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樣培養了一個超愛讀書的兒子?中國教育報編輯爸爸經驗分享

我是怎樣培養了一個超愛讀書的兒子?中國教育報編輯爸爸經驗分享

閱讀能夠提高寫作水平、能夠豐盈我們的內心、能夠增進親子關係、能夠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讓孩子能抵抗外面的喧囂與浮躁,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孩子找到生活的意義。

可是也有很多媽媽爸爸總是困惑於孩子閱讀的種種現狀。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教育報的編輯老爸是如何成功培養了一個“小書蟲”兒子吧!


其實對於孩子讀書,我也是跟各位父母一樣,都是從零起點開始的。

我的小孩兒,小名叫“哲哲”,他是2005年8月份出生的。

在此之前,我對童書也沒有什麼概念,對孩子閱讀也是沒有把它看得那麼重要。但是當了爸爸以後,我又正好在《中國教育報·讀書週刊》做編輯,在那幾年我讀了大量的童書,對童書的認識也是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做記者生涯的十三年裡,我接觸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在跟他們的採訪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對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閱讀

能使孩子內心非常有愛

就像曹文軒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認同。

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是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蕪和寂寥。

我的孩子現在是十一歲,我現在越來越發現他的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讀書有關的。

我從孩子不到兩歲時,就開始給他每天讀故事,一直到他十週歲生日那一天,已經讀了八年多。

這八年多,對我來說不止是收穫了我們之間特別親密的感情,也收穫了很濃厚的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的視野已經非常開闊了,寫作水平也很高,而且他內心非常有愛。

我是怎樣培養了一個超愛讀書的兒子?中國教育報編輯爸爸經驗分享

為大家舉個小例子。

有一年夏天的時候,我們早晨去上學,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從樓裡出來時候看見路上有很多蚯蚓。

早晨車剛從家裡面出去的時候,哲哲就跟我說爸爸停一下。

我說:“怎麼啦,小寶貝兒?”

他說:“爸爸,你看這些蚯蚓在路上,如果太陽出來的時候,這些小蚯蚓就會被晒死了。”

後來他就停下來,下了車以後把那些蚯蚓扔到了花壇裡面。

剛走出幾步他又讓我停下來。

我說:“又怎麼了?”

他說:“爸爸,那些蚯蚓如果扔在草叢裡的話,它依然會死掉。”

他就又跑到草叢裡面,把那倆條蚯蚓找到,把它們埋在了土裡頭兒,然後才放心地離開。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在我看來,對於孩子未來更重要的是,他心裡有沒有愛;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一點,能夠決定他未來是不是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而這個幸福感,我覺得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家裡要有書

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閱讀是什麼?我們父母怎麼看待閱讀?

我們把閱讀看得很重要,孩子就會喜歡閱讀。我們自己愛看書,孩子也會愛看書。

有很多父母很納悶——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閱讀?對書沒有興趣?

其實我覺得,更主要的要反思一下我們自己。

我們自己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較獨特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愛好?

看看家裡是否有書?

如果家裡沒有幾本書的話,想讓孩子愛上看書是非常難的。

我們家裡的書就非常多,有一牆的書櫃,裡面都是我收藏的各種各樣的書。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我是怎樣培養了一個超愛讀書的兒子?中國教育報編輯爸爸經驗分享

如何給孩子選書

剛剛我說的第一個,就是家裡要有書,父母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孩子選書。

父母首先要問幾個問題:

暢銷書就是好書嗎?

我們覺得這個書好,孩子就一定會覺得好嗎?

孩子喜歡的書,是不是一定是好書?

價格貴的書就是好書嗎?

經典名著是不是孩子一定要讀呢?比如四大名著,小孩子是不是要讀一讀呢?

還是先從小人書讀起,然後再讀原文呢?

各種榜單的書都靠譜嗎?

每個孩子閱讀內容都是一樣的嗎?(其實男孩兒和女孩兒閱讀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小學低段和高段的閱讀品味,是一樣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漫畫書要不要讀?

現在很多書都是引進版的,引進版的我們要不要讀呢?

國學類的書,比如說三字經、弟子規我們要不要讀?

其實這些我們都要反思一下。

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我覺得,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

這方面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5年底的時候,網上有一個報導得很火的湖南弒師案:

一箇中學生在課堂上看書,老師不讓他看書,這學生一下就火了,拿出刀來,把老師給殺死了。

後來有新華社記者訪問這個中學生,就發現這個中學生特別愛看書。但是一瞭解,他看的書都是一些厚黑方面的書,比如說特別喜歡書中的反面人物,如果這個反面人物死掉了,那這本書就不看了,換一本。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看不好的書,比不看書更可怕,因此要給孩子讀好的書。

關於好書可能有很多概念,但是在我看來,何謂“經典”?

