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簡牘博物館——長沙旅遊景點

文物 博物館 考古 陶瓷 五金工具天天看 2017-04-03

一、概述

長沙簡牘博物館位於長沙市天心區白沙路92號,成立於2002年,是國內首座集簡牘收藏、保護、整理、研究和陳列展示於一體的現代化專題博物館。

長沙簡牘博物館佔地30畝,主體建築面積14100平方米,綠化廣場8000餘平米,館內展覽面積約500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藏品主要為1996年長沙走馬樓出土的14萬餘枚三國孫吳時期紀年簡牘和2003年發現的2萬餘枚西漢初年紀年簡牘,另外,青銅、漆木、書畫、金銀等其它藏品約3500件。

二、歷史沿革

1999年,長沙簡牘保護研究中心項目正式批准立項。

2000年6月8日, 長沙簡牘保護研究中心項目動工興建。

2002年11月16日,長沙簡牘博物館正式批准成立。

2003年底,長沙簡牘博物館基本完成土建工程。

2005年底,長沙簡牘博物館完成裝修和陳列布展工作。

2005年12月26日~2006年1月3日,長沙簡牘博物館試對外開放9天。

2007年11月8日,長沙簡牘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2008年10月28日,長沙簡牘博物館向社會免費開放。

2010年12月,長沙簡牘博物館綠化廣場建成開放。

2009年5月,長沙簡牘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三、開放時間

長沙簡牘博物館於2007年11月8日起實施對公眾永久性免費開放,歡迎您和您的家人、朋友前來參觀。

開放時間:

星期三——星期一上午9:00至下午5:00(下午4:30停止領票進館)開館,每週二、除夕、正月初一、初二閉館。

四、基本陳列

長沙簡牘博物館——長沙旅遊景點

瓷釉華彩

唐代長沙,城市繁榮,工商發達,特別是制瓷業成就突出,其中最具盛名的是長沙窯瓷器。展廳中有一幅由長沙窯瓷器的碎片堆砌成的瓷牆。雖然鑲嵌在這裡面的瓷器有些是長沙窯瓷器中的殘品,有些色澤不是十分豔麗,但還是無法掩飾它們所散發出的光彩。

長沙窯是在嶽州窯的基礎上,受唐三彩和波斯、大食、伊斯蘭教、佛教藝術的影響而逐漸創造形成的一種獨具特色的釉下彩陶工藝。其瓷器的裝飾手法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更是獨樹一幟,堪稱陶瓷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該遺址於1988年1月公佈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是研究中國古代陶瓷藝術、湖湘文化、對外交流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長沙窯釉下彩瓷充分發揮銅綠和銅紅釉的窯變特點,在青、褐、白、黑諸釉的配合下,巧妙地發揮火的作用,讓釉汁在高溫下起化學變化,使瓷器出現了未曾有過的釉下彩繪的美麗色彩,從而在瓷器裝飾領域裡開啟一個五顏六色的大千世界,是我國瓷器史上多彩瓷的發源地。有的壺上就貼有椰棗樹的圖案。那我們知道當時的長沙是不種植椰棗樹的,那它又怎麼會出現在這個壺上呢?這個椰棗樹的貼花圖案具有典型的西亞風格,是根據當地的風土人情設計的花紋。可見當時的長沙就和外國有一些文化上的交流了。在釉下書寫詩詞、諺語是長沙窯的一大創造,這些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雖非名家名作,卻是當時最流行最普及的民間風格。有件壺上寫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這是一首表達忘年戀的情詩,很有趣吧。還有的則寫著“言滿天下無口過”,意思是長沙窯的瓷器譽滿天下,有口皆碑。可見銅官窯人早在唐朝的時候就意識到了商業廣告的作用。真是令人驚歎啊!長沙窯的雕塑小動物是長沙窯瓷器的又一特色,這些造型活潑可愛的雕塑小動物,是當時兒童們十分喜愛的玩具。小豬、小鳥身上有許多孔,是可以用來吹奏的樂器;像有些平底的小動物則可以用來作鎮紙用,都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而旁邊的這個虎形瓷枕,造型生動,小巧精美,製作、繪畫、施釉均屬長沙窯產品中的上乘之作,它是用於醫療的脈枕,為長沙窯目前發現的最為完整的一件。在它旁邊展示的是長沙窯龍窯的剖面,我們利用電光效果再現了當時燒窯的過程。

長沙窯的產品在滿足國內需求時,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長沙窯的外銷瓷器,不僅為開拓唐代的海外市場,繁榮唐代經濟作了積極貢獻;同時作為一種文化傳播媒介,對促進中西文化交流,豐富唐代文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兩漢遺珍

