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歷代高人一致公認,玉傳三代必出“大器”?翡翠文化雜談

文玩 翡翠 白玉 淘寶 探寳客 2018-12-04

編者小語:這篇《翡翠文化雜談》,約6200字,稍微長了點。主要談翡翠文化相關的20個小話題,是自己多年把玩翡翠的一點心得體會,其中最大的感悟是一句話:贏得起,更要輸得起。無論是交友,還是合作,翡翠值錢的是高貨,文章值錢的是觀點。

翡翠市場有一條至高無上的識人標準:凡是輸不起的人,必不成器;凡是輸得起的人,必是大器。男人成大器者,仁慈;女人成大器者,包容。

為何歷代高人一致公認,玉傳三代必出“大器”?翡翠文化雜談

1. 盤玩翡翠白玉南紅,留點屬於你自己的生命包漿。

時下經濟在盤整,如果有餘錢的話,正是大量收藏和投資要麼料好、要麼工好的翡翠、白玉、南紅最佳時期。人生過得很快,20多年前的50、60後,風華正茂時節買的翡翠白玉南紅,20年後已經起了厚厚一層歲月包漿。這是什麼意思?盤玩過的翡翠白玉南紅,包漿裡有你生命的元素,按照佛家的說辭,你的靈身一旦融入翡翠白玉南紅裡面,你的靈身就有了安身之地,這為下一輩子轉世投好胎,具有強大的加持力。

為何歷代高人一致公認,玉傳三代必出“大器”?翡翠文化雜談

2. 玩翡翠,有兩種玩法,一個叫“文玩”,一個叫“武玩”。

文玩“玩三文”:一是雕工造型;二是文化創意;三是天人合一;武玩玩“三個力”:一是眼力;二是魄力;三是財力。

作為買家的眼力,不可能做到象賭石行家那樣精通翡翠,但要逐步積累“三個性”:感性、理性、悟性,這是需要時間和認知的過程,其中最忌諱的是任性。翡翠市場的鐵律是:沒有人強迫你買,喜歡就是價格。瘋傳一時的瑞麗高價手鐲誤摔事件說明,即使法院也無法採信當地寶協專家的價格認證,因為翡翠價格是動態的,翡翠價格遵循的是市場法則:隨行就市。

為何歷代高人一致公認,玉傳三代必出“大器”?翡翠文化雜談

3. 翡翠,文玩玩工,武玩玩料。

翡翠無論是賣家市場,還是買家市場,90%以上都在“武玩”,唾沫橫飛、刀光劍影、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生意很興旺;很少數真心喜歡翡翠的無論是買家還是賣家,眼光犀利、審美嚴格、趣味高尚、料工雙馨,生意較清淡。文玩玩精品、玩藝術、玩包容;武玩鬥價格、鬥便宜、鬥好看。

文玩,玩的是“厚德載物”;武玩,玩的是“自強不息”。

為何歷代高人一致公認,玉傳三代必出“大器”?翡翠文化雜談

4. 翡翠行貨隨行就市,翡翠精貨只漲不跌。

翡翠市場看上去很熱鬧,儘管最近十來年市場價格漲幅驚人,其實核心還是“兩個頭”:一是原料源頭;二是鈔票來頭。原料源頭主要看兩個源頭:一是緬甸公盤;二是原石走私。所謂鈔票來頭,是指市場價格波動大小,就看經濟大勢了,早些年經濟大潮洶湧澎湃,鈔票滿天飛,連豆你玩、姜你軍都炒到天上去了,別說翡翠白玉南紅等珠寶了。最近兩年,翡翠行貨價格開始理性多了,翡翠精貨是極為稀缺資源,寧可鎖在保險箱裡,也不會賤賣。

為何歷代高人一致公認,玉傳三代必出“大器”?翡翠文化雜談

5. 重要的話要說三遍:好貨不可能便宜。

翡翠有個特點,叫做“變化無窮”。種質、色系、地藏、棉絮、綹結、晶體等等,翡翠排列組合常常讓人恨得牙根癢,根本就不可能出現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別說外行看不懂其中價格,即使行家進貨,也只能採購自己能夠接受的價格。

翡翠市場的價格,主要有三大變化:

一是每年緬甸公盤拍賣成交的價格完全不一樣,孬料、新坑料開始很貴,後來人們認識了,就會很便宜,好料、老坑料越來越稀少,價格只漲不跌;

