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會上演“古今大戰”

文物 易尚展示 博物館 藝術 南方都市報 2017-05-14
文博會上演“古今大戰”文博會上演“古今大戰”文博會上演“古今大戰”文博會上演“古今大戰”文博會上演“古今大戰”文博會上演“古今大戰”

文博會昨日開幕,一場場傳統藝術“盛宴”讓人目眩神迷:在5號展館內,鐘鳴鼎食———曾侯乙編鐘暨中國古代青銅文明移動博物館,展出5 6件精美的青銅器複製品,吸引了不少觀眾;在8號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旗袍秀成為焦點;各展館內還展出了不少精美絕倫的陶瓷、雕塑、玉器、織錦、刺繡等精美工藝美術品。

各種酷炫新奇的高新技術也精彩亮相:3號館影視動漫館,國內領軍一線電影企業集團在內的27家展商,將在這裡搭建起電影互動體驗館“V R技術交互體驗區”;5號館的文化科技館更是展示了“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出五花八門的新產品、新技術。

現代與傳統相遇,二者是擦出了火花還是無言的較量?傳統的藝術能否與現代技術水乳交融?這樣的較量將帶來什麼樣啟示,值得深思。

藉助3D技術,曾侯乙編鐘異地“復活”

5號展館內,鐘鳴鼎食- -曾侯乙編鐘暨中國古代青銅文明移動博物館引來不少參展商和觀眾駐足。這個展位佔據5號館近三分之一,大約800平方米,展出56件精美的青銅器複製品。觀眾不僅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青銅器,還能通過“文物”前的滑軌透視文物3D導覽系統瞭解文物信息,360度立體環繞觀賞文物任一緯度的紋理、圖案等。可以放大、縮小,也可以旋轉、顛倒,隨著指尖動作,靜態的文物似乎“活”了起來。

據參展商介紹,這是博物館大題材首次進入文博會。“博物館一直以來是個比較靜態的展覽方式,想去博物館需要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前往。這種被動的方式與當下流行的互聯網行為習慣、節奏有一定差距。”深圳易尚展示董事長特別助理何善紅介紹,他們試圖借3D數字技術,通過博物館品牌及資源授權方式把文物數據化,以A R /V R、光譜分析等創意手段增加文物展覽的科技性和趣味性,實現策展方式的新革命。

移動博物館核心理念是數字人文,與傳統的博物館相比,這個博物館可以整個原班搬至商場、社區、學校,讓市民隨時隨地看博物館,接受博物館教育。“現在很多商場會把一定的商業空間改成藝術空間,吸引更多有消費能力的人一邊看展一邊休閒娛樂。”何善紅認為,這為移動博物館提供了生存土壤。

但城市真的需要這樣的展覽方式嗎?何善紅透露,此前有調研數據顯示,在西方城市每年去博物館參觀人數高達87%,但國內城市只有26%,甚至還有很多二三線城市沒有博物館,博物館資源稀缺。另外一方面,博物館也存在本身瓶頸,“真正的文物數量有限,走出去辦展覽的審批非常複雜,導致很多文物‘死’在博物館。”

“文物承載著傳播中華文明的歷史使命,不然就是‘死物’。”何善紅認為,文物本身存在豐富的內涵和價值,要想讓它們成為思想的“活搖籃”,必需加入科技元素,有了新的基因才會傳播。

通過技術與模式的創新,移動博物館打造出“文物+科技、內容+消費”的全鏈條設計,讓文物真正地“活”起來,實現“互聯網+文物教育、文創、傳播”的多渠道拓展。

通過科技復原文物,現代人能與古人“溝通”

這不免讓人心生憂慮,與現代科技結合,是否會對傳統文化造成衝擊?何善紅認為,兩者是漸進關係,而非對立關係。

“通過移動博物館為市民奠定一個普及教育基礎,大家才會對博物館有個更深入的期待。”73歲的青銅修復大師、民間工藝傳承人敖朝宗,今年也來到深圳文博會了,並在展會現場給參展觀眾展示文物維修。作為一名從事30餘年青銅維修和製作的老手藝人,敖朝宗不否認科技與模式的創新對文化,尤其是對傳統文化傳播的意義。

