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河西走廊消失的文明,遊張掖黑水國遺址

文物 建築 舊唐書 甘肅韻程旅遊 2017-04-16

黑水國遺址位於甘肅張掖市明永鄉下崖村西北3公里處,是黑河流域中游發現的一處年代較早的銅冶煉遺址,年代為BC2100年左右。南北長15公里,東西長10公里,是新石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遺址內有漢代墓葬群,約4平方公里。多數墓葬已被沙埋沒,凡未被沙漠埋沒者,大部分已在解放前被盜掘。

看河西走廊消失的文明,遊張掖黑水國遺址

1956年國家地質勘查隊進行勘查後,認定遺址底下有古城一座。相傳西漢以前匈奴移居這裡,劃疆為小月氏國國都。因當地人稱匈奴為“黑匈”,故稱為“黑水國”。

在前人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2007年至2009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組成河西走廊早期冶金遺址調查隊,先後對其進行了三次實地調查,發現早期冶金地點兩處。後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西北大學聯合於2010~2011年對其進行了兩個年度的發掘。

目前已發掘面積345平方米,共發現遺蹟單位180處,主要為房址、灰坑、灶、窯、溝、獨立牆體、墓葬等。獲取各類遺物千餘件(組),包括陶器、石器、玉器、玉料、骨器、骨料、銅器以及大量冶煉遺物和炭化作物等。

看河西走廊消失的文明,遊張掖黑水國遺址

已發現房址19座,包括地面式土坯建築,地面式立柱建築,半地穴式建築三大類,地面式土坯建築的發現在河西地區尚屬首次。土坯建築有方形和圓形兩類,方形房址多為多室結構,以土坯砌牆,有大型承重柱礎,局部以土坯平鋪地面。部分房屋牆體下發現沿牆走向鋪設石塊(石器)、獸骨(包括牛距骨、羊距骨、肋骨、下頜骨、肢骨等)、陶片等,鋪墊遺物存在一定規律,即石塊多為長條形(其中一件為石錛)或圓球狀,二者交替分佈,很有可能具有特殊的宗教意義。

看河西走廊消失的文明,遊張掖黑水國遺址

發掘出土銅器30餘件,均為小型銅器,種類有刀、泡、環、錐等,以錐為主。

看河西走廊消失的文明,遊張掖黑水國遺址

看河西走廊消失的文明,遊張掖黑水國遺址

現大量爐渣、礦石、爐壁、鼓風管、石範等與冶煉相關的遺物。

看河西走廊消失的文明,遊張掖黑水國遺址

黑水國四壩時期的陶罐

關於月氏國的來源,中外史學家看法頗不一致。據中國學者王國維考證,月氏國即《逸周書·王會解》中的“禺氐”,《穆天子傳》中的“禺知”或“禺氏”。歐洲學者也在西方古文獻中搜求相當於月氏的記錄,異說不下六、七種。關於月氏的族屬,中國古籍如《魏略》稱其為羌,《舊唐書》稱其為戎。近百餘年來,學術界更加異說紛紜:有藏族說、突厥說、印歐語系說、波斯說等。由於他們沒有文字,而且月氏本身的記錄亦不齊全,現時我們要了解他們,只能透過中國史書裡的片面記錄。而我們從中國史書裡所知道的,月氏國是西北古代民族。亦稱“月支”、“大月氏”。《史記·大宛傳》載:"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月氏居於約當今甘肅省蘭州以西直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帶——就是張掖!大約遠在戰國初期,月氏便在這一帶過著遊牧生活。

  • 交通

  • 建議自駕或包車前往

  • 門票

  • 免費

  • 開放時間

  • 全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