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四大香料——沉檀龍麝

文玩 沉香 結香 中醫 本草綱目 一縷香魂渡眾生 2018-12-13

沉香

沉香,又名“沉水香”,“水沉香”,古語寫作“沈香”(沈,同沉)。古來常說的“沉檀龍麝”之“沉”,就是指沉香。沉香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難得,自古以來即被列為眾香之首。與檀香不同,沉香並不是一種木材,而是一類特殊的香樹“結”出的,混合了油脂(樹脂)成分和木質成分的固態凝聚物。而這類香樹的木材本身並無特殊的香味,而且木質較為鬆軟。據現在的研究,瑞香科沉香屬的幾種樹木,如馬來沉香樹、莞香樹、印度沉香樹等都可以形成沉香。

一般來說,沉香的密度越大,說明凝聚的樹脂越多,其質量也越好,所以古人常以能否沉水將沉香分為不同的級別:入水則沉者,名為“沉水”香;次之,半浮半沉者,名為“棧香”(棧,竹木所編之物),也稱“箋(音“煎”)香”、“弄水香”等;再次,稍稍入水而漂於水面的,名為“黃熟香”。

由於沉香系自然凝聚而成,大小、形狀差異很大,古人多就其特點取了很多有趣的名字,如:牙香(體積較小,狀如馬的牙齒),葉子香(薄片狀),雞骨香(內有空隙,似雞骨),光香(外表如枯竭的山石,多作陳設之用),水盤頭(體積甚大而質地較軟),“速暫香”(在沉香自然成熟之前就採取者)等等。一些形狀巧妙別緻的沉香還可以作為陳設品。

沉香中的水沉,寬度大多不超過十釐米,長度不超過幾十釐米;質優者一般質地較密,甚至堅硬如山石;表面很不平整;顏色多泛出綠色,深綠色,黃色,褐色或黑色,油脂部為深色,木質部為較淺的黃白色,混成各種紋理;含油量高的水沉香往往顏色較深,而且質地潤澤,很容易點燃,燃燒時甚至能看到沸騰的沉油。

中國傳統四大香料——沉檀龍麝

水沉以結香原因的不同可分為四類:其一,“熟結”:樹木死後,樹根樹幹倒伏地面或沉入泥土,風吹雨淋,經年累月,慢慢分解、收縮而最終留下的以油脂成分為主的凝聚物。如《本草綱目》記:“其積年老木,長年其外皮俱朽,木心與枝節不壞,堅黑沉水者,即沉香也”。

其二,“生結”:樹木在活著的時候形成的香結。刀斧斫砍、蛇蟲動物齧蝕等外力引起較深的傷口後,香樹會滲出樹脂以作自我防護,從而在傷口附近結香。

其三,“脫落”,枝幹朽落之後又結出的香;

其四,“蟲漏”,由於樹蟲、細菌等對樹木的蛀蝕而形成的香。由於年數短的香樹樹脂腺不足,一般只有數十年以上的香樹才可能形成沉香,而且從結香到成熟又需要很多年,所以上品天然沉香為無價之寶。

中國傳統四大香料——沉檀龍麝

蟲漏

就大多數沉香而言,其顏色越深,質地越密實,品質也越好。但這只是一般性的標準,由於沉香成因複雜,成香年數的長短、含油的多少、活樹還是枯樹等很多因素都直接影響香的質量,所以僅靠外觀和物理指標都不足以作出鑑別,最好的辦法還是薰燃之後靠鼻子和經驗去判斷。

天然沉香的產量受限,現在多用人工栽培香樹。常在成熟香樹的樹幹上切開或鑽出一些“傷口”,或是鋪設一些真菌,一年或幾年之後就會在傷口附近結出沉香,而且年頭越長,香的質量越好。但即使是人工栽培,一般也要10年以上的香樹才能結香。

現在沉香的主要產地是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泰國、老撾、中國的海南島等地。在歷史上,印度,緬甸等地也曾多產沉香,但由於大量採伐,現已很少出產,只是沉香的加工中心。

大多數沉香木在常態下幾乎聞不到香味,而在薰燒時則香氣濃郁,能覆蓋其它氣味,而且留香時間甚長,是製造香精油和天然香水的高檔香料。在一些阿拉伯國家,重要的典禮和聚會上,至今也還常常直接薰燒沉香。

沉香不僅香氣典雅,還有通關開竅、暢通氣脈、養生治病等神奇的功效,歷來是一味重要的藥材,中醫典籍的相關記述也甚多,如《本草備要》謂之“能下氣而墜痰涎,能降亦能升,氣香入脾,故能理諸氣而調中,其色黑。體陽,故入右臂命門,暖精助陽,行氣不傷氣,溫中不助火。”《大明本草》謂之“調中補五臟,益精壯陽,暖腰膝,止轉筋吐瀉冷氣”;《本草綱目》謂之能“冶上熱下寒,氣逆喘急,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

