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賈平凹(尹武平)

文學 賈平凹 藝術 散文 美術 晒丹鳳 2018-11-28


走近賈平凹(尹武平)

(作者和賈平凹先生在一起)

我與賈平凹先生因文學結緣。只不過他是著名作家,我是他文學作品的忠實讀者。因讀其作品而漸漸地縮短了與他之間的距離。當然這是指精神層面的。

人們往往處於對名人的敬慕,總是習慣於把自己與名人去比較,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儘管這種比較有時想起來覺得有些荒誕。我曾經想過,我與平凹先生是同齡人,我們有一段共同的成長經歷,都是生長在秦嶺山下的農村;我們從少年時都熱愛文學;而且家境都比較清貧。後來,我們又各自走上了兩條職業不同的道路。當平凹先生走進西北大學校園的時候,我跨進了解放軍這所大學校,當他在明亮的教室裡學習、在靜謐的圖書館裡埋頭閱讀、在柔和的燈光下伏案寫作時,我卻在凜冽的寒風中操練、在火熱的軍營裡摸爬滾打、在皎潔的月光下站崗放哨呢。再後來,我倆就沒有任何的可比性了,他是一代文學大師,我是他文學作品的忠實讀者。


走近賈平凹(尹武平)


多少年來,伴隨著我不斷成長的,不僅有硝煙,還有那醉人的書香。八十年代傳媒手段還不夠多樣。有一天,我偶然在一家省報上看到了他寫的那篇《醜石》的散文,那篇自喻性的散文,不但激活了我對人生的感悟,而且勾起了我對故鄉的思戀。使我立馬聯想到我家門前也有一塊石頭,媽媽常在上面捶布,我也時常坐在上面玩耍。“常常雨過三天了,地上已經乾燥,那石凹裡水兒還有,雞兒便去那裡渴飲”。文中描寫的這些景象,我似乎都有印象,但怎麼就沒有高人發現我家門前那塊石頭呢?讀到《風雨》一文,那更是引人入勝。作者通過形、聲、神、韻,惟妙惟肖地引導著我身臨其境,進而置身於狂風暴雨的環境中。更令我拍案叫絕的是,一篇描寫風雨的散文,通篇竟沒有風雨二字,使我不得不聯想到自己的人生體驗,人生何處無風雨!只是不要讓自己的生命太卑微。其實,我最喜歡讀的是平凹先生寫的《浮躁》那部小說。起初,我讀《浮躁》只是作為帶領部隊摸爬滾打,緊張操練一整天之後的一種消遣和精神放鬆,不曾想一捧起來便愛不釋手,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景飄然而至,我猶如置身其中。《浮躁》這本書,這些年我不知道讀了多少遍,最大的收穫竟是越讀《浮躁》,心越沉靜。就這樣我的心在一步步走近平凹先生。

新世紀的第一個初秋,平凹先生與慶仁一行在好友全鐸陪同下,從古城西安出發西行,沿古絲綢之路要走一遭,第一站在天水市小住,我在師部接待了他們數日。當我第一次握著平凹先生的手,端詳著眼前這位憨厚平樸、寫滿平和善良的面孔,卻怎麼也無法把眼前真實的平凹先生與我潛意識中的文壇大師形象疊合在一起。準確地說,他更像一位鄉鎮幹部。這是我對平凹先生的初次印象。


走近賈平凹(尹武平)


我們那一幫招待員、炊事員身處軍營,卻是見過大世面、大人物的。當一聽說要接待大名鼎鼎的賈平凹先生時,這些見過大世面的士兵卻顯得異常的興奮與精心,不知他們是刻意要展示軍人的才華還是文學作品對他們產生了超常的魅力。平凹先生第一次住在軍營,多少還顯得有些拘謹。席間,他不喝酒,言語也少,靜靜地坐在那裡邊吃邊聽大家談天說地,聽到有趣處便報以會心的微笑。我們紅軍師那幾年確實保持了老紅軍的光榮傳統,搞接待堅持不上山珍海味,不喝高檔酒,秉持把家常菜做的不平常的理念,重點在提高飯菜的可吃性上下功夫。你看,端上來的饃頭用手指摁下去兩公分會“蹭”的又泛上來,吃在嘴裡不但勁道還有麥香味;炒的酸辣土豆絲粗細長短如同牙籤般均勻一致;攤的煎餅瀼和鮮亮使人垂誕欲滴;熬的小米稀飯、紅豆稀飯不稠不稀米粒全呈懸浮狀;就連煮的雞蛋剝開後,個個都是蛋黃內有黃豆大的一塊沒完全凝固,真是不老不嫩口感最好啊!用餐完畢,平凹先生站起來不緊不慢地說道:“戰士把飯菜做得精細可口到這種程度,我想過去皇帝吃飯也不外乎如此!”

