊五年之後才得以重返家鄉,到那時全家九口人只剩下了吳昌碩父子二人,父親遷居安城,開墾荒園,過了近十年的耕種生活。後來吳昌碩出門遊歷,以篆刻為生,直至50歲,經友人推薦才做了一個安東知縣,但一月便辭官而去。辭官後久居上海,潛心於書畫、篆刻的藝術創作,終成清末海上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審美觀中,把傳神寫照、筆精墨妙、不似之似、超以象外、遷想妙得等傳統審美觀點視為評判中國畫的重要標準。中國畫講究“神韻”,要求表現對象在似與不似之間,繼而有創造性地表現出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吳昌碩的畫中既有傳統畫風的精髓,同時濃厚的個人情感,用墨用色大膽、運筆流暢、筆力蒼勁、獨具一格,具有高超的藝術境界。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選擇和表現對象,融合晚清各家之長,然後遺貌取神,加以創造革新,以極度簡練概括的筆墨來表現深邃的意境,抒發豐富的思想感情。他所作的畫筆恣墨縱、不拘成法,外貌粗疏而內蘊渾厚、虛實相生、能縱能收、疏可走馬、密不容針,這正是“大處著眼,小心收拾”的結果。他以潑墨寫葉,濃墨勾葉筋,淡墨畫花卉蔬果,而盤旋往復,貫通全畫的則是以書入畫,畫因書的流動而生意盎然。設色古樸,用筆豪放,充分表現了吳昌碩古拙、渾重、豪邁的畫風。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吳昌碩有著獨特的藝術發展道路:先習篆刻、石鼓文,而後學畫,致使他的筆法與他人也有著很大的不同。他總是以篆籀之法入畫,用石鼓文的筆法作畫,精心苦練,創造了驚人的藝術效果,並自成一家,開拓了寬博厚朴的畫風。他的畫作一掃清末畫壇的萎靡柔弱之風,將鐘鼎金石之力、氣、姿、韻融於繪畫中,使筆下的蔬果、花卉,絕不飄浮輕滑,而是古茂厚重,色彩斑斕,有一股雄勁蒼古的金石之氣,百看不厭,耐人尋味,流露出蒼茫厚重、雄渾遒勁的古韻。他自己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從他的畫中不難看出,他的用

筆採用懸腕中鋒,筆力蒼勁老辣,力透紙背。常用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紫藤等,所作紫藤,疏密有致、繁而不亂,盡顯以草隸之筆入畫的氣勢。他的用筆深厚有力,富於書法的韻味,用墨酣暢、醇厚也是吳昌碩繪畫的獨到之處,更為重要的是他不把筆墨僅僅作為造型的手段,而是把筆墨作為感情的載體,充分發揮了筆墨的表現功能,這也正是寫意二字的真諦所在。


"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花卉四條屏 1923年

吳昌碩(1844~1927),名俊卿,字昌碩,號缶廬、苦鐵、大聾等,為浙江安吉人士,出身於一個貧窮的書香門第。他一生經歷了諸多磨難,尤其是在其早年,十七歲時遭遇戰亂,一家人流離失所,在外飄泊五年之後才得以重返家鄉,到那時全家九口人只剩下了吳昌碩父子二人,父親遷居安城,開墾荒園,過了近十年的耕種生活。後來吳昌碩出門遊歷,以篆刻為生,直至50歲,經友人推薦才做了一個安東知縣,但一月便辭官而去。辭官後久居上海,潛心於書畫、篆刻的藝術創作,終成清末海上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審美觀中,把傳神寫照、筆精墨妙、不似之似、超以象外、遷想妙得等傳統審美觀點視為評判中國畫的重要標準。中國畫講究“神韻”,要求表現對象在似與不似之間,繼而有創造性地表現出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吳昌碩的畫中既有傳統畫風的精髓,同時濃厚的個人情感,用墨用色大膽、運筆流暢、筆力蒼勁、獨具一格,具有高超的藝術境界。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選擇和表現對象,融合晚清各家之長,然後遺貌取神,加以創造革新,以極度簡練概括的筆墨來表現深邃的意境,抒發豐富的思想感情。他所作的畫筆恣墨縱、不拘成法,外貌粗疏而內蘊渾厚、虛實相生、能縱能收、疏可走馬、密不容針,這正是“大處著眼,小心收拾”的結果。他以潑墨寫葉,濃墨勾葉筋,淡墨畫花卉蔬果,而盤旋往復,貫通全畫的則是以書入畫,畫因書的流動而生意盎然。設色古樸,用筆豪放,充分表現了吳昌碩古拙、渾重、豪邁的畫風。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吳昌碩有著獨特的藝術發展道路:先習篆刻、石鼓文,而後學畫,致使他的筆法與他人也有著很大的不同。他總是以篆籀之法入畫,用石鼓文的筆法作畫,精心苦練,創造了驚人的藝術效果,並自成一家,開拓了寬博厚朴的畫風。他的畫作一掃清末畫壇的萎靡柔弱之風,將鐘鼎金石之力、氣、姿、韻融於繪畫中,使筆下的蔬果、花卉,絕不飄浮輕滑,而是古茂厚重,色彩斑斕,有一股雄勁蒼古的金石之氣,百看不厭,耐人尋味,流露出蒼茫厚重、雄渾遒勁的古韻。他自己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從他的畫中不難看出,他的用

