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要讀書?讀什麼書?怎麼讀書?這裡有最真誠的回覆

文學 讀書 朱光潛 小說 理想國 布穀鳥的思考 2018-12-18
你為什麼要讀書?讀什麼書?怎麼讀書?這裡有最真誠的回覆

談到讀書,很多人會說自己的課程很多,或者工作太忙,沒有許多時間去讀課外書。

但是如果你撫心自問:你每天真抽不出一點鐘或半點鐘的功夫麼?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點鐘,你每天至少可以讀三四頁,每月可以讀一百頁,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讀四五本書了。何況你在假期中每天斷不會只能讀三四頁呢?或許你早就聽過類似的言論,但是你不明白的是:你能否在課外讀書,不是你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是你有沒有決心的問題。

你為什麼要讀書?讀什麼書?怎麼讀書?這裡有最真誠的回覆

朱光潛說:“世間有許多人比你忙得多。許多人的學問都在忙中做成的。美國有一位文學家、科學家和革命家富蘭克林,幼時在印刷局裡做小工,他的書都是在做工時抽暇讀的。不必遠說,你應該還記得,國父孫中山先生,難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還要忙些麼?他生平無論忙到什麼地步,沒有一天不偷暇讀幾頁書。你只要看他的《建國方略》和《孫文學說》,你便知道他不僅是一個政治家,而且還是一個學者。不讀書講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竄頭亂撞,終難成功。這個道理,孫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學說特別重“知”。”

你為什麼要讀書?讀什麼書?怎麼讀書?這裡有最真誠的回覆

你為什麼要讀書?

從大的層面來說,人類的學問是沒有止境的,每時每刻都在往前走,如果你不努力跟著跑,便會落伍退後,固步自封。從小的層面來說,你需要養成讀書的習慣,在學問中尋找出一種興趣。現在的人大多數都沒有自己的興趣,沒有一種在閒暇時可以寄託心神的東西。但是如果能在讀書中尋找到樂趣,必定能在迷茫時給我們指引方向。朱光潛說:“世界上的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現在已比不上三五歲的小孩子那樣好奇、那樣興味淋漓了。這種興趣你現在不能尋出,將來永不會尋出的。”

作為學生的你或許會說,在學校裡每天看課本不也是讀書嗎?大錯特錯。第一,學校功課門類雖多,但是範圍卻很窄狹。你的天賦也許與學校所有功課都不相近,只有自己在課外研究,才能去發現自己興趣所在的學問。第二,看課本大多數都是強制下的,為了分數這個最終目標,大多枯燥無味,想借此培養興趣,不用我說你也知道很難。比方你有一本小說,平時自由拿來消遣,覺得十分有趣,一旦把它拿來當課本讀,用準備考試的方法去讀,你大概會非常絕望了。所以說:興趣要逍遙自在地不受拘束地發展,為了培養讀書興趣起見,應該從讀課外書入手。

你為什麼要讀書?讀什麼書?怎麼讀書?這裡有最真誠的回覆

如何選擇一本書?

好了,現在你知道要讀書了,你也得明白另一件事: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許多書沒有一讀的價值。你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便喪失可讀一本有價值的書的時間和精力;所以你須慎加選擇。你自己不會選擇,可以去請教別人,現在的網絡技術那麼發達,找到一本書的評價是很容易的。不要相信網上那些告訴你必讀的書,因為別人只能告訴你不必讀的書。

朱光潛曾說:“現代青年頗有非新書不讀的風氣。別的事都可以學時髦,惟有讀書做學問不能學時髦。”