平凹先生一行在天水採風期間,我陪同他參觀了《師史館》,他了解了紅軍師輝煌的歷史;參觀了戰士宿舍、圖書室、文化活動中心,知道了一名士兵服役幾年是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觀摩了官兵在訓練場上操槍弄炮熟練駕馭裝備的實況,看見了這支利劍是如何常年不殆日復一日打磨的。我還給他介紹了我們每年都要把部隊拉到與預定作戰地區相似的地域駐訓數月,按實戰需要,在風餐露宿中錘鍊部隊,每一個官兵都知道一旦投入戰鬥,自己會處在什麼位置,擔負什麼任務,可能會遇到幾種情況,做什麼動作來應對和處置,而且每個人要爛熟於心,果敢而為。平凹先生聽到這裡,對軍人的崇敬之情溢於言表:“我看到有這樣一支軍隊,是國之安,民之興”。平凹先生如是說。


走近賈平凹(尹武平)


(作者和賈平凹先生在一起)

平凹先生以後有幾次途徑天水,我請他吃飯、聊天、稍事休息,從此我們變成了朋友。十多年來一直保持著這種關係,我給兒子辦婚典時,他還撥冗出席,專程為孩子送來祝福。我退休後閒來無事,提筆寫起了散文,且不斷在一些文學刊物上發表,許多朋友讀了我的拙文後建議結集成冊。當我拿定主意要出一本散文集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請平凹先生給我題寫書名。我自知自己的文采遠沒達到與平凹先生題寫書名相匹配的程度,為避免尷尬,便託全鐸先試探性的給平凹先生說一聲,不料想先生欣然應允。按照約定的時間,提著自己的書稿,我與全鐸先生一起去了先生的書房。進門後握手、問候、坐定、品茶。我事先挑了幾篇有代表性的作品,請平凹先生過目,並懇切說道:您覺得值就請您題寫書名,覺得文章不行,不題寫也沒關係。這話是發自我內心的真誠,我不能以自己的一私之需,影響了先生的名望。平凹先生很認真的看了兩篇。說道:寫的不錯!要注意言語再平實一些,越平樸越好,不要追求詞句的華麗。他接著說:寫散文其實就是在給人講故事,讓人聽完故事後自己去理解背後寓意著什麼意思。避免寫的太直白。你退休後做這事很有意義!這樣吧,我先給您把正經事辦了。先生邊說邊鋪開一張四尺的宣紙,裁去一小半,接著又裁去二十公分,提筆開始題寫:人生記憶、平凹題幾個字,有趣的是,先生邊寫邊嘟囔:這幾個字要幾萬元呢!聞此言,我笑道:豈止幾萬元?對我來說是無價之寶啊!可惜我沒錢,不過,我為了表示對您勞動成果的尊重,給您帶來了兩條中國最有名的煙,咱也不說具體價,反正是最貴的。哈哈哈!稍事,平凹先生又給題款、落款處蓋章,而且用右手中指在“平”字上方摁了指印。雖然墨跡未乾,但我還是不忍心過多佔用先生的時間,提出告辭,隨手用剛才裁下來的那點宣紙襯在作品上,先生忙說:不要用沒寫過的好紙。他彎腰從案桌下拿出一張舊報紙襯在作品上。我說:把您那書法作品袋子拿一個給我。他說:算了,你又不是去賣或送人,就不要浪費我一個新袋子了,這樣拿回去吧。瞬間,我腦際閃現出兩個字“吝嗇”。

