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發事件,一代名相竟然隨意殺人,不可思議,但確是最佳策略

文彥博 宋朝 開封 宋仁宗 富弼 權謀網 2019-04-09

文彥博是宋朝的四朝元老,一代賢相。他的故事是被寫入小學課本的,那是他幼年時,小孩們在踢蹴鞠(足球),結果這球掉進了樹洞,眾人都拿不到這球,唯獨文彥博想到灌水取球。這個號稱神童的文彥博,權謀上也是高手,我們分析下他是如何處理突發事件的!

【案例】《宋史》第313卷 文彥博傳:至和三年正月,仁宗正在臨朝受文武百官參拜時,突然發生疾病,被扶入宮廷。文彥博叫來內侍史志聰了解情況。史志聰說:“宮廷裡的事我不能向外洩露。”文彥博叱喝他說“:你們在宮廷裡來來往往,卻不讓宰相知道天子的身體狀況,目的何在?自今天開始,若皇上病情加劇,一定要告訴我,否則,以軍法從事。”他還與同列劉沆、富弼計謀開啟大慶殿,設醮祈禱,並留宿大慶殿外的小屋。史志聰說:“從來就沒有這樣的先例。”文彥博說:“這個時候,還能考慮有先例沒先例嗎?”開封府知府王素半夜扣打宮門,宣稱要報告謀反的事情,文彥博不讓他進來;第二天早上,王素說有京師禁衛告訴他都虞候要作亂。劉沆主張逮捕都虞候,加以審理。文彥博把都指揮使許懷德叫來,問都虞候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許懷德說他可擔保都虞候不會謀反,文彥博說:“那麼這事是禁衛有怨仇,誣告都虞候而已,應該立即把這禁衛殺了以安定眾心。”於是請劉沆把案情做個結論,把禁衛在軍門前斬了。

【解析】

一、處理危機的三大原則

1、控制信息

宋仁宗突發疾病到下,人心惶惶,因為他沒有立太子,如果暴斃,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文彥博連同其它宰相,一起進宮控制局面。採用了兩大手段,首先,就是立即要求第一掌握宋仁宗的病情,其次就是立即入住皇宮,寸步不離。以免發生意外,失去內外的聯繫。控制信息是處理突發事件的首要手段。

2、控制穩定

突發事件來臨的時候,就怕有人順水摸魚,於是維持穩定就是必須堅持的原則,任何社會的動亂,第一時間都會宵禁,就是為了減少可能出現的混亂,當時宋朝的京城就是開封,王素作為開封市長,扣宮門,都不給開,這時候誰都信不過,半夜打開宮門,意外會更大。

3、控制人心

處理都虞候的謀反事件,這個就不能當成一般的刑事案件來處理,而是當成政治事件來處理,這時候根本就沒有精力和時間去調查,需要的是立即做出處理,於是簡短的問話之後,立即就殺了禁衛,這個其實沒有對錯和真相,而是需要立即殺人,表明態度和手段。

面對突發事件,一代名相竟然隨意殺人,不可思議,但確是最佳策略

二、禁衛被殺的三種可能

1、王素謀反

殺了禁衛其實就是文彥博穩定人心的手段,不管真相是什麼,不然時間長了,會誘發真的動亂。殺了他也是震懾。王素有沒有可能就是有異心?這個是有可能的,畢竟,此時宮外最有實力的就是他這個開封知府,他有可能進來窺探消息,也不是不可能。

2、都虞候謀反

都虞候被告發謀反,說不定就是真相,但是文彥博卻沒有調查。而是問他人怎麼樣。以前人品好,在混亂中就不想渾水摸魚?不被人脅迫利用?但是文彥博得到許懷德的保證之後,立即就解除了對都虞候的懷疑。目光隨即就轉移到禁衛誣告的身上。

3、禁衛謀反

對這個禁衛的誣告,完全就是想當然,沒有給人任何的申辯機會,文彥博的一句話暴漏了其內心“當亟誅之以靖眾”立即殺了他,穩定人心。都虞候是禁軍武官,王素是開封知府,哪個人動亂都是巨大勢力,所以為了不節外生枝,不能調查,只能殺掉沒有背景的小禁衛,來震懾異動勢力,和穩定人心。

三、內侍史志聰的智慧

1、堅守職責

這裡面除了表現出文彥博的臨危不亂的高端權謀手腕之後,這個內侍史志聰的行為可圈可點。做的非常好。當文彥博要求提供信息時候,告知“禁密不敢漏言。”作為皇帝的內侍,不能夠隨便洩露信息。文彥博要求住到宮裡,被告知“無故事”就是沒有先例。內侍不能因為亂,而忘了自己身份職責。

2、順應實際

內侍史志聰面對文彥博的有力打擊,不執行,就軍法處置。因為情況緊急,不需要先例,也要住在宮裡。史志聰並沒有,頑固不化,據理力爭,而是積極的配合了文彥博。說明史志聰在原則性和靈活性上面都做到了,這樣的人是有智慧的。

3、不能不說

既然知道文彥博的強勢,如果一開始史志聰立即配合呢?這樣做,就是失職。等皇帝醒過來,立即就會對這樣口風不禁的人給處理掉。如果一直不配合,自己就會被文彥博處理掉,好漢不吃眼前虧。明知自己阻擋不了,也不能不說,這位自己後來擺脫失職提供藉口。

文章寫道這裡,對於都虞候謀反的事件中,最為吃虧的其實就是這禁衛。很明顯,並不是他乾的,這樣搞自己頂頭上司的事情,如果沒有一定的證據,稍微調查就會真相大白。他會冒這個險?其實也就是被拿來當成穩定人心的工具了。這個案件不需要真相,只需要一個處理,來穩定。僅此而已。

權謀網,讓你的職場少走十年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