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苑,又名南海子,在北京歷史上大有名氣。它是五朝皇家獵場和苑囿,是“燕京十景”之一——“南囿秋風”歷史景觀之所在。

"

南苑,又名南海子,在北京歷史上大有名氣。它是五朝皇家獵場和苑囿,是“燕京十景”之一——“南囿秋風”歷史景觀之所在。

南苑溼地森林景緻逐步重現,“南囿秋風”歷史景觀有了新內涵

“南囿秋風”歷史景觀效果圖。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供圖

時光流轉,今日的南苑在續寫往日傳奇。一度被戰爭、乾旱、城市建設等因素破壞的生態肌理,被“吞噬”的溼地森林景緻正在逐步重現。就在一個多月前,大興南海子公園二期正式開園迎客。它和公園一期連在一起形成佔地8平方公里的城南“綠肺”,找回了昔日南苑核心區的草木碧綠、連天遍野、香花環繞、飛鳥啁啾的活潑景象。同樣是歷史上南苑重要的組成部分,今日豐臺的南中軸兩側,佔地1.6萬畝的南苑森林溼地公園正在進行建設。作為中軸線上最大的綠色開放空間,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將作為連接北京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大興國際機場、雄安新區的重要空間走廊,建設成為“首都南部結構性生態綠肺、享譽世界的千年歷史名苑”。

再過不久,當世界各地的人們乘坐飛機抵達大興國際機場,向下俯瞰這一碧萬頃時,猶如穿越600年,領略“南囿秋風”。

1 皇家苑囿由盛而衰

歷史上的南苑,地處永定河沖積扇前緣。明清時期南苑面積為210平方公里,約3.5個北京城,其大致範圍為今天北至南四環大紅門,南至南六環,西至京開高速,東至京滬高速西側約600米,涉及豐臺和大興兩區。

若穿越到幾百年以前,便能欣賞到一幅奇妙的自然勝景:在一碧萬頃的草場上,六千餘畝碧水映帶其中,一畝泉、團河、涼水河、小龍河、鳳河等川流而過,117處泉源、25處湖泊棋佈星陳,“其水四時不竭,汪洋若海”。豐美的水草旁,虎、熊、鹿、兔、麋鹿、黃羊、海東青、天鵝自由棲息,可謂“蒲葦戟戟水漠漠,鳧雁光輝魚蟹樂”。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這裡成為“天選之地”。從大遼王朝始,帝王便在此“放鶻、擒鵝”並“閱騎兵”。

金代,南苑不僅成為皇家巡幸遊獵的主要場地,還在這裡建造了行宮。到了元代,善於騎射的蒙古族統治者為了遊獵、訓練兵馬,在此建造苑囿,每逢初春,皇帝便在文武百官簇擁下站立上風處,放飛海東青,與天鵝拼力廝殺,擒獲天鵝後一同墜地,舉行“頭鵝宴”,場面恢宏。

明清時期,南苑迎來興盛期,自明永樂十二年擴充飛放泊,春搜、夏苗、秋獮、冬狩的四季狩獵活動均在此舉行,南苑始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家苑囿,明王朝不僅將南苑“周圍凡一萬八千六百六十丈”作為圍獵和訓練兵馬之所,還在此大興土木,按照二十四節氣修建了二十四園,修路造橋將各景點相連,關帝廟、靈通廟、提督衙署、晾鷹臺等建築散佈其中,種植瓜果蔬菜,養育珍禽異獸,以供遊玩時打獵。清政權建立後,帝王在此的活動更加豐富多彩,一是行圍、二是臨憩、三是大閱,幾代皇帝對南苑進行了精心營建,大紅門、南紅門、小紅門、東紅門、黃村門等九門設立,真武廟、三關廟、娘娘廟等八大寺廟修建,四大行宮分隅而設,亭臺樓閣掩映於蒼松翠柳之間,湖光山色,宛若圖畫,景色清幽秀美。同時,皇家採取多種措施保護苑內珍禽異獸,經過數十年經營,南苑內草木蔥鬱,百鳥翔集,珍奇的麋鹿在此迅速繁衍,達到幾百頭。

這般如畫盛景,自然令人陶醉。在一次伴隨帝王遊幸南海子時,明代大學士李東陽眼見南苑迷人秋景有感而發,作詩《南囿秋風》,“別苑臨城輦路開,天風昨夜起宮槐。秋隨萬馬嘶空至,曉送千旓拂地來。落雁遠驚雲外浦,飛鷹欲下水邊臺。宸遊睿藻年年事,況有長楊侍從才。”據說明英宗非常欣賞這首詩,便欽點“南囿秋風”為“燕京十景”之一。

伴隨“南囿秋風”的美名,南苑走過悠悠歷史長河。然而,到了清代光緒年間,官場腐敗,國力衰弱,財政上已不能再維持以往維護南苑的龐大開支,皇家苑囿不僅完全不能再現昔日風光,還遭到種種破壞。這座有著六百多年曆史的皇家苑囿日趨蕭條,因國力衰微而被廢棄。清末民初,南苑逐漸被開發,由原來的十餘處糧莊、果園,迅速發展到200多個自然村鎮。後來,南苑逐漸成為京南門戶、軍事重鎮、航天重地、客商雲集的商務區等。

