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澱”故事

文學 孫犁 小說 抗日戰爭 中國青年網 2017-06-09

□王德彰

說到如今備受關注的白洋澱,不能不說孫犁先生的短篇小說《荷花澱》。

《荷花澱》最早發表在1945年5月15日延安《解放日報》副刊。小說描述白洋澱人民英勇抗擊日寇的故事,著重刻畫了水生嫂等一群淳樸、開朗、堅強、積極向上的青年婦女形象。通過尋夫、遇敵、戰鬥等情節,表現了她們勇敢抗敵的樂觀主義精神。作品通篇是白描手法,筆調清新、活潑,語言流暢、優美,充滿輕快歡樂的氣氛。

雖是一篇短篇小說,《荷花澱》卻影響巨大,它不僅成為孫犁先生的代表作,後來文壇上還誕生了一個以“荷花澱”為名的文學流派——“荷花澱派”,代表性作家還有劉紹棠、從維熙、韓映山、房樹民等。

孫犁先生晚年曾在著述中多次提到,1936年至1937年,他在安新縣同口鎮小學當教師,初步瞭解了當時白洋澱人民的抗戰生活。他說:“清晨黃昏,我有機會熟悉這一帶的風土和人民的勞動、生活。”離開白洋澱到延安後,“我在延安的窯洞裡一盞油燈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紙寫成這篇小說”。

《荷花澱》發表後,頗受好評,讀者不僅看到了白洋澱人民的抗戰畫卷,還欣賞到了水鄉的迷人風貌。

後來,一些讀者在肯定《荷花澱》的成就時,也提出過一些意見。1952年,當時的聊城專區安樂鎮師範文藝研究組給孫犁先生寫了一封信,認為小說中的幾個情節值得商榷。

一是小說“有點兒嘲笑女人的味道”。當水生離家後,婦女們前去探望,小說中說“女人們到底有些藕斷絲連”。信中認為,人是有感情的動物,這種感情不應當單獨存在於男方或女方,小說中這句話“否認了這些‘藕斷絲連’是青年們應有的感情”。

二是小說中寫水生等隱在荷葉下打伏擊的時候,女人們也剛巧來到這裡。信中說:“作品中形容當時的情形:‘戰士們,正在聚精會神瞄著敵人射擊,半眼也沒有看她們。’這是否暗示著,水生這些英雄看不起這群落後女人呢?”

三是認為小說“不是鄭重地反映婦女們的事蹟”。信中說:“在文章最後,作者對女人們好像有些正確的積極的描寫,但我們覺得還不夠。因為這不是鄭重地反映女人們先進的一面,而是作者為了掩飾自己輕視婦女的觀點,不得不這樣。這可以從女人們建立自己武裝的動機得到明證:‘你看他們那個橫樣子,見了我們愛搭不理的。’”

孫犁先生當年及時覆信,很客氣地一一作答。

一、“女人們到底有些藕斷絲連”這句話,是在一定情節下寫出的,這裡的“女人們”是指小說中的女人。如果不根據上下文,單單摘出一句話來,並把這句話理解成“一切女人在一切的情況下都藕斷絲連”的意思,並根據這種理解說我“嘲笑女人”,那就完全不是我的原意了。

二、“半眼也沒有看她們”這一句,絲毫也沒有暗示水生等人看不起女人的意思。在大敵當前,間不容髮的當兒,青年們不能像在戲臺下面一樣可以東瞅西斜,飛眼吊膀。既然戰爭非常緊張,我寫的“半眼也沒有”,覺得比你們提出的修改辦法“沒有顧得”更有力量。

三、關於“不是鄭重地反映婦女們的事蹟。”我認為《荷花澱》是一篇短小的文章,它只能表現婦女生活的一部分。在這個部分裡,我覺得是鄭重的。

孫犁先生最後語重心長地說:讀文學作品,有些人往往不從整個作品所表現的思想感情出發,而只是摘出其中的幾句話,把它孤立起來,用抽象的概念加以推敲,最終得出十分嚴重的結論,這很不妥當。

談到《荷花澱》的一些刪改,孫犁在1963年致友人的信中說,有的文本里刪去了“假如敵人追上了,就跳到水裡去死吧”,可能認為這句話“不夠英勇”;刪去了“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穩穩浮在水面上生長去了”,可能認為這樣的描寫“沒有意義”。

此外,小說中寫到白洋澱中划船聲“嘩嘩!嘩嘩!嘩嘩譁!”有的文本還刪去了最後一個“譁”字,可能認為多餘。孫犁說,他們應該衡量一下文情,最後一個“譁”字是多麼重要,在當時,是多麼必不可少呀!在1958年出版以及1978年再版的孫犁先生的《白洋澱紀事》中,人們都能讀到未加刪減的完整版《荷花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