筆採用懸腕中鋒,筆力蒼勁老辣,力透紙背。常用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紫藤等,所作紫藤,疏密有致、繁而不亂,盡顯以草隸之筆入畫的氣勢。他的用筆深厚有力,富於書法的韻味,用墨酣暢、醇厚也是吳昌碩繪畫的獨到之處,更為重要的是他不把筆墨僅僅作為造型的手段,而是把筆墨作為感情的載體,充分發揮了筆墨的表現功能,這也正是寫意二字的真諦所在。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詩、書、畫、印一爐冶,是吳昌碩繪畫藝術的理想,也是他繪畫的重要特色。吳昌碩認為詩、書、畫、印這些不同的藝術形式是相通的,藝術家精通這些不同的藝術形式,相互融合、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就有可能創造出有巨大藝術價值的作品,且他在實踐上也真正做到把詩、書、畫、印熔冶為一爐,使繪畫演變為一種綜合藝術。吳昌碩的每一幅作品,從繪畫題材、構圖佈局、筆墨設色、落款鈴印,無不經過仔細推敲,成竹在胸,筆到意隨。他注重畫面的整體配置,從空間的虛實、繁簡、疏密、奇險,到畫、詩、跋、印的相互補充、呼應和生髮,形成完美的、有機的、氣脈綿延的聯結,許多作品還留下詩句來襯托畫的內容,寄託他的思想感情。所以,吳昌碩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堪稱一絕,並對近代畫壇影響極大。

"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花卉四條屏 1923年

吳昌碩(1844~1927),名俊卿,字昌碩,號缶廬、苦鐵、大聾等,為浙江安吉人士,出身於一個貧窮的書香門第。他一生經歷了諸多磨難,尤其是在其早年,十七歲時遭遇戰亂,一家人流離失所,在外飄泊五年之後才得以重返家鄉,到那時全家九口人只剩下了吳昌碩父子二人,父親遷居安城,開墾荒園,過了近十年的耕種生活。後來吳昌碩出門遊歷,以篆刻為生,直至50歲,經友人推薦才做了一個安東知縣,但一月便辭官而去。辭官後久居上海,潛心於書畫、篆刻的藝術創作,終成清末海上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審美觀中,把傳神寫照、筆精墨妙、不似之似、超以象外、遷想妙得等傳統審美觀點視為評判中國畫的重要標準。中國畫講究“神韻”,要求表現對象在似與不似之間,繼而有創造性地表現出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吳昌碩的畫中既有傳統畫風的精髓,同時濃厚的個人情感,用墨用色大膽、運筆流暢、筆力蒼勁、獨具一格,具有高超的藝術境界。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選擇和表現對象,融合晚清各家之長,然後遺貌取神,加以創造革新,以極度簡練概括的筆墨來表現深邃的意境,抒發豐富的思想感情。他所作的畫筆恣墨縱、不拘成法,外貌粗疏而內蘊渾厚、虛實相生、能縱能收、疏可走馬、密不容針,這正是“大處著眼,小心收拾”的結果。他以潑墨寫葉,濃墨勾葉筋,淡墨畫花卉蔬果,而盤旋往復,貫通全畫的則是以書入畫,畫因書的流動而生意盎然。設色古樸,用筆豪放,充分表現了吳昌碩古拙、渾重、豪邁的畫風。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吳昌碩有著獨特的藝術發展道路:先習篆刻、石鼓文,而後學畫,致使他的筆法與他人也有著很大的不同。他總是以篆籀之法入畫,用石鼓文的筆法作畫,精心苦練,創造了驚人的藝術效果,並自成一家,開拓了寬博厚朴的畫風。他的畫作一掃清末畫壇的萎靡柔弱之風,將鐘鼎金石之力、氣、姿、韻融於繪畫中,使筆下的蔬果、花卉,絕不飄浮輕滑,而是古茂厚重,色彩斑斕,有一股雄勁蒼古的金石之氣,百看不厭,耐人尋味,流露出蒼茫厚重、雄渾遒勁的古韻。他自己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從他的畫中不難看出,他的用