上世紀80年代開始,伴隨市場經濟大潮湧動,全國客商聚集在南苑北部的大紅門,從事服裝批發生意,其中“浙江村”以物美價廉的服裝而聞名全國,但其管理無序、社會治安差的負面形象也流傳開來。

2014年至2017年三年時間裡,大紅門地區45家批發市場疏解轉型,曾經一度困擾居民的“大城市病”有效緩解,交通通行能力提升,擁堵報警數下降79%,平均車速提高50%,區域環境明顯好轉,為城市發展騰出空間。

2 北城南苑重修“歷史名苑”

45家批發市場疏解了,但與功能佈局完善的北中軸相比,南中軸沿線發展一直稍顯失色。而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為其帶來新的歷史機遇。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提出,中軸線及其延長線是北京城市空間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大國首都文化自信的代表地區。位於南中軸線兩側的南苑—大紅門地區是帶動南部地區發展的增長極,要建設成為融行政辦公、科技文化、商務金融等功能於一體的首都商務新區和多元化城市綜合區。

作為連接北京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大興國際機場、雄安新區的重要空間走廊,南苑—大紅門地區,在新版北京城市總規“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中,既佔“一主”,又佔“兩軸”,是首都整體城市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去年,南中軸地區面向全球徵集設計方案,將位於南中軸的東城區永外地區、豐臺區大紅門地區、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地區進行整體研究統一規劃,徹底打破行政區劃束縛、重構南中軸地區的空間秩序。

經專家評審,最終評選出中規院聯合體、中建院、同濟聯合體三家優勝方案,汲取三家方案之長,最終形成南中軸規劃綜合方案。在空間佈局上,將構築“北城南苑”的格局,“北城”,指在南三環以南、南四環以北的大紅門地區,規劃建設首都商務新區;“南苑”,指在南四環以南、南五環以北區域內,規劃建設1.6萬畝的南苑森林溼地公園,把公園建設成“首都南部結構性生態綠肺、享譽世界的千年歷史名苑”。

“北城南苑”一頭連接著現代大都市,一頭傳承延續著厚重的歷史。雖然相比於明清南苑地區,“北城南苑”之“南苑”範圍要小得多,但是定位大尺度森林溼地組團,就是要找回歷史上這片地區的生態肌理。

規劃中,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北至南四環,西至京開高速,東至德賢路,南至警備西路。東西長7.2公里,南北長3.4公里,總面積約17.5平方公里,處於明清時期南苑的北部,面積約為當時的8.3%。公園秉承“南囿秋風”的歷史景觀,“萬木蔥蘢、百泉湧流”的自然風貌,因地就勢形成15000畝森林、1800畝水系、1000畝草地,營造森林溼地為主、草地兼而有之的“大自然·真野趣”的南囿秋風之景。

“公園處於首都一道綠隔地區,北有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東有朝陽公園,西有老山、八寶山、田村山組成的三山公園。它的建設將填補南部缺失,形成一道綠隔首都公園環。”市規自委豐臺分局副局長張林說。這處公園的建設,將搭建起首都生態格局的“四樑八柱”,形成城市發展的綠色引擎,引領城南地區功能和品質的全面躍升。

3 森林溼地積聚生態底色

南苑森林溼地公園於去年啟動建設,公園已整體完成綠化9700畝,萬畝林海效果初現。和一般的森林公園不同,林水相依溼地景觀的重現是南苑森林溼地公園修建的魂。

2018年12月,在以“溯京南文脈 傳古苑風韻”為主題的首屆北京南海子文化論壇上,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清代皇家園林研究專家王其亨提出,“北京城有兩個‘腰腎’,一個在西北郊,另一個就是南海子。南海子地處三河故道,地下水非常豐沛,涼水河、鳳河就發源於此。南海子是中國古代利用溼地的一個樣本和活化石,其功能不單是豢養溼地動物,也是一個完整的溼地生態鏈,是北京水生態極為關鍵的一環,在整個華北地區的交通運輸、水利結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體現了中國古人的智慧。”王其亨建議,研究南海子文化建設,要尊重其歷史生態作用。

規劃建設的南苑森林溼地公園,也做足了水的文章。設計人員介紹,公園將以現有的小龍河為基礎,恢復十個大小不一的泡子水面、兩條溪流水系、一片溼地,恢復歷史水系,再現南苑陂塘風貌。