卡爾維諾就有一本書叫《為什麼讀經典》,關於好書有十四個定義,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去深思的。我列舉幾個例子。

經典作品就是那些我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的人來說,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的人來說,它仍然是一種幸福的經驗。

所以,選書,誰都不能任性。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趣味,不管在哪個年代,完全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看什麼書不足取。孩子想幹什麼父母就給孩子買什麼也不合適。比較科學的方式就是父母給孩子提供書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定的圖書選擇空間。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讀。

其實這本書好不好,我覺得,我們成人在看過一遍以後,會有一個大概,但是隻有在跟孩子一起讀過之後,才能對於這本書一個準確的判斷。

給孩子選書,應該與孩子的年齡相契合。

今天上午,看到一個母親的書單裡面,有一個《爺爺變成了幽靈》。

其實這本書是個很好的書,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在年齡過小的時候,看這本書,會有一些出乎我們意料的反應。比如說,我的孩子昨天看這本書,就哭的不行,哭得稀里嘩啦的,他覺得對爺爺那種思緒、那種情況,他是不能接受的。

我的看法是,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書儘量不要給孩子看,等他大一點,等他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許更合適一些。那個時候,他對於死亡有一定的看法了,而當小學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更多的是有一種完滿感、或者是那種不希望被破壞。

孩子過小的時候,給他講這些故事,在他們心裡面會留下一定的陰影。所以給孩子選書,誰都不能任性。我覺得,最好是我們先把一道關,然後再和孩子一起去讀。

給孩子選書有一個特別重要的規律,就是跟孩子年齡相契合。

我曾經採訪過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一個主任叫王泉根,他說過一句話:

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的書。

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

小學低段以橋樑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

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

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父母可以給孩子選一些凱迪克金獎類的書,豐子愷獎的書,或者信誼圖畫書獎的書。這些獎項都是圖畫書類的獎項,而且內容和品質都非常好。

如果孩子是小學生,給孩子選擇一些兒童文學類的作品,比如紐伯瑞獎、冰心獎,這些獎項的作品也是非常非常棒的。像紐伯瑞文學金獎的作品,現在看來都是非常棒的。

我今天還看了一本《想贏的男孩》也是美國文學獎的一本書,讓我讀得非常感動。

紐伯瑞金獎的作品可以到網上搜搜,都是可以搜到的。凱迪克金獎的書,網上也都有。比如說《瘋狂星期二》、《高空走索人》、《這不是我的帽子》、《月下看貓頭鷹》、《海底的祕密》、《驢小弟變石頭》、《晴朗的一天》、《我的兔子朋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圖畫書的代表作品。

我是怎樣培養了一個超愛讀書的兒子?中國教育報編輯爸爸經驗分享

給孩子選書,要和孩子性別相結合。

剛才我們說到孩子的閱讀要跟孩子的年齡相結合,還有一個是,要和孩子性別相結合。

男孩和女孩的閱讀確實不太一樣。

對於男孩,我會推薦一些比較活潑、比較可愛的人物形象,比如《不一樣的卡梅拉》、《貓頭鷹王國》、《野獸國》,還有《海鷗喬納森》,小弗朗茲那個系列《弗朗茲的故事》。

《弗朗茲的故事》是奧地利作家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爾寫的,她也是安徒生獎的獲得者。

像瑞典林格倫也是很棒的兒童文學作家,《淘氣包埃米爾》就非常適合男孩兒來閱讀。

對於女孩,相對來說比較溫婉一些,像《勞拉的星星》、《卡米的故事》、《蘋果上的外婆》、《草莓山》,還有那個《米麗成長系列》。

這樣書的故事都是反映家長裡短的故事,讀起來也是讓人感覺特別親切,所以這樣的書,更貼近女孩子的心理。

像《一百條裙子》、《草莓山》這樣的書,也是以女孩為主角的,就是講的女孩世界經常發生的一些事情,我覺得這樣的書,女孩會更容易接受。

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我覺得要跟孩子年齡相結合,跟孩子性別相結合,還有一點要注意,引進的書和本土原生的書要結合。

我們現在引進書特別多,現在百分之七十的書,都是國外引進過來的。本土原生的書就少一些,但是本土原生的書對孩子培養有根的中國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土原生的書,我比較推薦《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是臺灣漢聲出的一套書。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的話,可以給孩子講一年。

《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還有傳統節日篇、中國童話篇,每個故事都挺好看的,跟我們以前教化味道比較重的書相比,這套書還是容易讓孩子接受的。

蒲公英圖書館還出了一套“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就是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那些故事,像《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小馬過河》這些作品。這些故事給孩子讀一讀,或者和孩子一起讀都是挺有意思的。

我是怎樣培養了一個超愛讀書的兒子?中國教育報編輯爸爸經驗分享

國外的作品種類就比較多了,我個人比較推薦《貓頭鷹王國》這套書。

這套書是我給孩子從頭到尾一直讀下來的,前後讀了三個多月。因為這套書每本有十萬多字,我每天讀兩章,加一起三百多萬字,也真的是讀了好幾個月。這本書故事有一種史詩性質,我特別希望等孩子上到二三年級的時候,我們跟孩子一起讀,或者是讓孩子自己讀一下。