二是每一個商家進貨成本都不一樣,採購到一次便宜貨,不一定每一次都能買到便宜貨,守株待兔的玩法,早晚死翹翹;

三是商家心理想賺多少錢,想賣什麼價格,連神仙都不知道,一塊翡翠的確切價格,你喜歡,你接受,就值這個價。翡翠玩的就是心跳,玩的就是我喜歡。

為何歷代高人一致公認,玉傳三代必出“大器”?翡翠文化雜談

6. 翡翠淘寶的本質:敢買值錢的東西。

把玩翡翠很容易“這山望著那山高”,很容易“吃著碗裡的,瞧著鍋裡的”。翡翠是不能比的,幾千塊的翡翠,怎麼可能和幾萬塊的翡翠去比?翡翠世界等級森嚴,商家有多少實力,就進多少價格的貨。在翡翠市場淘寶,老江湖能夠淘到小寶,不可能淘到大寶。一些商家生意急需資金,為了資金週轉快一點,偶爾一包貨虧本賣也是有的,這叫“機緣巧合”,你不能指望每一次都遇到商家為了資金週轉而虧本賣,否則你的運氣真的太好了。指望小商家擁有“翡翠大器”,就算你能在窮人身上扒下兩層皮,也拿不出這麼多的錢來。

翡翠淘寶的本質,敢買值錢的東西。

為何歷代高人一致公認,玉傳三代必出“大器”?翡翠文化雜談

7. 翡翠被老美早就研究到骨頭裡面了,沒優勢,不去碰。

中國翡翠市場為什麼能生存、興旺和發展?翡翠的錢,你中國人能賺,美國人為什麼不能賺?你以為老美連這點小錢都拿不出來嗎?別逗了。美元是老美印的,世界首富在老美。

美國大公司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對翡翠進行過徹底的研究。他們曾經專門投資撥款,在緬甸購買了大批各種類型的翡翠,在實驗室裡通過三年“切片切絲”分門別類的研究,就是想給翡翠象鑽石一樣,確立一個價格體系,這樣,就可以通過壟斷緬甸的翡翠礦區,發大財。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美國大公司最後承認給翡翠定價的努力,失敗了。因為美國人發現,即使能給翡翠原料定價,也無法給翡翠雕工定價,全世界都知道一個道理:藝術無價。翡翠白玉玉雕,全世界中國第一。

翡翠“武玩”老美玩不過咱,翡翠“文玩”老美也玩不過咱。玉文化咱天朝有5000多年的歷史,底蘊包漿厚得一塌糊塗,現在通過30多年的市場循環,叫“鐵打的兵營,流水的兵”,翡翠市場現在的新生代,逐漸替代過去的“老邦瓜”,開始了新一輪的“轉世投胎”。

為何歷代高人一致公認,玉傳三代必出“大器”?翡翠文化雜談

8. 錢少玩小器,錢多玩大器。

年輕人並不是不相信前世和來世,而是他們還有大把時間享受現世。他們的人生剛剛在吃美味的早餐,還有更誘人的午餐和晚餐乃至夜宵可以期待。早餐品“雜器”,午餐品“小器”,人生到了中老年,有了更多的財力可以品味“翡翠大器”這個晚餐。翡翠玩家,大都處在中老年的時間段,年紀太輕的人,大多沒有這個財力,即使有這個財力,也很少有這個悟性和膽魄去玩翡翠大器。

為何歷代高人一致公認,玉傳三代必出“大器”?翡翠文化雜談

9. 翡翠市場,等級森嚴。

在珠寶界,鑽石的門檻很低,只需要能閱讀“四個C”,查查《鑽石國際報價表》,再加上你擁有3-5百萬起步資金,在逐步積累一定客戶之後,就能入行操作了。但玩翡翠的,就形成了龐大的市場等級和市場分工。彙總各地寶協提供的數據,全國從事翡翠、白玉、南紅的從業人員約1100萬人,也有說1500萬人的。翡翠行業不管有多少人,行家看兩個源頭:一是公開的“緬甸公盤源頭”;二是私下的“民間走私源頭”。

翡翠市場主要由五大類分工:一是職業賭石賣料的,人數約佔0.5%;二是實力強大做高貨的,人數約佔3.5——4.5%;三是專業做中檔貨的,越佔15%;四是專業做中低檔的,約佔35%;五是專業做低檔的、B貨的,約佔45%左右。至於做手鐲的,做戒面的,做擺件的,做掛件的,分工也是自由組合的,其中80%是做掛件的,職業做手鐲的約佔15%,主要集中在平洲,因為平洲是國內最大的賭石市場,賭石最核心的計算標杆是一塊料能出多少個手鐲,再按照手鐲的市場批價,計算賭石的拍賣價是否划得來。

