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值錢的寶貝,被蔣介石帶到臺灣了,不是黃金也不是故宮文物

文物 蔣介石 故宮 中國近代史 黃金 大同政法 2018-11-29

本文來源 :老豬的碎碎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1948年11月,平津戰役打響了,解放軍用重兵包圍了平津地區,天津很快得到解放,天津解放以後,守衛北平的國民黨軍隊已經陷入絕境,北平是中國的千年文化古都,這裡有當時中國最頂級的大學、最頂級學者,還有中國最頂級的寶貝——故宮文物與明清內閣大庫檔案。

蔣介石在匆忙之中,正在做兩件大事,那就是把中國最頂級的專家學者接到臺灣,另外還要把故宮文物和明清內閣大庫檔案中搬運到臺灣。由於故宮文物和明清內閣大庫檔案太多了,蔣介石不得不命人挑選精品之中的精品帶走,而負責文物揀選事宜的學者就是傅斯年,傅斯年是當時中國最著名的歷史學家之一,他當然知道哪些文物是精品,後來也證明,他帶走的文物確確實實是精品之中的精品。

中國最值錢的寶貝,被蔣介石帶到臺灣了,不是黃金也不是故宮文物

對於中國人來說,最值錢的寶貝其實不是故宮文物,也不是黃金,而是明清內閣大庫檔案,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黃金,還可以再掙,文物也只不過是一堆古董,明清內閣大庫檔案則不一樣,他是一個民族的記憶,是中國明清兩朝五百多年以來最珍貴的文獻資料。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明清內閣大庫檔案比故宮文物還要珍貴,其除了自身所具有的文物價值以外,還承載了大量的文字信息,是明清史研究的第一手資料。

明清內閣大庫檔案是明清兩朝的中樞檔案,有詔書、表章、起居注等等,還有內閣日常辦公文件,由於明朝檔案大部分毀於明末清初的戰火,所以內閣大庫中以清朝檔案居多,然而這些檔案自光緒朝以後損毀不少,到了北洋政府時期,更是鬧出了“八千麻袋”事件。

中國最值錢的寶貝,被蔣介石帶到臺灣了,不是黃金也不是故宮文物

北洋政府的教育部和歷史博物館由於教育經費不足,遂將這些國寶當作廢紙以4000銀元的價格賣給了書商,書商為什麼會買這些檔案呢?他們主要是為了尋找宋版書,以為來自清朝宮廷的這些書籍中一定夾雜了一些宋版書,宋版書是宋朝的書籍,一直是收藏界的熱門,價格不菲,如果找到了一些宋版書,他們就賺了,假如說一本宋版書也沒找到,這些文獻還可以當作紙漿重新造紙。

這些檔案一共裝了八千麻袋,被當作廢紙丟棄在外,任憑風吹雨打,當時的著名學者羅振玉知道了此事,遂用12000塊銀元贖回了這些檔案,但已經損失了數十萬件了。1924年,羅振玉也囊中羞澀,經濟困頓,急需一筆資金週轉,於是就把這些檔案以16000銀元的價格賣給了李盛鐸,後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用18000銀元的價格從李盛鐸手中買回了這批檔案,明清內閣大庫檔案流落民間長達8年之久才最終得以歸公。

中國最值錢的寶貝,被蔣介石帶到臺灣了,不是黃金也不是故宮文物

中央研究院是南京國民政府在1928年設立的最高學術研究機構,首任院長是蔡元培,傅斯年則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創辦者,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包括明清內閣大庫檔案在內的許多文物和文獻資料被收藏在中央研究院,蔣介石敗退臺灣以後,這其中的大部分文物被搬到臺灣去了。傅斯年作為史語所的所長,當然知道明清內閣大庫檔案的價值,他一共挑選了31萬件檔案帶到臺灣去了,這31萬件檔案被裝在了100個大箱子中,都是明清內閣檔案中的精品。

由於蔣介石敗退臺灣時,國民黨帶走的明清內閣大庫檔案都是精品,所以現在研究明清史的學者都需要去臺灣查閱這些檔案。臺北本是中國的一座小城,當故宮文物和明清內閣大庫檔案中的精品來到這裡以後,臺北儼然成為了中國的一個文化中心區域。

一部檔案,分散在海峽兩岸,希望祖國大陸與臺灣統一的那一天,這批文獻資料能夠實現合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