長沙簡牘博物館——長沙旅遊景點

兩漢時期,長沙為郡國首善之地。馬王堆漢墓、河西鹹家湖古墳垸西漢王室墓等一批大型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稀世珍寶:玲瓏剔透的玉器、繁華亮麗的漆器、精美絕倫的樂器、巧奪天工的絲帛,為今人構築了一個二千年前五彩繽紛的世界,真實地再現了當時長沙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盛況。

首先介紹的是保存完好的最早的絲絃樂器—築。築身十分修長,一端呈長盒狀(這是它的共鳴箱)一端如棒槌,長117釐米,寬11釐米,高6釐米,這是建國50年來我國文物考古的首次重大發現。築是先秦時代的古樂器,有研究者認為,它發源於我國的南方,戰國時期在民間廣為流傳。本來築上是有五根絲絃的,但歷經2000多年,絲絃已被腐蝕掉了。據考證,它是古箏的前身。“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燕趙名士荊軻刺秦王便是在悲壯的築聲中踏向三秦大地。

湖南雖然不出產玉石原料,但由於長沙是江南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代玉器也出土不少,尤其以西漢長沙國時期為多。長沙出土的玉器多為禮器玉和裝飾玉。玉璧是禮玉中的一種。有三種用途:一是為祭祀物;二是兩國邦交饋贈的禮物;三是財富和權力的象徵。持璧人的身份由璧的紋飾和執璧數量的多寡表示出來。

相信大家都喜歡看歌舞表演吧,那漢代的宴飲場景一定會吸引你的眼球。場景中有三位演奏家,中間的在鼓瑟,左邊的在擊築,而右邊的則在吹笙。漢武帝建立樂府,目的是改革傳統的郊廟音樂。樂府大規模地採集、整理和改編了大量民歌,樂府民歌繼承了《詩經》“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優良傳統,它大膽反映現實的精神在詩歌發展史上影響深遠。漢樂府的建立,對中國文學、音樂發展都起到決定性作用,更使民樂得以進入宮廷。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漆的國家,西漢後期漆器工藝在中國十分普及。漆器輕便、美觀、不易摔破,是較好的生活日用品。

湘楚瑰寶

長沙簡牘博物館——長沙旅遊景點

長沙是楚國銅鏡製造業和玻璃製造業最發達的地區,尤其自制的獨具民族特色的鉛鋇玻璃,無論從造型工藝或數量上,都遠居全國之首。銅鏡作為一種照容的生活用品,在我國起源很早,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齊家文化中就有銅鏡出土。今湖南和河南是戰國時期南、北兩個重要的銅鏡產地。這裡展示的部分銅鏡的精品,不僅鑄工精巧,質地輕薄,而且紋飾細密而不繁縟,十分精美,是當之無愧的鏡中珍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我們可以看到這枚銅鏡的背面清晰地印有五個“山”字,稱為“五山銅鏡”,這在楚墓中是很少見的。接著往前看到的是一組由小到大排列有序的銅砝碼,用於商業交往活動中稱量貨幣,反映了當時發達的商業經濟生活。現在您看見的這個漆器叫“風鳥架鼓”,旁邊的是“鎮墓獸”,是古人放於墓室裡,起到驅邪避鬼的作用,反映楚人信鬼重巫的思想。

青銅神韻

長沙簡牘博物館——長沙旅遊景點

中國古代青銅器,是世界古代文明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創造,是中國文物寶庫中的瑰寶。商周時期是中國青銅時代的鼎盛期。近百年來,以長沙寧鄉為中心,出土了四羊方尊、人面紋方鼎、象紋大鐃等一大批精美絕倫的商周青銅器。長沙成為和四川廣漢、江西新干齊名的中國南方三大出土商周青銅器群的重要地域。

商周時期是統治者權力至高無上、神權被充分利用的時期。他們認為神靈是有先知的,統治者無論是大事小事都會以祭祀的方式求助於神,希望獲得神靈的智慧,得到神靈的保護。商人祭祀不僅隆重,而且十分虔誠,他們會不惜花費大量的牛、馬、羊等作祭品。說到祭祀我們就不得不提到禮器,禮器是我國先秦時期用來別等級,明身份的器物,是奴隸主貴族在重要的祭祀和宴享中使用的青銅器,一般包括酒器、樂器、食器、水器等。如獸面紋提樑卣,它的腹部裝飾有一獸面紋,又稱饕餮紋,古代傳說饕餮是一種生性貪婪的凶獸,獸爪鋒利,粗眉大眼,給人以恐怖的感覺,這正代表著奴隸主階級至高無上的權威。