為何歷代高人一致公認,玉傳三代必出“大器”?翡翠文化雜談

10. 翡翠文化的精髓,贏得起,更要輸得起。

把玩翡翠,並不是錢多,買得起“帝王級翡翠”,就能進入最高等級的“三大翡翠文化餐廳”的。翡翠的“三大文化餐廳”分別是:七段餐廳為“翡翠文化”,叫有人生故事;八段餐廳為“翡翠哲學”,叫有人生見識;九段餐廳為“翡翠宗教”,叫有人生智慧。

表面上翡翠玩的就是砸錢,好翡翠就是用錢堆起來的。幾百年來的世俗都堅信,人生有機會在翡翠上玩一把“砸錢”,一定能形成“三氣”:心氣、膽氣和財氣。把玩翡翠,最能練就一個人一種強大的六個字心態:贏得起,輸得起。

為何歷代高人一致公認,玉傳三代必出“大器”?翡翠文化雜談

11. 好翡翠常常“料輕工重”。

玉價10萬,綜合成本往往耗費20萬。主要是:時間成本、勞工成本,叫“顯性成本”,交際成本、跑腿成本叫“隱形成本”,隱形成本常常高於顯性成本。

為什麼這麼說呢?無論是翡翠買家,還是翡翠賣家,除了土豪外,都希望“花小錢,買重器”,俗話叫“貪便宜”。翡翠玩家一旦對翡翠有了刻骨銘心的認知,都付出過四大成本:一是現金成本;二是人脈成本;三是隱形成本;四是人工成本。

現金成本是錢,綜合成本更是錢。人脈成本就是在熟悉市場過程中大量的人情交際支出,這種支出要視你交際的圈子是“高大上”還是“低小下”,“高大上”交際成本通常叫“五星級消費”,“低小下”交際成本通常叫“小旅館消費”;隱性成本主要由“二明一暗”組成,二明:差旅費+人工費;一暗:由時間成本組成的生命成本。

為何歷代高人一致公認,玉傳三代必出“大器”?翡翠文化雜談

12. 好翠得來都有緣。

在翡翠把玩經歷中,真正的行家通常大多有過這樣的經歷:賭過石頭、跑過礦區、嘗過艱辛、輸過鈔票、甚至被人跟蹤和追殺等,許多運氣不好,輸得想自殺的人,或者腦子沒有開竅+正交華蓋運的人,大多在慘淡經營中,黯然消失在翡翠市場,你能看到的都是運氣好、腦袋靈、財運旺的人在市場上高聲“吆喝”。

為何歷代高人一致公認,玉傳三代必出“大器”?翡翠文化雜談

13. 看得上的買不起,買得起的看不上。

現在我們處在淘寶微信等信息媒體電子化時代,人們的眼界都被拔得“虛高”,尤其是翡翠,廣告上通透碧綠的圖片,手機微信上的照片,已經無形中把人們的視覺神經“清洗”過了,把帝王級翡翠深深印入大腦子,再加上翡翠同行競爭激烈,以及翡翠同行對翡翠的認知差異巨大,既搞亂了翡翠“視聽”,又模糊了翡翠“視線”。行家們都知道,要讓外行或者半外行買家明白翡翠種坑,你哪怕寫5本書,說3年的道理,也白搭。並不是現在的翡翠比過去好,而是現在的翡翠照片好看了。

令人哭笑不得是,有太多的三腳貓,喜歡冒充金剛鑽。

為何歷代高人一致公認,玉傳三代必出“大器”?翡翠文化雜談

14. 翡翠,喜歡就值這個價。

翡翠名人摩㑀對此曾感嘆說,翡翠在商家手裡,他要賣什麼價,誰能知道呢?你看得上,能夠接受,就值這個價;你看得上,但不能接受這個價,就不要買。

翡翠市場就是如此:無論買家還是賣家,買家採購成本或者高了,賣價就會高一些;買家成本撿到便宜貨了,賣價就會低一些。一句話,在翡翠市場,隨行就市,隨人就市,通常行家採購時,看上的翡翠會拿出渾身解數討價還價,如果實在喜歡,在對方牙關緊咬的情況下,咬牙也會買下。這個人剛走,又來一個人,也買前者挑剩下的同類成品,這時價格就好商量得多,買家如果不仔細分辨其中的優劣,就會覺得前者價格貴,後者價格便宜。按照佛家的說辭,這叫“緣”,善緣者得精品,隨緣者買便宜。

