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開啟智慧的大門,由內到外,讓你真正活得明明白白(修心)

文章 儒家 讀書 塵谷行知 2019-04-05

全文共一千六百字,閱讀需2分鐘。

格物,開啟智慧的大門,由內到外,讓你真正活得明明白白(修心)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找到你心上之物,然後斷掉它與你的連結,即為格物》,評論區裡大家都討論熱烈,可能有些朋友覺得那篇文章對他具有啟發意義,便一路跟隨到現在,而後在這個世界的某一角落裡默默地培養著自己的內在心性,慢慢地吸收著一切對他有用的善知識,這種精神實屬難得而可貴。

當然之前這篇文章已經被我刪除掉了,因為一切事物最終都在往前發展,有些東西時間久了,再次體悟的時候就會發現有些不一樣了,功夫愈久愈覺得深不可測,道無止境,所以你此刻正在看的這篇文章也只是暫時存在於此,終會消失。

有一定知識儲備的朋友都知道儒家有自己的修身法門叫“格物致知”。這四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都不是什麼專家學者,那些文字上的遊戲就留給學者們自己去研究吧,今天我們就打開天窗說亮話,從實踐的角度去操作一下這四個字,看看這些著名的聖賢經典對於我們的現實生活會有怎樣的指導意義。

格物,開啟智慧的大門,由內到外,讓你真正活得明明白白(修心)

格物致知,通俗來說,就是重新更新一下你對這個世界的解讀系統,因為我們每個凡夫都是活在自己構造的一個虛幻世界裡面,所謂“一花一世界”,每個人所看到所體驗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但每個人都具有同一種功能——良知。

這種功能是上天賦予人的,亙古不變,不因個人的意志而轉移,誰也不能丟棄掉,否則大逆不道。那麼“良知”是怎樣的體驗呢?要王陽明的話說,良知是一種難以言述的“虛靈明覺”的內心體驗。

在這樣的體驗狀態裡面,你能感受得到整個宇宙都被你自己包容進去了,分辨不出內與外,你與世間萬物最隱性的那部分已經被打通了,沒有了間隙隔閡,也就是達到了“萬物一體”的境界。

所以我們今天學習格物致知,就是通過一定的訣竅和方法,暫時屏蔽掉這個浮躁的日常,深入到內心裡面去,把“良知”這個無價之寶挖掘出來,照破人生道路上所有的迷茫和困惑,譜寫美妙的人生。

這種“虛靈明覺”的感受,你可以先試著去體驗一下。良知就是天理,天理怎麼得來的呢?心安理得。把你自己的心安住於當下,這個時候你所感受到的狀態就是我們要開發出來的“良知”狀態。

格物,開啟智慧的大門,由內到外,讓你真正活得明明白白(修心)

這是不是太簡單了。大道至簡,確實很簡單,但其實非常困難。因為你一走神就從這個定境裡跳出來了,更別提什麼去“事上磨”了,還沒遇事開始磨,你就已經把持不住躁動不安了。為什麼會走神?因為習氣所縛,一下子就跟著習性跑掉了,無法控制得了。所以我在置頂文章中已經說了,想踐行“格物”,必先學會靜心,這是非常關鍵的。

心之所發即為意,意之所在即為物。格者,正也。正心上之物,正其不正,即是格物。這些概念都是《傳習錄》裡清楚地明示出來給我們的了,只要搞懂“物”為何物,一切將開始明朗無餘。

這裡的意念,並非僅僅只是大腦的思維活動,其實已經超越了思維,任何知覺上傳遞出來的東西都可歸為“意”。比如,你當前的“痛苦”和“快樂”的感受,已經難以轉換成用大腦言語表述出來了,這些都是“物”。

學習格物方法,就是順著這個“意念”,把這個意念的對象之“物”,往內心裡面拉回來。比如上面提到的“痛苦”,在你內心“靜”態裡面,這一“痛苦”的感受非常清晰,似乎來自於更遙遠更廣大的時空,這個就是你的“意念”作用的對象,順著這條意念流,折返回內心,萬萬不能有其它雜念牽涉其中(這一點很重要)。

格物,開啟智慧的大門,由內到外,讓你真正活得明明白白(修心)

就在這一剎那,你已經分辨不出物我之間的界限,意味著已經“物我合一”了。這個時候,前面所提到的“虛靈明覺”的體驗又再次被激發出來,良知通暢無礙。這個過程就是“致良知”。

帶著這樣的良知狀態,去入世,去應對世間萬事萬物,那麼你已經超越了“庸人”,想“自擾”都難。

可能有些人會開始擔憂了,這種方法是否會落入佛家的“斷滅”禪。你就放心大膽地去落實吧,“良知”永遠是這個人世間的守護神,它自然知道怎麼處理與“天理”之間的關係,“良知”最終都會以“仁義”的方式被轉化到人世間的事事物物上面來。

若你真能理解,祝賀你,終於活明白了,彷彿經歷了一次鳳凰涅槃,知道了自己今後該怎麼走,又將要往何處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