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歷史 遊南京】一代名臣溫嶠去世

【聽歷史 遊南京】一代名臣溫嶠去世

六朝古都

東吳、東晉、宋、齊、樑、陳六個前後相繼的帝國曾經在這裡建都,所以南京歷來有六朝古都之稱。

《長江岸邊說六朝》

(東晉)

一代名臣溫嶠去世

播音:江蘇健康廣播 郭郭

南京外國語學校 莊子青

329年,蘇峻之亂平定。10年以後,也就是339年,東晉決定大舉北伐。按照常理,東晉連受兩次重傷,都是失血過多差點死了,應當好好地休養身體才對。怎麼又變得活蹦亂跳的,還要張牙舞爪去咬人呢?

更讓人驚掉下巴的是,北伐的總司令是庾亮,這個犯過嚴重錯誤的人,怎麼又從過街老鼠變成蓋世英雄了呢?

因為這10年,南北大地幾個威震八方的豪傑先後去世,一個時代結束了。但對庾亮來說: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來先看看庾亮是怎麼巧妙地以退為進的。

建康城被收復時,叛軍紛紛忙著逃命,慌亂之中誰也沒顧得上一個小孩子,那就是9歲的皇帝司馬衍。

義軍衝進城後,分頭尋找皇帝。將領曹據第一個看見,趕緊抱到溫嶠船上。大臣們爭搶著跑過來,跪在地上嚎啕大哭,叩頭不止。

庾亮擠開眾人,跪在最前面,連連謝罪,哽咽流淚。

司馬衍沒有責怪他,把庾亮、溫嶠、陶侃等人都拉到御榻上,說:一切都已經過去了,你們都是功臣。

到了第二天,庾亮又在頭上塗抹泥土,到成帝面前請罪。並且遞上了一份辭職報告,大致內容是:自己犯了大罪,想提前退休,全家搬到深山老林裡面去。

成帝下詔說:這是社稷之難,不是舅舅的責任。

庾亮又寫了一份長長的檢討,從各個方面深刻反省了自己的錯誤,希望皇帝拋棄他,不要再任用他。

成帝再次下詔說:蘇峻今年不反,明年也會反。舅舅親自身披鎧甲,是立了大功的,怎麼再說過去的錯誤呢?

庾亮鬆了一口氣,暫時放下心來。

一個月後,建康傳出驚人的消息:庾亮不辭而別,帶著全家人出海了。成帝大驚,趕緊派人去追,又通知地方官堵截。終於把庾亮勸了回來。

庾亮的認錯態度這麼誠懇,所有的大臣也不再好意思指責他了。都說事情已經過去了,能改正錯誤就是好同志,還是給他安排個工作吧。

問題是什麼位置才適合他呢?

庾亮的建議是:讓溫嶠到中央來主持工作。

大臣們聽著這一看似合情合理的提議,頭腦一轉,明白了他的深意。

首先庾亮自己留在中央肯定不合適了,只能暫且隱忍,到地方上做一把手。但荊州是陶侃的地盤,揚州是王導的地盤,徐、兗州是郗鑑的地盤,和王導的關係又密切。交、廣兩州對於高門來說,類似於流放的地方,去哪裡呢?

如果溫嶠留在建康輔政,他的地盤江州(包括今江西、福建等)就空了出來。庾亮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做江州刺史,依然可以影響朝廷。

然而他千算萬算,沒算到溫嶠的想法。

溫嶠在中央孤身一人,沒有王導縱橫捭闔的才能、盤根錯節的勢力。遠不如在江州自由自在。因此死活不肯留在建康。

朝廷考慮再三,想出一個折衷的辦法。那就是讓庾亮都督豫州、揚州和江西、宣城諸軍事、豫州刺史,鎮守蕪湖去了。這本來是屬於王導的勢力範圍,但王導在叛亂中也是有罪的。更重要的是,王家勢力太大了,朝廷順勢挖出他的一部分勢力。

同時,讓庾亮的表兄弟禇翜任護軍將軍,接替了他原來的位置,兼任丹陽尹。

因為溫嶠堅決回江州,朝廷把郗鑑留下來了。

在叛亂前,建康的政治核心是王導、庾亮、卞壼。戰後,卞壼死了,庾亮是待罪之身,王導先附賊又參與平叛,不賞不罰。

經過綜合評比,朝廷最後定的功勞排名是:陶侃是義軍盟主,理所當然排在第一;郗鑑屯兵京口,一舉扭轉了戰局,排在第二;溫嶠首倡義軍,排在第三。

溫嶠是有點吃虧的,與他執意要回地方也有關係。

這樣從整個格局來看,溫嶠、庾亮、陶侃成了沿江的三個統帥。陶侃勢力最大,但離建康最遠;庾亮勢力最小,但如進兵建康,朝發夕至,還有表兄弟作為內應。但朝中實權被王導、郗鑑掌控,可以說各方勢力達到一種相對的平衡。

