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璧石無特色(劉曉鬆)

文玩 白靈 浮雕 美的 靈璧石 2017-04-03

有些人很挑剔,說黃河石畫面包羅萬象、大化石顏色五彩繽紛、黃蠟石質地溫潤如玉、戈壁石包漿醇厚濃重……它們都有鮮明的自身特色,所謂的“天下第一石”——靈璧石的特色是什麼?

靈璧石無特色(劉曉鬆)

(蟠龍,靈璧石,劉曉鬆藏)

肯定有不少人回答是瘦、皺、漏、透。不過說真的那更像是太湖石的特色。那靈璧石的特色是什麼呢?答案很簡單:靈璧石無特色。

中華文化的核心之一是中庸之道,過與不及或多或少都是問題。有時體現出太過於鮮明的特色,也就意味著在其他方面有著嚴重的先天不足。比如上面提及的那些特色鮮明的石種,雖然在畫面、色彩、質地、造型等諸多方面有著鮮明的體現,但同時有的在造型方面捉襟見肘、有的在顏色方面不夠豐富、有的在質地方面略顯鬆軟等等不一而足。

靈璧石無特色(劉曉鬆)

(徐州馬前收藏)

再來看靈璧石:

論畫面,有紋石那種變化莫測的華美線條,有各種珍珠形成的類似浮雕的奇巧圖案,有漢畫石的空靈寂靜,有雪花白靈的清新脫俗,甚至以造型著稱的黑色磬石,也因上面有顏色對比鮮明的“白筋”,而勾畫出意境悠遠的唯美山水。

論色彩,有紅色的皖螺石、黃色的金錢石、灰色的漢畫石,有黑磬、白靈、彩玉、五彩靈璧……

論質地,“玉振金聲”便是對它最好的詮釋。除最常見的磬石外,靈璧石中的白靈、黃靈、紫靈、玉化石等,膚如凝脂,光潔如玉,常用於雕刻,足見其質地堅貞。

靈璧石無特色(劉曉鬆)

(徐州,史經平收藏)

論造型,或肖形、或狀物、或無跡可尋,其營造的意境,或俏皮可愛、或空靈古拙、或荒寒幽深……儀態萬千,變化莫測;而能將瘦、皺、漏、透、醜、雄、秀集於一身者,也是比比皆是,不可羅列。

言及包漿,因靈璧石多產於土中,且外表有泥灰包裹,基於自然條件的限制,很難天生包漿。然而取石為器,稍加清理,積日盤玩,便可見包漿歷歷、色澤幽玄。

……

由此可見,在單一方面靈璧石也許不是體現的最極致,但是能將諸多優點集於一身者,則非靈璧石莫屬。這就是靈璧石的“大”,這就是靈璧石的地位和聲望之所以千年不敗的緣由。由此,我想到了一個人——蘇軾。若給蘇軾貼個標籤,該貼什麼?詩人?詞人?散文家?都不妥。因為他還是書法家、畫家、政治家、美食家……也許他在每個領域都未必執掌牛耳,但是他在每個領域又都能排的上名掛的上號,這種集大成者的不世人物,給他貼上任何一個狹隘的標籤都是掛一漏萬。所以,他就只能沒有任何的特色,而你也只能心悅誠服地仰視他的大才。靈璧石與其何其相似!

靈璧石無特色(劉曉鬆)

(思春,陳民府收藏)

有些執念很深的人可能會說,靈璧石就是有問題,最明顯的就是石頭背面有黃漿,影響觀賞。

靈璧石產於土中,底部與土壤銜接處多有石根,也就是黃漿,這是不爭的事實。天公造物如此,不需多辯。然而,在人力不可改的情況下,我們似乎更應該樂觀地將其稱之為靈璧石的特點,而不是將其挑剔為缺陷。同時需要強調的是,靈璧石中可多面觀賞的美石不在少數。再退一步說,即便只有一面可觀又能如何?諸多世界級的著名雕塑,也大多隻能從一面觀賞。你站在它背後,想必也欣賞不到它震撼人心的力與美。再舉個不大妥當的例子,比如欣賞一幅畫,你總不能欣賞之後,再把畫翻過來欣賞,又因為背面什麼也沒畫就說這畫畫的不行吧?如果真那樣,這病就得治治了。

靈璧石無特色(劉曉鬆)

(陸璽收藏)

奇石之所以為人所喜好,人們甚至不惜財力、物力去獲取,且一再強調其天然性,就在於觀賞者心甘情願地去接受它的自然美,甚至是殘缺美、遺憾美,而不是刻意用挑剔的眼光去吹毛求疵,雞蛋裡挑骨頭。

在讚譽靈璧石的同時並不是為了凸顯其他石種的不堪,客觀地說,石種無優劣,每類石種都有其獨特的魅力,也是其它石種無法替代的。人是感性的,有偏愛之心在所難免,對於偏愛的石種,無論有多少溢美之辭都是人之常情,也都可以接受;但是,對於其他的石種,也應理性看待其所具備的優勢。

靈璧石無特色(劉曉鬆)

(王佔東收藏)

有句話叫“五嶽歸來不看山”,不是說其它的山就沒有其自身獨特的美,而是五嶽基本上將其它各類山形的美集於了一身;而黃山又能將五嶽的各種優勢得以集中展現,這才有了“黃山歸來不看嶽”之說。靈璧石在石界的地位,應該可比堪稱山中翹楚的黃山吧,因為它也像黃山一樣,是諸美的集大成者。

賞石,賞的是石,體現的則是觀賞者的心性、素養與品格。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靈璧石做到了兼容幷蓄,所以才成為了“天下第一石”。作為觀賞者的我們是否也應從中得到些許啟發?別整天嘴裡只顧唸叨著“賞石悟道”,卻從來不去思考“道”是什麼。

靈璧石無特色(劉曉鬆)

(耿震收藏)

這就是靈璧石,好或者不好就在那裡,它沒什麼鮮明的特色,若非要給它加個標籤,也就四個字——大美無言!

作者簡介:

劉曉鬆,天下第一石故鄉靈璧縣人,職業律師,文學功底紮實,酷愛觀賞石文化理論研究,著述頗豐,為靈璧石文化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2016年,受聘為《石記》微信平臺特邀作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