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送戰爭物資10餘年,陪伴新中國成長,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

輸送戰爭物資10餘年,陪伴新中國成長,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

Jun.

21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潤物耕心》,重看一段歷史,重撿一段回憶,重溫一種精神。

輸送戰爭物資10餘年,陪伴新中國成長,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

01

最近有一部熱血激昂的電影將要上映,其故事背景是1937年的淞滬會戰,這場戰鬥在淞滬會戰的大背景下,史稱“八佰壯士”,由管虎導演所執導的電影——《八佰》。

輸送戰爭物資10餘年,陪伴新中國成長,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中國軍隊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戰役。

輸送戰爭物資10餘年,陪伴新中國成長,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

8月13日,為期3個月,抗日戰爭史上最為慘烈的一場戰役——淞滬會戰,打響了。

一個師派上去,兩天就打光了。新來的士兵或是壯丁,連稍息立正都不教,教會瞄準開槍就得送到前線去了。”

一寸山河一寸血,這是一位參戰過的老兵的親身回憶。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傷亡慘重,士兵的屍體填滿了戰壕,活著的人躲在戰友屍體的背後,繼續戰鬥。

輸送戰爭物資10餘年,陪伴新中國成長,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

10月底潰敗的中國軍隊開始陸續撤退,唯有整裝德式裝備的精銳八十八師,接到的命令是死守上海。

師長孫元良最後留下了一個營,以四行倉庫為堅守據點,是中國在閘北的最後一支部隊。

全營只有四百多個戰士,對外號稱有八百人,這也就是電影《八佰》的由來。

400名戰士拼盡最後一顆子彈,死守四天四夜,展開了悲壯的四行倉庫保衛戰,與日軍進行了一場氣壯山河的決戰。

輸送戰爭物資10餘年,陪伴新中國成長,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

前線的戰士們一邊面對著敵人的打擊,一邊過著極度拘謹的生活,當部隊被打散了,他們只能自謀生路;當瀕臨絕境,他們只能壯士斷腕,抵抗到底。

其實一直以來,我們都很少了解戰事後方的故事。很多時候,只記得前方戰士英勇無畏的模樣。但不要忘了,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天冷了要穿棉衣,肚子餓了需要食物果腹。

輸送戰爭物資10餘年,陪伴新中國成長,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

在戰爭的前線之外,同樣也有一處戰場,同樣驚心動魄;所以,我想將這個故事,慢慢講給你聽。

02

距離日本全面侵華近一年多以來,大半個中國已經淪陷於敵手。

抗日戰爭中,不僅是生命的犧牲,更加損失了中國40%的農業產值和92%的工業產值;日軍不僅想要侵佔中國的領土,他們更大的野心是想要掠奪中國豐富的農業與工業資源。

1938年6月,宋慶齡在香港創建了“保衛中國同盟”,向世界各國人民與海外的華僑同胞宣講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募集錢款、醫藥以及戰爭所需物資。

輸送戰爭物資10餘年,陪伴新中國成長,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

同年夏天,在陝北延安,中央組織部部長陳雲將一名年輕人叫進了自己所居住的窯洞。

在一番徹夜長談之後,這名年輕人奔赴香港,他的名字是秦邦禮,後化名楊廉安

楊廉安是江蘇無錫人,在他13歲時就去復元錢莊當學徒,這樣一個聰明又勤快的人,很快就摸到了做生意的門道,雖然年紀不大,楊廉安已經展現出經商的卓越天賦。

輸送戰爭物資10餘年,陪伴新中國成長,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由延安直接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敵後抗日運動也已經初步展開,兩軍部隊在各個根據地不斷壯大,由起初不足4萬人,發展到16萬人。

在日軍瘋狂的圍追堵截下,這些前線的戰士們,缺槍少彈,缺吃缺穿,缺衣缺藥。

在他們生存的地方,每一顆子彈,甚至是每一片包裹傷口的紗布,都需要依賴外部的支援。

無數的傷兵和士兵,只是因為物資的匱乏而被活活凍死。當時的延安,可以說是一無所有。

而在距離延安2100多公里外的香港,是世界知名的通商貿易口岸,隨著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不少內陸的人口與財富開始短暫的聚集於這處避風港。

03

在香港當時並不顯眼的中環商業區,楊廉安帶著一些資金,創辦了一間經營南北商貨貿易商號“聯和行”