沉香不僅宜於薰燃,也可以研成粉末內服(外用還可治療外傷並有鎮痛作用),或以沉香片、沉香粉沖泡飲用,皆為傳統的養生妙方。

質地堅硬、油脂飽滿的沉香還是上等的雕刻材料。沉香雕品古樸渾厚,深沉潤澤,別具風韻。沉香對雕工的技藝要求很高,其硬度遠大於木材,而且又凝聚了油質和木質兩種材料,質地不勻,不易雕琢所以,所以好的沉香木雕極為珍貴。

沉香中還有一個特殊的品類:奇楠香。(“奇楠”是從梵語翻譯的詞,唐代的佛經中常寫為“多伽羅”,後來又有“伽藍”,“伽南”、“棋楠”等名稱。)

奇楠香的成因與普通沉香基本相同,但兩者的性狀特徵又有很多差異,所以習慣上讓它單成一類,且列為沉香中的上品。

奇楠香不如沉香密實,上等沉香入水則沉,而很多上等奇楠卻是半沉半浮;沉香大都質地堅硬,而棋楠則較為柔軟,有黏韌性,削下的碎片甚至能團成香珠;在顯微鏡下可發現,沉香中的油脂腺聚在一起,而棋楠的油脂腺則是歷歷分明。

中國傳統四大香料——沉檀龍麝

奇楠香的油脂含量一般高於沉香,香氣也更為甘甜,濃郁。多數沉香不點燃時幾乎沒有香味,而奇楠不同,不燃時也能散發出清涼香甜的氣息;在薰燒時,沉香的香味很穩定,而奇楠的頭香、本香和尾香卻會有較為明顯的變化;而且,奇楠香的產量比沉香更少。由於這種種原因,使得奇楠香尤其珍貴。在宋代的時候,占城(今越南境內)奇楠就已經是“一片萬金”了。直到現在,最好的奇楠仍然大多產自越南。

檀香

檀香,素有“香料之王”、“綠色黃金”的美譽。它取自檀香科喬木檀香樹的木質心材(或其樹脂),愈近樹心與根部的材質愈好。常製成木粉、木條、木塊等或提煉成檀香精油。

分為白檀、黃檀、紫檀等品類。“皮質而色黃者為黃檀,皮潔而色白者為白檀,皮府而紫者為紫檀,並堅重清香,而白檀尤良。”

中國傳統四大香料——沉檀龍麝

青檀

檀香主產於印度東部、泰國、印尼、馬來西亞、中國南部、澳大利亞、斐濟等溼熱地區。印度老山出產的檀香品質優良,固有“老山檀”之名,而澳大利亞、印尼等地所產檀香其質地、色澤、香度均有遜色,稱為“新山檀”。(另有一種說法:剛剛砍伐的檀木常帶些腥氣,所以制香時往往先擱置一段時間,待氣息沉穩醇和之後再使用,名為“老山檀”,而砍伐之後隨即使用的稱為“新山檀”。)

中國傳統四大香料——沉檀龍麝

白檀花

檀香樹生長極其緩慢,通常要數十年才能成材,是生長最慢的樹種之一,成熟的檀樹可高達十米。檀香樹非常嬌貴,在幼苗期還必須寄生在鳳凰樹、紅豆樹、相思樹等植物上才能成活。固而檀香的產量很受限制,人們對它的需求又很大,所以從古至今,它都是難得的價格昂貴的珍材。

據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因為蟒蛇喜歡盤踞在檀香樹上,所以人們常以此來尋找檀木。採檀的人看到蟒蛇之後,就從遠處開弓,朝蟒蛇所據的大樹射箭以作標記,等到蟒蛇離開之後再去採伐。

檀香用於制香歷來被奉為珍品,不過,檀香單獨薰燒,氣味不佳;但若能與其它香料巧妙搭配起來,則可“引芳香之物上至極高之分。”

檀香還是一味重要的中藥材,歷來為醫家所重視,謂之“辛,溫;歸脾、胃、心、肺經;行心溫中,開胃止痛”。外敷可以消炎去腫,滋潤肌膚;薰燒可殺菌消毒,驅瘟闢疫。

從檀香木中提取的檀香油在醫藥上也有廣泛的用途,具有清涼、收斂、強心、滋補、潤滑皮膚等多重功效,可用來治療膽汁病,膀胱炎、淋病以及腹痛、發熱、嘔吐等病症,對龜裂、富貴手、黑斑、蚊蟲咬傷等症特別有效,古來就是對治皮膚病的重要藥品。