有一家貓頭鷹,爸爸媽媽還有三個孩子,兩個男孩一個女孩。

男孩一個叫昆郎,另一個叫賽林,還有一個小妹妹叫依蘭。

昆郎因為想獨佔父母的愛就把賽林從窩裡推了下去,幸運的是賽林沒有被摔死,但是被一個邪惡的團伙掠到了聖靈梟孤兒院。在那裡面邪惡的團伙要給小貓頭鷹洗腦,要把他們變成一些自己的勞動力。

但是賽林沒有屈服,因為他非常聰明,他和另外一個機智的小貓頭鷹一起從聖靈梟孤兒院逃了出來,去往傳說中的珈瑚王國。在路上他遇到了兩個好朋友,一個掘哥,一個灰灰。

後來他們終於逃到了傳說中的珈瑚王國,還在一指大師的幫助下成為了珈瑚王國的精英四人組,一起和昆郎所代表的反動勢力進行作戰。

這是個波瀾壯闊的故事,孩子讀了以後就會在腦海裡建立一種非常宏大的敘事結構。這樣的故事在孩子在小學生階段的時候讀一讀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

孩子讀的書,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孩子讀書還有一點,就是要和孩子性格相結合。

很多家長會很困惑——給孩子一些書,孩子不喜歡,他為什麼不喜歡呢?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感受——我是外向型的人,給我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的故事,我可能就不太喜歡。

但是,如果我是一個淘氣包,如果你給我一個講淘氣包故事的書,我就能從這些書中看到自己,更容易走進書裡的世界。

我家孩子哲哲就是一種淘氣包的性格,所以特別喜歡《淘氣包謝得意》。這是一個漫畫,還有《淘氣的愛柑》、《小淘氣尼古拉》,前面提到的林格倫的《小淘包埃米爾》,他也非常非常喜歡。

說到淘氣,有個小例子我一直念念不忘,特別有意思,想起來就想笑的小故事。

有一天,我在做飯的時候,我在哼哼汪峰的《春天裡》。

“如果有一天,我將要離去,請把我埋在……埋在……春天裡”,做完飯了以後,我就想出門一趟,我找我的包,就找不到了。

後來,我就問我的愛人:“看到我的包了嗎?”

她說:“沒有看到。”

然後,我就問哲哲:“你看到我的包了嗎?”

他嘿嘿一笑,我就知道是這個小傢伙乾的。

他就告訴我:“爸爸,我把你的包放在門那了,我把你的鑰匙、錢包給你,還給你帶了一瓶可樂呢!”

我說:“你為什麼這麼做呀?”

他說:“你不是要離去嗎?”

原來他開了這樣一個玩笑。

他喜歡搞笑,從那個《淘氣尼古拉》、《淘氣的愛柑》這些故事能看到自己,覺得就像一個他的好朋友一樣,能一下子能淘得進去。

如果各位父母發現自己家孩子不太喜歡閱讀某一類的書,也不要著急,我覺得慢慢找一些。因為你們瞭解孩子都有什麼樣的個性,從孩子個性入手,找一些適合他,跟他個性相貼近、相契合的書,他們才能更願意讀下去吧。

把不同種類的書相結合,逐漸擴大孩子的視野。

除了與孩子的性格相結合,還要注意一下,童書有很多種類。

兒童文學、兒童詩、童謠、科普書還有故事等等,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把這些不同種類的書都給孩子看一看,逐漸擴大他的視野。

文學,龍應臺不是說過一句——文學就是一種力量,是一種真正讓人保持驕傲的力量,一種能夠療愈傷口的力量。文學,就是提醒我們除了岸上的白楊樹以外,有另外一個世界可能更真實存在,那就是湖裡頭那白楊樹的倒影。

文學作品,能夠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柔軟一些,那些兒童文學作品的故事都比較溫馨的,它的內核都是非常感動人的,具有真善美的力量。我也能夠感受得到愛讀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那些孩子,他往往具有內心特別有愛,喜歡和願意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而且能夠給別人帶來很多歡樂。

動物小說作家,比較有名的有西頓的、沈石溪的、牧鈴的,還有袁博的。他們的動物小說,孩子都很喜歡。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太愛閱讀,其實也是可以從動物小說入手,因為動物小說天生來說就和孩子的天性很契合。

還有一些兒童詩,我覺得也可以給孩子讀一讀。像方素珍的兒童詩,就挺有代表性的,她在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兒童詩,比如《明天要遠足》,我覺得父母們可以給孩子買來看一看。

兒童文學裡常心港的作品,也是非常不錯的,他寫過十二生肖系列,《兔子快跑》、《土雞的冒險》、《我們屬龍》,還有《一匹倔脾氣的馬》、《小蛇巴蒂》等等,這些故事的品質都非常高,給孩子看一看都很有益處。