聯和行的小小招牌出現在幹諾道燈火酒綠的各色霓虹燈中,聯和行的老闆楊廉安帶著僅有的兩名員工,在不到10平米的辦公室裡,開展香港最流行的南北貨貿易。

輸送戰爭物資10餘年,陪伴新中國成長,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

當時聯和行的規模很小,註冊資本僅有兩三萬港元。但楊廉安非常有經營頭腦,他憑藉著自己敏感的商業嗅覺,多點辦公,由起初的一家,發展為5家商號。

為了便於採購前線所需要的西藥,楊廉安接受了香港新亞藥廠的邀請,以華僑商人的身份入股。

在經營貿易期間,楊廉安廣結好友,結識了許多商界的好朋友,這其中不乏許多愛國華僑與反對法西斯侵略的各國友人。

所以,他不是一個人在孤軍奮戰,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在從事著抗日宣傳與募捐抗戰的工作。

而香港自全面抗戰以來,幾乎成為支援內地抗戰的唯一渠道,所有國外的華僑與盟友的抗戰物資,都是通過香港轉運到內地。

04

深處抗日戰爭時期,聯和行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如何將倉庫裡的物資轉運到前線!

不幸的消息是,在聯和行剛剛開張,已經準備好了一定儲量的戰備物資之時,廣州竟然已經淪陷,在香港和內地之間最重要的一條交通要道被徹底堵死。

作為決策人,楊廉安不得不把轉運的目光投向鄰國越南。

1939年,從海防到南寧;從南寧到重慶;從重慶到西安;黃土鄉道之上繼續向北前行,跨越了千山萬水,重重險阻,10輛卡車開進了延安。

輸送戰爭物資10餘年,陪伴新中國成長,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

車上除了衣物和鞋襪,還有當時最先進的x光機,顯微鏡,電臺和發電機。這些物資都是前線戰場最為需要的,聯和行的這次物資輸送,無異於雪中送炭。

當第一批戰備物資有驚無險的送往了前線根據地,海防港就遭到了日本空軍的輪番轟炸徹底摧毀。

聯和行的員工只能輾轉千里,選擇緬甸的仰光港重新啟程。

滇緬公路,是一條因為抗戰而搶修出來的特殊公路,這條公路自打誕生起就鋪滿了中國抗戰者的血淚。

這條穿越了六條大江的對外通道,綿延1147公里,在日本空軍的持續轟炸下,修築公路的3000多名工人,將生命永遠留在了這片異國他鄉。

輸送戰爭物資10餘年,陪伴新中國成長,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

但也正是這條路,載滿了楊廉安與聯和行員工為前線根據地所輸送的抗戰物資,他們在日軍的轟炸之下,走了整整2年。

先後又有30多輛載滿抗戰物資的卡車,通過這條公路,被送往昆明,送往延安。

在這段時間內,通過聯和行運往內地抗戰前線的物資多達120多噸,其中包括藥品和各種醫療器械,捐款達500萬美元,其中參與過運送任務的愛國同胞超過1000人。

物資中的藥品與醫療器械由組織統一調配,分發給各大野戰區醫院,極大提高了前線傷員的傷愈機率,聯和行的所有員工在間接中挽救了無數前線士兵的生命。

05

1945年,抗日戰爭全面勝利,在戰爭之中已經淪陷的香港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在抗戰勝利後,東北地區已經被解放,這極大促進了東北地區工農業的飛速發展,時任東北財經經濟委員會主任的陳雲提議,在香港建立外貿公司,用東北地區豐富的進口產品,換取外匯,購買軍需品和生產設備。

