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今之青銅器(銅鏡)

文物 考古 中國古代史 漢朝 文化修養 文化修養 2017-09-11

古代照面的用具。一般作圓形,照面的一面磨光發亮,背面大多鑄字和花紋。

關於中國古代使用銅鏡的時代,以往研究者一般由於受到時代的侷限,普遍認為是在戰國時期。這種看法因以後考古的眾多發現而改變了。目前中國發現時代最早的銅鏡是齊家文化墓葬出土的。

1976年在安陽5號墓(即婦好墓)內發現了四面銅鏡,鏡較小,背有直線紋飾。

銅鏡時期紋飾

西周時代的銅鏡也有一定的發現。1957年在河南陝縣上村嶺發現三面屬於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銅鏡,兩件為素面,一件背鑄有虎、鹿、鳥紋。

博古今之青銅器(銅鏡)

商後期 葉脈紋鏡

戰國時代的銅鏡大量湧現,出土最多的地區是長沙。這一時期的銅鏡,製作多輕薄精巧,紐細小,無銘文,多幾何圖案,也有鏡背無紋飾的素鏡。最常見的有山字、龍鳳、花葉、菱形花紋等。

博古今之青銅器(銅鏡)

戰國稜形紋鏡

西漢至東漢前期的鏡,逐漸厚重,鏡上常有吉祥語的銘文,王莽時還出現了紀年鏡。紐多作半球形,也有柿蒂形紐,花紋除幾何形圖案外,還有神人和禽獸紋。

博古今之青銅器(銅鏡)

西漢銅鏡

博古今之青銅器(銅鏡)

東漢銅鏡

西漢時還出現了 “見日之光”透光鏡,即光亮的鏡面承受日光或燈光時,牆上就能反映出與鏡背相對應的圖像。東漢中期至魏晉時,出現了浮雕的畫像鏡和神獸鏡,又出現了一種蝙蝠形的紐座。

博古今之青銅器(銅鏡)

唐代銅鏡 現藏於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唐代銅鏡製作精美,有菱花、八稜和帶柄手鏡等多種形式,紋飾有花蝶、葡萄、鳥獸、人物故事等。這一時期還出現了金銀平脫螺鈿鏡(把薄銀片或螺鈿打壓成花鳥紋飾,然後再嵌入鏡背作裝飾宋代多為菱花鏡,紋飾以纏枝花草、牡丹紋等為主,並常附有制鏡作坊的標記。清代乾隆以後,銅鏡逐漸被玻璃鏡所代替。

博古今之青銅器(銅鏡)

清代全銀燒藍嵌翡翠瑪瑙銅鏡

【銅鏡的起源與戰國銅鏡】

春秋戰國時期鑄造青銅禮樂器逐漸減少,日常生活用器則迅速增加,而在日常生活用器中,銅鏡則佔有很大的比重,並有著重要的地位,如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是中國古代銅鏡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發展階段,有著承前啟後不可輕估的作用。關於銅鏡的起源問題,從文獻記載上看,可以追溯到古史傳說時代,例如《黃帝內傳》:“帝既與西王母會於王屋,仍鑄大鏡十二面,隨月用之。”又《玄中記》:“尹壽作鏡,堯臣也。”這些古老的傳說,雖然無確切的實物資料作為憑據,但它可以作為探索銅鏡起源的一把鑰匙。從考古發現的實物資料看,屬原始社會後期的齊家文化已有銅鏡出現,這是迄今在中國發現的最早銅鏡,在銅鏡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博古今之青銅器(銅鏡)

戰國後期 四山紋鏡

關於銅鏡的記載

《銅鏡的發明是先民生活中-時代的大事。在浩如煙海的中匡土代文獻和詩詞中,有著不少使芪銬鏡的記載,例如《戰國策,齊策》中的名篇《鄒忌諷齊王納諫》有:“朝服衣冠窺鏡”句;膾炙人口的南北朝長篇敘事詩《木蘭詩》,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經歷了“寒光照鐵衣”的十年征戰生活,迴歸故里後,才又恢復了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的女性生活。一些古代繪畫裡,也描繪了對鏡梳妝的形象,如東晉大畫家顧愷之的名畫《女史箴圖》畫卷內,一位丰采奕奕的婦女正在對鏡梳妝,身後的侍女在為她梳理髮髻。整個畫面生動喜人,是古代使用銅鏡的真實寫照。正如《劉子‘貴言》篇所說:“面之所以行,明鏡之力也”。》

博古今之青銅器(銅鏡)

西漢 六面紋鏡

甘肅廣河齊家坪和青海貴南朵馬臺出土的銅鏡,圓形,有弓形小紐。齊家坪的一面無紋飾,朵馬臺的一面背飾兩週弦紋,在兩週弦紋間再飾直線紋和人字形弦紋。再強調一下,齊家文化的銅鏡形體都較小而外表粗糙,呈現出銅鏡的初始形態。

殷商時代的銅鏡也有少量的發現,在安陽殷墟5號墓曾發現了四面。特徵是弓形小紐,背飾以弦紋,二週、五週、六週不等.有的還在弦紋之間飾有一條條短線紋,個別在鏡緣處鑄出一週乳丁紋。從總體上看,這四面銅鏡仍然表現了樸素粗拙的風格。

