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懷念槐樹》

文學 槐樹 散文 移民 麥灘飄香 麥灘飄香 2017-08-26

文/姜曉彬

散文《懷念槐樹》

不知從何時起,我對槐樹產生了一種懷念、依戀的情結,總覺得槐樹很親切,有幾次在鄉下看到幾株根深葉茂的大槐樹時,往往會愣愣地站在那裡,大腦裡有時竟很空白,遙想到幾百年前先輩移民在茫茫四野,顛沛流離時的苦難情景,眼睛不由得溼潤起來。

散文《懷念槐樹》

槐樹,是一種故鄉的樹,一種令人懷念的樹,一種令我感到很親切的樹。民諺有“無槐不成村”之說,在家鄉的村村落落裡,幾乎到處可以見到槐樹,鄉親們在院中栽的是家槐,村外的樹林裡生長的是野槐,浚河河灘裡生長的是棉槐,小時候,我在院中的家槐樹裡爬上爬下,在河灘的棉槐叢中與小夥伴們捉迷藏,折棉槐條“打野仗”。長大了,回到農村老家看到冬日夕陽西下佇立著一株瘦削的槐樹,竟從心裡覺得那是一道鄉村風景,雖不是很美,但感情卻很濃,有一種讓我鼻酸的感覺。

散文《懷念槐樹》

說實話,槐樹凝結著一段坎坷的歷史。“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小腳丫子兩瓣瓣,一看就是山西洪洞的孩”,讀過私塾的父親,在我幼時經常講述這樣一些民謠,那時看看自己的小腳丫趾蓋上,竟驚奇地發現自己的小腳丫趾甲真的有些分瓣。“誰是古槐遷來人?脫履小趾驗甲形。”這是河南、山東、蘇北等地普遍的傳說。意思是指凡從洪洞遷來之民,腳小趾甲中有一襲縫,好象兩個指甲,不是古槐遷民者,均無此特徵,時至今日古槐後裔仍為復形趾甲。由此看來,自己祖籍山西是無疑的了。後查閱資料瞭解了許多關於槐樹的故事和傳說,據文獻記載,唐貞觀二年,在山西洪洞縣城北賈村,興建了一座大寺,名廣濟寺,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廕庇數畝“的漢槐,陽關古道從樹蔭上通過,此樹即民謠所言的大槐樹。過去,汾河灘上生活著數量很多的老鴰,常在樹杈上築巢,年長日久,特別到了冬季樹葉凋落之時,老鴰窩星羅棋佈,甚為壯觀。元朝末年,戰亂頻仍,豫魯、蘇北、皖北之民十有九死。1368—1425年間,明朝建立後,為恢復經濟,鞏固政權,採取了大規模移民墾田的舉措,歷時五十餘年,移民以晉南、晉東南為多,雖然不是專遷洪洞縣人,但是把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的洪洞一帶作為移民重點。據《洪洞縣誌》記載:“明洪武、永樂間,屢移山西民於滁和、北平、山東、河南、保定等處,(大槐)樹下為薈萃之所。”在官府的強迫之下,不願捨棄家業、背井離鄉的百姓啟程時,紛紛折槐為記,依依惜別,頻頻回首,最後只有洪洞縣城北賈村的大槐樹和樹上的老鴰窩依稀可見,大槐樹和老鴰窩也就成為惜別故鄉的標誌。人們到達新的定居點後,大多種槐寄託思鄉之情,此亦是中原多槐原因之一。真想不到,幾個世紀過去了,祖先對故鄉的懷念竟然會一代代遺傳,至今延綿不斷。我想,這也許就是我對槐樹的一種尋根、思戀、寄物、信仰的情結根源之所在吧。由此,關於槐樹的“槐”字,筆者不揣冒昧,從字義上對“槐”字作一詮釋:一解“槐者,木之鬼也”,葉落歸根,就是死了變成鬼,也要魂歸故里,回到古大槐樹下。二解,槐者,取其諧音,懷也,有懷念懷戀的意味。