為何歷代高人一致公認,玉傳三代必出“大器”?翡翠文化雜談

15. 翡翠市場有大量的“壞蛋”,這叫“鯰魚現象”。

唐代柳宗元有一篇題為《敵戒》的短文,其核心觀點:國家沒有敵人,政府必然腐敗;人生如果太順,一輩子沒有經歷過麻煩和糾結,這個人要麼狂妄自大,要麼目中無人。柳宗元的《敵戒》短文,可謂是千古難得的好文章,很少有人會贊成這樣一個觀點:沒有壞蛋,好人就失去了存在意義。

《敵戒》和經濟學中的“鯰魚效應”觀點,可謂異曲同工。一群胖魚腦滿腸肥,渾身都是肥肉,都不想游水了。人們放數條凶狠的鯰魚進去,頓時魚塘沸騰了,一段時間後,這群肥魚條條肌肉發達、肉質緊密,雖然不少肥魚被鯰魚吃掉了,但沒有天敵的肥魚,是沒有生命力的。

翡翠市場上的“鯰魚效應”,同樣驗證了這個道理。

為何歷代高人一致公認,玉傳三代必出“大器”?翡翠文化雜談

16. 翡翠精品極品,從來都靠錢砸來的。

人們都把假貨看作是禍害,竭力倡導真貨。翡翠真貨又是一門很高深的獨立學問。在大商店裡的翡翠價格,由於房租、工資、水電、稅收等綜合成本擺在那裡,價格比市場淘寶價後面多一個零是很正常的。

翡翠市場交易的遊戲規則就在於:問價可以還價,還價就要買下,買下不能反悔。翡翠市場交易,如同緬甸公盤開盤,與正規的商店買賣,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想如果看上一塊翡翠,又不想支付超過預期的成本,唯一出路,就要不惜投資時間成本、吃藥成本。只有買到假貨、玩過孬貨,熟悉了翡翠淘寶的機會成本後,眼力、魄力和財力都做過功課,那就可以直切病灶,果斷下手。

香港寶石學院歐陽秋梅教授,是一位珠寶專家+珠寶行家+珠寶商家集一身的高手,一輩子教翡翠、玩翡翠、賣翡翠,最終果斷拍下3000萬,買到一顆心儀的翡翠戒面,好翠很貴,好翠難尋。

為何歷代高人一致公認,玉傳三代必出“大器”?翡翠文化雜談

17. 把玩翡翠,大忌一步到位,由低到高才有味道。

對翡翠真歡喜,有真歡喜的玩法,假歡喜真賣錢,同樣有相對應的玩法。無論怎麼玩,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市場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在市場上的“買單吃藥”,提升自己的“三個力”。柳宗元《敵戒》的道家觀點,深得毛澤東的讚賞,沒有強大的敵人,失去了外部的壓力,內部自然就腐化。

未聞邊塞號角,但見歌舞昇平。沒有特朗普這條鯰魚攪局,許多人還沉浸在歲月靜好的自我麻醉之中,是一樣的道理。

為何歷代高人一致公認,玉傳三代必出“大器”?翡翠文化雜談

18. 把玩翡翠白玉南紅者,必有三氣:靈氣,膽氣,福氣。

真心喜歡翡翠的玩家,他們深知翡翠賦予其身的“三個氣”:靈氣、膽氣、福氣,辨識失誤提升你的靈氣、砸錢買單提升你的膽氣、審美升級提升你的福氣。沒有經歷過一系列市場“鯰魚效應”的靈魂衝擊,是不可能真正讀懂翡翠的。幾百年來,從來沒聽說過,帝王級翡翠有誰能用垃圾價格買到的。通常,今天你自以為花費很高的價錢買下的翡翠,下一代把玩時,有機會在未來時代的群體中,大刷一把存在感。

為何歷代高人一致公認,玉傳三代必出“大器”?翡翠文化雜談

19. 翡翠市場的遊戲規則:除了假貨外,怕上當不要買,買下了不後悔。

最近幾年在翡翠市場上,真正意義上的老坑料幾乎“漸行漸遠”,行家俗稱“結冰、起凍、起膠”。其餘料都叫“普坑”,比“普坑”更嫩一點的料,叫“新坑”,比“新坑”再嫩一點的料,就叫“八三料”了。其中“普坑”到“新坑”過渡料,是市場的主力貨源。