筆採用懸腕中鋒,筆力蒼勁老辣,力透紙背。常用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紫藤等,所作紫藤,疏密有致、繁而不亂,盡顯以草隸之筆入畫的氣勢。他的用筆深厚有力,富於書法的韻味,用墨酣暢、醇厚也是吳昌碩繪畫的獨到之處,更為重要的是他不把筆墨僅僅作為造型的手段,而是把筆墨作為感情的載體,充分發揮了筆墨的表現功能,這也正是寫意二字的真諦所在。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詩、書、畫、印一爐冶,是吳昌碩繪畫藝術的理想,也是他繪畫的重要特色。吳昌碩認為詩、書、畫、印這些不同的藝術形式是相通的,藝術家精通這些不同的藝術形式,相互融合、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就有可能創造出有巨大藝術價值的作品,且他在實踐上也真正做到把詩、書、畫、印熔冶為一爐,使繪畫演變為一種綜合藝術。吳昌碩的每一幅作品,從繪畫題材、構圖佈局、筆墨設色、落款鈴印,無不經過仔細推敲,成竹在胸,筆到意隨。他注重畫面的整體配置,從空間的虛實、繁簡、疏密、奇險,到畫、詩、跋、印的相互補充、呼應和生髮,形成完美的、有機的、氣脈綿延的聯結,許多作品還留下詩句來襯托畫的內容,寄託他的思想感情。所以,吳昌碩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堪稱一絕,並對近代畫壇影響極大。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他繪畫布局喜歡對角傾斜構圖,作畫也往往從畫幅中間落筆,構圖與不同前人,這些佈局使他的畫作極具古意,同時又極具現代感。他的題材多為梅蘭竹菊和蔬果,用色大膽,其用色似趙之謙,喜用濃麗對比的顏色,尤善用西洋紅。紅梅、牡丹,色澤強烈鮮豔佈局疏密相間開合得體,構圖飽滿並運用書法增加氣韻。

在72歲所作的《桃實圖》可算是他作品中的精品代表作,這幅畫的佈局、用筆、設色等方面充分顯示出了吳昌碩在畫這幅畫前的苦心思索:看整個繪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鮮紅的大仙桃,或藏或露,令觀賞者色香撲鼻,垂涎三尺,枝幹從畫面的右上角凌空垂下,斜曲交錯,給人以剛正平直的感覺;畫面的左下角有一巨石從外伸入起到了與上下顧盼的作用,同時也象徵著長壽萬年,石頭與樹幹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一大一小,一面一線,虛實相生。《珠光》這幅畫是他在77歲時所作,從這幅畫中我們能看到他佈局風格的大開大合、大疏大密,他把紫藤那繁雜的生長規律用筆墨描繪的雜而不亂、層次分明,畫中擅於用長線,構圖飽滿氣勢宏偉。


"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花卉四條屏 1923年

吳昌碩(1844~1927),名俊卿,字昌碩,號缶廬、苦鐵、大聾等,為浙江安吉人士,出身於一個貧窮的書香門第。他一生經歷了諸多磨難,尤其是在其早年,十七歲時遭遇戰亂,一家人流離失所,在外飄泊五年之後才得以重返家鄉,到那時全家九口人只剩下了吳昌碩父子二人,父親遷居安城,開墾荒園,過了近十年的耕種生活。後來吳昌碩出門遊歷,以篆刻為生,直至50歲,經友人推薦才做了一個安東知縣,但一月便辭官而去。辭官後久居上海,潛心於書畫、篆刻的藝術創作,終成清末海上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審美觀中,把傳神寫照、筆精墨妙、不似之似、超以象外、遷想妙得等傳統審美觀點視為評判中國畫的重要標準。中國畫講究“神韻”,要求表現對象在似與不似之間,繼而有創造性地表現出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吳昌碩的畫中既有傳統畫風的精髓,同時濃厚的個人情感,用墨用色大膽、運筆流暢、筆力蒼勁、獨具一格,具有高超的藝術境界。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選擇和表現對象,融合晚清各家之長,然後遺貌取神,加以創造革新,以極度簡練概括的筆墨來表現深邃的意境,抒發豐富的思想感情。他所作的畫筆恣墨縱、不拘成法,外貌粗疏而內蘊渾厚、虛實相生、能縱能收、疏可走馬、密不容針,這正是“大處著眼,小心收拾”的結果。他以潑墨寫葉,濃墨勾葉筋,淡墨畫花卉蔬果,而盤旋往復,貫通全畫的則是以書入畫,畫因書的流動而生意盎然。設色古樸,用筆豪放,充分表現了吳昌碩古拙、渾重、豪邁的畫風。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吳昌碩有著獨特的藝術發展道路:先習篆刻、石鼓文,而後學畫,致使他的筆法與他人也有著很大的不同。他總是以篆籀之法入畫,用石鼓文的筆法作畫,精心苦練,創造了驚人的藝術效果,並自成一家,開拓了寬博厚朴的畫風。他的畫作一掃清末畫壇的萎靡柔弱之風,將鐘鼎金石之力、氣、姿、韻融於繪畫中,使筆下的蔬果、花卉,絕不飄浮輕滑,而是古茂厚重,色彩斑斕,有一股雄勁蒼古的金石之氣,百看不厭,耐人尋味,流露出蒼茫厚重、雄渾遒勁的古韻。他自己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從他的畫中不難看出,他的用

