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間見玄機——大成拳功法探祕

文化 大成皇恢弘 2018-12-07

【轉】

作者:張建國,國家一級教師;中國大成拳研究會湖南新邵分會,大成拳德字輩傳承人,第十二屆全國武林大會推手冠軍;本文是作者參加大成拳研究會大成堂閉關訓練時的心得;

方寸之間見玄機——大成拳功法探祕

大成拳,名雖曰“拳”,實為“人道”。以“拳”為體,以道為本。“道”不可言,須用心靈去感識。大成拳能夠成為當代社會一門優秀特殊的格鬥術,併成為一種底蘊深厚的文化,源於大成拳以宇宙之原則原理為體,處處都顯現出創始人的智慧。

多次閉關中,聆聽張禮義師父的授課,感受到師父將“簡單”做到了極致,將深奧、抽象的拳理拳法講析得深入淺出,形象生動,讓弟子既明拳理,又得實際。學習中,我領悟到大成拳博大精深,並且發現大成拳中,往往於方寸之間顯現大玄機,小空間處呈現大奧祕,真乃絕妙!

通過大成拳的訓練與師父的“糾偏”教學,我們不難發現,大成拳於方寸之間蘊含著巨大玄機,體現了創始人的超凡才華與卓絕智慧。

(一)渾元樁中的玄機

頭:“頭如繩吊系”、“頭頂欲飛”,是大成拳練功術語。但真正做起來,許多人一站樁,便成仰頭、低頭甚至偏頭。須知頭不正,一切皆非。“正人先正己,正己先正心,正心先正頭”,頭一歪,功夫便少一半。因此“頭”乃一身之主,正頭方為正道。具體做法:將頭輕輕平放在脖子上,目光平視遠方,微有上頂之意即可。

頸:內家拳最重“虛領頂頸”。其實說來極易,做起來真難。很多人練拳練了一輩子,到頭來收效甚微,原因是“虛領頂頸”不到位。如何做到?先將下頜回收,脖子往後輕靠,頭上頂,雙手抱球,略向胸前,兩肘橫撐相側,微微用力,手頂相爭即得。

肩:初學者最易犯的毛病是“聳肩”。正確的姿勢、要求應為“沉肩”,一上一下,一聳一沉,一字之差,一字千里。有些練習者若一直沒有解決這個問題,要想得功夫,太難。

腕:切忌把“倒腕”當成“擰腕”,擰腕則氣血自然而然直達指尖,“倒腕”則氣血至腕部則滯,力亦難達指尖,細微之差,天壤之別也。

手:手指自然張開,中指相對,虎口撐圓,手指間有夾球意念。

膝:切勿把“彎膝”看作“縱膝”。多數人一站樁,便把膝蓋彎了下去,認為如此易得功夫,殊不知,如此一站與傳統的馬步樁何異?一旦膝蓋彎曲,則重心太低,氣血不活,全身受滯,面目全非矣。正確的做法是樁站好後,雙腿站直,膝蓋也站直,僅憑重力作用使膝微曲,看上去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意念上有微縱之意,就是“縱膝”了。

足:按照恩師要求,雙足平肩而立,成“11”字,平放後,足尖微向內扣,是為關門,千萬別做成外“八”字,否則力難抵足後跟,呼吸以踵成為空談了。

二、試力中的玄機

腳:重心腳固定不動,前腳的位置移動沒有前後移動的距離,僅僅只需要將腳跟提起、放下到踩死的距離,個高者三公分,個矮者可能僅一公分。而這三公分左右的距離則奧妙無窮。

手:腳的一提、一踩、一頂,伴隨手的動作是先借助提胯將手推出去一半,再將頭往上頂,身子上行,將手最後推出去,不出尖即可。

胯:上下運行中,由蓄力至發力的過程,就是從“三七”至“五五”的位移變化,諸多絕妙皆由此出。

當然大成拳習練中,形極簡,但做起來極難,形體具備,又將尋求“神意”,舉手投足間,玄機處處,學問多多,我輩習練之時宜堅修、博學、深究,否則難登大雅之堂。上述感受也僅是個人的心得體會,不妥、不對之處,望師父及各位同門師兄弟不吝賜教,深表謝意!

2018年10月21日

閉關心得

相關推薦

推薦中...