依託森林溼地自然環境、南苑厚重的歷史文化,南苑森林溼地公園規劃為泡子溼地、一畝古泉、海子森林、槐房清源、鐵路藝苑、御道文苑、和興疊翠七大特色景區。其中,一畝古泉,曾是南苑歷史上兩大水源之一。《北平史表長編》曾有言,“一畝泉發源於南苑西北隅,大畝許,雖旱不竭。”乾隆在《海子行》中說道,“考一畝泉在新衙門之北,曲折東南流,經舊衙門南至二閘。”規劃中的一畝古泉,將通過拓寬小龍河,收集雨水匯流,形成一定規模水面,再現一畝泉歷史盛景。御道文苑,總面積213公頃,通過追溯歷史文脈,結合大紅門御道、蔭榆書院、南苑文化館等充分展現南苑歷史文化,塑造南苑特色的首都綠色門戶形象。

七大特色景區既有歷史文脈傳承,又有生態底色重構。泡子溼地景區,就依託現有的葦塘泡子、小龍河歷史水脈,適當疏浚水系,形成獨具南苑特色的泡子溼地,再現歷史風貌。在海子森林景區中,規劃了25公頃的無人擾動的森林生態保育核,模擬地帶性群落特徵,選用鳥嗜和蜜源植物,營造近自然森林。

隨著氣候變化,現在的南苑地區地表水遠不如明清時期充沛。溼地用水從哪兒來?設計人員介紹,公園將以槐房再生水廠再生水為主要水源,通過增強水循環動力、完善生態群落、溼地淨化等方式,提高景觀用水質量。未來,公園將吸引東方角鴞、沼澤山雀、四聲杜鵑、鴻雁、天鵝等鳥類220種以上,成為中心城區最大的觀鳥勝地。

散佈在公園中,還有3片文體休閒區,3片城市服務區和6處開放綠地,實現城園共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4“南囿秋風”新內涵

南海子公園、南苑森林溼地公園等大尺度森林溼地組團的建設,讓歷史上南苑綠色的生態基底得以復活。金秋來臨,站在蔥鬱的林海間,站在臨水的高臺上,古人曾經領略的“南囿秋風”如畫景觀,穿越歷史時空,撲面而來。

彈指600年,早已換了人間。今天的“南囿秋風”既傳承了歷史的餘韻,又有新的時代特點。

在南苑森林溼地公園,設計者們從古詩詞中汲取靈感,凝練出杏靄生雲、萬樹夕煙、繚垣綠茵、活泉流玉、高臺望迥、平湖澹盪、陂塘雁影、秋蘆飛雪、古道夙昔、芳甸聞歌10處南苑特色風光,呈現古韻新景。

“‘春雲澹盪滿平湖,渺渺煙波接綠蕪。芳甸雨過花競笑,畫橋風起柳相扶。’這是雍正的《暮春雜詠》,我們從中凝練出平湖澹盪之景,通過畫橋、流水、綠柳、香花來呈現湖水盪漾、煙波浩淼、萬花競放的春日美景。”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風景分院副所長劉華說。

再如,乾隆作詩《吳殿懷古》,“煙柳殘蕪鎖敗垣,空庭寂靜晚鴨喧。晾鷹南望高臺迥,射鴨旁臨廢沼存。”設計師們也從中提取元素,設計高臺望迥的景色。

設計者們還梳理南苑歷史物質生產、行圍狩獵、軍事閱武、政治外交、駐蹕生活五大功能,提取代表性歷史事件和象徵,沿御道和文化環路佈局,形成二十四園、農頤廣稼、水圍、萬木留香、荇藻魚躍、芳甸春洲、觀生意、僚議國事、駐蹕御道、崇禮古道10處文化主題情景,塑造時空對話體驗。

不僅是大尺度森林溼地公園,在南中軸兩側,11處城市休閒公園和綠化提升項目正在進行中,總面積680畝。這些大小不一的公園綠地,或包括在南苑地區,或簇擁在南苑周邊,在明清南苑所在地,就規劃有三營門和紅門佳蔭兩處公園。

在歷史上的南苑地區,以綠為體、林水相依的大尺度綠色生態空間正在一步步得到修復、重現。水城共融、藍綠交織,文化傳承的城市特色,給歷史上的“南囿秋風”注入了新的內涵。

“雲飛御苑秋花溼,風到紅門野草香。玉輦遙臨平甸闊,羽旗近傍遠林揚。”300多年前,清康熙皇帝到南苑打獵,曾賦詩盛讚“南囿秋風”美景。300多年後的今天,如畫景觀再現,但這景緻不再是帝王專屬,它屬於每一位市民,每一名遊客,是人人都可以從容領略的豐厚文化遺產。

鏈接

燕京十景

歷史上,有“燕京八景”或“燕京十景”之說,後代文人紛紛題詩,遂聞名遐邇。“燕京八景”之說源於金代,歷代說法各異。金代稱“金臺夕照、太液秋風、瓊島春蔭、薊門飛雨、玉泉垂虹、居庸疊翠、西山積雪、盧溝曉月”為“燕京八景”。明代李東陽於八景之外又增“南囿秋風”“東郊時雨”,並賦《十景》詩,遂有“燕京十景”之說。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李瑤 王海燕 陳強

流程編輯:洪園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