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左右了什麼?-《生活與命運》

在那難以忘懷的時代,他們有多少人被遺忘。--瓦西里格羅斯曼

《生活與命運》是一部中規中矩的長篇鉅製。就文學藝術而言,它還不能並肩於俄羅斯文學史上的那些名著。他沒有創造出一個或幾個特別突出的、鮮活的,能夠名留文學史的人物,而是圍繞著革命家庭並列刻畫了十多位人物。

整體上,他們沒有主次,只在各自的故事中擔任主角。通過他們眼睛,讀者得以看到一段蘇聯的歷史和歷史中的各色人等。

命運左右了什麼?-《生活與命運》

900頁的大書,拿起來已經頗不容易,看下來更為不容易。這是一本沉重的書,壓抑卻並不是它的主調。如樑文道先生所說,格羅斯曼很容易開小差,關注到一些無關緊要的事物。像停機坪旁的黃色的小花。這似乎有點跑題,但不得不說這也是格羅斯曼的赤子之心。

書如何沉重已經很難去說清,無論是其中人性的重量,還是現實的負重,都難以丈量。不同於西歐,現實主義的沉重從未離開過俄羅斯大地。要形容這本書,我想到了一個說法“然而這本書承載的是整個人類心靈的重量。”為何要這麼評價它?答案很明確,時代造就了這一切。

戰爭是人類苦難的記憶,而世界大戰是全人類共同造成並經受的苦難。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久久不能忘懷這場大戰,並不斷地反思懷疑?我們該自己想想這點。

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黑暗,光明,希望,殘酷,遠比平常更為強烈。在這全人類的苦難面前,人性被放大,個體被縮小,人們在朝不保夕的生活中認識自己的脆弱無力。我們平日狂妄膨脹自大,如今小小一顆子彈就讓我們躺下,讓無數個和我們一樣的人倒下,這不能不讓人恐懼。

當生存的恐懼戰勝了人類的自信,人就開始為自己的悲哀。當生存的逼迫壓下了人的尊嚴,人的本性就開始暴露。或許你看過萊維的《這還是不是一個人》,你也許就有這樣的感覺,當一個人面對暴力而喪失其為人的尊嚴,他已經不能稱之為人了。這不能說是罪惡或者是高尚。格羅斯曼並沒有為此下什麼論罪,他只是淡淡承認這一切。

“人們的漂亮與醜惡使我大為吃驚,雖然大家遭受同樣的命運,但他們之間的差別太大了。不過你可以想象,雷雨來臨之際大多數人都設法躲避暴雨,這還不能說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因為每個人避雨的方式各不相同。”

生存與命運,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也是人類永遠的苦難,也就是這場苦難塑造了格羅斯曼,讓他開始思考,反思戰爭給人們的教訓。

很難想象需要多大的勇氣人才有勇氣記錄自己的歷史,更想象需要多麼強大的心靈才能在那塵封的歲月與血淋淋的現實。只有俄國人有如此沉重與嚴肅的心靈,冰雪一樣的的心靈。

時至今日我才知道現實主義的深度可以到達哪裡。俄羅斯文學,契科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

這些俄羅斯作家們最偉大之處,在於他們敢直面現實,這現實有哭有笑,有悲有喜,沒有對與錯。他們並沒有過多的呼喚,哀嚎,只是用帶著自己體溫的筆,寫下一切。於是我們知道,世界除了英雄與罪人,還有一群人,一群平凡的人,那是我們的人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