檀香木還可製成扇骨、箱匣、傢俱、念珠等物品,也是一種珍貴的雕刻材料。現在北京雍和宮就存有一座高26米(地上18米,地下8米),直徑3米的巨型檀香木雕彌勒像。清代的七世達賴喇嘛為感謝清朝廷為他平息叛亂,不惜重金從尼泊爾購買了一株巨大的檀香樹,動用無數人力花了3年時間運抵京城,再請巧匠精工雕琢而成。

龍腦香

龍腦香又名冰片,瑞腦。龍腦香是龍腦香科植物中的龍腦香樹的樹脂凝結形成的一種近於白色的結晶體,古代謂之“龍腦”以示其珍貴。天然龍腦晶體多形成於樹幹的裂縫中,體積小的為細碎的顆粒,大的多為薄片狀。以片大整齊、香氣濃郁、無雜質者為佳。

中國傳統四大香料——沉檀龍麝

梅花樣的龍腦片,“狀如雲母,色如冰雪”者,為龍腦中的上品,古人稱之為“梅花腦”;品級差一些的,狀如米粒的碎顆粒,稱為“米腦”;晶體顆粒與木屑混在一起的,稱為“蒼腦”;不成晶體而成油狀的,則稱為“油腦”。龍腦樹多生長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外形類似杉樹,樹體粗大高聳,一般都能高達四五十米以上,直徑也有兩三米,是熱帶雨林“高層空間”的重要植物。

中國傳統四大香料——沉檀龍麝

龍腦樟

這種樹不僅出產龍腦香,其木材也是優質品種,而且葉、花及果實皆有香味。龍腦樹的樹脂十分豐富,鑿開樹幹或樹枝就能引出樹脂來;除了天然凝結的龍腦晶體,其液態樹脂也可以利用,古代稱為“膏香”、“婆律膏”。現在中醫使用的冰片,就是龍腦樹的乾燥樹脂(即古稱的龍腦),或從液態樹脂(婆律膏)或龍腦木中蒸餾提取的白色晶體。

其實,在古時候,人們就已經知道用加熱蒸餾的方法(“火逼成片”)從龍腦樹的木材中提取晶體,稱之為“熟腦”。並且,對於龍腦香的存儲保養古人也有專門的辦法:“龍腦香及膏香………合粳米、相思子貯之則不耗。”(《唐本草》)

天然龍腦質地純淨,薰燃時不僅香氣濃郁,而且煙氣甚小。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歷來都被視為珍品。唐宋時期,出產龍腦的波斯、大食國的使臣還專門把龍腦作為“國禮”送給中國的皇帝。龍腦香早在西漢時就已傳入中國。據《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在西漢的廣州已能見到龍腦香。(那時的海上絲綢之路已有相當的規模,印度、西亞的很多物品都已進入中國南方。)

龍腦在中醫里名為冰片,歸於“芳香開竅類”藥材。中醫學認為龍腦為“芳香走竄”之品,內服有開竅醒神之效,適用於神昏、痙厥諸證;外用有清熱止痛、防腐止癢之功,可治療瘡瘍、腫痛、口瘡等疾患。在安宮牛黃丸,冰硼散等成藥中,龍腦都是主要成分之一。

在《本草綱目》中,不僅記載了龍腦的一些形狀特徵,如“以白瑩如冰,及作梅花片者為良。故俗呼為冰片腦,或雲梅花腦”;還專門指出,用紙卷捻起龍腦,燒煙薰鼻,吐出痰涎,就可以治癒很多頭痛病。

龍腦不僅用於薰香和醫藥,還被用於美食。中國的宮廷御宴裡,就有燕窩配龍腦的“會燕”;在南亞地區,夾有龍腦的檳榔是當地貴族階層的上等食品;宋代以前,人們就開始在茶餅(由茶和米壓制而成)中摻和香料做成“香茶”,所用的香料大多都是龍腦,或在壓制茶餅之前以龍腦窨茶,或以龍腦浸水直接灑在茶上,也稱為“龍腦茶”。

麝香

麝香是成熟的雄麝肚臍下方的香腺和香囊中形成的一種有香物質,又稱寸香、臍香、當門子。麝香的香味濃郁,經久不散,對人的心理和生理系統有極其顯著的影響,在香料工業和醫藥工業中都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中國傳統四大香料——沉檀龍麝

麝香

雄性麝鹿的香囊是一個橢圓形的袋狀物,位於肚臍下面,香腺包圍在香囊附近,香腺中分泌出麝香的初香液,進入香囊之後形成麝香,再經過約兩個月的熟化和貯存,才形成粉粒狀和顆粒狀的“麝香仁”。成熟的麝香呈咖啡色,幹後為深褐色,其形狀多呈粉末狀,也有時為籽粒狀、皮膜狀或油脂狀。