“現在的人如何與古代人溝通?就是通過遺留下來的青銅器等文物,這些青銅文物都是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裡面還保留下了文化和製作工藝。”敖朝宗說,科技發展到某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數據和三維掃描,把文物複製得惟妙惟肖,滿足現代人的文化消費等需求,可以幫助很多人認識和理解。

“青銅器是民族的記憶,是古代留下的文化遺產。目前有的還不能發現,有的沒有被讀懂,需要等待破譯。”敖朝宗指出,通過科技手段複製出來的文物,其中人文的思維意識相對較弱。“與現代科技相比,青銅器做的好壞還是要看再造者對文化的理解,破譯的越深,製作的越逼真,現在的工匠也要具備這樣的條件,德心、學識、閱歷、經驗、嫻熟的基本功,缺一不可,不然只能停留於表面,不能深入到青銅器的精髓。”

旗袍加入新元素,贏得“滿堂彩”

在不少展商看來,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的結合,增強了用戶體驗。會展中心4號館是新聞出版·媒體融合館,一個名為“神筆酷甩”項目受到許多小朋友的歡迎。動動手指,就可以在電子屏幕上選擇海底動物和畫筆,直接在電子屏幕上進行塗鴉,完成後手指一甩,剛剛塗鴉的海底動物就跳轉到另一個屏幕上的虛擬海洋世界中,自在遊動。枯燥的認識動物教育在引入了新技術後,增強了孩子的關注度與參與度,甚至可為孩子提供發揮創意的空間,不少家長都表示歡迎。

接力出版社總編輯白冰表示,在“互聯網+”的新時代背景下,出版社正在從內容提供者向閱讀服務者轉變,新媒體、新介質、新技術的應用,實現了讀者閱讀方式的多元化,閱讀體驗的多樣化,還能做到按需提供服務、精準推送產品,大大提升了用戶的體驗。

作為非遺館最重頭的深圳元素,深圳老字號合成號開發了自己的A PP,觀眾只要在現場掃一掃,就可以看到一幅清朝時深圳的動態地圖。而在設計、文化、製作等多方面,他們也力求體現深圳人的審美習慣與趣味,展現設計之都的水準。深圳市寶安傳統文化協會會長陳淦忠表示,老字號不能依靠“老”來解決問題,以往靠質量與口碑,現在得與時俱進,與深圳現代城市的形象相匹配,與科技結合在一起,“餅藝不僅是手藝與工藝,作為非遺作品得從藝術上來考量,它是深圳味道,也是文化情懷。”

在8號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由“堂紡疊繡”帶來的動感十足的旗袍秀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觀看。其傳承人楊鈿穿著自己設計的旗袍上陣,為觀眾展示“堂紡疊繡”的神韻。近6年,從設計與製作上都進行了大膽改良,結合當前的人們的審美趣味與需求,但萬變不離其宗,“堂紡疊繡”的主要元素沒有變,比如高領、盤扣、手繡等。改動較大的地方是旗袍的下襬,使其更能體現女神的天然與野性之美。改良之後非常受市民的歡迎,也得到業內的肯定。

電影破舊迎新迎來更好的時代

如今看來,傳統與技術並不是一種競爭,相反二者需要完美的結合,催生出更大的價值。而一些行業與新技術的結合,則迎來更大發展平臺,比如電影業。

3號館的影視動漫館無疑展示最新的文化產業與現代技術的結合。蘇州艾美電影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昨日展出了公司點播院線的影庫。什麼是點播電影?形象理解,就是不在電影院播放的電影,比方私人影院。類似卡拉O K的消費,年輕人需要個性化、主題化的私密空間來看電影,諸多類似的需求和消費推動了點播產業。