孩子上小學以後,給孩子看一看《米小圈上學記》也可以,這本書特別幽默、特別搞笑。

很多父母想讓我推薦一些書目,我個人覺得任何一個書目,都並不能包治百病,它只是作為一個參考。我更希望各位父母能下點功夫,自己多讀點書,而且是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年齡給他們攢一些書;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喜歡讀什麼的書。

我自己孩子有怎樣的性格,買一些書和他性格相貼近,自己去找一找書,我覺得這樣的書單,才對你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遠比別人推薦的書更有效果。

對別人推薦的書,我們要批判著來看。

我是覺得對別人推薦的書,我們還要批判著來看,並不要照方抓藥。

到了小學高段,要讓孩子的視野更開闊一些、想的問題更多一些,他們對很多事情都要發問了。比如,土地以前是什麼樣子?,中國以前就有這些高樓大廈嗎?就有國家主席嗎?他會問很多問題。比如,外國是什麼樣子的?

小學高段以後,我覺得父母要有意識地多引導孩子讀一些歷史類的書、地理類的書,多留意一些傳統文學名著。在這方面,我推薦給各位家長的是《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這兩套書都是步印童書館出的。

《寫給兒童的歷史》我也是一本一本給孩子讀的,在讀的過程中我也跟他聊了很多,邊讀邊聊。我還買了很多地圖、地球儀,邊讀邊看地圖、看地球儀,給他找一些地理和歷史知識。我覺得這種做法也挺好的,各位父母也可以嘗試一下,就是在讀歷史地理的過程中,把歷史地理還有地圖、地球儀都結合起來。

我覺得,在小學高段這段時間,孩子可以試著讀一讀四大名著了,但四大名著我也是提倡給孩子讀一讀《西遊記》或者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我也不是特別推崇,如果孩子不排斥當然也可以。《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倒是可以給孩子讀一讀。

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年齡過低,一二年級就開始讀這些世界名著的話,因為這些世界名著跟他的生活相隔比較大,孩子的吸收程度會有限。而且,我覺得四大名著有一些地方還是比較暴力,對孩子價值觀會有一些負面影響。

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

其實讓孩子走上閱讀之路最更重要的一點(也是我深刻體會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孩子深入閱讀,這種深入閱讀其實挺考驗我們父母的功力的。

我一直覺得,好的教育——就是給孩子成長鋪路,孩子喜歡某樣東西,我們要圍繞孩子這個興趣和愛好,不斷地給予一些教育素材、教育資源。

我的孩子特別喜歡狗,有一天去同學家玩,看見同學家養了一隻狗,回來以後就想讓我給他也想養一隻,當時我沒有同意。我跟他說:“對於狗,我們可能還不太理解,要不這樣行不行,我們一起來讀一些跟狗有關係的書,比如狗的小說,狗的一些知識類的書。”小傢伙就同意了。

後來我們就經常泡在亞運村的圖書大廈,在裡面看一些跟狗有關係的書。我們還買了很多跟狗有關係的小說,比如《馬利:一隻與眾不同的狗》、《導盲犬迪克》、傑克·倫敦的《荒野的呼喚》,還有威爾遜·羅爾斯的《紅色羊齒草的故鄉》,這些書都是很好的書。牧鈴的《血燕》,還有《忠犬的背叛》,這些書他都看得愛不釋手。

我們還看了一些比如《選只狗狗帶回家》這種書,就是關於狗的一些圖片,狗的種類啊,狗有什麼特點啊,它的壽命呀,喜歡吃什麼呀,狗的壽命啊等等,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讀物。

我是怎樣培養了一個超愛讀書的兒子?中國教育報編輯爸爸經驗分享

因為看了很多關於狗的書,這小傢伙每次上學或者放學的路上,看見一隻狗就給我講“爸爸,這是一隻金毛狗。”然後他就會說金毛狗有什麼特點啊,或者是它喜歡吃什麼呀,它聰不聰明啊,他給我講了很多這方面的東西。比方說喜樂蒂,還有一些博美犬,講怎麼選博美犬,比如要選骨架比較結實的,毛色比較漂亮一點的。

就像一個小專家一樣,其實就是這樣,孩子看多了書就會有深刻的理解,在這個基礎上,真的是慢慢地朝一個專家的方向去發展。

哲哲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讀了一本叫《酷蟲學校》的書,回來以後一發不可收拾,對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覺得這是一種好事,我就給他買了好多昆蟲方面的書,比如說《昆蟲Q&A》,是臺灣大學教授朱耀沂寫的一本書(他還寫了兩本書,我都買了過來,叫《生死昆蟲記》和《情色昆蟲記》)。

還有黃仕傑寫的一本書叫《昆蟲臉書》,還有《奇妙的昆蟲世界》,奧地利動物行為學之父康拉德·洛倫茨的《所羅門王的指環》,這些我都給他買了來。這些書就慢慢地把一個孩子引入到了昆蟲的世界,就知道了很多昆蟲方面的知識。

我是怎樣培養了一個超愛讀書的兒子?中國教育報編輯爸爸經驗分享

一開始,我真沒覺得他看昆蟲書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但後來他跟我說了很多事例,讓我對他的閱讀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情,或者說讓我很驚訝。

有一天,他跟我說:“爸爸你知道嗎?我覺得蜘蛛俠一定是被狼蛛咬的。”

我就很奇怪“為什麼是狼蛛咬的呀?”