把香囊整個割下,晾乾,就是“毛殼麝香”,其重量很小,一般只有5-10克。毛殼麝香多為棕褐色,直徑5釐米左右,呈橢圓形,帶有密生的白色或灰棕色的毛,中間有一個小囊孔。剖開後可以看到一些粉末或小顆粒的“麝香仁”,還有一些少量的細毛和脫落的內皮,習稱“銀皮”。

野生麝香仁質軟,油潤,疏鬆。其中顆粒狀的麝香仁質量最好,習稱“當門子”,呈不規則的圓球形或顆粒狀,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潤光亮,微有麻紋;粉末狀者稱為元寸、寸香,多呈棕褐或黃棕色。

粉末狀或顆粒狀的麝香仁使用不夠方便,也不宜精細把握用量,所以調配香料時常把麝香仁製成麝香溶液。麝屬動物有5種:原麝、馬麝、林麝;黑麝、喜馬拉雅麝,常稱為麝鹿。麝雖然屬於鹿科,但其體型很小,高度和長度都在1米以內,體重也只有幾十斤,頭頂沒有角,雄獸還長有獠牙。

麝鹿喜歡生活在海拔較高的高原和山區,一般單獨活動,嗅覺、視覺、聽覺都很靈敏,膽怯,機警,行動輕捷,善於跳躍和奔越懸崖峭壁,是一種很“靈”的動物。 一般凌晨開始活動覓食,天亮之後就休息;黃昏後又開始活動,直到午夜;喜歡吃松蘿、苔草、杜鵑、高山柳、灌木的嫩枝葉、雜草等食物。麝鹿的活動、排便、棲息地都有固定的路線和場所,一般不輕易改變,有“捨命不捨山”之說。即使雨後慣行的道路受到阻礙,麝鹿也不會改尋捷徑,而是盡力涉水而過。雄獸從1歲就開始分泌麝香,3—12歲是旺盛期,但要形成顆粒狀的較好的麝香仁要8-10歲以上。麝香的形成和分泌是連續的過程,但在冬季和初春的交配期更為顯著。所以,人們也在這些時候獵取野麝。

中國傳統四大香料——沉檀龍麝

馬麝

從生物學上看,麝香是一種外激素(外激素是動物腺體中分泌出來的, 能在同種動物之間傳遞信息的化合物),其香味在平時是麝鹿相互辯認、增加交往、減少同競爭對手遭遇的通訊手段,在繁殖期間則有強烈的吸引異性的作用。

麝香不僅是高級的香料,也是最名貴的中藥材之一。很多著名的中成藥,如安宮牛黃丸、大活絡丹、六神丸、蘇合香丸、雲南白藥、蘇合香丸、香桂丸等都含有麝香的成分。

麝香入藥,最早見於《神農本草》,“麝香,味辛溫,生川穀,辟惡氣,殺鬼精物,溫瘧蠱毒癇痙,去三蟲,久服除邪,不夢寤魘寐。”李時珍《本草綱目》雲:“麝香走竄,能通諸竅之不利,開經絡之壅遏”,“通諸窈,開經絡,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積”。

麝香藥效神奇,具有強烈的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等功能,對中風昏迷、驚厥、癲癇、心絞痛、癰疽腫毒、咽喉腫痛,難產等多種病症均有明顯的療效。(麝香對子宮有明顯的興奮作用,孕婦忌用。)現代的藥理學研究也證明,麝香對中樞神經系統、呼吸、脈搏、血壓等有極為明顯的影響,小劑量有興奮作用,大劑量有抑制作用,對治療冠心病、小兒麻痺症引起的癱瘓淋巴結核等諸多病症均有療效。西藥常用麝香作強心劑、興奮劑等急救藥。

麝香氣味濃郁且迥異於其他的香味。單用麝香,無論量大量小,氣味都不怡人,但若微量使用,並於其它香料搭配起來,卻可以使整體香氣更加穩定,而且其強烈的開竅醒神作用可以使香氣具有一種特殊的靈動感和“動情感”。麝香是中國的著名特產,不僅質量居世界之首,產量也佔世界的70%以上。

“西藏麝香”自古以來就是西方人士夢寐以求的天然寶物,早在公元一世紀,古羅馬就有了來自西藏的麝香。(中國古代有四大對外通商渠道,北絲綢之路、南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和經過西藏的“麝香之路”。)獲取1千克麝香,大約要捕殺160頭麝,由於世世代代都採用殺麝取香的方法,致使野生麝類資源越來越少,以至於在海拔較低的山地已很少見到麝的蹤跡。目前我國麝類動物的估計約有60萬頭,僅為50年代的五分之一。無論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出產優質麝香的馬麝、黑麝和喜馬拉雅麝,還是分佈地區較廣的林麝和原麝,都已經成為瀕危物種,均被列入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現在的麝類養殖業,不再像以往那樣殺麝取香,而是活體取香,從香囊口直接掏取麝香仁,不僅可多次獲取,提高麝香產量,也大大減少了對野生種群的破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