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到底是不是好電影?

我不是藥神 儒家 孔子 日本 子路 小小美人工坊 2018-12-16

朋友圈這電影刷屏了。感覺自己不看,都跟不上時代。看電影時,到了據說大家都飈眼淚的橋段,我楞是沒反應,後來也只是紅了兩次眼圈,準備好的紙巾並沒用上。《我不是藥神》到底是不是好電影?電影敘事流暢,從渲染到高潮,嚴絲合縫一氣呵成,導演很會講故事。而且演員演技集體爆棚,沒有俊男靚女,徐崢毀容式飆演技,配角也都很出彩。去電影院看,值回票價。

《我不是藥神》到底是不是好電影?

但說良心話,這個故事雖然好看,但是太簡單。絕症患者、現行醫療制度、法律、人情、藥企專利、貧富問題……生死攸關,一言難盡的大問題,卻被簡化成了:藥企壞,藥俠好。把瑞士藥企當成惡源,這不厚道。其醫藥代理也活脫脫一個為富不仁的買辦,這太粗暴。很多影評都談及這一點,我就不多說了。高精尖的藥物,需要很多資金、心血和時間,而且企業,也是要賺錢的。而且最新消息,生產格列衛的諾華公司,不僅連出新藥,而且“還成為FDA批准的第一家可以提供CAR-T療法的醫藥公司。CAR-T療法在如今的地位,儼然就是當年的格列衛,只不過比格列衛更耀眼,前景更廣闊。”

《我不是藥神》到底是不是好電影?

你看,萬惡的資本又研製出了新藥,可以攻克更多的疾病,拯救更多的生命。你抗議,你罵資本主義每個毛孔裡都滴著鮮血,沒問題,但如果不是萬惡的資本主義,誰搞研發?資本永遠不應是抗議的對象,資本是中性的,沒有道德屬性,讓它美好或邪惡的,永遠是背後的制度。對資本的憤怒,容易引發民間的仇富情緒,在當今,這是最見效,也是最糟糕的。還有人說這是一部精彩的現實主義電影,在國產片裡,實屬罕見。

《我不是藥神》到底是不是好電影?

電影確實揭開了現實苦難的一角,讓很多人感同身受,畢竟“誰家還沒個病人!”我們中國人真的很苦——家裡有一個絕症病人或慢性病人,全家都跟著垮掉。中產階級看著手裡有點錢,其實一場大病,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但我們中國人的生存能力格外強悍,因為我們又是很容易滿足的。有病了,就去醫院,在醫院排三天三夜的隊,也沒覺得這有多苦,頂多罵罵號販子。就是靠著這樣的堅韌,我們熬了數千年。這麼多年過去了,“床上沒病人,獄裡沒親人”,一直都是我們幸福的底線。如今,在電影院裡被揭開了傷疤,但很快又被滿足了,因為絕處逢生,有了一個平民大俠。對,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就是處心積慮地塑造一個平民大俠。

《我不是藥神》到底是不是好電影?

電影的前半部分,都走現實主義路線,程勇賣印度神油,這很油膩,他人也慫,自卑還好面,想當好爸爸,卻無能,只好動手打有錢的前妻,老爹做手術要用錢,於是決定賭一把……故事走著走著,就達到了一個節點。從這個節點開始,他就開始頓悟,蛻變成聖。就好像前半截是西門慶,後半截就成了賈寶玉。這時候,你就明白,前面所有的鋪墊就是為了這一刻。戴上了光環的勇哥,入獄時,十里長街上,全是戴口罩的白血病患者,TA們沉默著,目送程勇的警車,一個個摘下了口罩,憔悴但肅然。就這樣,成了一個悲情的英雄。

《我不是藥神》到底是不是好電影?

但是,生死攸關啊,誰能承擔這樣大的責任?程勇可以嗎?我不知道程勇的原型,看了這電影是什麼感受。顯然,電影裡的程勇,比現實中的程勇,道德形象更高大更完美。我們好像很難接受一個凡人的故事。人們需要英雄,於是就有了英雄。這就給我們帶來一個難題:下一個程勇,該怎麼做呢?是給患者帶藥,自己也順便賺點小錢?還是像《我不是藥神》裡的那樣,賠錢做慈善?還有一件事情,一次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興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我不是藥神》到底是不是好電影?

我其實對儒家並不感冒。說這兩個故事,是想說,連孔子這個道德理想主義者,對人性都保持一定的謹慎。至於後來道德的調子越唱越高,那是宋明理學和心學唱的。人性是複雜的,也是脆弱的。對人性瞭解越深,就越心懷諒解,心懷敬畏。做一次好事也不難,難的是如何讓好事持續,以及讓更多的人願意去做好事。所以,善很難,慈善很難。現實中的程勇,也被人稱為“藥俠”。曾有人發文懷疑他從印度帶藥,也是想賺錢的。拜託,賺錢是正常的,應該的啊。我特別討厭一些人的邏輯:你既然做好事了,就做到底吧。好像拾金不昧、犧牲自己、兩袖清風才是好人好事。

《我不是藥神》到底是不是好電影?

日本和歐洲一些國家,有一個法律,規定失主要按照失物價值的百分之20(大概是這個數字),付給撿到失物的人。這才是對人性的體諒和尊重。還是唐諾說得好:“我們對惡還算熟悉,也還算知道如何每天和它周旋、忍受它並阻絕它的破壞力量;真正深不可測的是善,人相處時日不足理解不足的是善。”善的背後,一定是有強大的支撐。對基督徒來說,背後有上帝;佛教徒則有佛祖的許諾。但對於大部分既沒有上帝又不信佛陀的中國人,惡有無數理由,善卻常常命懸一線。所以,我們才幻想有聖人,有明君,有英雄,有藥俠,橫空出世,他們的善意永不斷絕,他們的善行感天動地。電影裡,那個印度仿藥的老闆笑著對程勇說:你要當救世主啊?

《我不是藥神》到底是不是好電影?

那個賣假藥的張長林,一臉複雜地說:這個世界上最難治的,是窮病!誰也當不了救世主。至於最後電影讓政府當了救世主,不過是曲終奏雅,畢竟片子要過審。我們很懂事,充分表示理解。至於把格列衛列入醫保後,到底有多少人都受惠?還有其他的絕症病人呢?具體實施如何?為什麼同樣是進口藥,大陸的比香港的貴好多?據說進口藥除了有25%的關稅,還要有3年的臨床試驗。那為什麼中藥就沒有臨床試驗呢?

《我不是藥神》到底是不是好電影?

有太多的問題,只能揣著明白裝糊塗。倒是發現,幾乎每個月,朋友圈都有募捐信息,一半都是白血病。在一個搖搖欲墜的現實世界裡,有的人硬生生地被逼成了神。好好活著,把自己活成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