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茶而生的紫砂壺

文玩 篆刻 藝術 山顛一寺一壺茶 山顛一寺一壺茶 2017-08-31

為茶而生的紫砂壺

擁有一把心愛的紫砂壺,想必是所有愛茶之人都追求的美好。

“壺宜茶,茶宜壺。”紫砂壺作為江蘇宜興的特產,自古以來就是備受人們喜愛的茶具,廣受讚譽。《陽羨茗壺系》裡說:“近百年中,壺黜銀錫及閩豫瓷,而尚宜興陶。”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家、戲劇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也說:“茗注莫妙於砂,壺之精者,又莫過於陽羨。”

用於製作紫砂壺的泥料是宜興獨產的紫砂泥,全世界獨一無二。用此泥料燒製而成的壺,胎體自帶雙重氣孔結構,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透氣性能,故而用它泡茶,既不奪茶真香,又無熟湯氣,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且不易變質。用紫砂壺泡茶,茶葉能夠隔夜而不餿,而且還有另一個更神奇之處是,紫砂壺使用越久,壺身色澤就會越發光潤,沏出來的茶湯也會越發芳醇香郁。

當然,紫砂壺除了優良的宜茶性能外,其本身古樸別緻的藝術造型以及背後蘊藏的深厚人文底蘊,也是千百年來備受世人寵愛的重要原因。素心素面的紫砂壺,明代中期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起初,它還只是紫砂藝人手中的一件平常茶具,可是隨著歷代文人雅士的不斷參與,逐漸成了集詩、書、畫、印、金石篆刻等諸多中國古典文化於一體的高檔藝術品,開始身價倍增,甚至進入宮廷,成為皇家貴族、文人雅士收藏把玩必不可少之物。

既然是何等珍貴的寶貝,應該怎樣把玩與保養呢?

為茶而生的紫砂壺

1.專壺專用。紫砂赤特殊的胎體結構,能夠吸附茶湯中茶浸出物,促使胎體發生變化,並能夠散發所泡之茶的氣味。玻璃、瓷質、不鏽鋼等材質的壺因其胎質緻密而不透氣,難以使茶湯長時間的保持優良品質。愛壺善飲人士。獲得砂壺經過“開壺”保養、去除砂壺土腥氣之後,用幾類茶試壺。根據自己的喜好,而最後決定此壺泡哪種茶,爾後一直不變,做到“專壺專用”。平時泡茶依茶擇壺,“一壺事一茶”,嚴格區分,泡茶品味。

2.及時清理茶渣,保持壺內清潔。為了使茶壺能夠多吸收茶汁,常有人不清理或遲清理茶渣,認為可“積累茶山”,加快養壺效果。其實,長期使用的紫砂茶壺,“茶鏽”還是要清理的,因為“茶水在久置後會氧化生出褐色的茶鏽,其中含有鎘、鉛、汞等有害物質,附著在茶具內壁上,長期飲用含有茶垢的茶水會影響身體健康”。因此,每次飲泡完茶湯後,要及時清理茶渣。把壺蓋和壺體分開放置於通風乾燥之處,不可蓋住蓋子保存,否則易生黴菌;放置在有異味的櫥櫃等地方也不可。

3.用棉質細布茶巾擦拭壺體。在泡茶的過程中,用棉質的帶有所泡茶湯的溼茶巾對壺體進行擦拭,可有效地促使茶壺變得乾淨整潔。微量茶湯的滋養,能夠促使茶壺胎質發生變化。在用壺巾擦拭之時,需要謹慎為之,不可過度猛擦。對壺身的壺流、壺把轉接處,壺蓋的內口外沿、壺鈕等轉接處要細心擦拭,這些“偏僻處”容易被忽視,長期以往,容易積垢,會影響茶壺的整體養護效果。

為茶而生的紫砂壺

4.時常用手摩挲把玩。紫砂壺一旦沾染到油脂。就容易發出“賊光”,易養出帶有花斑的壺。壺體的內外均不可沾染到油脂。每次茶事活動,都需淨手弄茶,一是使茶免受異味汙染;二是茶壺能得到良好的保養。在喝茶的過程中,用潔淨的手對砂壺摩挲、把玩是非常必要的。因為人手分泌的體液對於紫砂陶。甚至於竹、木頭、牙、角、玉等材質均有良效,這已被諸多玩家所證實,但現在無法通過儀器分析檢驗出來。一般而論,新壺初始養護使用的第一年,壺體外觀色澤會有較多改觀,泥色會比原色沉靜,蓋與壺口之間會更密合,通轉舒暢。從第二年開始到第五年之間,茶垢會使壺壁內外色調一致。壺基本上已脫盡燥氣,漸顯雅光,益茶性明顯。五年之後,壺的感官變化極為緩慢,很難在十年、二十年間有大的突破。但壺的光澤卻更雅緻如玉,有溫潤之光澤,以案頭清供,則愈發彰顯其沉靜之美。

5.讓壺有休息的時間。每隔三五日要有乾燥休息的時間,這樣壺體有吸附茶汁的條件,有助於改善壺胎泥質結構。有的壺,長期的使用過程能使胎體泥質變的更好,更適宜發茶性,甚至有的壺原來滲茶的小缺陷,在長期茶汁的滋養下而消失。有些段泥壺。有時使用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吐黑”現象,可問用間停。

為茶而生的紫砂壺

另外,養壺不要刻意而為之。養護彰顯美韻,本來就是喝茶休閒或以茶修身養心活動的一個副產品。假若過於急功近利,急於求成,茶也不喝,一心想得壺之“包漿”而“玩物喪志”,那就背離了養壺的意義。順其自然地喝茶、養壺,才是茶人壺友積極生活、投身世事地踐行茶之道與壺之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