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北京路文物徑 擦亮身邊的文物

文物 考古 王霖 建築 南方都市報 2017-05-14
廣州北京路文物徑 擦亮身邊的文物

廣州歷史城區首條文物徑——— 北京路文化旅遊區文物徑。南都記者 馮宙鋒 攝

廣州北京路文物徑 擦亮身邊的文物

廣州北京路文物徑。

廣州北京路文物徑 擦亮身邊的文物

香港屏山文物徑。

廣州北京路文物徑 擦亮身邊的文物

德國漢諾威文物步行徑。

文物徑:不是指一條專用的路徑,而是通過在原有道路上對景觀環境、慢行系統、標識系統等進行統一的規劃設計,在心理認知及視覺感官上突出文物徑與其他路徑的不同,為遊人及市民提供一條方便快捷地瞭解歷史文化的遊覽路徑。

未來,當你漫步在廣州的城市街角,看到優美的建築,除了驚歎“真美”之外,也許只要舉起手機“掃一掃”旁邊的二維碼,對建築的前世今生馬上了如指掌。這個願望來自廣州嶺南建築研究中心高級規劃師王霖關於“文物徑”的構想。

去年底,廣州歷史城區首條文物徑———“北京路文化旅遊區文物徑”建成。在北京路中心區500米處及與之交界的中山五路口、西湖路口、惠福東路口設置了銅質地面標識,人們只要沿徑而走,就能觀賞北京路的6個重要歷史景點和獨特街區景象。

據瞭解,廣州在一些區域的慢行系統規劃中已經逐步在注入“文物徑”的概念,如果這些理念得以實施,廣州的城市歷史文化名片有望擦得更亮。

廣州老城首條“文物徑”

目前,北京路上已經做好一條地理標識500米的“北京路文化旅遊區文物徑”。這條文物徑並沒有重新做地面鋪裝,而是結合現有北京路步行街的花崗岩地磚,每隔一米埋置一個直徑約6釐米的圓形銅件。在線路的起點和終點,設置有大型長方形銅件標示文物徑的完整路線,在重要景點處設置有直徑約80釐米的圓形銅件。整條文物徑起點、終點和重要景點處的銅件標識比較醒目,但只鑲嵌了小型銅件的路段要吸引遊客注意力並不容易。

參與過北京路地區規劃的廣州市嶺南建築研究中心高級規劃師王霖認為,文物徑的地面鋪裝形式對於遊客的視覺引導至關重要,“應當力求形式簡潔、色調鮮明、風格統一”,他建議借鑑國內外建設經驗,對標誌牌、鋪地、雕塑、城市傢俱等構成文物徑的主要元素制定實施指引。

建議打造系統文物徑

王霖建議,應該將文物徑策劃為若干條不同遊覽主題的單線路徑,主題鮮明線路簡潔,遊客可以根據個人愛好自由選擇。“隨著廣州文物徑體系不斷完善,北京路文物徑遠期應成為整個文物徑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

王霖認為,根據歷史資源要素和價值特色,北京路地區可有計劃適時推出不同主題的文化線路。比如,以北京路、起義路為代表傳統中軸文物徑、西部宗教主題文物徑、東部近代革命史蹟文物徑、南部結合“一江三帶”打造長堤文物徑,以此來串聯分散的歷史遺存,打造區域精品慢行旅遊線路。遠期而言,則應該以北京路為核心,聯動西關、東山、河南,形成“文物徑體系”。

王霖說,這些文物徑中,有些有跡可循,有些古蹟只剩“殘骸”,但依然有很濃的歷史價值,比如民國時期拆除的老城牆,在現狀的西門口甕城遺址就能看到殘垣斷壁,如果就此設計一個“城垣記憶環”的文物徑,告訴公眾原來廣州老城牆城門的所在地,這就很有價值,也十分有意思。

文物徑結合智慧旅遊運營

王霖說,從更廣泛的角度,文物徑其實就是文化徑,用於串聯文物和歷史建築,如果做得好可以成為城市名片,是引起人們對城市有更深層次閱讀、感知、理解的快捷方式。

“文物徑與智慧旅遊結合,可以豐富展現地區特點”,王霖舉了文章開頭的例子,通過“二維碼掃一掃”能馬上獲得老建築的文化認知。如以北京路為例,通過整合文物徑沿線的商鋪、小吃店、老字號、書店、雕塑等多種商業文化資源會讓行走體驗更加豐富。

在他看來,通過文物徑的物理空間聯結虛擬空間,線上線下的推廣、運營和宣傳都不可或缺。而且,未來甚至考慮參照光塔街的模式,推出文物徑手繪地圖。

王霖說,用文物徑這個概念“擦亮身邊的文物”是個好辦法。他說,文物徑的打造是一個系統工程,在規劃線路上“成熟一條推進一條”。此外,在實際推進中,既要做好硬件設施,也要加大對文物徑的宣傳推廣和配套旅遊服務力度,比如儘快組織實施智慧旅遊系統、旅遊區標識系統、遊客中心、策劃文化旅遊活動等可落地、易實施、出效果的項目。

北京路文物徑:以廣府文化為主題,在大約1平方公里的區域內,串聯起北京路文化核心區的主要歷史文化遺蹟。一期以北京路步行街為載體,長度約500米,南北向呈一條直線,經過千年古道遺址、廣州市青年文化宮、越秀書院街、拱北樓遺址、白沙居、陳李濟,串聯起北京路中段的重要歷史文化資源。

他山之石

香港文物徑:提高公眾對文物的關注度

“文物徑”儘管在內地不算流行,但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城市,這並非新鮮事物,美國的波士頓自由之路、德國漢諾威的文物步行徑、香港的系列文物徑就廣受旅遊者喜歡。

據廣州市嶺南建築研究中心介紹,香港屏山文物徑位於新界元朗區屏山鄉,環繞坑頭村、坑尾村、塘坊新村、洪屋村、橋頭圍、灰沙圍及上璋圍,長約1公里,途經多座典型中國傳統建築物。屏山文物徑從1993年12月12日開始啟用,是香港首條文物徑,至今,香港已發掘了屏山文物徑、龍躍頭文物徑、中西區文物徑(中區線、上環線、西區及山頂線)、大潭水務文物徑、灣仔歷史文物徑、聖士提反書院文物徑共6條文物徑。對當地而言,文物徑有助於提高公眾對文物重要性的關注,是歷史保護的關鍵舉措。

採寫:南都記者 張豔芬實習生 戴雅婷

圖片:廣州市嶺南建築研究中心提供(除署名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