說到吝嗇,不由使我想起坊間人們茶餘飯後讚譽平凹先生文學作品之時,總會毫不吝嗇又送給他吝嗇這兩個字。其實人們說平凹先生吝嗇是有很強的指向性,一是說他的字畫價格高,且沒有通融的餘地;二是說他寫字畫只認錢不認人,不看面子不講感情。由此我聯想到我在赴俄羅斯留學期間買油畫的事。我十分喜歡俄羅斯的油畫,禮拜天總喜歡到莫斯科的油畫市場上去轉轉看看。有一次看上了一幅油畫,畫主開口要250美金,我說100美金行不行?不料畫主一聽便火冒三丈,衝著我指手畫腳嘰哩哇啦個不停,通過翻譯才知道,他說我這是不尊重他的勞動成果,對他人格的侮辱?我聽後真是苦笑不得:有那麼嚴重嗎?通過翻譯給他解釋:我們中國人買東西講究討價還價,出價低,你不賣就是了,沒必要生氣發火呀!他當時仍一臉怒氣與不解。我想,這就是文化差異。一個人擁有的文化不同,對人生、對生活的理解就會有差異,對同一件事情的處理就會有不同的態度和結果。平凹先生把自己的字畫明碼標價且不討價還價,是他對自己勞動成果的尊重,是他對生活的一種態度,也是他處事的一種方式。試想,他若對喜歡討要他字畫的人有求必應,他一天24小時不睡覺,恐怕也滿足不了大家的需要,他那還有時間去寫作?!憑心而論,輕易的說平凹先生只愛錢,絲毫也證明不了我們自己不愛錢;說平凹先生吝嗇,也彰顯不出我們自己的慷慨大方呀!


走近賈平凹(尹武平)


不管怎麼說,我還是輕而易舉地得到了平凹先生題寫的書名,這既是對我習作的肯定,更是對一位文學愛好者的鼓勵與支持。誰知我這人在這件事上有點得寸進尺,繼爾給平凹先生說道:請您抽空瀏覽一下我這些文稿。還是那句老話,您覺得值,就請您再寫個評點,不值也不勉強。一個星期後,平凹先生給我電話,說稿子寫好了,讓我去取。我已活到不該激動的年紀了,那天還真有點激動。打開稿子一看上面寫到:給尹武平將軍信:稿子我讀了,我覺得篇篇充滿真情。真情是散文的靈魂,在這一點上,你做得好。再是文筆乾淨樸素,也準確得當。也有很好的細節。細節是小說散文生動的體現。如岳母用一個奶水養岳父病,一個奶水喂女兒,令我過目不忘。如提意見,要每篇儘量寫曲一些,文貴曲嘛。看完有正能量啊!祝賀!

平凹先生的評點,對我真是莫大的鼓勵,激勵著我在文學之路上不畏艱難,一步一個腳印前行著。


走近賈平凹(尹武平)


賈平凹先生是一位大名人。但我更樂意把他作為一名成功人士去解讀。但凡成功人士需具備兩個最主要的條件:天分與勤奮。天分是與生俱來的,是自己把握不了的;勤奮則是完全由自己把握的,是後天需要努力與堅持的。這兩個條件,平凹先生都具備了。他已發表千萬字的文學作品,獲得過多次文學大獎,至今仍然筆耕不輟。我前幾天見到他時,曾當面問道:您寫了那麼多作品,肚子裡貨往外倒的差不多了吧?他笑而回答:我肚子裡貨還多的很那!

天分與勤奮是一個人飛起來的兩隻翅膀。我想,我們如果沒有天分,就選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對大多數人來說,你現時處的位置就是最適合你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上,只要你勤奮,尤其是堅持勤奮,也許你以後可能與成名無緣,但你距成功會越來越近。

賈平凹在中國文學界已成為一座大山。我做為一個文學愛好者,初學寫作者,寫走近賈平凹就象剛學游泳的人在過河一樣,有點不知水的深淺;抑或是不知天高地厚。但我躊躇良久,還是咬咬牙,堅持把我仰山而感如實地記錄下來了。


走近賈平凹(尹武平)


(右為作者尹武平)

作者簡介: 尹武平,1954年10月生,陝西富平劉集鎮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寫給岳母》一文榮獲“2015年中國散文排行榜”第13名(全國共有30名作家上榜)。《人生記憶》散文集榮獲2016年度中國散文“精銳獎”。《父子》一文榮獲2017年中國散文年會“十佳散文獎”。《白蒸饃》一文榮獲全國第八屆冰心散文獎“優秀作品獎”

其撰寫的70餘篇散文隨筆先後在《讀者》《延河》《美文》《海外文摘》《散文選刊》《光明日報》《解放軍報》《陝西日報》《深圳特區報》《西安日報》《深圳晚報》等10餘家報刊雜誌登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