艾美市場渠道經理吳海瑞介紹,該公司是2010年開始從事點播產業,2016年點播產業“火遍”國內,單是長沙就從2015年的幾十家一下子增長到2016年的上千家。但不像他們在放映系統中提供的是正版電影,很多廠家提供的放映系統裡的電影大多是盜版的。這也是目前行業的普遍亂象,導致雖然市場很火,而用放映系統來開私人影院的業主們超五成都經營不善。

目前,該公司在全國大城市都有開或合作私人影院,單是深圳就有3家。私人影院服務收費方式一般是影片收費或者包時收費,高於普通電影院線價格。他們的版權費是一年2500元,攤在影院收費中,影院服務收費就會更高些。但要求正版將成為一個趨勢。此外執照問題、人們對私人影院接受度和觀念的普及都有待解決。吳海瑞稱,相關部門已經留意並將對市場進行規範。

點播逐漸普及是近幾年的一個現象。點播其中一種方式是家庭影院。深圳市定軍山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許波稱,點播在家庭、鄉村、企事業等領域都有覆蓋,而家庭佔了絕大部分,且近幾年發展迅猛。就他所知,定軍山提供的家庭點播系統從第11屆文博會那一年的數量幾乎沒有,到如今海外覆蓋率100萬,國內超950萬。

對於家庭影院是否衝擊了普通電影院線的疑問,許波認為並不是。包括家庭影院在內的點播是更多元地呈現電影的模式。因為院線有成本限制和檔期限制,有些小眾電影就放不了,而點播類的網絡媒體可以首發和傳播。

雖然目前點播確實需要進行內容規範和技術規範,不過點播是補充和延伸普通院線的一種好方式。南京青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 E O潘興德贊同家庭影院不衝擊普通電影院線的看法。市民影視消費不再願意去電影院和電影排片火爆這兩種現象,潘興德認為是兩個層面的問題。電影行業的票房已經連續十年增長,從11年前的10億到去年的470億元,潘興德估計,中國電影票房最高可以達到歐美水平接近2000億元。雖然週期比較長,但可以達到。而電影將形成一個分化的市場,除了普通電影院線達到這個票房數,家庭影院預計將來會在電影放映中佔比六七成。

電影行業播放渠道正在推陳出新,包括普通院線、點播、家庭影院等,而電影技術內容也正在更新迭代。潘興德說,中國電影水平分兩方面來說,一個是放映端,一個是製作端(技術和內容)。全景聲和巨幕屬放映端,中國目前放映端已經和國際不相上下,而製作端仍需改進。但他相信這是一個過程,中國電影會也將循環變好。

文博會之亮點

客家文化“孵化”

出了“小涼帽”IP

座標:文博會華僑城甘坑新鎮分會場

特色:備受關注的客家本土IP“小涼帽”自去年孵化後,小涼帽國際繪本大賽暨小涼帽國際精品繪本展正式啟動。

南都訊 昨日,文博會華僑城甘坑新鎮分會場開幕。開幕式上,備受關注的客家本土IP“小涼帽”自去年孵化後,小涼帽國際繪本大賽暨小涼帽國際精品繪本展正式啟動。

該賽事以華僑城文化集團主題IP“小涼帽”為切入點,通過對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 客家涼帽的傳承和創新,講好中國故事,弘揚東方美學,多維度全方位豐富IP內容,讓更多的人瞭解繪本、熱愛繪本、創作繪本,力爭打造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城市級國際繪本大賽。記者在現場留意到,小涼帽國際精品繪本展以國內外繪本原作為基礎,結合互動投影、多媒體、語音故事等多元形式,展出300多件國內外優秀作品,在古樸的大宅裡構造出一個光怪陸離、惹人探尋的童話世界。

此外,在5月11日開幕式上,甘坑客家小鎮二期規劃首次面世,此規劃延續了客家傳統特色。

瑤族牛角造型

領銜鄉村文創風

座標:文博會清遠展館

特色: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連南“長鼓舞”中的牛角號造型為核心設計元素,打造獨特的“鄉村文創+”主題,並推出“稻田魚米私人訂製”等特色項目。

南都訊 本屆文博會上,清遠館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連南“長鼓舞”中的牛角號造型為核心設計元素,打造獨特的“鄉村文創+”主題,並推出“稻田魚米私人訂製”等特色項目。