他說:“因為蜘蛛俠是用手吐絲的呀!你看電影裡面蜘蛛俠手一張開那個絲就從手腕處吐出來。你知道嗎,爸爸,其他蜘蛛都是在腹部下面有個吐絲器,從那裡吐絲,只有狼蛛的吐絲器在爪子上。”

還有一次,我們單位裡,有個同事看到了一個小蟲子,他以為是蟑螂讓我看。我一看那個蟲子尾巴部位有個像小剪刀一樣的東西,我就覺得這不是蟑螂,但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我就把這個東西拍下來,放學的時候把這個照片給哲哲看,問他是什麼動物?

哲哲一眼就認出來了,他說:“爸爸,我知道,這個叫蠼螋。”還給我講蠼螋這種動物只吃麵包屑這樣一些掉地上的東西,一點也不可怕,別看它有個大剪刀,但是它對人類是沒有傷害的。

他還給我講了上課中老師犯的一些錯誤。英語課上,英語老師講dragonfly,就是蜻蜓,但是老師卻放了一張豆娘的照片。老師講蝗蟲locust,照片也放錯了,放的是尖頭螞蚱。然後他就跟我說:“爸爸你知道嗎,那個不叫蝗蟲,那個叫蟌,準確的是屬於昆蟲綱,蜻蜓目,束翅亞目。”

後來他經常給我講這些昆蟲的知識,還考核我“爸爸,你說說能裝死的昆蟲有幾種啊?數五種就可以。”

還跟我說“爸爸你知道嗎?鞘翅目的昆蟲愛裝死,像吉丁蟲、金龜子、象鼻蟲就是這樣子的。”

書讀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夠活學活用,而且這些知識慢慢地成為一種體系。

我覺得要成為一個專家真的並不難,只要把一些好書給他,引領他,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昆蟲專家,或者是狗專家,或者動物學家。

哲哲特別喜歡《貓頭鷹王國》,前段時間《貓頭鷹王國》的作者凱瑟琳·拉斯基來到了中國。我帶著哲哲去參加了她的新書發佈會,拉斯基送了哲哲一本的簽名的《貓頭鷹王國》。這樣的事都是非常好的。

孩子喜歡一本書,喜歡一個作家,慢慢的就會去找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他慢慢就會走上閱讀之路。

其實有的時候,到了小學高段,孩子的閱讀真的不需要我們花多少心思去引領。如果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培養了一個好的閱讀趣味,他就會天然的對那些不好的書加以屏蔽。

跟孩子一起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還有一點是我非常強調的,跟孩子一起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交流非常重要。

我們經常說要給孩子一些價值觀的滲透,或者一些精神引領,其實在邊讀邊交流過程中的引領是最潤物細無聲的,是最有效的。

美國的雷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的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

孩子好奇心的發展,至少需要一個可以分享這種好奇心的成人的陪伴,跟他一起,重新發現周圍這個世界裡的快樂、激動和神祕。

我覺得,跟孩子親子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分享的過程,這種過程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可以鼓勵他的閱讀興趣,也可以讓我們發現孩子內心在想什麼。

我們總說我們不瞭解孩子,不瞭解孩子就是因為我們溝通不夠。當我們溝通到了一定程度,我們就會知道孩子是什麼樣的,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幫助,這個時候我們給孩子的幫助也是最有效。

什麼是好的教育?

古人已經總結得很精彩、很到位了,就像孔子所說的:

好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寓教於樂,教學相長。

我們一定要有那種教學相長的意識。這種教學相長,其實就是跟孩子在一起多交流,很多時候並不是說我們教給孩子什麼,而是孩子教給我們怎樣做一個好的父母,怎樣去追尋好的教育。

讀經典的作品,孩子的鑑賞力、觀察力,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那些經典的作品讀得多了,孩子的自然鑑賞力、觀察力,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舉個小例子,我給哲哲讀完《西遊記》的小人兒書後,我問他:“寶貝兒,你說一說唐僧三個徒弟都什麼特點呢?”我本來以為他會說,他們都叫悟空、悟能和悟淨,三個都帶一個悟字,屬於悟字輩的。

