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貧窮究竟限制了你的什麼?

文學 莫泊桑 小說 菲利普·羅斯 牡蠣 餅子啃書 2018-12-17

文:雙木林兮

莫泊桑以短篇小說著稱,我們在中小學時期便學過他不少的名篇,《我的叔叔于勒》便佔了一席。當時的我們涉世未深,充其量對小說中的叔叔于勒抱以十足的同情。他的不幸在於最終以賣牡蠣的糟老頭身份來現身,這不僅打破了“我”一家人對他所有美好的期待,更打碎了文本一再鋪設的關於他富足生活與高貴身份的懸念。

這毫無疑問是個可憐的叔叔,家境本不闊綽,又因為揮霍完遺產,以至於被家人鄙夷,最後不得不去美洲求發財致富的機會。這個于勒也並不是一直貧困潦倒的,小說中藉著他僅有的幾次來信,也道出他曾經偶然功成名就飛黃騰達的光輝時刻,只是好景不長,最後一次的信件竟然成了兄弟倆十年未曾聯絡,以後也不會聯絡的告別。于勒叔叔又和貧窮交上了朋友,他淪落成了在普通輪船上販賣牡蠣的老頭。

重讀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貧窮究竟限制了你的什麼?

我們全家對叔叔于勒態度的變化是小說中頗有意味的地方。從最初于勒將家底耗盡被家人厭惡與拋棄,到一封表明東山再起的信件帶給全家人以希望和豔羨,再到船長確認其發跡的事實愈發激起所有人對叔叔回家的熱切期盼,再到在去新澤西島的輪船上與牡蠣老頭的不期而遇粉碎了全家人的美夢,父親由原來重逢的憧憬轉變為彼此辨認出的擔憂,母親的轉變更是可怕,她不僅避之不及,更對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的評價,認為于勒叔叔自始至終就是一個混蛋,是個瘋子,是個十足的無賴。

不得不說莫泊桑是犀利的,犀利在於他鋪設懸念引人入勝又以出乎意料的結局來震撼讀者的技巧,還在於他用簡短的篇幅揭示了一些耐人尋味的深刻道理。卡爾維諾說,經典作品是每一次重讀都能像初讀一樣帶來發現。我覺得這篇小說堪稱經典,也讓人無論貴賤還是長幼,都能常讀常新。

重讀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貧窮究竟限制了你的什麼?

有的人在於勒的身上看到了失意與悲慘,然而此刻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人生的無常。好景不長在,好花不常開,遭遇滑鐵盧不是拿破崙的專屬,虎落平陽也本是人生之常態,誰能保證有一帆風順的際遇?于勒也不過是歷經人生高峰與低谷的萬千生命之一罷了。正因為年歲漸長,看慣了花開花謝,潮起潮落,才能更加體會於勒的人生曲線,以及這裡面生命的悲歡無常。所以重讀小說,對於于勒,我心裡竟淡化了那份對他跌入低谷後的啞然若失。

賣牡蠣的老頭是更加真實的于勒,與活在人們口中,記憶中和書信中的于勒相比,他再也不虛無縹緲,難以捉摸。儘管他滿臉的皺紋寫滿了生活的滄桑,眼神裡流露出顛沛流離後的疲憊,但風霜與衰老裡又何嘗不是閱盡人生百態,領略過人生況味的沉澱?小說中有個細節打動了我,當“我”——小約瑟夫被母親唆使去向老頭結清牡蠣錢並給了他半個法郎的小費時,“我”的叔叔,衰老的于勒老頭趕緊謝我,他沒有忘記感激施捨的人,哪怕是個小孩。我相信這樣的卑微裡是他面對生活的態度,不猥瑣,不慳吝,且保有一份靠自食其力生活的尊嚴。

如果只把同情施捨給於勒,那麼你或許比母親的辱罵,父親憂心忡忡的逃避要來得更有惻隱之心,但是,說到底,你也把貧窮當作了評判他人的一個標準。于勒的美夢是他人強加給他的美夢,成功為什麼一定要以腰纏萬貫和衣錦還鄉去定義?約瑟夫的家人滿腦子都是功名利祿,於是滿目所見都是對金錢的渴望。書信中那個虛假的于勒叔叔才符合他們成為家人的要求,只要東山再起,衣錦還鄉就能獲得家人所有的溫柔以待。

在菲利普夫婦看來,即使早先少年時于勒真的無賴至極,一封發跡的家書也就意味著赦免與顛覆,但若出走半生,歸來仍舊窮困,那所有的讚譽與親情都將蕩然無存。財富的有無多寡超越了親情,成了評判彼此的一條準繩。小說前面越是將於勒的富庶渲染得厲害,結尾于勒蒼涼的現狀就具有越大的反差,菲利普夫婦的大失所望也就越具諷刺的意味!

重讀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貧窮究竟限制了你的什麼?

有奶就是娘,這世間的涼薄,人際的勢利竟是如此寒徹人心扉!之所以說莫泊桑犀利,還在於他道出的這層人世關係遠不是彼時法國社會部分人的專利,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自古以來就不鮮見,我的叔叔于勒也不過是它的另一個外國的流行版。直到今天,這樣依憑財富來看人高低的依舊大有人在。金錢真是一雙厲害的無形的手,它捕獲並奴役人心,影響你的判斷,離間你的感情,讓你失去所有的平和與包容。

那麼財富究竟在我們的心目中佔據了多少的分量?我們是否也常常以家底是否殷實來判斷他人品行的好無?是否會因為對方的寶馬豪宅而對其平添了幾分好感?是否會因為對方的赤貧而開始質疑並貶損其人格的內涵?是否會有意無意地用金錢左右著我們的判斷?成都公交車上老太對雙腳骯髒的外來務工人員的鄙視,上海老太認定蹲著等地鐵的女孩為沒有教養的外地人,這些現象的背後又何嘗不是財富在作祟?正如菲利普太太所憤怒指責的一樣:那個小子就是一個無賴!

重讀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貧窮究竟限制了你的什麼?

真不知道貧窮何以與無賴劃上等號!最可笑的是,菲利普太太一方面對大富大貴抱有異乎尋常的奢望,另一方面卻在家裡時刻面臨維持生計的艱辛。她的矛盾就在於自己在貧窮的境遇中沒有給自己貼上一個無賴的標籤,卻認定貧窮的叔叔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無賴!很顯然,她有一套雙重的評價標準。或許正是自己對貧窮的體驗更生髮了她對富裕的無比虛榮,但可惜的是,狹隘與偏見也在瘋狂滋長,理性與溫情也在點滴消失,這樣看來,貧窮似乎也是一種罪惡了,因為貧窮限制了你的格局!

想起孔子的喟嘆: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顏回的安貧樂道是我們的一個處世的標杆。人生始終無常,若果跌入低谷或者始終身陷困境,但願能保持著顏回的一份安定,于勒的一份尊嚴,別活得像菲利普太太那樣矛盾,那樣戚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