玩翡翠,要看得懂“五個C”:一是坑種,二是淨度,三是色系(綠黃紫),四是晶系(粗晶與細晶、錯晶與裂隙等),五是成品大料與小料、厚莊與單薄、器形的飽滿端方與瘦弱異形等等。

翡翠估價是很艱難的事情,通常同行是冤家,甚至是“仇家”。想從同行嘴裡說你手上翡翠的好話,太陽很可能從西邊出來。這不是說同行都是心懷鬼胎,而是恰恰反映了一句老話:萬種翡翠,各有所好。在有限資金的前提下,你喜歡有色無種,我選擇有種無色;你喜歡雕工精湛,我喜歡光面牌子……面對從來沒有一片相同樹葉的翡翠,在每一位商家進貨成本完全不同的前提下,行家的估價,和開出來的“藥方”,通常都是一張廢紙。

一方面“黃金有價玉無價”這句名言,經歷過千年的歷史驗證,一方面同行之間的實力、經歷和眼力,以及每一次進貨成本,哪怕在緬甸公盤,這次拍下的價格,同樣這塊料,如果中間有人同時看中這塊料,與你競拍的話,拿下的價格完全不同。你讓行家怎麼精準估價?

據說全國從事玉器行業的人員超過千萬,同行之間競爭、排斥、妒忌和攻擊別人現象,普遍存在,別人多做一筆生意,自己就少做一筆生意的潛在心理錯位,都是很自然的市場現象。

一方面有實力商家,確實存在通過壓低價格爭奪客源的現象,一方面許多商家用新坑料替代老坑料進行競爭,在極為複雜的商業現象中,買家的任性、刁鑽現象也大量混合在其中,因而形成了玉器市場上的一條遊戲規則:假貨除外,只要是真貨,沒人逼你買,也沒人逼你賣。後悔不要買,買了不後悔。你買漲了,你不會給商家加錢;你買高了,商家也不會補貼你。這都是翡翠玉器市場遵循千年的遊戲規則,翡翠白玉南紅,從某種角度上說,玩的就是“心跳”。

為何歷代高人一致公認,玉傳三代必出“大器”?翡翠文化雜談

20. “家無翡翠一世窮”是從瑪瑙那裡引申過來的。

順便解讀一下“瑪瑙無紅一世窮”的說辭,是有來歷的。

西晉葛洪在《西京雜記》裡說,漢光武帝時,印度獻連環羈,皆以玉為之,瑪瑙為勒。魏文帝曾說過,“瑪瑙出自西域,紋理交錯。”《舊唐書》記載,開元六年(718年),康國(今烏茲別克斯坦一帶)遣使獻瑪瑙杯;天寶六年,(747年)波斯遣使獻瑪瑙床……當時國外進貢的瑪瑙,都是紅瑪瑙,國家歷史博物館可以查看。當年朝廷裡的王公貴族公認,紅瑪瑙本身就體現了一種富貴氣,民間開始以擁有瑪瑙為富態,“家無瑪瑙一世窮”流傳了很久,後來擁有瑪瑙的人多了,就進一步引伸出“瑪瑙無紅一世窮”,以紅為貴,尊紅瑪瑙為富貴玉,也就順理成章了。

古人從“家無瑪瑙一世窮”進化為“瑪瑙無紅一世窮”,當今高人進一步推論出“家有翡翠佑三代”,由此進一步推出“傳世翡翠看雕工”。最近20多年被廣泛認可的南紅瑪瑙,更是瑪瑙中的極品,價格也幾乎與翡翠、白玉成鼎足之勢,這些都是當代民間文化所公認的。理由是:翡翠比瑪瑙值錢多了,南紅瑪瑙更比普通紅瑪瑙值錢,珠寶文化同樣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特徵。

翡翠、白玉、南紅,都經過無數代的“三世輪迴”。2700多年前的古代名相管子,第一次在《管子》這本書裡,把人的等級排列為:士、農、工、商這四大等級,他第一次提出把士比喻為“玉”,管子150年之後的孔子比德於玉,孔子之後的歷代高人幾乎一致公認,玉傳三代必出“大器”。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經歷過三代人盤玩的玉,就成了很高檔次的老古董;二是能夠在家族中傳承三代人以上的玉,這樣的家族都是有底蘊積累的,都是很有文化與道德傳承的“貴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