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整治盤活要素存量 為溫嶺發展騰出新空間

2019-05-24 21:54 | 溫嶺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王悅

田成方,路成網,溝相連,渠相通,這樣的理想田園,如今在溫嶺市箬橫鎮已見雛形。東片萬畝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正是為了重構生態空間,優化土地利用結構佈局,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

近日,浙江省政府對2018年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真抓實幹、取得明顯成效的縣(市、區)予以激勵,其中,溫嶺市作為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工作較好的縣市,得到了給予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的獎勵。

2018年,我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正式啟動,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341工程”,用三年時間,實施村莊整治行動、“二改一還”農地整治行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行動和礦山環境綠色行動等“四大行動”。

固基修道,履方致遠。近年來,我市以全域整治為契機,打破要素資源掣肘的瓶頸,搭建合力攻堅主平臺,構建要素整治新格局,為實現美麗溫嶺、活力溫嶺、幸福溫嶺打造新的增長極。

全域整治盤活要素存量 為溫嶺發展騰出新空間

重構生活空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6月份,出讓3塊住宅用地;8月份,出讓2塊工業用地;11月份,出讓6塊住宅用地(城東3塊)和2塊工業用地,用於二期建設用地……在市全域改造指揮部辦公室的牆上,今年的計劃安排已經明確。圍繞這幾個時間節點,所有人腳下生風,奔走於各個環節。

“今年的重點任務主要是建設。”全域改造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在前期成功簽約14個村的基礎上,一二期全域改造的建設工作全面啟動。掃尾攻堅、臨時房建設、房屋騰空、土地徵收報批,建設工作已被提上日程。

對於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而言,我市開始得更早一些,甚至走在了全省前列。

2017年,我市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實驗區建設強勢啟動。在橫峰大道沿線區域,通過革命性改造村莊和產業,大力度整理土地和河道,大步伐建設道路和設施,實現城中村改造、傳統鞋業改造、環境綜合提升的“兩改造一提升”目標,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產城融合的示範區,為全市各區域的改造提升提供樣板。

鞋企高度集聚、“低散亂”較為突出的橫峰街道主要區域,成為此次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實驗區建設的突破口。短短10個月時間,成功拿下了一二批14個村的簽約任務,創下了前所未有的“溫嶺速度”。2019年,全域改造工作預計完成800畝安置住宅出讓,400畝產業園區出讓。

按照“一年全力拆遷、兩年產業入園、三年基本建成”的目標,如今的橫峰大道兩側全力推進生態修復、土地復墾、農房改造、園區建設、配套完善五大工程。我市意欲通過加快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實驗區建設,深化環境革命、產業革命,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推進美麗溫嶺、活力溫嶺、幸福溫嶺建設。

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陳晶看來,橫峰大道兩側的全域改造工作,就是典型的全域土地整治城市化建設模式與產業提升模式的合二為一,通過對原本佈局混亂、環境髒亂的村莊和產業的整治與重新規劃,重建生活空間,重構生產空間,真正實現“房成片、田成方、路成行”的美好生活畫卷。

重構生產空間,盤活土地資源

大溪鎮塔嶴村有塊面積僅為13.5畝的“邊角料”地塊,一直荒廢著,如何利用懸而未決,成為鎮村幹部的一塊心病。

這樣的“邊角料”地塊,在整個大溪並不少見。

作為全國重點鎮和全省小城市培育試點鎮,大溪鎮經濟較為發達,也曾存在不少的違法建築。“三改一拆”強勢推進以後,大量的違法建築被成功拆除。土地如何利用,自然成了拆除之後的首要工作。但是,並不是所有拆后土地都連線成片,更多的是,角落裡的一小塊土地,無法得到有效利用,有的甚至變成垃圾場,“髒亂差”捲土重來。

“飛地”這一創新模式應運而生。

這是大溪鎮探索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安置新模式,把原先零星的建設土地進行復墾,按照一定比例置換出新的建設用地,使多個零散的“飛出地”集中到一個成片完整的“飛入地”。將全鎮規劃區內外所有村存量建設用地打包成54個土地整理和耕地墾造項目,全部由政府委託施工方組織實施復耕,盤活建設用地指標集中飛入規劃區內的成片安置地。

如此一來,土地資源被盤活和集約化利用,村莊居產混合、鎮村利益分配平衡、拆後利用規劃障礙等三大共性難題迎刃而解。截至目前,大溪鎮“飛地”模式落實建設用地指標共566畝。

“作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創新模式,‘飛地’模式使得有地可用。”市國土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說。“飛地”模式助力土地供應保障,撬動大量復墾指標,為企業發展解決生存空間問題,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中,全市將完成城鄉建設用地擴展邊界內的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5500畝,2018年到2020年將啟動2個100畝以上集中連片城鎮低效工業用地再開發示範項目建設,2020年10月底完成竣工驗收並投產。

重構生態空間,提升經濟效益

“構建科學合理高效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佈局。”早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制定之初,這一目標就已明晰。在行動推進中,堅持生態保護優先,提速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統治理。

因此,橫峰大道兩側在全力開展土地綜合整治的同時,也大力開展生態修復項目,實施河道水系綜合治理工程,對區域範圍內的198.59公頃水域進行整治,實施河道清淤、河道防護堤建設、河道沿線景觀建設等工程,確保整治區生態水域面積不減一分,質量大幅提升。

生態環境的提升,在箬橫鎮的東片萬畝耕地質量提升工程上,表現得更為直觀一些。

作為一個農業重鎮,農田是老百姓生活之本,而原先因為農田生態的制約,存在農田灌排設施老化、田間道路系統不完善、土地利用不充分等問題,農業生產難以發展。這些問題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存量老屋難以拆除,農民建房問題難以解決等都是“後遺症”。

通過東片萬畝耕地質量提升工程,將逐步解決農田裡存在的問題,進而徹底改善老百姓的生產、生活、生態環境。

東片萬畝耕地質量提升工程涉及箬橫鎮和東海塘8000畝土地,如今,通過拓寬道路、改良溝渠、增設電力等方式,原本貧瘠破敗的農田發生了質的改變,可實現“規模生產、機械作業、田頭運輸”。

耕地質量提升,隨之而來的,是規模經營吸引力的提升和經濟效益的增長。2016年,當地畝均租賃價格僅800元,如今卻達到2600元,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00多萬元。2018年改造坑塘600餘畝,將原來閒置、廢棄的低窪地、魚塘、水塘等進行連片改造,同樣為附近村集體增收100多萬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