沒想到哲哲給我的答案是——第一他們都很醜,第二他們都有武器,第三他們都愛殺人。這回答讓我很震驚。

我就覺得,這個孩子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比起他的這種回答,我覺得我的想法就很膚淺了。

孩子觀察力,還體現在對書內容的敏感上。

我給哲哲講《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講到黑夜裡勤學的孩子,講了幾個大家都知道的古代好學的孩子,比如鑿壁借光的匡衡,囊螢夜讀的車胤,以及雪夜讀書的孫康等。

但是哲哲就說,“爸爸你發現了麼?匡衡看的是竹簡,車胤和孫康看的是書。”我沒想到他看得這麼用心,我就引導他“你說看看是什麼原因,他們看的書不一樣,是因為這個畫家畫錯了嗎?”哲哲回答說不是。

我想,是不是前面故事發生的時候,還沒發明紙,後面孫康那個時候紙已經發明出來了。我就百度一下,把蔡衡造紙的故事給他讀了一遍,讓他心裡有了一個意思識。

這個時候我們教會孩子一個知識,孩子更不會忘記,他內心會更深刻,對知識的學習慾望會更強烈。遠比我們把他放在輔導班裡面,讓老師用一種固有的方法來教他要有效的多。

我是怎樣培養了一個超愛讀書的兒子?中國教育報編輯爸爸經驗分享

孩子讀書讀得多、讀得深、讀得好,他的寫作能力也會很強。

很多父母都擔心自己的孩子寫作,磕磕絆絆總也寫不出什麼東西來,我個人覺得這是因為孩子閱讀的視野還沒有打開,或者說閱讀經典的作品還不夠。

我一點都不操心我們家孩子的寫作問題,他寫的很多作文讓我都刮目相看、讓我很佩服,我都寫不出這樣的句子來。

我給大家舉個小例子吧。比如說,哲哲四年級上學期的時候,班主任劉老師給他留了一篇命題作文:幸福是什麼?

我本來想指導指導他,後來小傢伙不用我指導,自己到屋子裡面就寫了,寫了十來分鐘自己出來了,拿上作文紙讓我看寫得怎麼樣。我把這個作文拍下來,經常跟一些父母分享,我覺得寫得非常好。

他的作文是這樣寫的:

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站在黑暗的夜裡,有朋友點燃明亮的火把。

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肚子呱呱叫時,媽媽端來香噴噴的飯菜。

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在寒冷的冬天,太陽暖暖的照在身上。

幸福是什麼?

幸福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等待我們去感受,去發現。

這首詩的題眼,一下子讓我想到了法國雕塑家羅丹的一句話: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首小詩就有異曲同工的意思。

我的孩子書讀多了,他寫作文的水平真的是很高超。這兩天哲哲寫了一篇作文,是寫人的作文,寫得是他們班的一個同學,小商人吳天翼。

這篇作文也寫得非常非常有意思,先聲奪人,把他們班那個同學吳天翼是怎麼愛賣東西,賣東西賣得如何高妙,都寫得非常惟妙惟肖。到最後呢,他又筆鋒一轉,並不是說這個吳天翼特別願意賣東西,自己攢多少多少錢買自己喜歡東西,而是他把賣東西的這些錢都拿去捐給了一個家裡貧困的小朋友,給他買一些學習用具。這故事的結尾讓我覺得一下子昇華了,人性昇華。

孩子的閱讀,要跟大自然結合起來。

最後還有一點,孩子的閱讀最好是跟大自然結合起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讀行——讀書和行走,它倆是緊密結合的。我覺得如果說閱讀是讓我們在心裡面走遍大千世界的話,那麼行走就是讓我們在大地上閱讀更多的書。

在這方面我比較佩服我的好朋友李一曼,他也是個著名的閱讀推廣人。他經常給孩子讀一些歷史書,讀歷史書的過程中,他可能就會帶孩子去當年歷史發生的地方看一看走一走。

比如,他給孩子讀康熙皇帝平定葛爾丹叛亂那一段兒,就開著車帶著孩子去烏蘭布統古戰場看了看。讀民國時期的軍閥統治和抗日戰爭的時候,他也帶著孩子去了瀋陽的大帥府,九一八紀念館等地方看了看。

我覺得這樣,孩子能更直觀地理解這些感受,是一種讓孩子有身臨其境感覺的學習方式。去看看實物聽導遊講解,對歷史會有一些更深刻的認識。

父母需要讀一讀,兒童閱讀的理論書。

最後我希望父母能夠讀一讀兒童閱讀的理論書。

理論書其實是很重要的,我們常說孩子要學習,我們作為父母也要活到老學到老,多讀一些書。我比較推薦吉姆·崔利斯寫的《朗讀手冊》,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閱讀指導書。