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央集權力量逐漸衰微,各諸侯國互相爭霸。楚國到了楚莊王時已經發展成“飲馬黃河、問鼎中原”的泱泱大國,當時爭霸稱王必不可少的先進裝備是青銅兵器,長沙是楚國南疆的軍事重鎮,所以遺留下來的兵器有很多。如青銅劍,發掘它時就已經是這麼鋒利無比了,可見當時鑄兵工藝是十分先進的。弩機是戰國時期最先進的武器,戰國時期楚國已能製造出連發20支箭的弩機了,楚國的強大與其能生產和擁有先進的武器有密切關係。

簡牘書法

長沙簡牘博物館——長沙旅遊景點

戰國至秦漢,簡牘是最主要的文字載體,它反映了漢字的演變和書法的發展歷程,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字和書法發展史最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世界文字載體

長沙簡牘博物館——長沙旅遊景點

文字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標誌之一。人類自有了文字,便有了書(刻)寫文字的載體。世界最初的文字載體,與本國的環境資源密切相關,既豐富多彩,又具一定的共性。隨著文明的發展和各國文明的相互影響,世界書寫材料逐步趨向統一。尤其是中國造紙術的發明,紙大量使用並廣泛推廣,使紙成為全人類共享的精神和物質財富。

第一組 泥 版

大約在公元前3300年,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今伊拉克境內)蘇美爾人用兩河流域沼澤地盛產的粘土製成泥版,用蘆葦杆削成切面呈三角形的筆,在泥版上印刻成文字。由於這種文字呈楔形,後來便被人們稱為“楔形文字”。泥版作為最初的文字載體,具有取用方便、造價低廉、堅固耐用、保存持久的特點。泥版在兩河流域使用時間長達3000餘年,為兩河流域古代文明留下了大量見證。

第二組 紙 草

埃及尼羅河三角洲的沼澤地生長一種植物“紙莎草”。古埃及人用它的纖維杆製成“紙草”作書寫材料。英文的paper和德文、法文的papier,都源於“紙草”(papyrus)這一名稱。在古埃及,紙草的生產由國家壟斷。從公元前3000年起,埃及的紙草就出口到全地中海地區。

第三組 羊 皮

公元前2世紀,埃及拒絕供應紙草給敵對的帕加馬(今土耳其境內),小亞細亞的抄寫員只好用羊皮製成羊皮紙用於書寫。

第四組 石料、樹皮和樹葉

古代使用石料做文字載體的民族部落比較多,而最具特色的是聚落在印度河流域最早發明印度河銘文的人們和美洲大陸上最早在石柱上刻寫文字的瑪雅人。

第五組 甲骨、青銅、竹木、帛、紙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她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能較清晰地看到甲骨、青銅、竹木、帛、紙等文字載體的發展過程及其特色以及她對世界文明進程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中國簡牘

長沙簡牘博物館——長沙旅遊景點

簡牘,作為我國古代文字的載體,始於春秋戰國或更早,盛於秦漢、衰於魏晉,先後使用了三千餘年,因而留下了輝煌的文獻資料,成為我國文物寶庫中極為珍貴的寶藏。在紙張發明和推廣之前,簡牘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播和承載的重要工具。在中國封建文化的奠基時期起著重大作用,對中華文明的發展和壯大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第一組 戰國時期簡牘(公元前476—公元前221年)

商周時代的簡牘在現代考古中尚未發現。春秋戰國時期簡牘的使用已十分廣泛。戰國時期的簡牘是我國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的簡牘實物。這一時期的簡牘集中發現於長江流域的湖北、湖南以及河南省。

第二組 秦代簡牘(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

秦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統一王朝。由於秦始皇採取焚書坑儒的政策,使秦代保存下來的簡牘顯得尤為珍貴。這一時期的簡牘集中發現在湖北、湖南以及秦腹地甘肅。

第三組 漢代簡牘(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漢代是簡牘使用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簡牘發現的地域更廣泛,數量更龐大,內容更豐富,影響更深遠。

以1900年新疆于闐、樓蘭遺址發現的漢晉簡牘為先聲,至1949年,我國簡牘發現的地點集中在西北地區,其數量較多,保存也較完善,客觀上為國際漢學的發展提供了資料。但由於當時國家處於貧窮落後戰亂的局面,這一時期簡牘的發現大多和國外探險家活動密切相關,所發現的簡牘也大多留存在海外。

長沙吳簡

長沙簡牘博物館——長沙旅遊景點

1996年10月,長沙出土了14萬餘枚三國孫吳時期(公元222年—公元280年)的簡牘,數量超過了我國曆年來出土簡牘的總和。它的內容涉及三國時期吳國的司法、財政、賦稅、戶籍等多個方面,對深入研究三國孫吳時期的經濟關係、階級關係、賦稅制度、書法藝術以及社會生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走馬樓出土的長沙吳簡,總數量約14萬餘枚,內容大致可分為符券類、簿籍類、書檄類和信札及其它雜類等。是二十世紀我國古代地下文獻的重大發現,被評為1996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並列入二十世紀中國一百項重大考古發現。