筆採用懸腕中鋒,筆力蒼勁老辣,力透紙背。常用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紫藤等,所作紫藤,疏密有致、繁而不亂,盡顯以草隸之筆入畫的氣勢。他的用筆深厚有力,富於書法的韻味,用墨酣暢、醇厚也是吳昌碩繪畫的獨到之處,更為重要的是他不把筆墨僅僅作為造型的手段,而是把筆墨作為感情的載體,充分發揮了筆墨的表現功能,這也正是寫意二字的真諦所在。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詩、書、畫、印一爐冶,是吳昌碩繪畫藝術的理想,也是他繪畫的重要特色。吳昌碩認為詩、書、畫、印這些不同的藝術形式是相通的,藝術家精通這些不同的藝術形式,相互融合、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就有可能創造出有巨大藝術價值的作品,且他在實踐上也真正做到把詩、書、畫、印熔冶為一爐,使繪畫演變為一種綜合藝術。吳昌碩的每一幅作品,從繪畫題材、構圖佈局、筆墨設色、落款鈴印,無不經過仔細推敲,成竹在胸,筆到意隨。他注重畫面的整體配置,從空間的虛實、繁簡、疏密、奇險,到畫、詩、跋、印的相互補充、呼應和生髮,形成完美的、有機的、氣脈綿延的聯結,許多作品還留下詩句來襯托畫的內容,寄託他的思想感情。所以,吳昌碩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堪稱一絕,並對近代畫壇影響極大。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他繪畫布局喜歡對角傾斜構圖,作畫也往往從畫幅中間落筆,構圖與不同前人,這些佈局使他的畫作極具古意,同時又極具現代感。他的題材多為梅蘭竹菊和蔬果,用色大膽,其用色似趙之謙,喜用濃麗對比的顏色,尤善用西洋紅。紅梅、牡丹,色澤強烈鮮豔佈局疏密相間開合得體,構圖飽滿並運用書法增加氣韻。

在72歲所作的《桃實圖》可算是他作品中的精品代表作,這幅畫的佈局、用筆、設色等方面充分顯示出了吳昌碩在畫這幅畫前的苦心思索:看整個繪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鮮紅的大仙桃,或藏或露,令觀賞者色香撲鼻,垂涎三尺,枝幹從畫面的右上角凌空垂下,斜曲交錯,給人以剛正平直的感覺;畫面的左下角有一巨石從外伸入起到了與上下顧盼的作用,同時也象徵著長壽萬年,石頭與樹幹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一大一小,一面一線,虛實相生。《珠光》這幅畫是他在77歲時所作,從這幅畫中我們能看到他佈局風格的大開大合、大疏大密,他把紫藤那繁雜的生長規律用筆墨描繪的雜而不亂、層次分明,畫中擅於用長線,構圖飽滿氣勢宏偉。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吳昌碩繪畫的藝術特點為:“以苦鐵畫氣不畫形,不似之似聊象形”為宗旨,

繪畫以篆印入畫,格高韻古、元氣淋漓、動人心魄,使觀者為之心壯。從他的寫意花鳥來看,可貴之處是大膽求新,將詩文、篆刻、書法熔於一爐,使畫面顯得古樸質實、剛柔相濟、雄渾蒼厚、光華輝映,爆發出一股雄勁蒼古的生命力量,一掃清末畫壇柔媚輕巧和清豔之風,令觀賞者耳目一新,對現代中國畫壇產生了深遠影響。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夏萬傑

