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巷的“白無常”信仰

我在宮裡做廚師 鷺客社 2019-07-10

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如果您滿意於下面的圖文,請讓更多的人關注“鷺客社”。

馬巷的“白無常”信仰

在民間信仰中,黑白無常為地府的十大陰帥之一,閻羅王的兩大左右手,將無常說成是人死時負責勾攝生魂的鬼差使者,而將無常又劃分為黑無常和白無常。黑無常和白無常雖然都是無常,但是黑無常一臉凶相,面似猙獰,會給惡人帶來災難和厄運;而白無常則笑顏常開,面容偏善,會給好人帶來幸福和好運,頭上戴有一頂“一見發財”的長帽。

馬巷的“白無常”信仰馬巷的“白無常”信仰

馬巷供奉的無常,據我所知有三處。城隍廟供奉的黑白無常是與城隍一起供奉的,其它兩座小廟供奉的卻都是白無常神像。兩座供奉無常的廟都不大,都隱落在曲曲折折、安靜恬然的小巷之中。

一處在路盡頭中間的拐角處,廟小小的,只有一個人高的樣子,跟鄉間地頭的土地廟差不多,沒有供廳只有石磚鑄就的供桌,供桌都會擺放一些果品之類的供品,嫋嫋的香火屈指可數,雖然只有幾根,但也是常年不斷。這都是附近生活的老人對那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堅持,對神靈的敬畏和虔誠!小時候依稀記得廟門口的那條巷路都是用一塊一塊磨得光滑的大青石鋪就的,現在大青石已經不見了,路面已換成了平平整整的水泥路。

馬巷的“白無常”信仰

另一處的無常廟就更加小巧玲瓏了,小得應該不能用廟來稱呼了!“小廟”隱藏在一棟老房子側牆的牆面上,長寬還不到一塊小磚頭大,供奉無常的“神廟”僅僅只能容得下無常神像,燒香的的香爐只能擺放在微微突出牆面而又好像威化餅快要脆化的那塊紅磚上,這個應該就是所謂的供桌了。供桌的大部分空間都讓香爐佔據了,沒辦法再擺放下果品之類的供品了,有時香爐的旁邊一些虔誠的老人會採些新鮮的花朵供上。香爐擋住了“神廟”的大部分視線,只有把臉幾乎貼近牆面了,才能看到裡面的神像,這是我見過最小的“神廟”了!

馬巷的“白無常”信仰馬巷的“白無常”信仰馬巷的“白無常”信仰

經常從兩座神廟的小巷走過都是靜悄悄的,很少看到有人在拜祭,從小生活在這一帶也沒有看到這兩座神廟有像那些大廟有特定的封建節日,有那樣人來人往、熱熱鬧鬧,但是每次路過都會聞到那清幽、縹緲的香火,雖然只是簡單質樸的幾根香,但香火一直不斷。

依稀記得“小廟”的老房子住的是一位老婦人,已經很久沒再見過老人了!以前每天早晚都會看到老人一個人邁著蹣跚的步履靜靜的從家門口走過,好像都沒有看過老人說過話,老人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老房子生活的。偶爾也會出入旁邊一巷之隔的老宅,老宅比老人的房子大多了,有兩個旗杆石的前院,有大大的主宅,裡面應該是有好幾個房間的。主宅的後面還有幾間倒塌的小房間,離老人的房子只有一米之隔的小巷,以前有看過老人在倒塌的小房間過煮飯,這會不會是老房子的後廚房了?

後來才知道老房子是有來歷的,這是以前清朝雍正年間蘇遂進士的老宅,房子建成於1730年,至今也有將近三百年的歷史了。以前官宦之家都比較尚神,自家大院內都會建造寺廟,祭拜神靈。“小廟”的無常信仰會不會跟老宅有所關聯?馬巷的白無常信仰會不會也是起源於當地官宦之家的信仰?

馬巷的“白無常”信仰

作者簡介:蘇芳傑,廈門翔安馬巷人,生於1982年出生,現任職於同安區某執法大隊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繫微信號:DONGE110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