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四塔:風格各異同為國寶

文物 建築 臨濟義玄 雕塑 河北新聞網 2017-05-05

一座古塔,往往是一個城市的地標。而在不大的正定縣城內,除被譽為“海內孤例”的華塔,還有以簡潔著稱的須彌塔,天寧寺的凌霄塔和臨濟寺的澄靈塔。因四座塔,同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加之建造風格各異,每一座都足以孤標傲世,也被人稱為正定四塔。

歷經千年風雨洗禮,正定四塔依然在正定眾多文物古蹟中顯得璀璨奪目、與眾不同。

須彌塔:最簡潔、乾淨的古塔

“根據目前的考證,四塔中建築年份最早的當屬開元寺須彌塔。史料中關於須彌塔的具體建造年代記載不詳,據現存實物並結合歷史記載推斷,須彌塔可能始建於公元636年(唐貞觀十年),於公元898年(唐乾寧五年)重建,後雖經歷代維修但依然保持唐代建築特點。”正定縣文物保管所副所長崔偉麗介紹。

置身於須彌塔前,方能感受其規模之宏大,構築之壯觀:塔身建在高約1.5米的正方形磚砌臺基上。塔平面為正方形,密簷九級,舉高39.5米,塔身第一層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週,各面兩端均浮雕一尊雄勁有力的力士像共八尊。石腰線以上全部由青磚砌築;須彌塔正面闢石券門,門框刻以花瓶、花卉圖案,門循浮雕二龍戲珠。門楣上端鑲嵌長方形石匾,上面鐫刻“須彌峭立”四個楷書大字。塔身寬度自第二層開始收縮,外觀清秀挺拔,簡樸大方。

“須彌塔樸素無華,頗具唐風。從塔的建築規模、形制和技藝等方面來看,頗似西安唐代小雁塔,也可以說得上精妙絕倫。即便放眼全國,須彌塔也稱得上是外觀和造型最簡潔、乾淨的古塔。”崔偉麗評價。

凌霄塔:木質通天柱全國僅見

沿須彌塔向東步行不過300米,便是天寧寺凌霄塔。塔如其名,初見凌霄塔,記者就被其外形所震撼:其塔身粗壯,塔體巨大,形狀如樓閣,頗為雄壯。

“凌霄塔位於正定天寧寺內,因磚木混合結構,也稱木塔,是正定四塔中最高大者。因其巍峨挺拔,故名凌霄。據清光緒元年刊《正定縣誌》記載,天寧寺建於唐懿宗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當時寺院宏大,牌坊、重門、天王殿、前殿、凌霄塔、後殿等主要建築自南而北排列。民國初年,寺院遭難,殿堂一一毀壞,主要建築獨存凌霄塔。”崔偉麗介紹。

凌霄塔共九層,為密簷樓閣式,平面呈八角形,高41米,矗立於八角形臺基之上。塔身一至四層為宋代在唐塔殘址上重修,全磚結構,其上各層則為金代重建,為木結構。

除高大巍峨外,凌霄塔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塔身第四層中心部位豎立有一根直達塔頂的木質通天柱,並用放射狀八根扒樑與外簷相連。這種結構對塔身穩定性非常有利,是古代修建木塔常用的方法。然而,這種結構的木塔在國內保存的實例不多。

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先生在《中國古塔》一書中曾這樣評價凌霄塔:“我國現存實物中,僅正定天寧寺木塔存在這樣一種結構方式”。

澄靈塔:塔底存放臨濟宗祖師衣缽

四塔中尺寸最小的是臨濟寺澄靈塔。

“澄靈塔位於正定臨濟寺內,為金大定年間重修後的遺存,因其主要構件為青磚砌築,人們遂以其磚色帶來的青幽感命名,俗稱青塔。”崔偉麗介紹。

澄靈塔高33米,塔分九級,塔身為磚砌,呈八角形,獨具特色。我國著名古建築專家樑思成曾這樣稱讚澄靈塔——“這青塔在正定四塔中為最小一個,但清晰秀麗,可算塔中上品”。

澄靈塔雖小,但其最初的“主人”卻大有來頭:塔底存放著佛教臨濟宗祖師義玄禪師的衣缽。

義玄是中國佛教五大禪宗之一臨濟宗的創始人,早在南宋時期,日本禪師榮西、紹明將臨濟宗傳入日本,直至今日依然一脈相承。因此,澄靈塔也被認為是臨濟宗的發源“聖地”。

“關於臨濟宗,也出了一個有名的成語‘當頭棒喝’。義玄禪師為人嚴格,弟子在修行過程中,稍有差錯,他便拿起手中的棒子敲打弟子的腦門以警醒。所以,臨濟宗也以禪風凌厲威猛而聞名。”崔偉麗告訴記者。

近年來,日本佛教界多次派遣代表團前來臨濟寺參拜祖塔,促進了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

如今,正定四塔和大佛寺一樣,已經成為古城正定的文化地標。 文/記者 王思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