除了《朗讀手冊》,彭懿還寫過兩本書:《世界兒童閱讀與經典》、《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這兩本書一本是講兒童文學的,一本是講圖畫書的,把當前世界上經典的兒童文學和圖畫書都收錄到了書裡面,有一些作者介紹,故事簡介,還有一些圖畫書的結構。比如說,封面、扉頁、封底是怎麼設計的,都說得比較完善,也比較專業。這兩本書都是很好的閱讀入門指導書。

還有被稱為日本繪本之父的鬆居直的書:《幸福的種子》、《我的圖畫書論》和《打開繪本之眼》,這三本書都很好,作為父母都可以讀一讀。

還有浙江師範大學的方衛平寫過一本書叫《享受圖畫書》,小雨姐姐的《怎樣給孩子講故事》,臺灣汪培珽的《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其實你看這些書的目錄,就會發現這些內容是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很多父母會問,讓孩子看電視好不好?讓孩子看漫畫書好不好?這些問題在這些書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回答。

我是怎樣培養了一個超愛讀書的兒子?中國教育報編輯爸爸經驗分享

讀書的幾個誤區

還有讀書有幾個誤區,我來給大家點一點吧。

給孩子讀書的過程中,儘量不要打斷,不要給孩子提出過多的問題。

在《我的圖畫書論》裡,鬆居直開篇的時候就寫的這種情況。如果孩子一開始就帶著父母提出的問題去讀書,他很難一下子進入書中的世界,這種看似很好的做法,不但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閱讀,反而破壞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對於孩子的閱讀最重要的就是保護孩子的閱讀興趣。

之前的一些想法,比如一本書一定要讀完,或者一本書一定要提煉中心思想,現在看來,都是不科學的,是違背閱讀規律的。

對於孩子來說,對於一本書,只要他願意讀,有足夠的興趣,他願意去思考,這就足夠了。

我真心希望各位父母能夠跟孩子一起去讀書。有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大了會認字了自己讀書就好,其實父母跟孩子一起讀書的作用,不僅是培育親情,更多的是一種價值觀的相互碰撞、相互交流,這種交流和影響,往往比讀了書的內容更有價值。

要正確看待孩子讀漫畫書。

還有一些父母反對孩子讀漫畫書,我覺得漫畫書就像孩子成長路上必經的一段旅程一樣,孩子是一定要經過那個階段的。或早或晚,一定會有一個階段,對漫畫書的確著迷的。

我的觀點是,在孩子對漫畫書感興趣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不讓孩子看漫畫書,而是給孩子一些好的漫畫書,比如《丁丁歷險記》、《高盧英雄歷險記》、《雅卡利的神奇歷險》。

這些書都是非常好的漫畫書,對於培養孩子讀圖能力、孩子看圖與圖之間的邏輯聯繫的能力、塑造孩子的繪畫能力都是很有幫助的。

看待孩子讀書,父母的功利心不能太強。

還有一些父母讀書可能是功利性太強,比如一定要讀出什麼東西來,一定要摘抄好詞好句,這些都不必要;相對於孩子有一個願意讀書的心情、一個好的閱讀習慣,往往比這些摘抄好詞好句更有意義。

孩子讀了大量的書,那種自然流露的東西往往是更值得我們去呵護的,更值得我們去反覆琢磨和思考的,也更有意思。

我的孩子畫了很多好玩的畫,其實那就是他讀書之後的自然流露,看起來都讓人賞心悅目,有一種指引心靈的效果。

讀書以後,孩子也會活學活用,我們真的不必要求孩子讀完書之後一定要寫出什麼東西來,而且寫出多少多少字的東西來,這是非常不靠譜的。

我舉個小例子。

孩子十週歲生日的時候,媽媽請了很多朋友到家裡來,還買了一個大蛋糕。

我晚上回到家的時候,我問哲哲“你生日蛋糕呢?讓爸爸嘗一嘗?”

小傢伙聳聳肩說蛋糕實在太好吃了,都被小夥伴吃完了。

他停了一會說,“爸爸,要不我給你一個抱抱吧。”然後就張開雙手把我緊緊的抱住了。

在我看來,這個抱抱特別溫暖。

後來我就問他,“你怎麼想到用這種方式?”

他說,他看了瑪喬裡·弗萊克的《問問熊先生》。

這本書講的就是一個小男孩想給媽媽過生日,他不知道給媽媽買什麼禮物,就問一些鵝、兔子、小雞等各種小動物,它們給的答案他都不太滿意,要麼就是媽媽已經有了,要麼就是媽媽不喜歡。後來有小動物說要不你去問問山裡的熊先生吧,熊先生就在小男孩的耳邊耳語了幾句,小男孩就記住了,後來就給了媽媽一個溫暖的抱抱。

這種給家長一個抱抱的做法,就是從書中得來的,這種自然流露的東西讓我們更感動一些。

孩子班級的很多同學愛看一些《查理九世》、《盜墓筆記》這類書,我也挺疑惑的,按理說孩子不應該喜歡這類東西。後來我想很多孩子喜歡這樣的書,更多的可能是一種從眾心理,從小沒有打下很好的閱讀基礎或閱讀品位沒有形成。