輸送戰爭物資10餘年,陪伴新中國成長,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

至此,在香港德輔道中交易行大樓二層,又出現了一塊“聯和進出口公司”的招牌。公司的經理是楊琳先生,也就是楊廉安。

香港聯和行抗戰勝利後重建,但此時的情形卻異常艱難。由於缺乏資金,楊琳的經營陷入了困境,聯和進出口公司的生意頻頻沒有起色。

與此同時,南方局財經委員會副書記錢之光,在大連組建了中華貿易公司。為了打通與聯和進出口公司的貿易通道,錢之光籌劃了一條特殊的路線。

輸送戰爭物資10餘年,陪伴新中國成長,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

東北解放區的出口貨物只能通過北朝鮮東部的清津港或羅津港,全部裝上蘇聯貨輪起航,出朝鮮海峽,商船上懸掛的蘇聯國旗可以完美的避開敵人的偵查飛機。

相距2500多公里的香港與東北解放區,就這樣產生了外貿聯繫。

東北解放區運送來的貨船,可讓聯和進出口公司的員工忙活了好一陣日子,經理楊琳也是喜出望外。

船上押送的大豆和中藥材很快就有了銷路,賣了一手好價錢,手裡有了錢,楊琳根據中華貿易公司送來的採購清單,每天採購貨物。

將西藥品、真空管、捲筒新聞紙、麻袋等所需物品。全部採購齊全,裝上貨輪,貨船迎風北上,再返運回東北解放區。

輸送戰爭物資10餘年,陪伴新中國成長,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

隨著戰爭形勢不斷好轉,解放區出口的產品越來越多,東北地區運往香港的豬鬃、大豆、人蔘、中藥材等,已經是供不應求,十分搶手。

而聯和進出口公司也為各地解放區採購了大量橡膠、棉花、汽油、藥品、軍鞋等緊急物資。

在人民解放軍載滿槍彈與藥品的運輸卡車上,有一大部分的物資來源於香港與東北解放區之間這條偉大的貿易航線。

10年的艱辛與努力,曾經的聯和行已經發展為擁有20多名員工的貿易公司了,經理楊琳在皇后大道與德輔道之間的畢打行租下一間100多平方的大廳,公司能夠有如今的規模,早已不是他一個人的生意了。

1948年,聯和進出口公司進行改組擴大,將“聯和進出口公司”改名為“華潤”公司。“華潤”寓意中華大地,雨露滋潤。

輸送戰爭物資10餘年,陪伴新中國成長,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

06

1949年,中國上海被徹底解放,慶祝上海解放的鑼鼓聲剛剛平息,這個中國最大的城市就迎來了一場震驚中外的商業戰爭。

那時的上海,是中國最重要的紡織業中心,其工業用電,佔全國發電量的1/4。整個上海540萬人口,每天需要輸入城市400萬斤大米,才能滿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恰恰是在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的這個節點上,一些投機分子妄圖擾亂城市經濟秩序,抬高物價,然後在這其中謀取暴利。

投機商將棉紗、大米、煤炭作為囤積貨物的主戰場,這場震驚一時的商業戰爭被稱之為“兩白一黑”

輸送戰爭物資10餘年,陪伴新中國成長,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

市面上大部分的剛需商品都被投機商人買進倉庫囤積,幾乎所有的商品都在瘋狂漲價,一時間所有的紡織廠與電廠都面臨告急,面臨斷炊。

上海的資本家集團多以這種手段來謀取利益,鮮有失手的案例。但這次,他們低估了新中國的力量,更加低估了遠在香港的那家貿易公司。

面對這場戰爭,陳雲對錢之光下達命令,要求華潤公司火速調集物資運往上海,平抑物價。

不到10天的時間裡,華潤公司從香港市場採購了10萬噸棉花,送抵了上海倉庫;然而投機商也開始反擊,他們又開始大規模採購市場上的大米、棉花、煤炭進行囤積。

輸送戰爭物資10餘年,陪伴新中國成長,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

而華潤公司也早已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把更多裝載了米、棉、煤的華潤商船源源不斷的運往上海,三個月內,調往上海的糧食超過了50億斤。

在華潤公司的積極應對下,上海市場的米、棉、煤價格一瀉千里,“兩白一黑”的投機生意就此崩盤。

華潤公司不遺餘力,日夜奮戰,挽救上海經濟於水火之間。

07

在新中國建立的過程中,華潤公司所僱傭的船隊能夠抵達的港口越來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從幹諾道10平米起家的貿易公司,已經把觸角伸展到了英國、美國、日本、新加坡。

越聚越大的船隊背後,已經成為新中國遠洋船隊的雛形。

從抗日戰爭開始,到新中國的成立,在國家恢復經濟建設期間,華潤公司充當了不可缺失的重要角色。

從一間小小的商號,到如今的華潤;走過風雨80多年,華潤陪伴在新中國經濟發展的每一個關鍵節點上,為國家外貿產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輸送戰爭物資10餘年,陪伴新中國成長,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

行走在香港的古街舊巷中,透過老舊的招牌灑下一些陽光,映在每一個行色匆匆的旅客身上,彷彿用舊日美好時光,提示著那些被遺忘的存在。

華潤80週年紀錄片《潤物耕心》,已在鳳凰網上線播出,將為我們串聯起那些曾經的回憶,有些人,有些事,真的不應該被忘記。

想要了解一個企業,必然要了解其文化;想要了解其文化,不妨去看看他的歷史。

華潤集團——《潤物耕心》,重看一段歷史,重撿一段回憶,重溫一種精神。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潤物耕心》

— THE END —

輸送戰爭物資10餘年,陪伴新中國成長,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