"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花卉四條屏 1923年

吳昌碩(1844~1927),名俊卿,字昌碩,號缶廬、苦鐵、大聾等,為浙江安吉人士,出身於一個貧窮的書香門第。他一生經歷了諸多磨難,尤其是在其早年,十七歲時遭遇戰亂,一家人流離失所,在外飄泊五年之後才得以重返家鄉,到那時全家九口人只剩下了吳昌碩父子二人,父親遷居安城,開墾荒園,過了近十年的耕種生活。後來吳昌碩出門遊歷,以篆刻為生,直至50歲,經友人推薦才做了一個安東知縣,但一月便辭官而去。辭官後久居上海,潛心於書畫、篆刻的藝術創作,終成清末海上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審美觀中,把傳神寫照、筆精墨妙、不似之似、超以象外、遷想妙得等傳統審美觀點視為評判中國畫的重要標準。中國畫講究“神韻”,要求表現對象在似與不似之間,繼而有創造性地表現出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吳昌碩的畫中既有傳統畫風的精髓,同時濃厚的個人情感,用墨用色大膽、運筆流暢、筆力蒼勁、獨具一格,具有高超的藝術境界。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選擇和表現對象,融合晚清各家之長,然後遺貌取神,加以創造革新,以極度簡練概括的筆墨來表現深邃的意境,抒發豐富的思想感情。他所作的畫筆恣墨縱、不拘成法,外貌粗疏而內蘊渾厚、虛實相生、能縱能收、疏可走馬、密不容針,這正是“大處著眼,小心收拾”的結果。他以潑墨寫葉,濃墨勾葉筋,淡墨畫花卉蔬果,而盤旋往復,貫通全畫的則是以書入畫,畫因書的流動而生意盎然。設色古樸,用筆豪放,充分表現了吳昌碩古拙、渾重、豪邁的畫風。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吳昌碩有著獨特的藝術發展道路:先習篆刻、石鼓文,而後學畫,致使他的筆法與他人也有著很大的不同。他總是以篆籀之法入畫,用石鼓文的筆法作畫,精心苦練,創造了驚人的藝術效果,並自成一家,開拓了寬博厚朴的畫風。他的畫作一掃清末畫壇的萎靡柔弱之風,將鐘鼎金石之力、氣、姿、韻融於繪畫中,使筆下的蔬果、花卉,絕不飄浮輕滑,而是古茂厚重,色彩斑斕,有一股雄勁蒼古的金石之氣,百看不厭,耐人尋味,流露出蒼茫厚重、雄渾遒勁的古韻。他自己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從他的畫中不難看出,他的用

筆採用懸腕中鋒,筆力蒼勁老辣,力透紙背。常用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紫藤等,所作紫藤,疏密有致、繁而不亂,盡顯以草隸之筆入畫的氣勢。他的用筆深厚有力,富於書法的韻味,用墨酣暢、醇厚也是吳昌碩繪畫的獨到之處,更為重要的是他不把筆墨僅僅作為造型的手段,而是把筆墨作為感情的載體,充分發揮了筆墨的表現功能,這也正是寫意二字的真諦所在。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詩、書、畫、印一爐冶,是吳昌碩繪畫藝術的理想,也是他繪畫的重要特色。吳昌碩認為詩、書、畫、印這些不同的藝術形式是相通的,藝術家精通這些不同的藝術形式,相互融合、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就有可能創造出有巨大藝術價值的作品,且他在實踐上也真正做到把詩、書、畫、印熔冶為一爐,使繪畫演變為一種綜合藝術。吳昌碩的每一幅作品,從繪畫題材、構圖佈局、筆墨設色、落款鈴印,無不經過仔細推敲,成竹在胸,筆到意隨。他注重畫面的整體配置,從空間的虛實、繁簡、疏密、奇險,到畫、詩、跋、印的相互補充、呼應和生髮,形成完美的、有機的、氣脈綿延的聯結,許多作品還留下詩句來襯托畫的內容,寄託他的思想感情。所以,吳昌碩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堪稱一絕,並對近代畫壇影響極大。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他繪畫布局喜歡對角傾斜構圖,作畫也往往從畫幅中間落筆,構圖與不同前人,這些佈局使他的畫作極具古意,同時又極具現代感。他的題材多為梅蘭竹菊和蔬果,用色大膽,其用色似趙之謙,喜用濃麗對比的顏色,尤善用西洋紅。紅梅、牡丹,色澤強烈鮮豔佈局疏密相間開合得體,構圖飽滿並運用書法增加氣韻。

