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縣出土四艘商周時期千年獨木舟,將中國造船史提前1000年

文物 博物館 藝術 文化 生寶說 生寶說 2017-08-03

息縣位於河南省南部,屬信陽市管轄的縣級地區。地處大別山北麓,淮河上游,南接大別山丘陵帶,北緣黃淮海平原,東迎潁鳳曙光,西送宛申餘輝。淮河繞於南,閭河圍於北,猶如二龍戲珠,盤繞息北小平原。淮河橫貫全境,境內流長75.5公里。淮河以北為平原,佔全縣總面積的88.6%;淮河以南為緩丘壟崗,佔全縣總面積的11.4%。氣候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形氣候,年平均氣溫15.2度,年平均降雨量為946毫米。

息縣出土四艘商周時期千年獨木舟,將中國造船史提前1000年

息縣境內淮河

息縣出土四艘商周時期千年獨木舟,將中國造船史提前1000年

息縣境內淮河

息縣出土四艘商周時期千年獨木舟,將中國造船史提前1000年

息縣境內淮河

2009年,息縣文物普查隊在息縣城郊鄉徐莊村淮河河灘下發現一艘商代獨木舟。該艘獨木舟由一根完整的圓木鑿成,距今約3500年,被證實為目前我國考古發現最早、最大的商代獨木舟。該獨木舟目前陳列於信陽市博物館,是該館的鎮館之寶,有“中原第一舟”之稱。2012年10月,息縣孫廟鄉月兒灣村發現第二艘獨木舟。2012年11月,息縣城郊鄉龐灣村發現第三艘獨木舟。2013年5月,息縣臨河鄉劉大廟村發現第四艘獨木舟。

息縣出土四艘商周時期千年獨木舟,將中國造船史提前1000年

息縣千年獨木舟(現展覽於信陽市博物館)

第一次發現獨木舟

時間:2009年7月發現,於2010年2月22日至26日進行了發掘

地點:息縣城郊鄉徐莊村張莊組的淮河西岸河床下

息縣出土四艘商周時期千年獨木舟,將中國造船史提前1000年

息縣第一次發現獨木舟

息縣出土四艘商周時期千年獨木舟,將中國造船史提前1000年

息縣第一次發現獨木舟

2009年7月,息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隊在城郊鄉徐莊村張莊組的淮河西岸河床下發現一艘獨木舟,當時獨木舟露出來的只有帶孔的一頭。為了更好地保護和鑑定其價值,信陽市文物局於2010年2月22日至26日進行了發掘。獨木舟長9.28米,最寬處0.78米,高0.60米。舟體兩頭略窄,呈方狀,其中一頭有一方孔,長0.13米,寬0.10米,由一個整體的圓木加工而成,保存較為完整。

由於獨木舟沉於淮河水底幾千年,其含水率達到200%至300%,而木纖維含量只有正常木材的20%至30%。加之發掘出來後失水乾裂,船體開裂,局部脫落,必須進行脫水保護才能達到長期保護的目的。信陽市博物館館長阮超介紹,獨木舟保護本著原真性、可逆性、可識別性、最小干預及展示性的原則。分四個步驟進行,包括製作清洗脫水槽、舟體脫水定型、修復及防黴殺菌,整個過程約需5年以上的時間。

該獨木舟為中原地區首次發現,被證實為目前我國考古發現最早、最大的獨木舟之一。目前,這艘獨木舟陳列在信陽市博物館,是該館鎮館之寶。

經北京大學經加速器質譜(AMS)碳—14測試得出的結果:該獨木舟分別是3185(±40)年、3170(±35)年,樹輪校正後的結果為公元前十五世紀,即商早期晚段,公元前3500年左右。

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院進行樹種鑑定得出的結果:獨木舟所用的樹種是現在分佈於雲南西雙版納和海南島一帶的母生樹。 羅山縣莽張鄉在1981發掘出土的一件青銅爵上,其鋬部清晰地鑄有“舟”字的銘文,說明當時的舟已被大家所熟知。舟船的出現原本是為了滿足運輸和生產的需要,但在商、周時代,舟船和馬車同樣成為戰爭的工具。

第二艘千年獨木舟

時間:2012年10月11日

地點:息縣孫廟鄉月兒灣村淮河河床

息縣出土四艘商周時期千年獨木舟,將中國造船史提前1000年

第二艘千年獨木舟

息縣出土四艘商周時期千年獨木舟,將中國造船史提前1000年

第二艘獨木舟及器物

2012年10月11日,信陽息縣孫廟鄉月兒灣村南1.2千米淮河河床發現獨木舟,位於東經114°35′15″,北緯32°18′23″,海拔36米。獨木舟全長5.72米,最寬處0.50米,高0.40米,頭尾方形,頭部鑿一方孔,中間腹部頂端鑿三小孔平行排列,底部圓形狀,舟體多處斷裂。

舟體內遺存黑色陶器片及9孔陶球。

據信陽市文物專家初步認定獨木舟時代為周代,對研究信陽古氣候、水上交通史、造船史、息族先民的生產生活狀況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距離首次發現商代獨木舟地點上游12千米。

