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三件珍品將亮相央視《國家寶藏》

文物 國家寶藏 考古 CCTV-3 北魏 科報新媒體 2018-12-12

12月9日起,每週日晚19:30《國家寶藏》第二季將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27件國寶謎底正式揭曉,山西博物院的3件文物珍品入選,屆時觀眾將目睹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侯馬盟書、木板漆畫的風采。

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金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高約20釐米,寬約6.5釐米。出土於侯馬市牛莊董明墓。文物位於墓室北壁上部,為單簷歇山頂,兩根八角形小矮柱上承檯面,簡潔精巧。戲臺上有五個彩色戲俑,自左至右為裝孤、副末、末泥、裝旦和副淨等5個角色。其中末泥為主演,與以副末和副淨做主演,以滑稽調笑為主要內容的早期雜劇不同,表明中國戲曲藝術正走向成熟。

侯馬盟書,春秋時期,1965-1966年侯馬市晉國遺址出土。在40多個祭祀坑內出土玉、石質盟書5000餘件片,絕大多數為圭形,最長者32釐米,另有圓形及不規則形。辭文多以硃筆書寫,少數為墨筆。文字可辨識者有656件,多則200餘字,少則10餘字。內容可分為主盟人誓辭、宗盟類、委質類、納室類和詛咒類等5大類。對於主盟人和盟誓時間存在不同說法,多數學者認為,侯馬盟書是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以趙氏家族為首舉行盟誓活動的約信文書,忠實地記錄了晉國晚期強族間相互鬥爭的史實,具有政治檔案的性質。它的發現對於研究晉國曆史、古代盟誓制度及古文字等均有重大意義。

木板漆畫,北魏,通長82釐米,寬40釐米,厚約2.5釐米。1965年大同石家寨太和八年(484年)司馬金龍墓出土。系漆畫屏風中的兩塊,之間由榫卯連接。板面髹朱漆,分上下四層彩繪《列女傳》故事,線條用黑色,人物面部和手部塗鉛白,服飾器具用黃、白、青綠、橙紅、灰藍等色。題記和榜書處再塗黃漆,其上墨書文字。畫風近顧愷之。題記和榜書文字介於隸、楷之間,氣勢疏朗,是少見的北魏墨跡。木板漆畫是南北朝時期文化融合的產物,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據瞭解,《國家寶藏》第二季繼續由央視和故宮兩大文化體聯手製作,新加入河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山東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四川博物院、雲南省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等9家博物館,從各館藏文物中選出3件國寶亮相,共計27件。(孟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