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荔歷史
走進大荔歷史
走進大荔歷史
走進大荔歷史
走進大荔歷史
走進大荔歷史
走進大荔歷史
走進大荔歷史
走進大荔歷史
走進大荔歷史
走進大荔歷史
走進大荔歷史
走進大荔歷史
走進大荔歷史
走進大荔歷史
走進大荔歷史
走進大荔歷史
走進大荔歷史
大荔沙苑
1/17 “垣”的本義是“圍牆”(較矮的),如《管子•輕重•乙》:“內毀室屋,壞牆垣。”這就是內毀室屋,外毀圍牆的意思。
2/17 陝西省大荔縣東高垣村形成於西晉末年,因建村於魏長城以東的高地上而得名東高垣。
3/17 城堡位於村西,坐北朝南,東西寬55米,南北長130米,高9米左右。外有壕溝,內有大殿,修於明朝,乾隆和道光年間分別重修。
4/17 魏長城遺址位於大荔縣段家鄉東高垣村西,與村緊鄰,距縣城西北16.2公里。
5/17 魏長城是戰國時期魏惠王十八年(前352)築,南起華縣,越渭河,沿洛河東岸到今洛川西北。
6/17 東高垣殘存的城牆遺蹟長300餘米,高8米,寬約7米,夯層明顯,層厚6釐米。
7/17 是大荔縣境內南至黨川、北至段家鄉長城村,斷斷續續的城牆遺蹟中保存最長的一段。
8/17 大荔人遺址風光。
9/17 大荔人遺址為舊石器時代從猿人到人過渡的一個代表,位於陝西渭南市的大荔縣段家鄉解放村附近的甜水溝,地質時代為中更新世晚期。
10/17 經國家古人類學者多方考證,確定為早期智人中的較早類型,約在20萬年左右,屬中更新世末期,是我國舊石器時代從猿人到古人過渡的一個代表。因發現在大荔,故命名為“大荔人”。
11/17 化石年代經鑑定距今約20萬年左右,屬不足30歲的男性頭骨,顱穹低矮,前額扁平,顱骨壁較厚,眉脊粗壯,其形狀和北京人接近。但頂骨相對較大,枕骨隆凸下移,頂枕部較高,吻部不那麼前突,顴骨細弱,顴骨鱗部非三角形而呈圓麟狀,這些又都是智人的進步特徵。腦量約為1120毫升,比北京人平均值稍大,體質特徵介於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之間,是早期智人中的古老類型。
12/17 1978年春,在村子附近的洛河第三階地的砂礫層中發現一具完好的古人類頭骨化石。1978年秋和1980年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聯合西北大學地質系、西安半坡博物館、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單位,進行了發掘。
13/17 1978年3月21日,陝西省水利局劉順堂同志在大荔縣段家鄉解放村(原名王家村)甜水溝東崖洛河三級階地的礫石層中,發現了一個較完整的古人頭骨化石,就是今天的大荔人遺址。
14/17 與大荔人同出的石器和石製品約500多件,原料以石英岩為主,燧石次之,還有少量脈石英、火成岩等。
15/17 與大荔人伴生的動物有古菱齒象、腫骨大角鹿、鴕鳥等10餘種。發現的植物孢粉有蒿、菊、藜等草木植物,松柏、雲杉等針葉樹種,而沒有發現闊葉樹種,表明在大荔人生活時期,當地屬森林—草原型環境。
16/17 石製品中,大多數是石片和石核,石器約佔30%。器形普遍較小,長度一般不超過4釐米,重量約在20克左右。類型以刮削器為主,凹刃刮削器數量為多,其次是尖狀器和少量的雕刻器、石錐、砍砸器、石球等。
17/17 通過“大荔人”的發現,瞭解了許多過去在古人類學上難以得到形態細節,從而填補了中國國古人類研究上的一大空白,對研究中國古人類的演化很有價值,為中國古人類學增添了新的資料。再從它的完整性來說,不但是中國罕見的、難得的,也是當前世界少有的。
2017-04-1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