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花落杭州

文學 起點中文網 藝術 音樂 杭州網 2017-04-15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花落杭州

由中國作協、浙江省作協和杭州市文聯三方合作建立“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今天將正式落戶杭州。據悉,研究院聚集我國網絡文學界權威專家,重點對我國網絡文學最前沿發展態勢和創作現象展開研究,形成創作、產業、傳播一體化研究成果,成為我國網絡文學業態和產業智庫。

網絡文藝具有獨有的粉絲經濟和粉絲文化,網絡文學的寫手,大多並非原先的職業作家,而是一些鍾情文學寫作的平民寫手,而相比傳統文藝的相對嚴肅的題材,穿越、盜墓、仙俠等網絡文藝題材“腦洞更大”、娛樂性更強。網絡文藝的讀者主要為“80後”、“90後”年輕一代,能夠在網絡上實時更新連載小說,又能在看劇的同時參與社交媒體上的討論。同時,網絡文藝還日趨與資本對接。

具有這些特點的“國家級”平臺為什麼會落戶杭州?杭州的網絡文學又在全國處於什麼地位?我們不妨來細細探究一下:

杭州網絡文學的發展模式被稱為“浙江模式”和“杭州模式”

浙江網絡文學工作有良好基礎,浙江在全國率先成立省級網絡作家協會,構建省市縣三級網絡作協組織架構,實施“網絡文學引導工程”,探索網絡文學正確引導、科學管理、健康發展的“浙江模式”。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杭州市在網絡文學研究、創作、人才以及網絡文藝產業等方面都具備良好基礎,是浙江的網絡文學重鎮。

2014年中國網絡作家富豪榜前五名,就有兩人常駐杭州;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一流網絡作家全省約有20人,在杭就佔約10人。杭州網絡文學的綜合優勢與北京、上海已形成鼎足之勢,並且有著自己的特點,其發展模式被專家稱為“浙江模式”、“杭州模式”。

早在2007年1月,傳統文壇尚未全面注意到網絡文學時代來臨時,杭州市作家協會牽頭成立了全國首家市級的網絡類型文學創作委員會。2008年5月,“中國首本類型文學概念讀本”《MOOK流行閱》出版,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網絡作家群構建了一個市場化平臺。杭州市網絡文學的一系列突破性舉措,成功帶動浙江省網絡文學的組織發展。2015年11月,由浙江省網絡作協等單位主辦的首屆網絡文學雙年獎圓滿落幕,杭州網絡作家再創佳績,滄月的《聽雪樓之忘川》、烽火戲諸侯的《雪中悍刀行》斬獲銀獎,擁有了金銀獎四席中的兩席。2015年,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織開展的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推介活動中推介的21部作品中,浙江籍網絡作家作品佔據了4部。

2015年11月10日杭州市網絡作家協會成立,這是全國首家省會城市的網絡作協。以夏烈為代表的網絡文學組織工作者和評論家始終走在一線,把握網絡文學動態和主流價值觀的引導,這為開展杭州市網絡文學創作與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良好的機遇。可以說,杭州市網絡文學已經形成了一個觀念開放、隊伍齊整、創作領先、影響突顯的態勢。

杭州網絡作家中“大神”多,美女多

17年中,杭州出現了南派三叔、流瀲紫、滄月、烽火戲諸侯、天蠶土豆、曹昇、燕壘生、陸琪、管平潮、桐華等蜚聲國內乃至海外的代表人物。他們的出色創作,造就了杭州市網絡文學在浙江省,乃至全國的領跑地位。

杭州網絡作家群體的主要特點是“大神”多、全類型、年輕化、女性多。“大神”作家如天蠶土豆、烽火戲諸侯、南派三叔、管平潮、桐華、滄月、流瀲紫、蔣勝男等,他們的創作幾乎覆蓋了今天網絡文學的主要類型,在這些類型中他們往往是領銜者和代表者。

這一群體還呈現出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80後”、“90後”成為主力軍,而女性作家多更是一大特色。

杭州的網絡文學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全國目前約有網絡寫手千萬以上,經常寫作、有簽約的作者突破250萬,文學網站日更新量突破1.5億字。圍繞網絡文學IP,逐步形成了網絡文學閱讀、出版、影視、遊戲、動漫等文化產品立體產業鏈,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浙江網絡作家代表人物綜合實力(尤其是產業轉化價值)居全國第二位(僅次於北京)。當前網絡文學的創作者年齡主要集中在75後、80後人群,並正迅速向90後人群擴張。杭州網絡作家一部分活躍在起點中文網、縱橫中文網、創世中文網、晉江文學網等文學網站,一部分則向出版端、影視編劇、文化公司和文化資本操作者轉型升級。

網絡文藝發展分前後兩個階段。2003年網絡文藝“VIP制度”的建立,是網絡文藝的一個重要節點。在此之前,網絡文藝屬於文青階段,特徵尚不明顯,而“VIP制度”的建立,則使網絡文學形成了一套依靠網絡生產內容、獲得利潤的機制。網絡已逐漸成為一批作者和作品實現名氣發酵和商業價值的重要平臺。與之相伴,網絡文藝創作和其衍生品開發,在近幾年呈現井噴之勢。杭州網絡作家的作品《後宮甄嬛傳》、《盜墓筆記》、《仙劍奇俠傳》等都先後改編成為炙手可熱的影視作品。網絡小說的衍生品涵蓋了電影、電視、話劇、圖書、音樂、遊戲等多種大眾藝術的表現形式。

野蠻生長之後亟待互聯網人才的持續發展

網絡文藝發展迅速,聲威日隆,但仍然存在“大而不強、多而不優”,以及“野蠻生長、良莠並存”的問題。

唯點擊率、唯收視率、唯發行量、唯票房收入等,使得一些網絡文藝生產者和經營者甘願“當市場的奴隸”, “被市場牽著鼻子走”。如何讓網絡文藝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與傳統文學藝術相比,網絡文藝“速成即速朽”似乎成為它們擺不脫的宿命。面對這樣一種“現象極”的時代文化現象,我們需要深度介入和積極引導。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的成立,正是對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的一種回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