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是追憶親人,更是教我們珍惜光陰'

"

1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現在很多人關於親情的感慨,感慨光陰易逝。更是感慨生命脆弱。

大家一邊在奮力前行,一邊在回頭顧盼。怕自己走得太快來不及孝敬父母,又怕自己的速度趕不上衰老的速度。

楊絳先生在《我們仨》這本書中也描述了母親去世自己沒有在身邊的事情,但是跟讓人感懷的是女兒的早逝,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無奈。

2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講得一家三口的美好生活片段,用平實溫暖的筆觸,記錄了他們在牛津留學,女兒出生,在國外求學的艱辛,回國後大家庭的小矛盾,以及那個時代經歷的動盪。

"

1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現在很多人關於親情的感慨,感慨光陰易逝。更是感慨生命脆弱。

大家一邊在奮力前行,一邊在回頭顧盼。怕自己走得太快來不及孝敬父母,又怕自己的速度趕不上衰老的速度。

楊絳先生在《我們仨》這本書中也描述了母親去世自己沒有在身邊的事情,但是跟讓人感懷的是女兒的早逝,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無奈。

2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講得一家三口的美好生活片段,用平實溫暖的筆觸,記錄了他們在牛津留學,女兒出生,在國外求學的艱辛,回國後大家庭的小矛盾,以及那個時代經歷的動盪。

《我們仨》是追憶親人,更是教我們珍惜光陰

整本書娓娓道來,沒有華麗的修飾,卻讓人動情。

當得知自己的母親去世的消息時,她說她當時可以任情啼哭,並且還有鍾書百般勸慰,是多麼幸福。

多年之後在將近90歲高齡的時候女兒錢媛去世,鍾書也病入膏肓,自然無法任情啼哭,也無法得到百般勸慰。

整本書分了三部分,前兩個部分都是用夢境的方式展現,我們老了經常做老人的夢,且走且告別,以至於做成了萬里長夢。

夢裡她陪著鍾書去古驛道,每天往返鍾書的小船和客棧之間,細節描寫的太過真實,以至於讓人覺得不想回到現實,她每天做夢去看女兒,每天在夢裡累了就回到三里河寓所她曾經的家然後消失醒過來。

三里河寓所曾經的家現在對自己來說只是一個客棧,直到最後她在做夢時看到女兒病房的床沒有了,看到鍾書的小船漸行漸遠,自己即使爬上山坡也再看不到了,我們仨變成了一個人懷念其他兩個。

第三部分楊絳先生描述了這個小家平時的生活點滴,鍾書給自己每天做早飯,錢媛經常回家照顧自己,他們在動亂的時候也遭受過一些苦難,住在狹窄的房間,直到晚年才搬到三里河的寓所,但是這些絲毫不影響他們鑽研學術,他們也不在意條件的貧苦,反而很享受這樣的清貧,後面工資拿的比“年輕人”高了,寓所變大了,倒覺得心裡有愧。這種“清高”又是多麼難能可貴。

錢鍾書的《圍城》被拍成電視劇之後,一下變成了名人,他們不喜歡當名人,卻有名人的煩惱。從那之後他們經常收到觀眾的來信,錢鍾書就像還債一樣每天回信,從這裡哪裡看的出是一個驕傲的人。

但是他又不願自己太有名,他只是沉迷在自己的書裡。說鍾書書呆子,可是他跟自己的女兒又可以開很頑皮的玩笑。

整本書充滿了對三個人在一起的懷念,一句“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又道出了生命的脆弱。

可是在變成一個人之後,楊絳先生並沒有消沉,在發表了《我們仨》之後,在96歲時出版散文《走到人生邊上》,100歲出版《容安館札記》3卷。

出版《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20卷,178冊外文筆記。

2014年,103歲,出版小說《洗澡》續作《洗澡之後》。

3

從《我們仨》解讀我們現在人的生活,其實我覺得最應該感慨的不是情緒的感染,我們在對錢鍾書先生緬懷的同時,更應該學習楊絳先生晚年的堅強和對生活的不屈服。

生活給我什麼,我都接受,我享受著三個人在一起時的相互扶持,默默陪伴,在生活帶來很多不公平時,也能在三個人的相處中尋得片刻歡愉。

他們的自娛自樂可能就是互相作詩去描述身邊有趣的事。

無論當初簡單清貧的生活多麼開心,當不是我們仨的時候就變成了夢,家也變成了客棧,兜兜轉轉找不到歸途。

但是生活還在繼續,為愛的人活著,保持向前的姿態可能是對已逝之人最大的懷念,因為我們還有機會為他們去做更多事情。

楊絳先生可能也是覺得我像以前一樣做自己的事情,就好像當初他們也在身邊,我們仨一起各做各的場景一樣吧。

現在或許他們一家已經團聚了,但是我們還有時間,珍惜易逝的光陰,當心裡浮躁的時候不妨讀讀《我們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