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的故事

文物 錢幣 考古 南宋 平頭哥的大哥 2017-06-16

西塞山位於長江吳頭楚尾處,萬里長江第一要塞。歷史上先後設置過京都、西陵縣、土復鎮、楚雄鎮、道仕袱鎮等。在漢、晉、隋、唐、宋、元、明、清時期,這裡曾是繁華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鎮。1935年8月中秋夜,日寇海、陸、空三軍猛攻西塞險隘,使西塞山這個千年古鎮變成了一片廢墟。儘管西塞山的古鎮雄貌現已蕩然無存,但西塞山巍然鎖大江依然屹立在滔滔江水之中。在此處的六次古錢窖發現,卻足見其往日的繁華。錢幣的故事

明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發現一金窖及隨葬物品。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發現一錢窖,方中丈餘皆滿,錢貫鐵線已朽。清乾隆甲子(公元1744年)春,發現一錢窖,坎土長二三裡,挖掘時間長達數月。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發現一窖銅錢,被日寇用船滿載而去。1955年5月,發現一銀窖,出土銀292錠,共重133.38公斤。1967年,維修西塞山下江堤時,發現宋代錢窖,掘出方孔銅錢串近30萬斤。以上六次發現均在西塞山官至宋朝衛國公的呂文德故宅附近。前四次發現僅有文獻資料可查,後兩次發現則有大量實物為證。最為罕見的一次發現時值文革期間,發掘的實物除文物部門留有千餘斤外,所餘部分被運到武漢冶煉廠銷燬,實為一大憾事。錢幣的故事

西塞山屢次發現宋代錢窖,這和南宋軍事將領呂文德有著重要關係。呂文德從戎30餘年,守鄂有功,官至衛國公,相當於宰相之職。守任上之時,在西塞山建有故宅,死後亦葬在西塞山下。當地民間流傳山中埋有九個錢窖,此言真實與否姑且不提,然而,距今短短四百年間,六次重大發現令人震驚。人們自然會問,呂文德屢受朝庭獎諭,縱然十分富有,也不至富到如此程度。歷史常識告訴我們,南宋末年,國勢日喪,戰爭頻仍,屢受異族南侵,為了抵禦侵略,自然需要消耗鉅額軍費。西塞山歷代都是兵家必爭要地,自然重兵駐守。最大的可能是,唯南宋的大軍庫,才容得下歷次所發現的鉅額錢幣。錢幣的故事

1967年11月15日,在修築江堤取土中,先是挖出一個墓地,在這座墓底又挖出一個超大型古錢窖。窖成長方形,南北走向,面積約60平方米。經過近一個月的清理挖掘,出土的古銅錢整整裝了62汽車,計總重量約30多萬斤。主要有"淳祐元寶"錢。除此還夾雜著有新莽、東漢、隋、唐、五代十國、北宋以至遼、金、西夏各朝的銅錢,時間跨度長達1400餘年。這證實宋代的錢幣使用並不因朝代的更迭而廢棄,舊朝之錢與新朝之錢一樣流通。據此推斷,這批銅錢系南宋淳祐12年之後窖藏。宋代建朝300多年,北宋欽宗在位僅僅一年,鑄於公元1126年的"靖康通寶"、"靖康元寶"傳世極少,窖藏居然也有發現。此次發掘錢幣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為中國考古史所罕見。錢幣的故事

誰也沒想到,1967年宋代錢窖的發現,留給人們的是一段慘痛的回憶。錢窖發現的時候,正值文革,社會秩序極度混亂,以至這次重大發現除了本地人知道外,並不為外界所聞。就是時隔近五十年的今天,除了圈子裡的人,省內外知道其內幕者更是寥寥無幾。發掘之後,負責此項任務的同志及時寫出報告上報省,並由省上報中央文革。期間,雖然有關方面來人瞭解有關銅錢出土情況,但一直沒有明確指示。到了1970年初春,省革委會生產指揮組派人將這批古銅錢上調。令人痛心疾首的是,這批古銅錢運到省城後,直接交給武漢冶煉廠回爐銷燬了!是誰拍板作銷燬處理?時至今天,內中隱情依然撲朔迷離,誰也說不清楚。一窖厚重的歷史古錢被一個敗家子一爐子給敗光了。

古錢幣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高的收藏和鑑賞價值,這些歷盡滄桑的珍貴遺產好不容易傳世至今,是我們祖先留給後人的無價之寶,在我們手裡被無端糟蹋毀掉,這是對歷史犯罪。毫不誇張地說,被熔化的30多萬斤西塞山古錢窖銅幣,其損失的歷史和經濟價值幾乎是天文數字

感謝古人給我們留下了文化塊寶,而我們只給後人留下了遍地垃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