在72歲所作的《桃實圖》可算是他作品中的精品代表作,這幅畫的佈局、用筆、設色等方面充分顯示出了吳昌碩在畫這幅畫前的苦心思索:看整個繪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鮮紅的大仙桃,或藏或露,令觀賞者色香撲鼻,垂涎三尺,枝幹從畫面的右上角凌空垂下,斜曲交錯,給人以剛正平直的感覺;畫面的左下角有一巨石從外伸入起到了與上下顧盼的作用,同時也象徵著長壽萬年,石頭與樹幹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一大一小,一面一線,虛實相生。《珠光》這幅畫是他在77歲時所作,從這幅畫中我們能看到他佈局風格的大開大合、大疏大密,他把紫藤那繁雜的生長規律用筆墨描繪的雜而不亂、層次分明,畫中擅於用長線,構圖飽滿氣勢宏偉。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吳昌碩繪畫的藝術特點為:“以苦鐵畫氣不畫形,不似之似聊象形”為宗旨,

繪畫以篆印入畫,格高韻古、元氣淋漓、動人心魄,使觀者為之心壯。從他的寫意花鳥來看,可貴之處是大膽求新,將詩文、篆刻、書法熔於一爐,使畫面顯得古樸質實、剛柔相濟、雄渾蒼厚、光華輝映,爆發出一股雄勁蒼古的生命力量,一掃清末畫壇柔媚輕巧和清豔之風,令觀賞者耳目一新,對現代中國畫壇產生了深遠影響。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夏萬傑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花卉四條屏 1923年

吳昌碩(1844~1927),名俊卿,字昌碩,號缶廬、苦鐵、大聾等,為浙江安吉人士,出身於一個貧窮的書香門第。他一生經歷了諸多磨難,尤其是在其早年,十七歲時遭遇戰亂,一家人流離失所,在外飄泊五年之後才得以重返家鄉,到那時全家九口人只剩下了吳昌碩父子二人,父親遷居安城,開墾荒園,過了近十年的耕種生活。後來吳昌碩出門遊歷,以篆刻為生,直至50歲,經友人推薦才做了一個安東知縣,但一月便辭官而去。辭官後久居上海,潛心於書畫、篆刻的藝術創作,終成清末海上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審美觀中,把傳神寫照、筆精墨妙、不似之似、超以象外、遷想妙得等傳統審美觀點視為評判中國畫的重要標準。中國畫講究“神韻”,要求表現對象在似與不似之間,繼而有創造性地表現出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吳昌碩的畫中既有傳統畫風的精髓,同時濃厚的個人情感,用墨用色大膽、運筆流暢、筆力蒼勁、獨具一格,具有高超的藝術境界。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選擇和表現對象,融合晚清各家之長,然後遺貌取神,加以創造革新,以極度簡練概括的筆墨來表現深邃的意境,抒發豐富的思想感情。他所作的畫筆恣墨縱、不拘成法,外貌粗疏而內蘊渾厚、虛實相生、能縱能收、疏可走馬、密不容針,這正是“大處著眼,小心收拾”的結果。他以潑墨寫葉,濃墨勾葉筋,淡墨畫花卉蔬果,而盤旋往復,貫通全畫的則是以書入畫,畫因書的流動而生意盎然。設色古樸,用筆豪放,充分表現了吳昌碩古拙、渾重、豪邁的畫風。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吳昌碩有著獨特的藝術發展道路:先習篆刻、石鼓文,而後學畫,致使他的筆法與他人也有著很大的不同。他總是以篆籀之法入畫,用石鼓文的筆法作畫,精心苦練,創造了驚人的藝術效果,並自成一家,開拓了寬博厚朴的畫風。他的畫作一掃清末畫壇的萎靡柔弱之風,將鐘鼎金石之力、氣、姿、韻融於繪畫中,使筆下的蔬果、花卉,絕不飄浮輕滑,而是古茂厚重,色彩斑斕,有一股雄勁蒼古的金石之氣,百看不厭,耐人尋味,流露出蒼茫厚重、雄渾遒勁的古韻。他自己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從他的畫中不難看出,他的用