博古今之青銅器(銅鏡)

戰國後期 四葉紋鏡

陝西渭南桑園圃出土了一面銅鏡,為橄欖形紐,素面,時間可定在西周前期。春秋時代的銅鏡,最有名的應是河南省三門峽市上村嶺號國墓地發現的幾面,其中兩件為素面,一件飾有寫實的虎、鹿、鳥紋圖案。山東臨淄郞家莊和遼寧寧城南山根均出土有這一時代的銅鏡。

在“事死如事生”和“諸養生之具無不從者”的思想支配下,銅鏡也常」被用來作為隨葬品。考古發現的戰國銅鏡,不但出現在較大型的貴族墓中.而且在一些小型墓內也常有發現,大量銅鏡在這時應是一種“市賣之物”。

戰國銅鏡的製作特點是多圓形,少方形.圓形鏡多為素卷緣.方形鏡有較寬的邊沿;形制輕巧,鏡較輕薄,厚度在0.1釐米〜0.8釐米之間.直涇一,般在10釐米〜20釐米之間;鏡紐多為細小的弓形紐,紐上常有幾道弦紋,紐的周緣常有圓形或方形紐座。紐制較特殊的一例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 件背紐為蛙形的戰國鏡,世所罕見。

博古今之青銅器(銅鏡)

戰國後期 透雕龍鳳鏡

戰國銅鏡不鑄銘文,但花紋樣式極其豐富多彩,除素面外,還有單層或雙層花紋。對花紋種類的劃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作為區分戰國時代不同時期銅鏡的重要依據。

博古今之青銅器(銅鏡)

戰國後期 彩繪獸紋鏡

關於戰國銅鏡分期可依據近年來考古學界建立起的分期序列,即公元前5世紀為戰國早期,公元前4世紀為戰國中期,公元前3世紀為戰國晚期。就銅鏡花紋種類可以區分出銅鏡早、中、晚三期的基本特點,但應明確指出的是,有的花紋種類在戰國早期已出現,以後繼續存在並有所發展;某些花紋種類則只存在於一個時期內,以後則逐漸消失。大體說,早期主要流行素鏡,例如長沙龍洞坡出土的一面,粗拙樸素,上限為春秋末期,下限為戰國初期。中期主要有龍紋鏡、四山紋鏡、蟠螭紋鏡,新出現的有菱形紋鏡、四葉紋鏡和獸紋鏡等。

菱形紋鏡,地紋為羽狀紋,用較寬的凹面帶作菱形紋,各凹線接合起宋似井字形,在各空間配以四瓣花紋:四葉紋鏡是在方座四周或圓座每隔90度弧上各出一桃形葉紋,長沙月亮山、沙湖橋出土的這類鏡子可作為代表作;獸紋鏡是用凸線條簡單勾勒出一圈似鹿、鼠等不同形狀的四獸或五獸,長沙斗笠坡曾出土一面塗朱的獸紋鏡,是極少見到的。也有獸紋鏡的獸紋圖案是分內外兩圈進行裝飾的。晚期主要有素鏡、龍鳳紋鏡、弦紋鏡、四山紋鏡、四葉鏡、獸紋鏡,新出現的主要有連弧紋鏡、幾何紋鏡、狩獵紋鏡、五山字鏡等。湖南長沙沙湖橋出土過一面連弧紋鏡,在雲紋上再加龍紋的。湖南郴州馬家坪出土的一面幾何紋鏡,圖案是以雙線三角形的規矩紋為主,並間以花葉紋、鳥紋。在四山紋鏡繼續流行的同時,,也出現了五山紋鏡,下限可到秦楚之際。傳世品中偶然見到六山紋鏡,其時代也應在戰國晚期以後。狩獵紋鏡是戰國銅鏡中特別引人注意和令人感興趣的,中國解放前在河南洛陽金村出土的―面錯金銀狩獵紋銅鏡,圖象內容表現了騎馬武士手持利劍,正與惡豹搏鬥的畫面。

博古今之青銅器(銅鏡)

春秋前期 鳥獸紋鏡

戰國銅鏡在出土地域上的基本情況是,湖南出土的戰國銅鏡不但數量和種類多,而且質量精,顯示了楚國銅鏡製造業的發達。北方黃河流域出土的戰國銅鏡則數量少,花紋簡單。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在少數民族地區也發現了風格獨特的銅鏡。

由此,可以進一步歸納出戰國從早期到晚期,銅鏡發展的一般趨勢:直 徑由小到大;花紋由間趨繁;紐由小弓形紐到較寬的弓形弦紋紐;紐座由無到有;鏡面由平到凸;邊由平緣到卷緣等。

綜觀春秋戰國青銅器鑄造業,在繼承商周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和升華。青銅器以其精細華美和輕便實用的特點而見長,其中的不少工藝特點為兩漢和兩漢以後所繼承,在青銅鑄造史上大放異彩。

博古今之青銅器(銅鏡)

下一講分享(兩漢時期銅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