以前不論是王家,或者庾家一家獨大的局面消失了。

建康因為百廢待舉,溫嶠把帶來的大部分物資都留在了建康。看到京城生活稍稍安定後,返回武昌。

傳說當他經過牛渚(今安徽採石磯)的時候,見水深不可測。當地的人告訴他,水裡有很多怪物。

溫嶠感到疑惑,點燃犀牛角,照在水面仔細瞧,發現水下燈火通明,有各種奇形怪狀的動物,有乘馬車的,有穿紅衣服的。

溫嶠非常驚訝。就在當天晚上,溫嶠夢到一個人憤怒地對他說:我和你陰陽有別,互不相擾,你為什麼要來照我們呢?

這就是成語“燃犀溫嶠”的由來,比喻能敏銳地洞察事物。

沒多久,溫嶠患病去世,年僅42歲,江州百姓聽到消息後,如喪親人,傷心哭泣。此時離平叛僅過了兩個月。

溫嶠死後,最初葬在今天江西南昌。後來遷葬到建康。

南京先後出現過兩座溫嶠墓,第一座溫嶠墓位於今天鼓樓區寶塔橋街道老虎山南麓,原下關民兵訓練學校(幕府山靶場)後。但實際上,這或者是其他人的墓,或者只是溫嶠的衣冠冢而已。

一直到2001年,在今天的南京鼓樓區寶塔橋街道郭家山西麓施工時,發現一組大型古墓,證實了墓主正是東晉名臣溫嶠,溫嶠墓旁邊還有幾座墓,分別是溫嶠幾個兒子的墓。如今這裡已經成了住宅區。

(未完待續)

景點熱薦

花山公園

【聽歷史 遊南京】一代名臣溫嶠去世

“潦退灘灘露,沙虛岸岸頹。潤聲穿竹去,雲影過山來。柳菌粘枝住,桑花共葉開,菴廬少來往,門巷溼蒼苔。”這首宋代詩人范成大的《花山村舍》中描寫的景緻就花山公園花山位處固城湖東岸。

【聽歷史 遊南京】一代名臣溫嶠去世

相傳鐵柺李葫蘆裡一顆仙丹滾落花山石縫,日久天長,經過雨滋潤,竟在大石縫裡長出了一棵豔麗的白牡丹。爭相觀看白牡丹嬌豔姿容的遊人絡繹不絕,許多文人騷客也賦詩作詞,歌詠賞玩,花山也因此而得名。由於花山白牡丹既神奇又豔麗,後來成為高淳“四寶”之一,令人遺憾的是,清咸豐年間,花山牡丹毀於兵火,不復存在。如今,玉泉寺旁又栽種了一批白牡丹,長勢旺盛,供遊人觀賞。

【聽歷史 遊南京】一代名臣溫嶠去世

以花山為主體的花山公園佔地60多畝,這裡修篁翠竹懷抱,鳥鳴空靈,是一處難得的養心怡情之地。花山名勝古蹟眾多,特別是“花山樵唱”曾是高淳“古八景”之一。每當タ陽西下之際,倦鳥歸林,陣陣樵歌迴盪在花山之麓:“腰鐮手斧腳芒鞋,朝出樵夫暮始還。不向山中看棋局,山歌一曲下山來。”如今,花山樵唱已漸漸遠去,但花山仍以她獨特的風姿吸引著八方來客。

【聽歷史 遊南京】一代名臣溫嶠去世

花山公園內還有一座建於明永樂年間的古庵,原名叫西茅庵,因清乾隆皇帝下榻御賜“隆寢古庵”而遠近聞名。史料記載,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至江寧府(當時南京稱江寧),曾遣散隨從、護衛,獨自微服失聯三天。原來是他感念夫妻情分,私下追尋兩位逃出宮的花山妃子到高淳,下榻花山古庵。當時藏匿於庵內的兩位妃子,見乾隆帝情真意篤,倒是自己出逃輕率,怕辱了皇家名聲,更怕古庵老尼好心收留而受牽連,便雙雙吞金自盡。乾隆獲悉,很是傷感,作《悼花山妃子》詩:“無端風雨起宮牆,碎玉花山夢也香”。一份無奈摻幾許情殤。兩妃子死後,乾隆囑老尼安葬,賜重金擴建庵堂,並御書“隆寢古庵”匾額相送。園內有兩株樹齡達二三百年的紫薇樹,樹形猶如一對孿生姐妹,枝葉蒼翠,樹幹參天,民間傳說這就是兩位妃子的化身。

【聽歷史·遊南京】系列長江岸邊說六朝(東晉)

NO.1 東晉第一任皇帝司馬睿是個私生子?