筆採用懸腕中鋒,筆力蒼勁老辣,力透紙背。常用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紫藤等,所作紫藤,疏密有致、繁而不亂,盡顯以草隸之筆入畫的氣勢。他的用筆深厚有力,富於書法的韻味,用墨酣暢、醇厚也是吳昌碩繪畫的獨到之處,更為重要的是他不把筆墨僅僅作為造型的手段,而是把筆墨作為感情的載體,充分發揮了筆墨的表現功能,這也正是寫意二字的真諦所在。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詩、書、畫、印一爐冶,是吳昌碩繪畫藝術的理想,也是他繪畫的重要特色。吳昌碩認為詩、書、畫、印這些不同的藝術形式是相通的,藝術家精通這些不同的藝術形式,相互融合、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就有可能創造出有巨大藝術價值的作品,且他在實踐上也真正做到把詩、書、畫、印熔冶為一爐,使繪畫演變為一種綜合藝術。吳昌碩的每一幅作品,從繪畫題材、構圖佈局、筆墨設色、落款鈴印,無不經過仔細推敲,成竹在胸,筆到意隨。他注重畫面的整體配置,從空間的虛實、繁簡、疏密、奇險,到畫、詩、跋、印的相互補充、呼應和生髮,形成完美的、有機的、氣脈綿延的聯結,許多作品還留下詩句來襯托畫的內容,寄託他的思想感情。所以,吳昌碩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堪稱一絕,並對近代畫壇影響極大。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他繪畫布局喜歡對角傾斜構圖,作畫也往往從畫幅中間落筆,構圖與不同前人,這些佈局使他的畫作極具古意,同時又極具現代感。他的題材多為梅蘭竹菊和蔬果,用色大膽,其用色似趙之謙,喜用濃麗對比的顏色,尤善用西洋紅。紅梅、牡丹,色澤強烈鮮豔佈局疏密相間開合得體,構圖飽滿並運用書法增加氣韻。

在72歲所作的《桃實圖》可算是他作品中的精品代表作,這幅畫的佈局、用筆、設色等方面充分顯示出了吳昌碩在畫這幅畫前的苦心思索:看整個繪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鮮紅的大仙桃,或藏或露,令觀賞者色香撲鼻,垂涎三尺,枝幹從畫面的右上角凌空垂下,斜曲交錯,給人以剛正平直的感覺;畫面的左下角有一巨石從外伸入起到了與上下顧盼的作用,同時也象徵著長壽萬年,石頭與樹幹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一大一小,一面一線,虛實相生。《珠光》這幅畫是他在77歲時所作,從這幅畫中我們能看到他佈局風格的大開大合、大疏大密,他把紫藤那繁雜的生長規律用筆墨描繪的雜而不亂、層次分明,畫中擅於用長線,構圖飽滿氣勢宏偉。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吳昌碩繪畫的藝術特點為:“以苦鐵畫氣不畫形,不似之似聊象形”為宗旨,

繪畫以篆印入畫,格高韻古、元氣淋漓、動人心魄,使觀者為之心壯。從他的寫意花鳥來看,可貴之處是大膽求新,將詩文、篆刻、書法熔於一爐,使畫面顯得古樸質實、剛柔相濟、雄渾蒼厚、光華輝映,爆發出一股雄勁蒼古的生命力量,一掃清末畫壇柔媚輕巧和清豔之風,令觀賞者耳目一新,對現代中國畫壇產生了深遠影響。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夏萬傑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花卉四條屏 1923年

吳昌碩(1844~1927),名俊卿,字昌碩,號缶廬、苦鐵、大聾等,為浙江安吉人士,出身於一個貧窮的書香門第。他一生經歷了諸多磨難,尤其是在其早年,十七歲時遭遇戰亂,一家人流離失所,在外飄泊五年之後才得以重返家鄉,到那時全家九口人只剩下了吳昌碩父子二人,父親遷居安城,開墾荒園,過了近十年的耕種生活。後來吳昌碩出門遊歷,以篆刻為生,直至50歲,經友人推薦才做了一個安東知縣,但一月便辭官而去。辭官後久居上海,潛心於書畫、篆刻的藝術創作,終成清末海上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審美觀中,把傳神寫照、筆精墨妙、不似之似、超以象外、遷想妙得等傳統審美觀點視為評判中國畫的重要標準。中國畫講究“神韻”,要求表現對象在似與不似之間,繼而有創造性地表現出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吳昌碩的畫中既有傳統畫風的精髓,同時濃厚的個人情感,用墨用色大膽、運筆流暢、筆力蒼勁、獨具一格,具有高超的藝術境界。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選擇和表現對象,融合晚清各家之長,然後遺貌取神,加以創造革新,以極度簡練概括的筆墨來表現深邃的意境,抒發豐富的思想感情。他所作的畫筆恣墨縱、不拘成法,外貌粗疏而內蘊渾厚、虛實相生、能縱能收、疏可走馬、密不容針,這正是“大處著眼,小心收拾”的結果。他以潑墨寫葉,濃墨勾葉筋,淡墨畫花卉蔬果,而盤旋往復,貫通全畫的則是以書入畫,畫因書的流動而生意盎然。設色古樸,用筆豪放,充分表現了吳昌碩古拙、渾重、豪邁的畫風。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吳昌碩有著獨特的藝術發展道路:先習篆刻、石鼓文,而後學畫,致使他的筆法與他人也有著很大的不同。他總是以篆籀之法入畫,用石鼓文的筆法作畫,精心苦練,創造了驚人的藝術效果,並自成一家,開拓了寬博厚朴的畫風。他的畫作一掃清末畫壇的萎靡柔弱之風,將鐘鼎金石之力、氣、姿、韻融於繪畫中,使筆下的蔬果、花卉,絕不飄浮輕滑,而是古茂厚重,色彩斑斕,有一股雄勁蒼古的金石之氣,百看不厭,耐人尋味,流露出蒼茫厚重、雄渾遒勁的古韻。他自己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從他的畫中不難看出,他的用

