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從韓寒說起

文學 韓寒 郭敬明 朋友圈 泡腳日記 泡腳日記 2017-09-11

今晚,從韓寒說起

韓寒

今晚,從韓寒說起

2016年4月13日,韓寒的“要事相告”主題發佈會,在上海音樂廳隆重而又低調的召開了。韓寒並沒有邀請我去現場,我是趴在被窩裡看完這場發佈會的,時不時的被非著名相聲演員韓寒逗樂。關上手機,我發現對韓寒並不瞭解。曾經有一個機會我可以接近韓寒,但那時我選了郭敬明,如果上天再給我一個機會,我可能真的會選韓寒。

很多年之前,真的過了很多年了,那時我讀高二,有一天面前擺著兩本書,一本是郭敬明文集,另一本是韓寒的文集。我想了一下,其實我是假裝想了一下就選了郭敬明的那本書。後來我差不多讀了郭敬明所有的書,《夏至未至》、《悲傷逆流成河》、《夢裡花落知多少》等,還有我最喜歡的那本《左手倒影,右手年華》。在少年所有情緒不知如何抒發的年代裡,我彷彿找到了出口。後來我又讀了很多人的書,像是饒雪漫、張小嫻,“青春疼痛”的文字時時提醒著我,沒有疼痛,怎麼算青春呢。所以,在失去一段感情的時候,所有的悲傷被無限的放大。現在想想,那時候真作,一遍遍的自我折磨,好像我就是這世上最悲慘的人了。那時開始寫一些無病呻吟的文字,有意無意的營造一種悲傷的氛圍。當青春的感傷遇到郭敬明,就會產生特別的化學反應,二者一拍即合,於是人生的天空被陰雲籠罩。高中同學珍珍說我寫的東西太過“哀物”,難免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嫌疑。小四影響了我的寫作“風格”,以及我思考問題和看待感情的方式。

今晚,從韓寒說起

郭敬明

如果當時我選擇讀韓寒的書呢,我會不會跟現在不一樣?

《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是我目前為止讀完的一本韓寒的書。後來這本書被韓寒改編成電影《後會無期》(有人說是《一座城池》),這是韓寒執導的第一部電影,他自己評價說,影片有很多不足,但他都靠著文字的優勢彌補了。4.13號的這次發佈會上,韓寒說2017年秋天,將會上映他執導的第二部電影《天空製造》,2018年將是《三重門》。從文學到電影,郭敬明過渡的很自然,將自己筆下的一個個人物搬上大熒幕,既是實現夢想,又是緬懷青春。我想韓寒和他的亭東影業也一定會越來越好,所有人都知道韓寒是個特別要強的人,要做就一定做到最好。

韓寒,少年成名,身上有特別多的標籤:作家、職業賽車手、導演,每個職業他幾乎都做到了極致。

《三重門》、《長安亂》、《毒》、《通稿2003》等無論是小說還是雜文我都沒有完整的讀過,如果時間退回到大概七八年前,我讀了這些書,現在的我會不會不寫散文,而專門寫雜文呢?

讀到過一段評價韓寒的一段話:從叛逆的邊緣少年成長為深刻有力的知識分子。這條道路是如今多少營銷團隊孜孜以求的效果。但在路金波看來,韓寒身上,從未有過“規劃”或“經營”。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有時在博客裡隨意說點什麼。他只說自己想說的話。說真話。說那些簡單的常識。沒想到就接連“挑逗”了老評論家,“戲弄”了“犁花體詩人”,質疑了警察,監督了官員。他銳利,並且有趣。他的聲音溫暖得不行,每一個字都有熱度,他的笑容那般溫和,即使言語中有過度的不遜和嘲諷,也能被這笑化成春風。只有親眼見過他的人,才能體會,韓寒並非一直如他表現在文字中那樣愛誰誰,私底下的他,善良、溫和、沉默,甚至有那麼點羞澀。無論如何,他是當下社會與時代掃描中再也繞不過的符號。作為一個矛盾體,韓寒如他的賽車服般顏色鮮明。韓寒身上散發出生命給予的快樂和祈願,這些普通的願望是我們每一天實實在在的情感。韓寒的眼光、判斷、反應、速度、參與感、明確的態度、他身上的普通屬性、感知快樂的能力,他的較真勁,已經在改變這個一再被塗抹得亂七八糟的畫面。

看完發佈會的第二天,我找來韓仁均寫的《兒子韓寒》。書中講了很多韓寒小時候的趣事,比如“韓寒”這個名字曾是韓仁均的筆名;韓寒與家裡的幾條狗的故事;還有一次“車禍”的故事以及他的退學。韓仁均在書中著重說了當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賽和韓寒的那部成名作《三重門》的創作過程,言語中透露著自豪之情,還有很多對當代教育的批判。

看完《兒子韓寒》,我又把韓寒的書找出來,準備重新讀一讀。

人生還是這個人生,我們可以改變它的敘述方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