NO.2 南京這座有著彩色山體的山,你見過嗎?

NO.3 老城南這處歷經滄桑的遺址,處處都是故事!

NO.4 南京夫子廟的這條小巷帶你穿越時空,品味六朝文化!

NO.5 司馬睿有了“新歡”立馬拋棄“舊愛”

NO.6 都說紅顏薄命,沒想到帥哥也是……

NO.7 一個大管家的心胸之大,大到可以容天下!

NO.8 在古代,重臣最怕“加九錫”?

NO.9 這位特立獨行的駙馬爺,藐視一切世俗的規矩

NO.10 想成為長江中游的老大,總共分幾步?

NO.11 打獵途中納妾,這劇情也是沒誰了……

NO.12 一左一右,抬起皇室大轎,“馬仔”也有出頭日

NO.13 為何共苦之後,往往不能同甘?

NO.14 你知道嗎?“截髮延賓”、“封壇退鮓”說的是她!

NO.15 每天搬100塊磚2次,原來是為了……

NO.16 比帝王年長10歲的他怒吼:我不服老!

NO.17 今天,你“聞雞起舞”了嗎?

NO.18 “百鍊鋼和繞指柔”的原創者真的是棒棒的!

NO.19 才子鐵骨錚錚,卻難成統領四方的將帥

NO.20 英雄飲恨,多難興邦

NO.21 開國功臣以“清君側”之名謀反,新皇慌了

NO.22 司馬睿優柔寡斷失建康

NO.23 北人領袖周顗就是人們口口相傳的“伯仁”

NO.24 “史上最糾結的人”如此誤了卿卿性命

NO.25 陽遠?還是長安遠?太子這樣回答.......

NO.26 溫嶠娶表妹成功,王敦換太子未遂

NO.27 司馬睿抑鬱而終,王敦再起反心

NO.28 袒腹東床的王羲之被人相中做女婿,這位老丈人不簡單

NO.29 嬌妻騙到手,虎口險逃生,臥底打得一手好牌!

NO.30 王允之機智脫身,揭王敦謀反企圖

NO.31 明帝孤身探敵營,勇氣了得!

NO.32 算命大師郭璞的悲劇(上)

NO.33 算命大師郭璞的悲劇(下)

NO.34 天仙如斯配、竇娥如此冤——幹寶和他的《搜神記》

NO.35 古今中外的王妃似乎大都命運波折

NO.36 王敦病死,王含醉生夢死(上)

NO.37 王敦病死,王含醉生夢死(下)

NO.38 絕世美女宋禕的四個男人

NO.39 被奪權的皇室風雨飄搖

NO.40 王敦叛亂剛平,外戚又生是非

NO.41 不過三年,建康再遇叛亂,舊傷未愈新傷至

NO.42 不敢越雷池一步

NO.43 一代忠臣卞壼被殺

NO.44 蘇峻攻陷建康,繁華城市淪為地獄

NO.45 庾亮陶侃握手言和

NO.46 無視凶卦赴國難,將軍殺敵百戰死

NO.47 最後的勝利如“官渡之戰”

NO.48 封疆大吏與文臣之首的對決

【聽歷史·遊南京】系列:“長江岸邊說六朝(東吳、西晉)”回顧

第1期第2期第3期第4期第5期

第6期第7期第8期第9期第10期

第11期第12期第13期第14期第15期

第16期第17期第18期第19期第20期

第21期 第22期 第23期第24期 第25期

第26期第27期第28期第29期第30期

【聽歷史 遊南京】一代名臣溫嶠去世

文稿來源:《長江岸邊說六朝》,作者:揚子晚報 楊民僕。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江蘇廣播聯合出品。文章及插圖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所標來源非第一原創,請聯繫小編微信wyt1015292075,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聽歷史 遊南京】一代名臣溫嶠去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