第一組 組圖及文物陳列

長沙,素有“楚漢名城,屈賈之鄉”的美譽,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全國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1987年為配合位於五一廣場的地下商場的建設,長沙市文物部門清理出戰國至明代古井19口,灰坑3處,出土一大批戰國至明清時期的文物首次以科學的地層關係及大量的考古材料證明了長沙古城的2000餘年的城建歷史,為進一步探討長沙城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地理位置及發展變化提供了極有價值的資料。

1996年7—12月,長沙市文物工作隊配合湖南平和堂商業大廈的建設,清理出戰國至明清時期的古井窖57座,出土銅、鐵、陶瓷、竹木等文物3000餘套,在編號為22號古井窖中發現了14萬餘枚三國吳紀年簡牘。

展櫃裡陳列的是從古井窖中出土的文物,均為原件。包括:陶瓦當、錢幣、簡牘、陶罐。

第二組 長沙吳簡內容

長沙吳簡的內容大致可分為符券類、簿籍類、書檄類和信札及其它雜類等,涉及紀年、職官司人物、軍事地理、賦稅、人口和司法等方面。這批簡牘是吳國孫權時期長沙郡及所屬縣(臨湘候國)的文書檔案,是目前研究三國史尤其是孫吳歷史最重要的出土文獻。其中賦稅簡出土最多。

賦稅簡 是長沙吳簡最為重要的內容。當時賦稅主要徵收錢、布、米、豆、皮,其中,米類有很多名目,有稅種之分、有品質之分、有產地之分等。一般說來,米、豆入倉,錢、布、皮則入庫。這批賦稅簡為我們提供了當時孫吳吏民繳納賦稅的詳細資料。

賦稅簡中有大量關於當時度量衡內容的記錄,容量制有斛、鬥、升、合、勺,長度制有匹、丈、尺、寸,田畝面積制有町、頃、畝、步等。

精品陳列櫃。為什麼這批簡牘能完整的保存1700餘年呢?主要是這批簡牘以竹笥裝置,上面以粘性黃泥密封,加之深藏,地下水位高,使簡牘與空氣隔絕,細菌不能繁衍,所以能保存下來。長沙吳簡中竹簡由竹類中的剛竹製作而成。由於長期浸泡在黑色潮溼的泥土中,其飽含水分,竹質嚴重腐朽,纖維分離,竹簡顏色為深褐色,字跡散淡,因此,長沙吳簡的保護整理工作十分複雜,一般需要以下程序:剝離、揭取、清洗、檢對、登記、存庫、換水、施藥、防黴、防腐、脫色、脫水、照相、釋文、建檔、保管、出版等。

第三組 吳簡形制

長沙吳簡形制有簡、牘、籤牌、封檢、封泥匣等,其中竹簡數量最多。

竹簡 長沙吳簡主要為竹簡,其形制有兩種,一種長25—29、寬1.2—1.5、厚0.15—0.18釐米,另一種長22.2—23.5、寬0.5—1.2、厚0.05—0.1釐米,用上下兩道編繩編連好後再行書寫。

牘 《說文》:“牘,書板也。”即用於書寫的木板。其寬度比簡寬,可以書寫數行。長沙吳簡所見之牘多系木板,杉木質地,但也極少數用竹板做成,長與簡略同,寬窄不一,厚度均超過竹簡。

檢 《說文》:“檢,書署也。”《釋名·釋書契》:“檢,禁也,禁閉諸物使不得露也。”封檢用於封緘和標識各種物品和文書,大多署有文字以說明封緘的目的,如傳送、封存等。有些封檢雖無墨書文字,但其封泥上必有印章文,使之具有信用功能。長沙吳簡所見封簡均為長方形,木質,下端有縛強的繩槽和填泥的方孔,方端則是書寫標題的題板。類似於現在的封條或印戳。

楬 《說文》:“楬,楬桀也”。即標籤、籤牌,屬於標識文書,是特殊的簡牘形式,實物所見皆為器物楬和文書楬兩種。長沙吳簡所見之楬均為文書楬,木質,楬上書有標題。

名刺 刺是用以謁見稟報的實錄文文書。長沙吳簡中不少是名刺簡,涉及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問安、謁見、薦舉、贈物等內容。如展板所示:“弟子黃朝再拜問起居 長沙益陽字元寶”。意為:一個叫黃朝的弟子再次來拜見他的老師,目的是向老師問安,他是長沙益陽人,元寶是其字號。

第四組 簡牘的製作書寫

簡牘的製作一般包括備料、片解、刮削、殺青(或上膠液)、編聯諸程序。這裡展示的是簡牘製作過程的工藝流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