在清遠,牛角號吹響時,便是瑤族同胞載歌載舞歡慶的節日。連南阿貴哥和沙腰妹的敬酒歌,吸引每一位路過清遠館的客人駐足。除了觀賞清遠風情,觀眾們還可以現場品鑑英德紅茶、跟著民間技藝大師學做鳥籠、陶藝和瑤繡創作。如果想要更深入、更直觀地體驗鄉村生活,可以現場來一場單車漫步——— 騎上放置在清遠館內的單車,戴上虛擬現實頭盔,便能身臨其境地暢遊清遠的廣袤天地。據瞭解,通過V R和A R技術,場館內構建一個帶有時空記憶特徵的鄉村3D場景,動態展現清遠獨特的生態景觀。

除了體驗,現場還提供了連南大坪鎮“稻田魚米私人訂製”,每年5月插秧時,當地群眾在稻田裡放下魚苗,到當年8月底9月上旬,稻穀收割之前,收穫稻田魚。現場也可以預訂,感受豐收的喜悅。

歷時35年,“走向世界叢書”重出“江湖”

座標:文博會1號館湖南組團

特色:最新推出的“走向世界叢書(續編)”,續編主要收集1911年以前中國出使、考察、遊歷西方各國的記錄,全都是親身經歷的見聞,共收書65種(55冊)。

南都訊 在熱鬧的文博會現場,南都記者在1號館湖南組團中,發現了風靡一時的“走向世界叢書”。這套叢書歷時35年,曾是幾代人的精神食糧。

上世紀80年代,風靡一時的“走向世界叢書”只出版了35種。漫長的等待過後,餘下的65種於2017年3月由嶽麓書社全面推出。這套叢書主編、國內知名學者鍾叔河曾表示,走向世界叢書“反映了十九世紀中國由閉關自守到逐步開放的歷史。這是一段十分重要,也是十分豐富的歷史。它既是文化交流史,又是人民生活史;既是外交史,又是政治史;既是‘西學東漸’史,又是變革維新史。”

此次中南傳媒帶來的便是最新推出的“走向世界叢書(續編)”,續編主要收集1911年以前中國出使、考察、遊歷西方各國的記錄,全都是親身經歷的見聞,共收書65種(55冊)。和已出版的第一輯35種一起構成了早期中國人走向世界、認識世界、記錄世界、剖析世界、接納世界艱難歷程的全景圖。

霹靂木偶戲,現代影音展示傳統文化

座標:臺灣文化創意館

特色:除了靜態展示,臺灣館還特地將霹靂木偶戲帶到眾人眼前,在聲光爆破效果、電腦特效,以及戲偶閩南語唱白當中讓人看到布偶戲傳承的文化內涵。

南都訊 臺灣文化創意館今年以“閱·臺灣”為主軸介紹臺灣文化創意精品,將今年的臺灣館包裝為一本蘊含傳統風情、兼具現代創新思維以及融合豐富人文的“書”,參觀者可讀到臺灣的獨特文化,感受臺灣文創之美。

在現場,精緻細膩的臺灣文創產品讓人過目難忘,比如法藍瓷作品以及黃金 畫 等 等 ,m a d e inT A IW A N讓人感受共通的中華文化沉澱。其中“臺灣茗茶”展區讓人頗為難忘,以臺灣高山茶結合在臺灣當地原生瀕臨滅絕的物種,讓人對大自然生態多一份關注。除了靜態展示,臺灣館還特地將霹靂木偶戲帶到眾人眼前,在聲光爆破效果、電腦特效,以及戲偶閩南語唱白當中讓人看到布偶戲傳承的文化內涵,這恰好是傳統文化在現代影音效果下的驚豔亮相。

06-07版統籌:南都記者 張小玲

採寫:南都記者 張豔麗 謝湘南 周世玲 王睦廣

黃璐 孫雅茜 陳榮梅 徐異菲

攝影:南都記者 胡可 劉有志 霍健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