我曾將這類書給哲哲看過,哲哲是很反對,他說這類書看了對他沒什麼幫助,反而有些恐懼的心理,所以他天然地排斥這類書。

後來我就想,如果我們給孩子打下很好的閱讀基礎,形成很好的閱讀品味的話,孩子會屏蔽掉那些壞的書。當孩子沉迷於這類書的時候,我們要跟孩子溝通一下,或找一些更好的書放在他的身邊,讓孩子去對比一下。

比如,林格倫的作品和《查理九世》有什麼區別,讓孩子自己去判斷哪本書好,哪本書不好。

父母的這種無聲的引領,漸漸就能讓孩子走出閱讀的誤區,讓孩子主動去閱讀那些經典的作品,慢慢提升閱讀品位,成為一個終生讀者。

所以,閱讀看似孩子自己的事兒,其實很考驗父母的功力或閱讀觀,我們贊成閱讀、經常閱讀,對孩子的影響就越來越大。

我現在每天下班後,在家裡我是喜歡看一本的,看完書以後我也向孩子推薦,慢慢家裡就形成了一種風氣,哲哲看了某一本好書以後也會向我推薦。現在哲哲是每天看書,每週還會向小夥伴推薦3-5本書。

後來我在我的公眾號上開了一個叫哲哲書單的欄目,每天他把他讀過的書的故事簡介和推薦理由寫出來,或長或短,但都很靠譜。

讓孩子習慣去推薦書,也是培養孩子閱讀的一個方法。

當孩子讀了大量好書的時候,他的心中就會特別有愛,就會對生活、對生命有獨到的看法和見解。

一年級時,早上帶她去上學,在樓下看到一條狗,他說那是他的好朋友毛毛養的一條狗,他說晚上毛毛會和小狗一起睡覺的。我說那不太衛生吧,他說每天毛毛都會給小狗洗澡的。

我就問他,“寶貝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麼養呢?”

他說,“我會把小狗放在大自然裡,讓它自由自在的,這才是真的愛小狗。”

我又問他,“那愛一個人呢?”

他想了一會說,“愛一個人就要把他放在身邊。”

這段話讓我很有觸動。

其實,如果說家裡有什麼儀式的話,我真的希望讓閱讀成為一種儀式。我之所以能夠堅持八年跟孩子一起讀書,每天跟他一起聊書,現在我們在一個房間裡面,各自看各自的書,或者偶爾交流相互推薦,這種儀式或風氣之所以能形成,就在於慢慢走上讀書之路之後那種的沉澱。

有一本書叫《愛讀書的孩子錯不了》,這個命題我是完全贊成的。

愛讀書的孩子,我們很難想象他會做出暴力的或匪夷所思的事情來。相反,他們往往能做出讓我們刮目相看的成就來,就像我的孩子在作文上、在繪畫上、在待人接物上,那種真善美的自然流露,都讓我很佩服。

家庭教育在哪一方面著力?

最重要的就是在孩子的閱讀上下力氣,這方面的力氣下的越多,對孩子未來的成長越有幫助。

有一個兒童文學作家說過一句話:

只有童年讀的書才是預言書,可以告訴我們有關未來的種種。

我們給孩子讀的兒童經典,說不定這些經典哪一天就對孩子的抉擇產生影響。

就像哲哲三年級時學校管樂團選成員。

我問他,“你想好了選什麼嗎?要不要爸爸幫你選?”

哲哲說,“爸爸不用,我已經想好選什麼了。”

我問他,“你想選什麼呢?”

他說,“想選小號。”

我就問他,“為什麼?”

他說,“我要像《吹小號的天鵝》裡的路易斯那樣,用小號來吹一些曲子,用小號吹得那些曲子實在是太優美動聽了。”

其實就是這樣,孩子讀過的書會影響孩子的人生選擇。我不知道哲哲讀過的其他書,未來會給他的選擇帶來什麼影響,但我相信那些書會給他很多力量。

在他人生失意的時候,他會從《海鷗喬納森》中知道不管別人怎麼說,我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一定會有成功的那一天的。

總的來說,閱讀能夠提高寫作水平、能夠豐盈我們的內心、能夠增進親子關係、能夠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讓孩子能抵抗外面的喧囂與浮躁,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孩子找到生活的意義。

前幾天我寫了這樣的一些話:

其實我的水平也有限,我也不可能永遠的陪伴我的孩子。

但我希望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去向那些優秀的人物,去向那些大師學習,追隨大師並最終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更遠的遠方,但是書籍可以做到這一點。

以上是我的一些經驗之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謝謝大家。

-end-

來源:小多少年時。小多少年時,是面向未來的國際化優才成長平臺。以前瞻、探究、明辨為原則,與國際頂尖的閱讀和教育資源接軌,致力於同時培養青少年科學和人文素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未來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張貴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