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曾經的經典讀物為何飽受質疑?

前段時間突然在一篇報道中看到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標題:格林童話,毀童年?要知道,我對於文學的愛好和寫作的執著都是源於《格林童話》,它也成為了我寫作道路上的啟蒙老師。當我看到對於我“兒時偶像”的批判的時候,心情異常激動。我是滿懷憤怒讀完這篇報道的。

80後曾經的經典讀物為何飽受質疑?

在文中,所謂的官方學術代表,指責《格林童話》是納粹主義的縮影,裡面有太多“少兒不宜”的內容,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曾經還讓兒童走上歧途。不可否認,《格林童話》的原版中充斥著許多“血腥和暴力”的畫面,把人性最惡毒的一面無情揭露。例如在《白雪公主》的故事中,凶殘的繼母因為嫉妒公主的美貌而要把她的內臟挖出,當時公主只有7歲,卻被獵人帶到了荒蕪的森林裡,瀰漫著恐怖的氣氛。在《灰姑娘》的故事裡,讀者們會看到漂亮的姐姐們被砍掉了腳趾,無比血腥,讓人不忍目睹!

80後曾經的經典讀物為何飽受質疑?

根深蒂固的“舊社會認知”

現在的學者都會認為格林故事裡的人物都太過刻板和教條,比如故事裡的公主永遠都是“弱者”,她們美麗單純,天真爛漫卻總被傷害。而故事裡的王子卻總是勇敢和萬能的,他們總能化險為夷,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現在的“文化產業知識分子”都認為《格林童話》傳輸了一種“重男輕女”的思想,將女性過於弱化,也無形中給男人帶來了許多壓力。

可是,我卻想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如果童話故事裡的女子都具有超凡能力,如果童話故事裡的男孩都嬌嬌弱弱,是否最後又會被詬病成為“母系社會”的縮影?

德國從18世紀末期遭受著納粹毒瘤的血腥侵蝕,戰亂不斷,格林兄弟並沒有把戰爭的傷害帶進故事裡,他們用文字鼓舞著壯丁,讓他們想象自己是堅強勇猛的戰士,擔負起保家衛國的責任。生不逢時的他們也有權利通過文字傳遞不滿和悲傷,這是我們無法阻止的言論自由。

我們在給孩子講述故事的時候不妨多一些正確的引導,其實只要我們自己將某些情節過濾或者柔化,就能讓我們的孩子免受不良內容的影響。他們,遠比我們想象的要睿智和聰明。我相信格林兄弟的本意也是希望能將更多人間的美好帶給孩子。

80後曾經的經典讀物為何飽受質疑?

面對童話裡的負面內容,我們真的毫無辦法嗎?

當經典傳承的《格林童話》被新社會的學究們貼上了“少兒不宜”的標籤,當他們用放大鏡不斷放大其中的“暴力”和“反猶主義”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這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行版數最多,發行量最大的少兒讀物,其影響力無人能及。為何我們要過分誇大其中寫實的部分,而不多欣賞它美好的一面?要知道,善有善果,惡有惡報的大團圓結局讓多少黑暗中的少年看到了曙光,讓多少失足的年輕人迷途知返!

當然,現在的孩子們看到的《格林童話》已經不再是從前的讀物了,更多的是電影裡被無數次改編的“商業大片”。在這個利慾薰心的時代,美國迪士尼公司不止一次的將《格林童話》搬上大屏幕,票房大賣的背後卻是被極度扭曲甚至完全變味的“格林童話”。“美女”和“侏儒”生活在了一起,“長髮公主”化身成了飛簷走壁的“小偷”,這些看似有趣的片段已經完全顛覆了原著的內容。

但是無論怎樣,請停止對於經典著作的唾棄,你可以選擇視而不見,卻無法磨滅它對於我們的影響和幫助。如果用一顆更淡然和寬闊的心胸包容這個世界,那麼我們眼中的《格林童話》也會變得更加美好!你說呢?

80後曾經的經典讀物為何飽受質疑?

歡迎留言

說說那些年,你喜歡的童話故事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