筆採用懸腕中鋒,筆力蒼勁老辣,力透紙背。常用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紫藤等,所作紫藤,疏密有致、繁而不亂,盡顯以草隸之筆入畫的氣勢。他的用筆深厚有力,富於書法的韻味,用墨酣暢、醇厚也是吳昌碩繪畫的獨到之處,更為重要的是他不把筆墨僅僅作為造型的手段,而是把筆墨作為感情的載體,充分發揮了筆墨的表現功能,這也正是寫意二字的真諦所在。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詩、書、畫、印一爐冶,是吳昌碩繪畫藝術的理想,也是他繪畫的重要特色。吳昌碩認為詩、書、畫、印這些不同的藝術形式是相通的,藝術家精通這些不同的藝術形式,相互融合、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就有可能創造出有巨大藝術價值的作品,且他在實踐上也真正做到把詩、書、畫、印熔冶為一爐,使繪畫演變為一種綜合藝術。吳昌碩的每一幅作品,從繪畫題材、構圖佈局、筆墨設色、落款鈴印,無不經過仔細推敲,成竹在胸,筆到意隨。他注重畫面的整體配置,從空間的虛實、繁簡、疏密、奇險,到畫、詩、跋、印的相互補充、呼應和生髮,形成完美的、有機的、氣脈綿延的聯結,許多作品還留下詩句來襯托畫的內容,寄託他的思想感情。所以,吳昌碩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堪稱一絕,並對近代畫壇影響極大。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他繪畫布局喜歡對角傾斜構圖,作畫也往往從畫幅中間落筆,構圖與不同前人,這些佈局使他的畫作極具古意,同時又極具現代感。他的題材多為梅蘭竹菊和蔬果,用色大膽,其用色似趙之謙,喜用濃麗對比的顏色,尤善用西洋紅。紅梅、牡丹,色澤強烈鮮豔佈局疏密相間開合得體,構圖飽滿並運用書法增加氣韻。

在72歲所作的《桃實圖》可算是他作品中的精品代表作,這幅畫的佈局、用筆、設色等方面充分顯示出了吳昌碩在畫這幅畫前的苦心思索:看整個繪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鮮紅的大仙桃,或藏或露,令觀賞者色香撲鼻,垂涎三尺,枝幹從畫面的右上角凌空垂下,斜曲交錯,給人以剛正平直的感覺;畫面的左下角有一巨石從外伸入起到了與上下顧盼的作用,同時也象徵著長壽萬年,石頭與樹幹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一大一小,一面一線,虛實相生。《珠光》這幅畫是他在77歲時所作,從這幅畫中我們能看到他佈局風格的大開大合、大疏大密,他把紫藤那繁雜的生長規律用筆墨描繪的雜而不亂、層次分明,畫中擅於用長線,構圖飽滿氣勢宏偉。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吳昌碩繪畫的藝術特點為:“以苦鐵畫氣不畫形,不似之似聊象形”為宗旨,

繪畫以篆印入畫,格高韻古、元氣淋漓、動人心魄,使觀者為之心壯。從他的寫意花鳥來看,可貴之處是大膽求新,將詩文、篆刻、書法熔於一爐,使畫面顯得古樸質實、剛柔相濟、雄渾蒼厚、光華輝映,爆發出一股雄勁蒼古的生命力量,一掃清末畫壇柔媚輕巧和清豔之風,令觀賞者耳目一新,對現代中國畫壇產生了深遠影響。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夏萬傑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吳昌碩繪畫作品藝術風格淺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