散文《懷念槐樹》

槐樹是“家”,每次見到槐樹,心中都遊動著一種回家的感覺。回家就要吃飯,“槐樹是飯”,記得幼年家貧,母親用黃豆麵和嫩槐葉做過槐葉渣豆腐,把槐花煮著吃,槐米晒乾賣了錢為我交學費,可以說槐樹渾身都是寶,應該說,槐樹為我家度過艱難歲月是立了功的。而城市裡少有槐樹,鋼筋和混凝土構成的城市難以栽活槐樹,而急功近利的城市似乎也不大喜歡憨厚本份的槐樹。沒有槐樹感覺裡就沒有了親情,城市裡最缺少的似乎就是人情味,看著滿街燈紅酒綠、車水馬龍,我感覺很陌生,我想念有槐樹的故鄉,想念那裡的大爺、大娘、叔叔、嬸子和左鄰右舍,想念老家過年時那濃濃的親情氣氛。

散文《懷念槐樹》

槐樹是一種受苦的樹,文友夏之蟬寫道,“因為土地瘠薄,槐樹很少有長成參天大樹的,它們瘦瘦的,彷彿在田地裡勞作了一輩子的莊稼漢,樹身長著暗綠的苔蘚,虯曲的樹枝就象老農粗糙的大手,硬硬地伸向天空,固執地丈量著日影長、月影短。”這些話令我有些悽然,有些辛酸,讓我想起千百年來一直在田地裡辛苦勞作的父老鄉親……。

槐樹的生命力極強,有千年古槐之稱,“枯樹開花”、“枯木逢春”,我想說的大多是槐樹,因為我親眼見過在枯死的樹幹中又生長出新槐的情景。據瞭解,現存於山西洪洞的古槐是同根孿生出的第三代古槐,現在枝繁葉茂,正茁壯成長,這才是嘉樹延年,代代相傳,使後人得到了很大的安慰。有的槐樹雖長得極難看,但我心裡卻極留戀、極親切,是否也應了“兒不嫌母醜”那句話。父親說:“有槐樹的房子人丁就會興旺”,人栽植樹,樹蔭庇人,這也許是槐樹在農村廣泛繁衍的一個原因吧,現在,在平邑縣的西旺溝村、白馬村、鳳凰村都還有保留的百年槐樹,這些槐樹都被鄉親們敬之為“神”,樹周身掛滿了紅綢帶,逢年過節,人們自發的前來叩頭朝拜,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其實,他們自覺不自覺的也是在祭奠這個村莊的先祖們。

散文《懷念槐樹》

每次見到槐樹,總想寫篇有關槐樹的文章,獻給槐樹,獻給千千萬萬古槐後裔,告訴他們,星轉鬥移,古槐之民輾轉遷徙而至海外者不知有多少,倘若筆者絮叨能使來自洪洞之民共體500年前是一家,推而上之,凡炎黃子孫5000年前均是同胞之義,以時時提醒我們,別忘了根,別忘了祖,走到哪裡,都是連著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根,因為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神農氏嘗百草、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神話傳說都發生在山西,還有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為活動的主要地區。中國史前三大偉人堯、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內建都立業。由此溯源,我們都是古槐後裔,我們都是中國人。

散文《懷念槐樹》

無論工作、生活、學習的環境多麼艱難困苦,故鄉的槐樹都在時時激勵著我,我想我要象故鄉的槐樹那樣,堅韌不拔,自強不息,濟世利民,為著中華民族這棵大樹永遠枝青葉茂,繁衍不息,而踏踏實實的做一個深深的紮根於土地的根鬚。

散文《懷念槐樹》

姜曉彬簡介:平邑縣銅石鎮人,喜歡寫一些散文、雜文以自娛或警世,文章多有勸世喻人之意,倡導慈善為懷。曾用筆名姜亦辣等,在報刊、雜誌發表散文、新聞等作品多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