第三艘千年獨木舟

時間:2012年11月22日下午

地點:息縣城郊鄉龐灣村淮河河灘

息縣出土四艘商周時期千年獨木舟,將中國造船史提前1000年

第三艘獨木舟

11月23日上午,記者接到息縣文物愛好者王俊報料稱,在息縣城郊鄉龐灣村淮河河灘上發現一艘巨大的獨木舟。記者趕到現場時,文物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發掘工作,獨木舟的輪廓基本呈現。獨木舟舟體兩頭呈尖狀,由一根完整的圓木鑿成,保存較為完整。經測量,該舟長7.1米,船尾寬為0.5米,船頭寬為0.2米左右。

這是信陽境內淮河流域發現的第三艘獨木舟,這樣形制的獨木舟成規模地被發現和出土,對於淮河流域史前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當日,該獨木舟發掘工作完畢,被運到淮濱縣新落成的淮河文化博物館。

息縣出土四艘商周時期千年獨木舟,將中國造船史提前1000年

這已經是息縣發現的第三艘獨木舟了,與2010年發掘的商代獨木舟距離不到2000米,距離發掘出來的第二艘有20公里左右。3年來,考古人員在息縣淮河河灘上,連續發現3艘獨木舟。這絕對不是偶然的,這對探索信陽的文明史等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現代出土文物證實,3000年前左右的淮河流域,已經是百舸爭流,不過,船隻規模還以獨木舟為主。《呂氏春秋•察今》說的刻舟求劍,婦孺皆知,其發生地,就是包括今天河南許昌以南在內的楚地。

第四艘千年獨木舟

時間:2013年5月6日

地點:息縣臨河鄉劉大廟村淮河灘地

息縣出土四艘商周時期千年獨木舟,將中國造船史提前1000年

第四艘獨木舟

息縣出土四艘商周時期千年獨木舟,將中國造船史提前1000年

第四艘獨木舟

在息縣臨河鄉劉大廟村淮河灘地,信陽市文物管理局成功地搶救性清理挖掘出古代獨木舟。這是繼息縣淮河沿岸發現3500年前商代獨木舟、2800年前周代獨木舟之後,第四次發現的古代獨木舟。

發掘的這艘古獨木舟在息縣臨河鄉劉大廟村的淮河河灘上,獨木舟被發現後,信陽市文物局專家根據以往經驗,很快制定出挖掘方案,並迅速展開挖掘與保護工作。與前三艘獨木舟發現於淮河岸邊沙灘裡不同,此舟位於枯水期的淮河河道,深埋在淤泥中,完整性也相對稍差,挖掘難度最大。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挖掘,才將獨木舟基本清理出來。

經測量,這艘獨木舟殘長6.68米,高0.4米,舟首寬66釐米,舟尾寬61.5釐米,埋在淤泥中的舟首舟尾已經腐爛殘缺,但保存基本完整,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為了保證獨木舟的完整性,工作人員用鋼管和木板對獨木舟進行了固定,用鋼管木板形成框架最大程度地保證獨木舟的完整性,經過兩天兩夜的緊張挖掘和保護,這艘沉寂數千年的獨木舟順利運抵信陽市博物館並得到妥善保護,具體年代將進一步鑑定。

此次發掘的第四艘獨木舟較第一艘獨木舟相比,船底較厚,寬度和長度基本接近。尺寸較第二艘、第三艘獨木舟大一些。據考古專家初步估計,第四艘獨木舟年代與前三艘獨木舟年代接近,應該屬於商周時期,大約建造於兩三千年前。由於在息縣連續發現四艘數千年的獨木舟,根據外觀造型和製造工藝,據專家推斷,數千年前的息縣已經有了造船作坊,這對我國的造船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信陽市連續發現四艘數千年前的獨木舟,對於淮河流域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這艘獨木舟的發掘也引起了業內人士的高度重視,信陽市文物部門已經上報了《信陽淮河上游古沉舟調查考古》課題,並得到河南省文物局批准,各項準備工作已經開始進行。

信陽市文廣新局副局長丁永祥認為,相繼在息縣淮河沿岸發現古代獨木舟,意義重大。它說明獨木舟是古代先民的重要水上交通工具和生產生活工具,對研究淮河流域的風土人情、生活方式等極具價值。

信陽市考古專家劉開國則認為,息縣淮河沿岸連續發現4艘古代獨木舟,說明早在2800-3500年前,息縣就有造船工業,據此推算,中國造船史可以提前1000年。而且,在息縣境內淮河沿岸還可能會發現更多的獨木舟。這在河南,甚至長江以北地區都是獨一無二的。

信陽市文物管理局局長秦學書告訴記者,信陽境內已經發現的幾艘獨木舟,根據碳-14測定,選材竟和雲南地區所產的木頭一樣。這艘獨木舟在水中浸泡了上千年,十分沉重。“獨木舟的原料不可能從雲南原始森林運過來,只可能就地取材。這足以說明,3000多年前,在古代,河南的氣候和現在熱帶的氣候很相似。淮河中上游兩岸氣候溫暖溼潤,林木高大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老虎、大象、豹子等種群多,而且活躍。我們的先祖在與他們共舞中,創造出了燦爛的淮河文明!”。

鏈接

獨木舟,又稱獨木船,是用一根木頭製成的船,是船舶的“先祖”,是最早的船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