對於流行書籍,許多人都覺得流行的新書只是迎合一時社會心理,實在毫無價值,只有經過時代淘汰而巍然獨存的書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讀一遍兩遍以至於無數遍。這一點我在某種程度上式認可的,我自己也曾聽信出版社的宣傳看過一些暢銷書,但是最後讀完卻沒有什麼東西留存在腦海裡,和經典相比起來確實相差甚遠。這些東西都是需要自己去學會甄別的。“所謂不必讀的書,不是指新書,是談書的書,是值不得讀第二遍的書。”走進一個圖書館,你儘管看見成千上萬的書,但其中真正能夠稱為“書”的恐怕難有十分之一,你應該讀的只是十分之一的書。在這些書中間,你不但可以得較正確的知識,而且可以於無形中吸收大學者治學的精神和方法。這些書才能撼動你的心靈,激動你的思考。與其讀千卷萬卷的詩集,不如讀一部《國風》或《古詩十九首》,與其談千卷萬卷希臘哲學的書籍,不如讀一部柏拉圖的《理想國》。

你為什麼要讀書?讀什麼書?怎麼讀書?這裡有最真誠的回覆

應該讀什麼書?

有許多人會問:我究竟應該讀些什麼書呢?這個問題大概是最難回答的問題之一。我一直都很不喜歡網絡上宣傳的長長的書單,主要情節一介紹就給你推薦一大堆書,估計連編輯自己都沒有看過,就盲目推薦給別人,真正的好書,只有看過了才能推薦,而且的根據每個人讀書的口味來推薦,所以想想都覺得很荒謬,但是大家不知道看什麼書的時候,就容易盲目一把抓,趕緊把看見的書單視為珍寶,屯起來。我自己也曾幹過這樣的事,知道後來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可笑。朱光潛在談讀書中說到:“各人的天資、興趣、環境、職業不同,你怎麼能定出萬應靈丹似的十種書,供天下無量數青年讀之都能感覺同樣趣味發生同樣效力?”

你為什麼要讀書?讀什麼書?怎麼讀書?這裡有最真誠的回覆

下面是朱光潛的文章裡,他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去幾個英國公共圖書館的調查結果。他們的青年讀物部最流行的書可以分為四類:(一)冒險小說和遊記,(二)神話和寓言,(三)生物故事,(四)名人傳記和愛國小說。就中代表的書籍是凡爾納的《八十天環遊地球》《海底二萬浬》,笛福的《魯濱孫飄流記》,大仲馬的《三劍客》,霍桑的《奇書》和《丹谷閒話》,金斯利的《希臘英雄傳》,法布爾的《鳥獸故事》,安徒生的《童話》,騷塞的《納爾遜傳》,房龍的《人類故事》之類。

他說:“這些書在國外雖流行,給中國青年讀,卻不十分相宜。中國學生們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學時代就歡喜像煞有介事的談一點學理。他們——你和我自然都在內——不僅歡喜談談文學,還要研究社會問題,甚至於哲學問題。這既是一種自然傾向,也就不能漠視,我個人的見解也不妨提起和你商量商量。十五六歲以後的教育宜注重發達理解,十五六歲以前的教育宜注重發達想象。所以初中的學生們宜多讀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學生才應該讀含有學理的文字。”

談到這裡,我對於應該讀什麼書還是沒有回答,老實說,我自己也沒有能力回答。讀書好比探險,也不能全靠別人指導,自己也須得費些功夫去搜求。從來沒有人按照別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讀書十種”或“世界名著百種”讀下去,便成就一個學者。別人只能介紹,抉擇還要靠你自己。

你為什麼要讀書?讀什麼書?怎麼讀書?這裡有最真誠的回覆

關於讀書方法。

每個人的讀書方法大概略有不同,但是有兩點我覺還是有必要的。第一,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度衡量書的內容。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見。記筆記不特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刺激你思考。記著這兩點,其他瑣細方法便用不著說。各人天資習慣不同,你用那種方法收效較大,我用那種方法收效較大,不是一概論的。你自己終久會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別人決不能給你一個方單,使你可以“依法炮製”。

希望每一個對讀書有疑問的你,能在文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你為什麼要讀書?讀什麼書?怎麼讀書?這裡有最真誠的回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